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复习必修3测练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70分)
这是我校高考复习时编写的练习题,学科内的综合性较强,同时符合高考的题量和要求,有一定的难度,值得一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血浆蛋白 B.葡萄糖 C.钙离子 D.转录酶
2.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特异性免疫 ( )
A、泪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沙眼衣原体 B、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内的链球菌
C、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 D、体内的天花抗体能防御天花病毒
3. 人体的下列结构中,对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起重要作用的是
①胰岛 ②胃腺 ③ 胆囊 ④肝脏 ⑤肾小管
A.①④⑤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①②③
4.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
B.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
C.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
D.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
5.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体尿液、粪便等废物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
A.缺少生产者 B.分解者很少 C.没有消费者 D.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6.下列对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作用(应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施放性引诱剂,诱捕害虫 B.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C.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 D.喷洒保幼激素,让农作物上的蝴蝶幼虫延长生长期
7.挤牛奶的女工常与患牛痘的奶牛接触,她们的手上会出现牛痘脓疱,但在天花流行时,却从不感染天花。与这种免疫力的产生关系最密切的细胞器是( )
A 线粒体 B 中心体 C 溶酶体 D 核糖体
8.如图是研究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示意图,实验结果不能说明的是: ( )
A.根具有向重力性,茎具有负向重力性 B.生长素对植物的作用具有二重性
C.根和茎的向性运动都是一种适应 D.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根尖和茎尖
9.下图(一)中所示的生物间关系,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营养流动的方向;图(二)在坐标系中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图(一)(二)中所表示
的生物关系配对正确的一组是 ( )
A.①—甲 B.②—甲 C.③—丙 D.④—乙
10.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灾害的原因之一是 ( )
A.长江口热带风暴 B.长江上游森林植被破坏
C.水库泄洪过快 D.北方风沙使河床变浅
11.在一个玻璃容器内,装入一定量的符合小球藻生活的营养液,接种少量的小球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小球藻的个体数量,绘制成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4图中能正确表示一段时间内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项目 | 甲型叶 | 乙型叶 |
表面积(mm2) | 292 | 144 |
体积(mm3) | 64 | 63 |
表皮厚度(um) | 14 | 24 |
12. 某个春季低温潮湿、夏季高温干旱的地区生长着一种春、夏季叶型不同的植物,其叶型数据如下表。试推断( )
A. 甲型叶生长在春季,利于光合作用
B. 乙型叶生长在春季,利于光合作用
C. 甲型叶生长在夏季,降低蒸腾作用
D. 乙型叶生长在夏季,增强蒸腾作用
13. 在一个阴湿的山洼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鼠类等动物,这些生物共同构成一个 ( )
A.种群 B.群落 C.物种
D.生态系统
14.切除狗的甲状腺后,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和代谢活动将( )
A.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代谢活动减弱
B.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代谢活动加强
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代谢活动减弱
D.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代谢活动加强
15.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这主要是由于( )
A.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B.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C.体液大量流失 D.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
16.猪或牛的胰岛素在人体内也有生物活性,可以作为替代品用以治疗人的糖尿病,但部分人在连续用药时,会出现严重免疫反应,其根本原因是猪或牛的胰岛素( )
A.提取物中含NaHCO3 B.氨基酸序列与人胰岛素有微小差异
C.生理功能与人胰岛素有差异 D.彻底水解产物且有抗原性
17.下列关于抗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抗体的化学本质主要是蛋白质,少部分是RNA
B.人体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在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也有
C.抗体既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又能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
D.人体内抗体包括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它能与抗原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
18.近几年来,随着一些新型抗生素的发明和应用,的确提高了临床效果。但是,也造成了一些负面效应。例如,有些长时间、大剂量服用“先锋霉素”的病人,就表现出了肚胀和消化不良的现象,而且面黄肌瘦,你认为主要原因是( )
