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上学期周末考试试题(八)
命题人:张涛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除第13题外,均为单项选择题)
1.下图为三个处于分裂期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可能是丙的子细胞
B.乙、丙细胞不可能来自同一个体
C.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二个染色体组
D.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2.紫外线具有杀菌和诱变功能。用相同剂量、不同波长的紫外线处理两组等量的酵母菌,结果见下表。
紫外线波长(nm) | 存活率(%) | 突变数(个) |
260 | 60 | 50~100 |
280 | 100 | 0~1 |
据表推断,在选育优良菌种时,应采用的紫外线波长及依据是
A.260nm;酵母菌存活率较低 B.260nm;酵母菌突变数多
C.280nm;酵母菌存活率高 D.280nm;酵母菌突变数少
3.右图为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图中不可能反映的是
A.发生了基因突变 B.发生了染色体互换
C.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 D.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
4.与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后代继承了双亲的遗传物质 B.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更容易发生差错
C.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基因重组产生了不同类型的配子 D.更容易产生新的基因型
5.婴幼儿期分泌过少而引起呆小症的激素是
A.胰岛素 B.甲状腺激素 C.生长激素 D.性激素
6.哺乳动物肌肉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是
A.血液 B.体液 C.组织液 D.细胞内液
7.下列有关激素和氨基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促进葡萄糖合成为糖元
②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③人体内没有酪氨酸就无法合成黑色素,所以酪氨酸是必需氨基酸
④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降低时,引起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A.感受器 B.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C.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D.效应器
9.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下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
①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 ②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
③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 ④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收缩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0.一个人的手掌触到裸露电线(110V)会立即反射性地握紧电线,被解救后他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会立即反射性地把手缩回,这两种反射的正确叙述是
A.两种反射中枢都在脊髓
B.两种反射中枢都在大脑
C.前一种反射中枢在脊髓,后一种反射中枢在大脑
D.前一种反射中枢在大脑,后一种反射中枢在脊髓
11.人被生锈的铁钉扎破脚后,应该尽快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其原因是破伤风抗毒素能够
A.促进自身免疫反应 B.增强细胞免疫作用
C.使体内产生抗原 D.特异性地中和外毒素
12.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吞噬外来细菌,必须有抗体参与
B.B细胞和T细胞所含基因不同,功能也不同
C.“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细胞免疫有缺陷
D.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都能合成单克隆抗体
13.(多选)酿脓链球菌反复感染人体可引起风湿性心脏病。其主要原因是
A.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缺失
B.外来抗原直接作用于机体某些组织
C.抗体与自身组织发生反应,引起自身免疫疾病
D.外来抗原与自身某些组织细胞有共同的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
14.下图为脉胞霉体内精氨酸的合成途径示意图。
从图中不能得出
A.精氨酸的合成是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的
B.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
C.若基因②不表达,则基因③和④也不表达
D.若产生鸟氨酸依赖突变型脉胞霉,则可能是基因①发生突变
15.植物扦插繁殖时,需要对插枝进行去除成熟叶片、保留芽和幼叶等处理,这样可以促进插枝成活。其原因是
①芽和幼叶生长迅速,容易成活 ②芽和幼叶储存较多的营养物质
③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 ④去除成熟叶片可降低蒸腾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下列有关遗传信息的叙述,错误的是
A.遗传信息可以通过DNA复制传递给后代
B.遗传信息控制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C.遗传信息是指DNA分子的脱氧核甘酸的排列顺序
