高三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生 物 试 题
第一卷(50分)
注意事项:本试卷共分两卷,满分100分。将第一卷的答案直接写在第二卷的答题卡内。只交第二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牛通过吃草,从草中获得化合物和化学元素,那么,牛和草在化学元素的种类以及相同
化学元素的含量上分别是 ( )
A.种类差异很大,含量上大体相同 B.种类和含量差异都很大
C.种类和含量都大体相同 D.种类大体相同,含量差异很大
2.下列关于构成生物体的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生物群落中,碳以CO2的形式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传递
B.人体内血钠含量过低,会引起心肌的自动节律异堂,甚至导致心律失常
C.落叶与正常叶相比Ca和Mg的含量基本不变
D.磷是NADPH和ATP的重要组成成分
3.某22肽被水解成1个4肽,2个3肽,2个6肽,则这些短肽的羧基总数的最小值及肽
键总数依次是 ( )
A.5、17 B.5、
4.细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命现象,下列不正确的是 ( )
A.分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
B.分化是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细胞和组织
D.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5.下列有关水对生命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在休眠的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降低,有利于降低植物的新陈代谢
B.细胞内自由水含量降低是细胞衰老的基本特征之一
C.癌细胞是一种失控的细胞,其自由水含量较正常的细胞低
D.当人体缺水时,血浆的渗透压会升高,从而产生渴觉
6.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没有胰岛素基因
B.人体血液红细胞中共有46个DNA分子
C.间期染色体复制的实质是DNA数加倍
D.内质网与细胞膜相连,不与核膜相连
7.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 )
A.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的结合
B.合成血浆蛋白中的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
C.丙酮酸的氧化分解
D.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分解成葡萄糖
|
或某类物质。下列各项中能构成图示关系的
是 ( )
A.①酶、②蛋白质、③激素
B.①DNA、②染色体、③基因
C.①减数分裂、②有丝分裂、③无丝分裂
D.①同化作用、②新陈代谢、③异化作用
|
A.线粒体是蓝藻细胞产生ATP的主要场所
B.光合作用产物中的化学能全部来自ATP
C.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
D.细胞连续分裂时,伴随着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10.下列关于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没有蒸腾作用,根系就不能吸收水分
B.没有蒸腾作用,根系就不能吸收矿质元素
C.蒸腾作用有利于水分在导管内的运输
D.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引起根系吸水,是消耗能量的过程
11.国家卫生部和农业部都已经确认,导致
A.组成猪链球菌遗传物质的核苷酸有4种
B.猪莲球菌产生的可遗传的变异来自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C.猪链球菌无核膜,无细胞器,具有细胞壁,且遗传物质是RNA
D.猪链球菌通常进行有性生殖
12.硝化细菌培养在由硝酸铵、硫酸镁、氯化钙、磷酸二氢钾等必需的元素和水配成的营养液中,一段时间后,其数量的变化是 ( )
A.越来越多 B.越来越少
C.先增加后减小 D.基本不变
|
A.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
B.叶片中镁的含量
C.叶片中铁的含量
D.单位时间光合作用生产量(条件适宜)
14.对细胞全能性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非离体植物细胞能够表现全能性
B.动物细胞融合标志着动物细胞全能性的实现
C.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依据是细胞的全能性
D.花粉可培育成单倍体,是细胞全能性的体现
15.某人设计实验探究元素X是否属于必需矿质元素,其构思大致如下:
![]() ![]() |
|
|
本实验中甲组、乙组之间存在着空白对照,乙组中实验前(无X元素)与实验后(有X元素)之间存在着自身对照,两组对照中属于对照组的分别是 ( )
A.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中能观察到紫色中央液泡逐渐缩小
B.滴加30%的蔗糖溶液比10%庶糖溶液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所需时间短
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中又复原,说明细胞保持活性
D.用高浓度的NaC1溶液代替蔗糖溶液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
|
|
B.各种生物体(病毒除外)都能进行的过程是3
C.1、3和4过程产生的[H]都能与氧结合产生水
D.2过程需多种酶参与,且需ATP供能
18.取适量干重相等的4份种子进行不同处理:(甲)风干,(乙)消毒后浸水萌发,(丙)浸水后萌发,(丁)浸水萌发后煮熟冷却、消毒。然后分别放入4个保温瓶中。一段时间后,种子堆内温度最高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19.某同学总结了四点有关减数分裂、染色体、DNA的知识点,其中错误的是 ( )