A.人体消化腺的分泌功能被新型抗生素抑制B.人体小肠绒毛的吸收功能被新型抗生素抑制
C.新型抗生素改变了食物的化学结构 D.新型抗生素破坏了人体肠道的微生物平衡
19.右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和食物联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食物网中有六条食物链,丁占有四个不同的营养级
B.戊接受的太阳能就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C.丙可利用的总能量小于乙和丁可利用的总能量之和
D.向此生态系统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强该系统的稳定性
20.实验中需要将蛙的产卵期提前,实验人向雌蛙体内注射了蛙的垂体研磨液,这是由于研磨液中含有( )
A. 生长激素 B. 促性腺激素 C. 促甲状腺激素 D. 雌性激素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其他情况不给分。
21.寒冷时,减少人体热量散失有关的结构是( )
A 皮肤血管 B 甲状腺 C 心脏 D 立毛肌
22.当前,我国农业的发展已由科技含量较低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现代农业虽然产量大大提高,但由于大量施用化肥、农药,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我国政府正大力推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生态农业。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农业系统中食物链和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越少
B.生态农业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现代农业的高
C.生态农业系统设计的指导原则是实现生态系统的能量的循环利用和物质的多级利用
D.生态农业系统属于人工生态系统,人的作用非常突出
23.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硝化细菌再利用
C.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D.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24.8岁的王小明因一次意外不幸使得他的下丘脑受损,这样可能会导致他的( )
A.睾丸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B.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发生变化
C.免疫能力下降 D.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
25.调节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系统包括( )
A.神经系统 B.内分泌系统 C.免疫系统运动系统 D.运动系统
26.下列关于碳循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全过程在生物群落中进行 B.碳元素都是以光合作用方式进人生物群落
C.生物群落的碳元素通过呼吸作用回归无机环境 D.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变化
27.右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
C.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
别的物质
D.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
28.两人在空腹状态下,同时一次性口服葡萄糖
将结果绘成以下曲线,据下图分析正确的是( )
![]() |
A.a、b分别代表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
B.a在1h~2h血糖下降,某些氨基酸合成增加
C b在1h~2h血糖处于高处,蛋白质分解减少
D.b在2h后下降是由于血糖氧化分解并合成糖元所致
29.森林生态系统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的原因是( )
A.其抵抗力稳定性要比草原生态系统高
B.有比较复杂的营养结构
C.生产者和分解者构成生物圈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循环回路
D.一种生物大量减少后,其位置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取代
30.下列病人中,适合使用胸腺素的是( )
A.艾滋病人 B.过敏性哮喘病人 C.器官移植病人 D.结核病人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80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80分。
31.(6分)某男子与一位重症禽流感患者有过接触,因而被要求进行医学隔离。在此期间,医生检查发现该男子体内有相应的抗体出现,但该男子除了体温稍有升高外,并未出现其他症状。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感染禽流感病毒后的发热是由于 增多和 不畅造成的。
(2)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是 ,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机体 的稳定,是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3)虽然该男子这一次感染了禽流感病毒却无明显流感患者病症。但这并不能保证他将来不会成为禽流感患者的理由是:
32、(10分)碳是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地球上的生命是在碳元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下图表示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循环流动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从生态系统角度看,能发生c过程的是生态系统的什么成分? 。能发生a、b两个生理过程的是生态系统的什么成分? ________________ 。从微观上看,此过程主要是在细胞内____________中进行的。
(2)f之前的(C6H10O5)n和g之后的(C6H10O5)n分别是指什么物质? 、 。
(3)若X代表分泌蛋白质,那么分泌蛋白通常能完成蛋白质的哪些功能?(至少答三点) 。
(4)如果大气层中的CO2增多,则产生温室效应。减缓温室效应的最关键的措施是:
__(答二点)。
33、(6分)某生态学家以“保护和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为课题,对某草原进行了几项专题研究,并绘制了如下两图。其中:甲图表示一个鼠群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曲线;乙图表示单位面积的放牧量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关系,图中的虚线代表未放牧时,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其自我调节能力较小,原因是 。
(2)甲图中,最可能表示因种内斗争而限制鼠群数量增长的曲线段是 。
(3)适宜的放牧量控制在乙图的b点和c点之间,为什么?
