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高三生物尖子生辅导4

2014-5-11 0:36:47下载本试卷

高三生物尖子生辅导(4

1.以紫色洋葱鳞茎表皮为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中能观察到紫色中央液泡逐渐缩小

B.滴加30%的蔗糖溶液比10%蔗糖溶液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所需时间短

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中又复原,说明细胞保持活性

D.用高浓度的NaCl溶液代替蔗糖溶液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

2.下列有关生物新陈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完成有氧呼吸所需要的酶由线粒体DNA指导合成

B.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速率与土壤溶液中矿质离子的浓度成正比

C.用15N标记的蛋白质饲喂小白鼠,一段时间后可在其肝糖元中发现15N

D.用14CO2研究玉米的光合作用过程,最早在C 4化合物中检测到14C

3.夏季高温时段,用较低温度的地下水灌溉,容易导致农作物萎蔫。其主要原因是

A.叶片蒸腾剧烈,水分散失快  B.植物体温度下降,气孔关闭

C.根系对矿质元素吸收减少    D.根系渗透吸水下降

4.有人设计实验探究有机肥是否能提高土壤肥力并优于化肥。实验分为两组,一组农田施有机肥,一组农田施化肥。该实验设计缺少

A.施用有机肥和适量化肥的对照田    B.既不施用有机肥也不施用化肥的对照田

C.施用大量化肥和少量有机肥的对照田  D.施用少量化肥和大量有机肥的对照田

5.蛋白质、脂肪和糖类是人体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性食物含有齐全的必需氨基酸       B.儿童和病愈者的膳食应以蛋白质为主

C.三大营养物质是人体内主要能量来源和贮存物质  D.胰岛素缺乏时,可能出现高血脂

6.下列现象属于渗透作用的是            ( )

A.水分子通过细胞壁 B.蔗糖溶液通过细胞壁 C.K通过细胞壁 D.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

7.将紫色洋葱表皮细把放在0.3g·mL—l的蔗糖溶液中,显微镜下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液泡缩小 B.细胞壁与原生质层分离 C.液泡颜色变浅  D.细胞核位于原生质层内

8.右图是向日葵在24h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的曲线图,据图推断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

A. 在光下,水分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B.在光下,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水分吸收速率

C.在暗处,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水分吸收速率

D.在暗处,水分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9.如下实验装置,玻璃槽中是蒸馏水,半透膜允许单糖透过。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定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溶液最可能的实验现象是( )

A.漏斗中液面开始时上升,加酶后,再上升后又下降

B.在玻璃槽中会测出蔗糖和蔗糖酶

C.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下降,加酶后一直上升

D.在玻璃槽中会测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

10.右图是将同一植物的成熟的组织细胞依次浸在甲、乙、丙三种溶液中,测得植物细胞原生质体的体积随着时间变化的情况,下列有关推导和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甲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乙、丙两溶液的浓度

B.因丙溶液浓度过高,导致植物细胞发生渗透失水而死亡

C.在时间T内,乙溶液中的植物细胞仍将保持生命活力

D.乙溶液中的溶质分子可以进入植物细胞内,丙溶液中的溶质分子不能进入植物细胞内

11.将阴生植物移至强光下,植物迅速发生萎蔫,此时比较右图中①、②、③三个部位的细胞液浓度,正确的是                    (  )

A.③>②>①  B.①>②>③

C.①>③>②  D.②>③>①

12.对绿色植物自身来说,不影响其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因素有( )

A.根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弱   B.根细胞内细胞液浓度

C.根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   D.根细胞膜上的载体数量

13.对植物嫩叶所必需的矿质元素Fe和Mg的来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Fe和Mg既来源于土壤又来源于老叶B.Fe和Mg来源于土壤,Mg又可来源于老叶

C.Fe和Mg只来源于土壤,不来源于老叶D.Fe和Mg来源于老叶,Mg又可来源于土壤

14.将等量的NH4+、PO43、K+、Ca2+共同置于500mL水中,再放入一些新鲜的水稻根尖,几小时后,测定混合液中上述四种离子和水的含量变化如下:

下列分析与解释正确的是             (  )

①离子大量减少而水却没有减少,说明根对水分的吸收和对矿质离子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②四种离子都减少,说明根对这些离子都有吸收