A.次级精母细胞中的DNA分子正好和正常体细胞的DNA分子数目相同
B.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等于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
C.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正好和DNA分子数目相同
D.任何一种哺乳动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着丝点数目相同
20.下列有关新陈代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在绿色植物新陈代谢的过程中先进行同化作用,再进行异化作用
B.具有运输氧功能的哺乳动物红细胞依靠无氧呼吸提供能量
C.将小白鼠从
D.血糖平衡的调节只是依靠激素的调节
21.下图为动物的某组织,其中1—毛细血管壁、2—红细胞、3—血浆、4—细胞内液、5—组织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A.氧气通过3及1而运输到5过程,需要ATP
B.葡萄糖由3经1和5到达4过程,依靠主动运输来完成
C.图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5
D.由4产生的热量可由2的运输而散失到体外
22.菠菜根中的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使根向远处生长,在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 )
A.细胞分裂间期,中心体的两个中心粒各自产生一个新的中心粒
B.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较固定、数目较清晰
C.细胞分裂前期,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
D.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的形成
23.一个基本型为AaBb的细胞(基因A和a,B和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当进入有丝分裂后期时,两对基因随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下面关于此细胞2对基因移向细胞两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基因A与a,B与b分别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向两极移动
B.基因A和B移向细胞的一极,a和b移向细胞的另一极
C.基因A和b,a和B移向细胞的另一极
D.既有基因A、a、B、b移向细胞的一极,也有基因A、a、B、b移向细胞的另一极
24.下图①、②、③、④依次表示:内分泌腺与靶细胞的关系、有丝分裂末期和四分体时期的三个重要数值的相对量、C3和C4植物在不同CO2浓度下的光合作用强度、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的相对含量,其中有错误的是 (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5.植物的生理活动受各种因素影响,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
A.若曲线表示阴生植物,则Y点应向左移动
B.若图中所示植物缺乏Mg,则Y点应向右移动
C.若提高CO2浓度,则Y点应向左移动
D.处于X点时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器是线粒体
第二卷(50分)
|
(1)若图中的2和3表示两个X染色体,则此图可以表示的细胞是 。
A.体细胞 B.初级卵母细胞
C.初级精母细胞 D.次级精母细胞
(2)正常情况下,在基因型为Aabb的细胞分裂产生子细胞的过程中,基因AA的分开发生在 。
(3)假设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中的一个DNA分子用15N进行标记,正常情况下,在该细胞分裂形成的精子细胞中,含15N的精子所占比例为 。
|
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两种植物相比,更适宜在盐碱地种植的是 。
(2)导致甲种植物的种子不能萌发的最低钠盐浓度为 %。
(3)在钠盐浓度为0.2%的全营养液中,甲、乙两种植物的根尖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均为 。
(4)将钠盐浓度为0.1%的全营养液中的植物的幼苗,移栽到钠盐浓度为0.8%的全营养液中,其根尖成熟区的表皮细胞逐渐表现出质壁分离的现象,原因是
。
(5)取若干生长状况相同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乙种植物的幼苗,平均分成A、B两组。A组移栽到钠盐浓度为0.8%的全营养液中,B组移栽到钠盐浓度为1.0%的全营养液中,在相同条件下,给与适宜的光照。培养一段时间后,A组幼苗的长势将
B组。从物质转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
(6)通过细胞工程技术,利用甲、乙两种植物的各自优势,培育高产耐盐的杂种植株。请完善下列实验流程并回答问题:
![]() ![]() ![]() |
|
①A是 酶。
B是 。
C是 性状的幼芽。
②若目的植株丢失1条染色体,不能产生正常配子而高度不育,则可用 (试剂)处理幼芽,以便获得可育的植株。
28.(6分)下图表示人体内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
![]() |
(糖类)葡萄糖 脂肪(脂质)
氨基酸
蛋白质
(1)从图中看出糖类、脂质和蛋白质之间可以转化。氨基酸必须通过 作用才能转化为糖类和脂肪。
(2)人体中主要的能源物质是 。人在饥饿初期,血糖含量会暂降低,这时 可以分解成葡萄糖并进入血液,使血糖含量恢复正常。
(3)某人多食少动,导致肥胖,其原因除了由于多食的脂肪储存在体内外,还可能发生了图中的 (填标号)过程;为了减肥,他只吃水果、蔬菜和米饭,一段时间后,不仅体重未减轻,而且造成了营养不良,其体内缺少的营养物质主要是 。
(4)血红蛋白是由574个氨基酸经过图中⑦过程形成的一种具有四条肽链的蛋白质,在这些氨基酸形成1个血红蛋白分子的过程中,共脱去 个水分子。
|
(1)在光照强度为0时,植物细胞中可以产生ATP的结构是
