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高三生物适应性训练6

2014-5-11 0:36:44下载本试卷

生物适应性训练6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现有两瓶密封的罐头已过保质期,甲瓶瓶盖鼓起,乙瓶外观无变化,打开后发现两瓶罐

头已变质。对此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

 ①甲罐头变质是被异养厌氧细菌污染,细菌代谢的产物有CO2和乳酸

 ②甲罐头变质是被异养厌氧细菌污染,细菌代谢的产物有酒精和CO2

 ③甲罐头变质是被异养需氧细菌污染,细菌代谢的产物CO2和H2O

 ④乙罐头变质是被异养厌氧细菌污染,细菌代谢的产物是乳酸

 ⑤乙罐头变质是被异养厌氧细菌污染,细菌代谢的产物是酒精

    A.①④          B.③⑤          C.②⑤          D.②④

 
2.图中所示为测定A、B为两个神经元之间电流传递

的实验装置,图中ab=cd。用微电极分别刺激b、

c处,电流表的变化是(  )

    A.刺激b点,B神经元上电位由“外负内正”迅速变为“外正内负”

    B.刺激c点,A神经元上电位由“外正内负”迅速变为“外负内正”

    C.刺激b点,灵敏电流针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刺激c点,灵敏电流计发生2次方向相同的偏转

3.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

    B.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频率之和为1

    C.基因型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

 
    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大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

4.马尾松为针叶树,耐干旱;山毛榉为阔叶树,生长对

 水有一定要求。右图为同一地区,自然生长的马尾松

 和山毛榉混交林在长期生长过程中,两个树种存有量

 的比值。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A.b年份之前,环境条件恶劣,马尾松是此混交林

        中的优势种

    B.随时间的延长,环境条件改善,到e年份时,山毛榉演变成优势种

    C.在此混交林整个演变过程中,马尾松和山毛榉始终处于竞争关系

    D.马尾松和山毛榉属于竞争关系,但在0—a和b—d年份段表现为互惠互利关系

30.(18分)纯种甜玉米与纯种非甜玉米实行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在甜玉米的果穗上结有非甜玉米的籽粒,但在非甜玉米的果穗上找不到甜玉米的籽粒。根据上述现象分析回答:(玉米的甜与不甜是指胚乳的性状,用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

   (1)玉米籽粒甜与不甜的性奖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隐性性状是­­­­­­­­­­___________。

   (2)若纯种甜玉米接受纯种非甜玉米的花粉,所结种子胚乳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表现型是­­­­­­­­­­___________­­__,果皮和种皮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F1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

   (3)玉米是高产的粮食作物,但玉米的蛋白质、赖氨酸含量较低。我国的育种工作者经过多年的努力,成功地将马铃薯花粉上的一个基因转入玉米中,结果使玉米中赖氨酸和蛋白质的含量比普通玉米分别提高30%、90%。获得转基因玉米的方法之一是:将获取的马铃薯基因与­­­­­­­­­­___________________重组,并导入玉米的体细胞中,然后再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获得转基因玉米植株,在此过程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应包括水、矿质元素、氮源和­____­­­­­­­­­_____________等,同时还应当注意添加和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比例。

 
31.(20分)根据所学内容和实验回答下列(1)~(2)题

   (1)某同学利用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

NaHCO3溶液对小球藻光合速率的影响。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试管A内应放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度管B内应放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此装置的红色液滴调整至正中处,然后放

在光下连续培养一段时间,观察­­­­­­­­­­____________

__________。如果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NaHCO3能提高小球藻的光合速率。

   (2)在粮食作物中,水稻是C3植物,高梁是C4植物。育种工作者利用射线照射水稻种子,欲从中筛选出在低CO2环境中,能正常生长的水稻品种。

         ①请选择合适的实验用具和方法,设计筛选的过程,预测可能的试验结果并解

         释:第一步:在盛有完全营养液的容器中分别栽入高梁和经射线处理过的水稻幼

苗(两种植物苗是等量的);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在连续光照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在同一环境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能会出现的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可能会出现的实验结果的解释:

