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新陈代谢训练题(1)
1.生物膜在细胞的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下列生物膜中能实现能量转换的是
A.线粒体外膜 B.叶绿体外膜 C.线粒体内膜 D.叶绿体内膜
2.右图为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能产生ATP的结构有1、2、5
B.1中产生的一分子CO2扩散出来进入2中被利用,穿过的磷脂双分子层的层数为4层
C.2与4中都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等色素
D.3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3.下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催化反应的速度(或生成物)变化,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①虚线表示酶量增加一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度关系
B.图②虚线表示增加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量变化的示意曲线
C.若图②中的实线表示Fe3+的催化效率,则虚线可表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
D.图③不能表示在反应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反应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4.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是蓝藻细胞产生ATP的主要场所
B.光合作用产物中的化学能全部来自ATP
C.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
D.细胞连续分裂时,伴随着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5.美、英研究人员在2002年相继宣布,“敲除排斥基因”的猪已经降生。人们可望利用这种猪大量“生产”适用于移植手术的器官。在此之前如果把猪器官移植给人体,人类的免疫系统能识别猪细胞上的某种物质,从而发生强烈的排异反应。该物质所处的位置和化学成分分别是
A、细胞膜 类脂 B、细胞膜 糖与蛋白质的复合物
C、细胞核 脱氧核糖核酸 D、细胞质 蛋白质
6.在“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的实验中,在蔗糖溶液的试管中有砖红色现象出现。其原因是( )。
A.蔗糖为还原糖 B.蔗糖被淀粉酶分解为还原糖
C.蔗糖不纯,含有还原糖 D.无法解释
7.在叶绿体中,[H]和ADP的运动方向是
A.[H]与ADP同时由类囊体膜向叶绿体基质运动
B.[H]与ADP同时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膜运动
C.[H]由类囊体膜向叶绿体基质运动,ADP的运动方向则正好相反
D.ADP由类囊体膜向叶绿体基质运动,[H]则是向相反方向运动
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检测温度对种子萌发速率的影响。他们在四个培养皿中放置湿滤纸,然后在每个培养皿中放了10粒小麦种子。将四个培养皿标号并放置于不同温度的黑暗环境中。培养皿1:
A
B
C D
9.我国科学工作者研究的针对SARS病毒的疫苗已经进入到人体安全性试验阶段,数十名志愿者报名接受安全性试验。研究人员设置的方案应是
A.志愿者全部注射疫苗,密切监视受试者的反应,随时准备处理 以外情况的发生。
B.志愿者全部注射疫苗,密切监视受试者的反应,观察、比较与常态人群的区别。
C.志愿者全部注射疫苗,观察、记录并并统计出现不良反应的个体所占的比例。
D.在志愿者不知情的状况下将他们分为两组,一组注射疫苗,一组注射生理盐水。
10.颜色的变化常被作为生物实验过程中结果观察的一项
11.茶树的叶肉细胞内含有一种叫茶多酚的植物碱,可以在茶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被氧化,氧化的茶多酚使茶叶变红。根据这一原理,人们制作出了绿茶、红茶、乌龙茶等品种的茶叶,请回答:
⑴茶多酚最可能存在于植物细胞的 中(填细胞结构)
⑵在制作绿茶的工艺中,有一道工序是迅速将温度提高到70℃左右,目的是_____________ _____ 从而保持茶叶鲜绿的颜色。
⑶在制作红茶时,需将茶叶保持在30℃~40℃范围内发酵一段时间,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而使茶叶变为红褐色,即为红茶。
⑷乌龙茶是一种半发酵的茶,即茶叶边缘为红色,中间为绿色,试推测在制作乌龙茶的过程中,其关键步骤应是
12.生态学家研究发现,植物群落中的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的比率(黄/绿比率)与群落的P(光合作用)/R(呼吸作用)比率呈现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在春暖花开的自然水域,黄/绿比率有升高趋势
B.在水稻的收获季节,群落P/R值可能在a点
C.幼年栽培植物的黄/绿比率可能在b点
D.人工林的年平均黄/绿比率过高时,应进行适当采伐