(4)如果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放牧量长期在乙图中c点以上,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34、(10分)根据人体调节产热的主要途径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 图中TRF是 激素,B是 激素。
(2) 寒冷环境中A和B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 ,
作用于骨胳肌和其他组织后,形成Y产热的原因是
。
(3) 常温下,血液中A有增加趋势时,TRF和TSH的分
泌量将 ,这种调节属于 调节。
(4)人在寒冷环境中,若穿衣太少,会出现X产热,这
时机体出现的现象是 ,这样
使产生的热量成倍地增加。
(5)由下丘脑到B发挥作用,其调节方式是
35.(7分)右图为吞噬细胞杀灭病菌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⑴吞噬细胞对病菌的这种吞噬作用与细胞膜的_____有密切关系,该过程属于_______免疫。
⑵在体液免疫中,吞噬细胞在吞噬病菌后,还能对其进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抗原决定簇),呈递给____和______,使后者分化为_______和_____。该病菌进入细胞内部时,则会被______攻击。
36.(8分)下图是夏季一个北温带湖泊的水温和氧气垂直分布情况。
(1)表水层的溶解氧含量约为 ,水温约为 。
(2)表水层氧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___。
(3)随着水深的增加,氧气含量下降,对此造成影响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和 。
(4)如何解释静水层和底泥层的氧气含量如此之低?
。
37、(9分)右图是人体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请写出⑤⑥的名称⑤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
⑵由③引起的行为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这两种方式分别由_________和__________调节。
⑷严重腹泻时会导致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时应及时补充__________________。
38.(7分)关于植物向光性原因的研究由来已久,请根据下列事实回答有关问题:
(1)20世纪20年代就有科学家认为,生长素(IAA)在向光和背光两侧分布不均是造成向光性的原因。那么,这种分布不均,是由于单侧光破坏了向光侧的IAA造成的,还是IAA在向光和背光两侧重新分配造成的呢?有人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在A、B、C、D四个实验中,______________可以用来说明单侧光并不会破坏向光侧的IAA;______________可以用来说明单侧光引起IAA的侧向再分配。由此可以形成推论:植物向光性的产生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科学家在研究植物向光性的问题上又获得了新的进展。他们用更精密的方法测定了几种植物向光性器官的向光一侧和背光一侧IAA的含量,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几种植物向光性器官的IAA分布 | ||||
植物 | IAA分布(%) | |||
向光侧 | 背光侧 | |||
A | 50.0 | 50.0 | ||
B | 50.2 | 49.8 | ||
C | 50.1 | 49.9 | ||
D | 49.5 | 50.5 |
同时,他们还发现这几种植物向光性器官向光一侧的“某些物质”浓度明显高于背光一侧。根据上述两个事实推测,就这几种植物而言,其向光性是由于向光一侧的“某些物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而造成的,由此可以得出新的推论:植物向光性的产生还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39.(7分)在光照条件下培养藻类;在培养液中加入足量的离子和足量的氮和磷,实验过程中,光照适宜,每天测定四项数据;藻类数量的变化、水中有机物总量的变化、细菌的数量变化、溶氧量的变化。根据实测数据绘制出相关的四条曲线,如下图表示。据此回答:
(1)从图A曲线可以看出,藻类数量增长曲线呈“S”型增长,增长速度最快的是第________天,从第6天起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B可以看出水中有机物的含量不断增加,这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的。
(3)图C反映的是细菌数量变化的情况,藻类的大量增加与细菌数量变化之间存在着什么联系?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随水中藻类的增加,光合作用制造出大量氧气,理应会使水中溶氧量迅速增加,但为什么出现图D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10分)现有相同容积的玻璃缸几只,利用自然的清水、同龄且发育状态相同的小蝌蚪60只、饲喂蝌蚪的饲料、未经处理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甲状腺激素,并把具有生物活性的甲状腺激素放在
(1) 实验方案的设计
第一步,取玻璃缸3只,分别标记为甲、乙、丙;
第二步,
第三步, ;
第四步,在适宜条件在经过一定时间的饲喂,观察现象,得出结果和结论。
(2)结果预测与分析
梅陇中学2007届生物高考复习——必修3测练题答案卡
