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新陈代谢》同步训练题(2)
1.在菜豆的幼根处作上标记如右图。置于适宜条件下,几天后,能正确表示该根生长情况的是
2.经常松土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这是因为 ( )
①增强植物的呼吸作用,为矿质离子的吸收提供更多的能量②有利于分解者的活动,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③有利于圆褐固氮菌的活动, 增加土壤的肥力,促进植物果实的发育。 ④促进硝化细菌将氨态氮转化为硝态氮,提高氮肥的利用率⑤促进根系吸收有机肥料,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A.①②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3.右图表示将某植物放在不同浓度CO2环境下,其光喝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b点与a点相比较,b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b点与c点相比较,b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变化情况是
A.底、高 B.底、基本一致
C.高、高 D.高、基本一致
4.甲、乙两图是红枫叶肉细胞和根尖生长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
⑴表示根尖生长点细胞的是图____________;若将两种细胞分别置于30%蔗糖溶液中,则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细胞是图_________,图中结构[ ]______________起重要作用。([ ]中填标号)
⑵图中标号6所示结构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
⑶甲、乙两图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对标号4和标号5所示结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生理活动中都产生水
B.前者有片层结构,后者有嵴
C.黑暗条件下,生理活动中都消耗O2 D.前者不产生ATP,后者产生ATP
⑸细胞进行下列各种生命活动,正常情况下图甲细胞_____,图乙细胞______。(填入编号)
①不增殖
②能继续增殖
③细胞核DNA只转录不复制
④出现染色体结构
⑤有mRNA经核孔进入细胞质中
5.为了探索根部吸收的无机盐离子向上运输的途径,现做了如下实验:柳
茎一段的树皮(韧皮部)同木质部分离开来,在两者之间插入或不插入不透水的蜡纸,然后
![]() |
在柳树根部施


下列问题:
(1)在茎中向上运输的主要通道是________,根部吸收
的方式是________。
(2)如果在有蜡纸间隔开的木质部含有大量的,而树皮中几乎没有
,这个现
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在分离部位的以上或以下部分以及不插蜡纸的实验
中,树皮中有较多的,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根据类似上述的实验,在日常生活中你利用下边提供的材料和用具简易地研究
叶的表面积与水运输速率的关系。
材料用具:红墨水、柳树枝条数枝、刀片、烧杯、剪刀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把柳树的茎放在盛有红墨水的烧杯中。
第三步:一段时间后,洗净枝条,并在距离枝条底部的不同位置切出切片。
实验预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实验结论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以下是某复合肥包装袋上的一段“说明”,有关叙述正确的有
①该段“说明”中提到的大量矿质元素共有4种
②由于N、P、K进入植物体后以不稳定的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所以落叶中它们的含量比植株上正常叶片中的含量低
③生物膜、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细菌质粒中一定含有N和P,酶中一定不含P
④大气中的N元素必须通过生物固氮过程才能被植物所利用,完成生物固氮过程的微生物可以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
⑤该复合肥的大量使用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从而导致浮游生物大量繁殖
⑥该段“说明”中有一种元素与植物体糖类合成和运输有关
⑦人体K+的排出特点为“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这与Na+不同
⑧K+在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上起着决定性作用, 人体血K+含量偏高时,醛固酮分泌量增加
A.0项 B.1项 C.2项 D.4项
7.图四是高中生物有关实验的操作和叙述:
①图甲是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时某视野中的图像,如要看清有丝分裂期的细胞,应将装片适当向右移动
②图乙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2m×2m样方范围内进行的双子叶草本苦荬菜种群密度的调查,圆圈表示个体。则这块地苦荬莱的种群密度为3.25(单位:株/m2)
③图丙是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黑藻叶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图中所标记的那一个叶绿体实际流动所处的位置是位于右下角,逆时针方向流动
④图丁是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在两次高倍镜观察之间时间不宜停留过长
分析以上叙述,选出的正确答案是
A.只有一项叙述是正确的 B.有二项叙述是正确的
C.有三项叙述是正确的 D.四项叙述都是正确的
8.在大气湿度大时,发育中的果实常会缺钙,主要原因是
A.大气湿度大时,蒸腾作用弱,影响钙的吸收
B.大气湿度大时,呼吸作用强,影响钙的吸收
C.大气湿度大时,蒸腾作用弱,影响钙的运输
D.大气湿度大时,蒸腾作用强,影响钙的运输
9. 在严寒的冬季,利用温室大棚种植蔬菜、花卉、水果,即可以调剂市场,又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下面列举了一列与此有关的生产措施,你认为合理的是
①温室的设计应尽量提高采光效率,尽量减少温度的散失
②若使用简易的塑料大棚,最好能在入冬前给土壤施足有机肥,因为有机肥不但可以源源不断地为植物提供矿质营养,还可以补充大棚内的CO2
③温室蔬菜采用无土栽培技术,不但可按植物的需求配给营养,还可免除土壤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
④温室往往无风少虫,使得风媒花和虫媒花传粉困难,“花而不实”。生长素可以帮助解决这一难题。
A.只有①②③合理 B.只有①②④合理 C.只有②④合理 D.全都合理
10. 番茄种子萌发露出两片子叶后,生长出第一片新叶,这时子叶仍具有生理功能。对一批长出第一片新叶的番茄幼苗进行不同处理,然后放在仅缺N元素的营养液中进行培养,并对叶片进行观察,最先表现出缺N症状的幼苗是
A.剪去根尖的幼苗 B.剪去一片子叶的幼苗
C.剪去两片子叶的幼苗 D.完整幼苗
11.阴雨连绵的天气使雨水浸泡了白菜菜地,则下列生理作用最可能不会因此降低的是
A.白菜:根部吸收的Ca2+叶中的Ca2+ ( )
B.白菜:土壤中的K+白菜中K+
C.微生物:NH3HNO3
D.微生物:NO2-N2
12.将发芽率相同的甲、乙两种植物的种子,分别种在含有不同浓度(质量分数)钠盐的全营养液中,并用珍珠砂通气、吸水和固定种子。种子萌发一段时间后,测定幼苗平均重量,结果如右图。
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两种植物相比,更适宜在盐碱地种植的是 。
(2)导致甲种植物的种子不能萌发的最低钠盐浓度为 %。
(3)在钠盐浓度为0.2%的全营养液中,甲、乙两种植物的根尖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均为 。
(4)将钠盐浓度为0.1%的全营养液中的甲种植物的幼苗,移栽到钠盐浓度为0.8%的全营养液中,其根尖成熟区的表皮细胞逐渐表现出质壁分离的现象,原因是
(5)取若干生长状况相同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乙种植物的幼苗,平均分成A、B两组。A组移栽到钠盐浓度为0.8%的全营养液中,B组移栽到钠盐浓度为1.0%的全营养液中,在相同条件下,给与适宜的光照。培养一段时间后,A组幼苗的长势将 B组。从物质转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
1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做植物水培实验时,所用的培养液全部按照标准配制。
在培养过程中选取了4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植物各一株,予以适宜的光照和温度条件,除此之
![]() |
外未采取其他措施,植株生长状况如下表:
试分析回答:
(1)第二周不同植物出现的矿质元素缺乏症状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通过
对1号和2号营养液的分析得知,一个缺铁,一个缺镁。缺铁的是________号植物,判断
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第二周开始多数植物出现矿质元素缺乏症,除矿质元素被消耗外,另一原因是
培养液中的________减少,导致植株根的________减弱,导致植物对________的吸收作用降
低。
(3)植物生长到第三周出现了萎蔫现象,除上述原因外,还因为植物的________作用,
使培养液浓度增加,造成植物________。此时可采取的改善措施是_____________。
1B
(2)导管在木质部 韧皮部的K离子来源于导管(2分)
(3)第一步:取2枝柳树枝,一枝留6片叶,一枝留3片叶 实验预期:相同时间内,
6片叶的柳树枝中染液上升的长度约是3片叶的2倍 实验结论:植物运输水的速率与叶面
积成正比对实验结论的解释:叶面积越大,气孔越多,蒸腾作用越强(每空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