13、将长势、质量相等的玉米和小麦幼苗分别种植在质量相等的两个小容器的完全培养液中,如图所示,天平处于平衡状态。若用一个大型玻璃罩罩住此实验装置,几天后发现天平开始向一边倾斜,则倾斜的方向及造成质量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玉米、水 B.小麦、阳光 C.玉米、CO2 D.小麦、矿质元素
14.陆生植物光合作用所需要的碳源,主要是空气中的CO2,CO2主要是通过叶片气孔进入叶肉细胞中,陆生植物能不能通过根部获的碳源,且用于光合作用?请作出假设,且根据提供的实验器材完成实验
实验器材:NaH14CO3、水、菜豆幼苗、示踪仪、营养液、锥形瓶
(1)假设:
(2)利用实验器材,补充相关实验步骤。
A
B
C
结果预测和结论:
该实验最可能的结果是
原因是
15.人类利用太阳辐射能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光—生物能转换。所谓光—生物能转换,是指通过地球上众多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实现太阳能的转换与利用。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完整单位是叶绿体。当打破叶绿体膜后,基质和基粒便释放出来。在缺CO2的条件下给予光照,然后再以离心法去掉基粒,把14CO2加入无叶绿素的基质中,虽然在黑暗的条件下,基质制剂中却出现了含
(1)①叶绿素分子主要吸收 (填光质即不同的单色光类型)。
②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颜色分别是 。
③叶绿素分子吸收光能进行光反应,其产物是 和ATP。
(2)把14CO2加入小麦和玉米的无叶绿素的基质中,
A.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类 B.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四碳化合物→糖类
C.二氧化碳→五碳化合物→糖类 D.二氧化碳→四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糖类
E.二氧化碳→四碳化合物→五碳化合物→糖类
(3)右图是晴朗天气下田间玉米在一天中不同时间CO2浓度示意图,箭头表示气体运动的方向。
①在1、2、3三条曲线中,曲线 CO2的浓度最高,理由是 _________
。
②曲线1和2都反映玉米基部的二氧化碳浓度比中上部高,其原因是 ___________
。
16.下图为生物体内有关物质阎转化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阶段I中生成NADPH的反应式为 .
NADPH为Ⅱ过程提供 .
(2)人体内能通过图中②过程形成的氨基酸属于 氨基酸。
(3)人体剧烈运动引起肌肉酸痛的物质是通过图中 (填序号)反应生成
的,该物质不会导致血浆pH值明显下降的原因是
.
(4)医生建议肾衰竭患者应减少进食蛋白质含量较高食物的原因是:蛋自质摄入过多,通过图中[ ] 后会产生更多的尿素,从而加重病
人肾脏的负担。
(5)若图中X代表分泌蛋白,在遗传学上⑥过程 ,请举例说明分泌蛋白通常完成蛋白质的哪些功能?(至少答出三点)
.
17.气孔是蒸腾过程中水蒸气从植物体内排出体外的主要出口也是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入口。下图(甲)示菠菜叶的气孔结构图。
![]() |
甲 乙
⑴某同学将同一部位的菠菜叶表皮制成临时装片,使表皮分别置于蒸馏水、0.3M蔗糖溶液、0.5MKCl溶液和质量百分比为90%的乙醇溶液中。随着时间的变化,分别测定气孔的大小(用相对值h表示),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四条曲线(如图乙所示),分析后回答:
①在a、b、c、d三条曲线中,代表浸在0.3M蔗糖溶液中气孔变化的曲线是 。
②曲线c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气孔的变化情况是 。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③形成d曲线的原因是 。
⑵该气孔在夏天中午,h≈0,它的意义是
。但过了一段时间后h>0,并逐渐增大,原因是
。
⑶不同种植物的气孔H值(气孔h值总和)在一天中变化不同,下图表示两类植物在一天中H值变化,据图回答:
①Ⅱ植物白天吸收水分 (>、=、<)夜间。
②极度干旱环境下的植物气孔生理比较符合曲线 ___ 。
答案
C
12D
③O2、NADPH(2分) (2)A、D(2分)
(3)①3(2分);在夜里植物几乎停止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田间CO2浓度升高。遵循气体扩散原理,CO2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气体运动方向向上,如曲线3箭头所示。
(1)NADP++2e+H+ NADPH(错一点不得分) 能量和还原剂
(2)非必需
(3)④ 乳酸进入血液后,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对血液的pH值影响不大。(答案合理即可给分)
(4)①脱氨基作用(错一不得分)
(5)翻译 抗体参与机体免疫功能;消化酶参与催化功能;胰岛素等激素参与机体调
节功能。(答案合理即给分)
17⑴①b ②先关闭后开放 由于外界溶液浓度高,导致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关闭,随着K+、Cl—被主动运输吸收,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开放。③细胞已经死亡 ⑵减少植物蒸腾散失水分 二氧化碳被光合作用利用,葡萄糖增加,细胞液浓度增大;⑶ ① > ②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