班级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____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1 [A] [B] [C] [D] 2 [A] [B] [C] [D] 3 [A] [B] [C] [D] 4 [A] [B] [C] [D] 5 [A] [B] [C] [D] 16 [A] [B] [C] [D] 17 [A] [B] [C] [D] 18 [A] [B] [C] [D] 19 [A] [B] [C] [D] 20 [A] [B] [C] [D] | 6 [A] [B] [C] [D] 7 [A] [B] [C] [D] 8 [A] [B] [C] [D] 9 [A] [B] [C] [D] 10 [A] [B] [C] [D] 21 [A] [B] [C] [D] 22 [A] [B] [C] [D] 23 [A] [B] [C] [D] 24 [A] [B] [C] [D] 25 [A] [B] [C] [D] | 11 [A] [B] [C] [D] 12 [A] [B] [C] [D] 13 [A] [B] [C] [D] 14 [A] [B] [C] [D] 15 [A] [B] [C] [D] 26 [A] [B] [C] [D] 27 [A] [B] [C] [D] 28 [A] [B] [C] [D] 29 [A] [B] [C] [D] 30 [A] [B] [C] [D] |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0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80分。
31.(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7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9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7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 (7分)
(1)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10分)
(1)实验方案的设计
第一步,取玻璃缸3只,分别标记为甲、乙、丙;
第二步,
第三步, ;
第四步,在适宜条件在经过一定时间的饲喂,观察现象,得出结果和结论。
(2)结果预测与分析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第Ⅰ卷 选择题(共70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D | D | A | C | B | D | D | D | A | B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D | A | B | A | B | B | B | D | C | B |
题号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答案 | ABD | BD | BC | ABD | ABD | CD | ACD | AC | ABD | AD |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0分)
31.(6分)
(1)产热 散热。 (2)下丘脑, 内环境。
(3)禽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而抗体和记忆细胞具有特异性,因此再度感染后仍可能患病(2分)
32、(10分)(1)生产者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缺一不给分) 线粒体
(2)淀粉 糖原
(3)免疫功能(抗体) 催化功能(酶) 调节功能(某些激素)(3分)
(4)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严格控制化石料的燃烧,并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除化石燃料以外的诸如水能、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切实减少CO2的排放量(2分)
33、(6分)(1)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或营养结构上的生物种类少)
(2)CD (3)既能保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又能获得较高的畜牧产量(2分)
(4)草原退化,严重时会导致草场的沙漠化(2分)
34、(10分)(1)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肾上腺素
(2)上升 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的速度,从而增加产热量(2分)
(3)减少 反馈调节
(4) 骨胳肌不由自主的战栗 (5)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2分)
35.(7分)⑴流动性 非特异性免疫 ⑵T细胞 B细胞 效应B细胞、记忆细胞 效应T细胞。
36.(8分,每小题2分)
(1)9ul·L-1 ,
(3)光(的穿透性), 温度。
(4)这两层几乎没有植物分布,但生活着大量需氧型的动物和细菌、真菌等生物
37.. (9分)
⑴ ⑤抗利尿激素 ⑥肾小管集合管
⑵通过渴觉直接调节水的摄入量
⑶饮水量增加 尿量减少 神经 体液
⑷ 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生理盐水
38.(7分)
(1)A与B(1分) C与D(1分) 背光侧IAA多于向光侧(或IAA在向光和背光两侧分布不均)(2分)
(2)抑制生长(1分) 向光侧生长抑制物多于背光侧(或生长抑制物在向光和背光两侧分布不均)(2分)
39.(7分)
(1) 3;受环境因素的限制达到了培养液所能容纳种群数量的最大值(K值) (2分)
(2)藻类光合作用
(3)正相关;前者为后者提供有机营养物质
(4)细菌分解有机物时氧气消耗
40.(10分)
(1)第二步,分别向甲、乙、丙3只玻璃缸加入等量的清水和20只同龄且发育状态相同小蝌蚪(2分)
第三步,甲缸每天饲喂饲料,乙缸每天饲喂用经过处理过的甲状腺激素相拌的饲料, 丙缸每天饲喂用具有生物活性的甲状腺激素相拌的饲料,(2分)
(2)
①若乙、丙缸的蝌蚪发育同步,迅速变态为小青蛙,而甲缸还是蝌蚪状态,说明甲状腺激素经过50℃的温水处理后,对其生物活性没有影响 (2分)
②若甲、乙缸的蝌蚪发育同步,而丙缸发育变态迅速,说明了甲状腺激素经过
③若乙缸的蝌蚪发育比甲缸快,比丙缸慢,则说明了甲状腺激素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