D.遗传信息全部以密码子的方式体现出来
17.tRNA与mRNA碱基互补配对现象可出现在真核细胞的
A.细胞核中 B.核糖体上 C.核膜上 D.核孔处
18.一段原核生物的mRNA通过翻译可合成一条含有11个肽键的多肽,则此mRNA分子至少含有的碱基个数及合成这段多肽需要的tRNA个数,依次为
A.33 11 B.36
19.正常情况下,人体摄入和排出的无机盐是保持平衡的。若只饮水不进食,则
A.K+排出量大于正常情况下的排出量 B.K+排出量等于正常情况下的排出量
C.K+排出量小于正常情况下的排出量 D.K+排出量等于零
20.由于天气寒冷,同学们将门窗紧闭,在这密闭的教室里,时间一长就会出现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引起这些现象的原因中不正确的是
A.低血糖使脑细胞葡萄糖供应不足 B.脑部缺氧
C.线粒体不能产生足量的ATP D.脑细胞能量供应不足
21.将某种蛙放到明亮处,体色变亮,再放到暗处体色变暗。在明亮处,给此蛙注射褪黑激素,蛙体色逐渐变暗,但不久以后又慢慢恢复亮色。若将此蛙眼睛蒙住,无论放在明处或暗处,蛙体色皆为暗色。切除垂体后,把此蛙无论放在明处或暗处,蛙体色都保持亮色。根据上述实验,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光是影响蛙体色变化的外界因素
B.蛙褪黑激素既可使青蛙体色变暗又可使青蛙体色变亮
C.蛙体色变化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
D.蛙褪黑激素的分泌与垂体有关
22.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指
A. 淋巴液 B. 组织液 C. 血浆 D. 唾液
23.过敏反应中的抗体与特异性免疫反应中的抗体的区别是
A.产生的细胞不同 B.化学成分不同 C.作用的方式不同 D.作用的结果不同
24.下面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有
A.白细胞吞噬病原体 B.泪液中的溶菌酶能破坏细菌
C.干扰素能抑制病毒的繁殖 D.免疫球蛋白与病原体结合
25.下面是4位同学拼制的DNA分子中一条多核苷酸链局部平面结构模型,正确的是
A B C D
26.下列关于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前者随后者变化的情况与右图走势不相符的是
A.抗利尿激素分泌量——饮水量
B.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
C.胰岛素浓度——血糖浓度
D.脑细胞水肿可能性——细胞外钠离子浓度
27.一对夫妇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图(1)为其一种细胞分裂方式的DNA含量变化曲线图,图(2)为该夫妇产生一对双胞胎后代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A与a、基因B与b的分离,A与B(或b)、a与b(或B)随机组合发生在图(1)中的D时期
B.胎儿甲基因型为AaBb的概率为1/4
C.若该女士在A时期的DNA复制出现错误,则胎儿甲和乙均出现突变性状
D.该女士在此次生殖过程中,至少有两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
28.生物性状的表现跟下列哪一项关系不大
A.基因的表达 B.激素的调节 C.环境条件 D.条件反射
29.右图表示大麦根尖不同区域32P的累积和运输程度,由图可知植物根尖吸收P元素最活跃的部位是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30.下列关于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寒冷时人体可通过骨骼肌不自主的颤抖来增加产热
B.受寒冷刺激,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这是一个非条件反射
C.寒冷环境中,人体代谢增强、产热增多与有关激素分泌增多有关
D.寒冷环境中正常人体的产热速率大于
二、非选择题(共3道大题,42分)
31.(13分,每空1分)回答有关免疫问题。
(1)抗原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其化学成分多为 ____________。当 ________ 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与抗原结合时,该细胞被活化、分化出的___________细胞,制造大量的抗体分泌到血液中。而免疫功能失调引起过敏性疾病如薰麻疹的起因是在过敏原的刺激下,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分布在 ;当同一种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有关细胞释放出的组织胺引起毛细血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化,进而出现红肿现象。
(2)将一只A品系大鼠的皮肤小片移植到另一只不同品系大鼠的背部,10天后因 反应而脱落,这是 细胞所起的作用。因此在进行人体的异体器官移植时需要检测__________________,当其相同的超过一半时,才可以进行异体器官移植,还要配合使用免疫抑制药物。
(3)右图表示将抗原注射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若第8天,同时注射抗原Y和X,图中表示对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 ;表示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 ,其特点是 ,这是因为初次免疫反应时产生的 细胞的作用。若第8天不注射抗原X,则以后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变化的是曲线 。
32.(9分,每空1分)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示意图中字母表示的结构名称:A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
(2)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__________________。当人体处在
(3)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分泌活动加强。完成这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反射属于________________反射。