③根对四种离子的吸收量有差异,说明根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④Ca2+比K+明显减少,说明水稻根细胞膜上运输Ca2+的载体比运输K+的载体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都正确

15.植物叶片从幼到老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         ( )

A.有机物输出也输入,矿质元素只输入  B.有机物只输出,矿质元素只输入

C.有机物只输出,矿质元素输入也输出  D.有机物与矿质元素都既输入,又输出

16.番茄种子萌发露出两片子叶后,生长出第一片新叶,这时子叶仍具有生理功能。对一批长出第一片新叶的番茄幼苗进行不同处理,然后放在仅缺N元素的营养液中进行培养,并对叶片进行观察,最先表现出缺N症状的幼苗是

A.剪去根尖的幼苗   B.剪去一片子叶的幼苗  C.剪去两片子叶的幼苗  D.完整幼苗

17.在开展生物学实践活动时,对照实验设计应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为了研究光对大豆生长的影响,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在两只花盆里分别种相同数量的大豆苗,并进行如下处理.

花盆

温度

光亮处

20℃

充足

黑暗处

20℃

不充足

  在这一实验设计中,有一处不正确,需要改正为       (  )

A.乙花盆放在光亮处B.甲花盆放在黑暗处C.甲花盆的温度高于20℃ D.乙花盆浇充足的水

18.右图表示的是洋葱表皮细胞在不同溶液中,细胞吸水力和原生质相对体积(正常状况为1.0)的相互关系图解,请据图回答问题:(注:试题中涉及到要用的试剂应从所给的试剂中选择)

材料和用具:紫色洋葱、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滴管等;

供选择试剂:清水、质量浓度为0.lg·mL—l的KNO3溶液、质量浓

度为0.39g·mL—l的蔗糖溶液、质量浓度为0.5g·mL—l的蔗糖溶液;

(1)由B一→C的过程中,细胞应处于哪种试剂中?    。细胞液的浓度变化是     

(2)若B一→A过程发生后可自动发生A—→B过程,则实验中应选择的试剂是       。说明选择该试剂的原理是                               

                                           

(3)若选择一种试剂在完成B一→A过程后,无论再用哪种试剂,A—→B过程都不能发生,则所选择的试剂是             

19.在适宜温度下,采用完全营养液培养黄瓜幼苗,研究营养液中氧含量变化对K+吸收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黄瓜幼苗根系细胞吸收K+的方式是      ,图中ab段为此提供的依据是                   ,表明该过程需要    。曲线bc段限制K+吸收速率的内在因素是                            

(2)植物的生长都有一个最适温度。在氧含量等条件稳定、适宜的情况下,研究在10℃——40℃范围内的温度变化对黄瓜幼苗K+吸收速率的影响,预期K+吸收速率变化的趋势是

                                          

(3)如用缺少某种矿质元素的营养液培养一段时间后:黄瓜幼苗的茎尖和新生嫩叶首先出现坏死斑点,则缺乏的元素可能是         

20.将四组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豌豆苗,分别放入A、B、C、D四种培养液中,在光照、温度、pH等均适宜的条件下培养。A为蒸馏水;B为0.025mo1·L—l NaCl溶液;C为含有全部必需元素且总浓度是0.025mo1·L—1的溶液;D为含有全部必需元素且总浓度是0.5m o1·L—l的溶液。一段时间后,C组生长发育正常,A、B、D三组幼苗均死亡。回答下列问题:

(1)请解释幼苗死亡原因:A是因为            ,B是因为        ,D是因为              

21.甲图是测量种子萌发时锥形瓶中气体体积变化的实验装置。锥形瓶中放的种子事先用水浸泡过并在稀释的消毒剂中清洗过(不影响种子生命力)。实验开始时U形管左侧与右侧液面相平,每隔半小时利用标尺量出右侧管内的液面高度变化,实验结果见乙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种子要在稀释的消毒剂中清洗的理由是                       

(2)此实验的实验目的是                               

(3)分析0~3.5小时内气体体积变化原因                        

                                          