(2)在光照强度为Z时,A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为 mg/(m2·h)。
(3)对B植物而言,假如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12h,平均光照强度在 klux以上才能使CO2的吸收量超过CO2释放量。
(4)当平均光照强度在X和Y火间(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12h),A植物一昼夜中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是 ;B植物一昼夜中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是 。
30.(7分)荔枝是著名的岭南佳果。其果皮中存在多酚氧化酶,多酚氧比酶能够氧化果皮中的一些无色物质,形成褐色物质。这是引起采后荔枝果皮褐变的原因之一。褐变的发生严重影响了荔枝的深鲜效果: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常作为荔枝保鲜效果的指标,在不考虑其它因素影响褐变的前提下,利用上述现象。以荔枝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为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指标,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旨在探究温度对荔枝果皮内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1)请补充下列实验设计中空缺的内容:
①设计温度梯度:
②确定测量指标:荔枝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
③选择同一品种、 和成熟度一致且无机械损伤的新鲜荔枝果实,将其分成 组,每组数量 ,装入保鲜袋并作好标签后,分别放入相应温度的恒温箱中;
④经过5天后,取出荔枝果实,测定并记录褐变面积。
(2)请据上图分析实验结果:
(3)削皮后的苹果和马铃薯容易发生褐变,请据此分析要选择无机械损伤的荔枝果实为实验材料的原因
(4)在完全无氧条件下,多酚氧化酶将无法催化上述的褐变反应过程。如果在此条件下,荔枝果皮不会发生褐变,可否在此条件下贮藏荔枝?为什么?
31.(12分)为了验证叶片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气体的产生和消耗,请用所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在给出的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继续完成实验步骤的设计和预测实验结果,并对你的预测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材料与用具:烟草幼苗、试管两支、NaHCO3稀溶液(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真空泵、暗培养箱、日光灯(实验过程中光照和温度等条件适宜,空气中O2和CO2在水中的溶解量及无氧呼吸忽略不计)。
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
(1)前取两小块相同的烟草叶片,分别放入盛有等量蒸馏水和NaHCO3稀溶液的两支试管中。此时,叶片均浮在水面。
(2)用真空泵抽去两支试管内液体中和叶肉细胞间隙中的气体后,敞开试管口,可观察到叶片均下沉到试管底部。
(3)
·
·
·
分析预测结果:
参考答案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D | D | A | D | C | C | A | A | D | C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A | B | C | D | A | D | C | C | C | B |
题号 | 21 | 22 | 23 | 24 | 25 | |||||
答案 | B | A | D | C | C |
26.(6分)
(1)A
(2)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2分)
(3)1/2
27.(9分)
(1)乙种植物
(2)0.8
(3)主动运输
(4)细胞外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
(5)好于
A组有机物的光合作用(同化作用)合成量与呼吸作用(异化作用)消耗量的差值大于B组的差值
(6)①纤维素酶和果胶;融合的原生质体;耐盐②秋水仙素
28.(6分)
(1)脱氨基
(2)糖类 肝糖元
(3)①、⑤(答①、⑥⑤也给分) 蛋白质(或氨基酸)
(4)570
29.(10分)
(1)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2)6.8
(3)X
(4)减少;增加
30.(7分)
(1)大小 6, 相等;
(2)分析:在5—
(3)机械损伤的荔枝易发生褐变,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不可以。因为在完全无氧条件下,果实的有氧呼吸停止,但无氧呼吸明显加强,造成酒精的大量积累,从而对细胞造成毒害,引起果实腐烂。
31.(12分)
(3)将这两支试管放在日光灯下,光照一段时间,结果NaHCO3稀溶液中的叶片上浮,蒸馏水中的叶片仍在试管底部。
(4)再将这两支试管放在暗培养箱中一段时间,结果NaHCO3稀溶液中的叶片下沉。蒸馏水中的叶片仍在试管底部。
分析预测的结果:
1.光照下,NaHCO3稀溶液中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叶肉细胞间隙的氧气增加,叶片上浮,而蒸馏水中缺乏二氧化碳和氧气,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叶肉细胞间隙缺乏气体,因此叶片仍位于试管低部。
2.黑暗中,NaHCO3稀溶液中的叶片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叶肉细胞间隙中的氧气,放出的二氧化碳溶于NaHCO3稀溶液中,叶肉细胞间隙缺乏气体,叶片下沉;蒸馏水中缺乏氧气,叶片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叶肉细胞间隙仍缺乏气体,因此叶片仍位于在试管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