高梁是C4植物,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稻是C3植物,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射线的照射可能会产生­­­­­­­­­­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不断筛选即可获得所需品种。

    ②上述实验方法也可以用于鉴别某未知植物是C3植物还是C4植物。除此方法外,

鉴别C3、C4植物的方法还有:直接做植物叶片横切临时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者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后,取叶片脱

色并用碘液染色处理,然后做叶片横切的临时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41.(12分)1943年,曾获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的美国科学家鲁里亚和德尔布吕克,设计实验研究大肠杆菌的抗噬菌体突变是发生在接触噬菌体之前还是之后。请阅读下列有关资料并回答问题。

(1)实验的方法步骤如图所示:

注:每个培养皿中接入的菌液均为0.2mL

(2)培养皿中培养基的基本配方如表:

(3)实验分析:

①在培养皿中加噬菌体的作用是     

加伊红一美蓝的目的是         

②由于大肠杆菌的同化作用类型是_____,因此,在培养基中还加入了一些相应的物质,其中       是大肠杆菌生长的碳源,          是氮源。

③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噬菌体与大肠杆菌这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④该实验有两个假设:

假设一:大肠杆菌的抗噬菌体突变发生在大肠杆菌与噬菌体接触之前

假设二:大肠杆菌的抗噬菌体突变发生在大肠杆菌与噬菌体接触之后

你认为图中的实验结果支持上述哪个假设____   .如果另一个假设成立的话,实验结果应该是                                  

⑤在这个实验设计中,研究者是根据培养皿中菌落数的差异来推断         ,从而证明了假设的成立。请你分析出现A4和A5实验结果的原因___         

                          

 

 

答案

1.D  2.C  3.B 4.D  5.B30.(18分)答案合理给分(1)非甜玉米(1分)  甜玉米(1分)

(2)Aaa(2分)  非甜玉米(2分)  aa(2分)  Aa(2分)

(3)质粒或病毒(2分)  组织培养(2分)  有机碳源(蔗糖)(2分)

细胞分裂和生长素(2分) (只答出一项不给分)

31.(20分)答案合理给分(1)有以下两种回答,实验设计与结果一一对应即可得分。

回答一

回答二

①适宜浓度的NaHCO3溶液和小球藻(1分)

①适量的蒸馏水和小球藻(1分)

②与试管A等量的蒸馏水和小球藻(1分)

②与试管A等量的适宜浓度的NaHCO3溶液和小球藻(1分)

③毛细管内红色液滴移动的方向(1分)

红色液滴向左侧移动(1分)

③毛细管内红色液滴移动的方向(1分)红色液滴向侧移动(1分)

(2)①实验过程:第二步:将水稻幼苗和高梁幼苗种在同一密闭透光的环境中(2分)

第三步:水稻苗与高梁苗的生长状况(2分)

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

高梁苗生长正常,大部分水稻苗死亡,个别水稻苗能生存下来(2分)

对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的解释:

在低CO2环境中能正常生活(2分)

多数水稻植株在密闭环境中因缺乏CO2而死亡(2分)

基因突变(2分)  个别水稻植株能忍受低CO2浓度生存下来(2分)

②维管束外面有无花环状结构(1分)  淀粉(粒)形成的部位(1分)

41.①选择具有抗噬菌体突变的大肠杆菌 便于识别(鉴别)大肠杆菌的菌落 ②异养型 乳糖、蛋白胨 蛋白胨 ③寄生 ④支持假设一 A、B两组所有的培养皿中菌落数没有显著差异 ⑤抗噬菌体变异发生时刻的差异 A5号小试管菌液中比A4号小试管菌液中发生抗噬菌体突变的时间早(A5号小试管菌液中比A4号小试管菌液中发生抗噬菌体突变的大肠杆菌菌株数多;由大试管分装5号小试管菌液中比4号小试管菌液中具有的抗噬菌体突变的大肠杆菌菌株数多等答案也合理,但突变时间是最主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