分析3.5~4小时内标尺读数没增加最可能的原因                   

(4)本实验存在的问题是没有设计对照实验,因此实验数据不能准确反映真实情况。请设置此实验的对照实验                                     

(5)由于外界温度、压强的改变导致气体体积改变,在对照实验中气体体积变化在2小时是+0.2个单位,那么同等条件下萌发的种子此时实际呼吸速率是  单位/小时。

22.请写出探究大豆幼苗生长最佳的日温和夜温组合的实验方案,预测最佳的温度组合,并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解释原因。

实验材料和用具:大豆幼苗若干、大小相同的装有等量完全营养液的玻璃瓶若干、温箱(可满足幼苗生长)若干、量尺等。

提示:温度组合范围:日温20℃~30℃、夜温17℃~22℃,幼苗生长的其他条件相同。

(一)实验方案: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预测的温度组合及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为了验证叶片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气体的产生和消耗,请用所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在给出的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继续完成实验步骤的设计和预测实验结果,并对你的预测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材料与用具:烟草幼苗、试管两支、NaCO3稀溶液(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真空泵、暗培养箱、日光灯(实验过程中光照和温度等条件适宜,空气中O2和CO2在水中的溶解量及无氧呼吸忽略不计)。

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

(1)剪取两小块相同的烟草叶片,分别放入盛有等量蒸馏水和NaHCO3稀溶液的两支试管中。此时,叶片均浮在水面。

(2)用真空泵抽去两支试管内液体中和叶肉细胞间隙中的气体后,敞开试管口,可观察到叶片均下沉到试管底部。

(3)

 

 

 

 分析预测结果:

高三生物尖子生辅导(4)答案

1D 2D 3C 4B 5D 6D 7C 8D 9A 10B 11B 12B 13B 14D 15D 16C 17 D

18.(1)清水 逐渐变小

(2)0.1g·ml—1KNO3溶液  当细胞在KNO3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K+和NO3也会通过主动运输逐渐进入细胞内,导致细胞液浓度升高,从而使质壁分离自动复原

(3)0.5 g·ml—1蔗糖溶液

19.(1)主动运输  K+的吸收速率随氧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能量  根部细跑膜上运输K+的载体数量(2)10℃到最适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超过最适温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3)Fe和Ca

20.(1)A没有矿质营养元素 B必需矿质营养元素不全 D溶液浓度过大

21.(1)杀死种子表面的微生物,防止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干扰实验结果

(2)测定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的速率

(3)种子进行有氧呼吸吸收O2,放出CO2被KOH溶液吸收,锥形瓶中气体体积缩小 种子进行无氧呼吸,不消耗O2

(4)用等量消毒液杀菌过的死种子代替实验组中的活种子,其他装置同于实验组

(5)(3.3+0.2)/2=1.75

22.(一)实验方案:(1)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若干,分成

多个组(例如4组),分别移栽到编好号的玻璃瓶内;

(2)将各组大豆幼苗分别置于不同的日温和夜温组合下培养(写出不同日温和夜温的具体组合,如高日温、高夜温,高日温、低夜温,低日温、高夜温,低日温、低夜温,以及写出具体的温度数值均可得分),其他条件相同。

(3)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得幼苗的生长高度(或鲜重),其中,幼苗生长最高的一组(或鲜重最重的一组)为最佳的温度组合。

(二)预测最佳的温度组合及解释:日温30℃和夜温17℃(或高日温、低夜温)为最佳的温度组合。因为日温高,有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夜温低,使呼吸作用减弱,有机物的消耗减少。

23.(3)将这两支试管放在日光灯下,光照一段时间,结果NaHCO3稀溶液中的叶片上浮,蒸馏水中的叶片仍在试管底部

(4)再将这两支试管放在暗培养箱中一段时间,结果NaHCO3稀溶液中的叶片下沉, 蒸馏水中的叶片仍在试管底部

分析预测的结果:

(1)光照下, NaHCO3稀溶液中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气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叶肉细胞间隙的氧气增加,叶片上浮,而蒸馏水中缺乏二氧化碳和氧气,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叶肉细胞间隙缺乏气体,因此叶片仍位于试管底部.

(2)黑暗中,NaHCO3稀溶液中的叶片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叶肉细胞间隙中的氧气,放出的二氧化碳溶于NaHCO3稀溶液中,叶肉细胞间隙缺乏气体,叶片下沉;蒸馏水中缺乏氧气,叶片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叶肉细胞间隙仍缺乏气体,因此叶片仍位于在试管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