(4)甲状腺能参与体温调节,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兴奋时,神经细胞膜外的__________________大量内流而形成动作电位。
33.(18分,每空2分)为研究长跑中运动员体内的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科学家选择年龄、体重相同,身体健康的 8 名男性运动员,利用等热量的A、B 两类食物做了两次实验。
![]() |
实验还测定了糖和脂肪的消耗情况(图 2 )
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1显示,吃B食物后 浓度升高,引起 浓度升高。
(2)图1显示,长跑中,A、B 两组胰岛素浓度差异逐渐 ,而血糖浓度差 __ 。A组血糖浓度相对较高,分析可能是肾上腺素和 ___ 也参与了对血糖的调节,且作用相对明显。这两种激素之间具有 作用。
(3)长跑中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和脂肪。研究表明肾上腺素有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从能量代谢的角度分析图 2 , A 组脂肪消耗量比 B 组 ,由此推测A组糖的消耗量相对 。
(4)通过检测尿中的尿素量,还可以了解运动员在长跑中 代谢的情况。
选做题:植物的根具有向重力生长的特性,下列是研究根向重力生长机理的两个实验。
实验一:将空白琼脂和含EDTA的琼脂做成帽状,分别套在甲、乙两组玉米胚根的根冠外(示意图如下)。提示:EDTA的作用是去除与其临接部位的Ca2+。
将胚根水平放置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到甲组胚根向重力(下)生长,乙组胚根水平生长。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
实验二:水平放置的胚根弯曲向下生长,与根冠近地侧的Ca2+浓度明显高于远地侧有关。研究表明,根总是朝着Ca2+浓度高的方向弯曲生长。为验证这一结论,有人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写出第二步及以后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并回答问题。
(1) 实验材料和用具:胚根等长的萌发玉米种子,含EDTA的琼脂帽,含Ca2+的琼脂块,空白琼脂块,培养皿等。
(2)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若干个培养皿,在每个培养皿中放置适量的萌发玉米种子,按实验一中乙组的方法处理胚根一定时间后,移去根冠外的琼脂帽。
第二步:
(3)实验结果: 。
(4)科学家进一步证实,根冠中生长素的分布受Ca2+浓度影响。当胚根水平放置时,重力诱导Ca2+向根冠下侧移动,导致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比远地侧高。请分析胚根的生长素分布与向重力生长的关系: 。
答题卡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除第13题外,均为单项选择题)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答案 | |||||||||||||||
题号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答案 |
二、非选择题(共3道大题,42分)
31.(13分,每空1分)
(1)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32.(9分,每空1分)
(1)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18分,每空2分)
(l)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
选做题
实验一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2)实验步骤:
(3)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除第13题外,均为单项选择题)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答案 | A | B | C | B | B | C | D | C | A | C | D | C | CD | C | D |
题号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答案 | D | B | B | C | A | B | B | D | D | C | C | C | D | C | D |
二、非选择题(共3道大题,42分)
31.(13分,每空1分)
(1)蛋白质或糖蛋白 B淋巴 效应B 皮肤某些细胞表面 扩张、管壁通透性增强
(2)排异(排斥) T淋巴 组织相容性抗原(HLA)
(3)C B 第二次免疫应答反应快而强(或反应快,产生的抗体多) 记忆B D
32.(9分,每空1分)
(1)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骨骼肌; 肾上腺
(2)皮肤 蒸发散热
(3)皮肤温度感受器→传入神经→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甲状腺 非条件
(4)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
(5)Na+
33.(18分,每空2分)(l)血糖 胰岛素 (2)减小 增大 胰高血糖素 协同
(3)高 减少 (4)蛋白质
选做题
实验一结论:胚根向重力(下)生长与(根冠部位的)Ca2+有关。
实验二
(2)实验步骤:
第二步:将培养皿均分为两组,编号为A组、B组。
第三步:在A组的胚根上方放一个空白琼脂块,在B组的胚根上方放一个含Ca2+的琼脂块。
第四步:将胚根水平放置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胚根的生长方向。
(3)实验结果:当A组胚根仍在水平生长时,B组胚根已弯曲向上生长。
(4)生长素对根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生长素可促进生长,高浓度则抑制生长。对根来说,生长素的最适浓度低,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过高,生长慢;远地侧的生长素浓度较低,生长快,因而胚根弯曲向下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