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上学期训练题
理 科 基 础
(生物部分:专题十至十四)
51.下列遗传病中,属于单基因遗传病的是
①并指 ②原发性高血压 ②白化病 ④ 先天聋哑 ⑤ 唇裂 ⑥21三体综合症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
52.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遗传病,杂合体约到50岁就患心肌梗塞,纯合体不能生育,常于30岁左右死亡于心肌梗塞。一对患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夫妇,已生育了一个完全正常的儿子,如果再生一个孩子,那么这个孩子活到50岁的几率是
A.1/4 B.2/
53.人类遗传病中,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是由X染色性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甲家庭中丈夫患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妻子表现正常;乙家庭中,夫妻都表现正常,但妻子的弟弟患红绿色盲,从优生角度考虑,甲乙家庭应分别选择生育
A.男孩 男孩 B .女孩 女孩 C. 男孩 女孩 D.女孩 男孩
54.Leber遗传性视神经是一种遗传病,此病是由线粒体DNA基因突变所致。某女士的母亲患有此病,如果该女士结婚生育,下列预测正确的是
A.如果生男孩,孩子不会携带致病基因
B.如果生女孩,孩子不会携带致病基因
C.不管生男或生女,孩子都会携带致病基因
D.必须经过基因检测,才能确定
55.人类基因组计划所测定的染色体是指
A、所有常染色体 B、所有性染色体
C、22条常染色体和X、Y性染色体 D、22条常染色体和2条X染色体
56.下列说法正确的
A.地理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个体就成了不同物种
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个体就成了不同物种
C.地理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然经历
D.每个新物种的形成都必定经历从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的过程
57.现代生物进化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选择和隔离是新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其中哪项是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A.基因突变 B.选择 C.隔离 D.物种分化
58.已知人眼的褐色(A)对蓝色(a)是显性。在一个有30000人的人群中,蓝眼人有3600人,褐眼的有26400人,其中纯合体有12000人。那么,在这一个人群中A和a基因频率分别为
A.0.64和0.36 B.0.36和0.64
C.0.50和0.50 D.0.82和0.18
59.据调查得知,某小学的学生中基因型比例为:XBXB﹕XBXb﹕XbXb﹕XBY﹕XbY=44%﹕5%﹕1%﹕43%﹕7%,则Xb的基因频率为
A、13.2% B、10.5% C、14% D、9.3%
60.下图曲线Ⅲ表示茎伸长生长与植物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如果将同样浓度范围的植物生长素使用于侧芽,则能代表它生长状况的曲线是
A.Ⅰ B.Ⅱ C.Ⅳ D.Ⅴ
61.如下图所示,甲、乙分别用不透光的锡箔纸套在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丙、丁、戊、则分别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入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A.甲不生长也不弯曲、乙直立生长、丙向左生长、丁直立生长、戊向右生长
B.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向左生长、丁不生长,也不弯曲、戊向左生长
C.甲向左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向右生长、戊向左生长
D.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不生长,也不弯曲、戊向右生长
62.丝瓜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将刚萌动的该植物种子先在下表5种物质一定浓度的溶液泡24小时,然后种植。比较最初10节的雌花与雄花平均数,求出性别比,实验观察结果如下表,
分析上表数据,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或激素打破了内源激素比例的平衡,从而影响雌雄花的性别分化
B.该实验浓度下的乙烯利对丝瓜性别分化影响不大,对其他植物也是如此
C.花器官的性别分化是各种激素和内外环境因子对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
D.该实验浓度下的赤霉素、CP有利雌花的形成,整形素有利雄花的形成
63.下图为反射弧模式图,请选择下列陈述中正确的选项
①
![]() |
若在a点上刺激,神经就发生兴奋,从这一点向肌肉方向传播,肌肉就收缩。
② 如果给予相同的刺激,刺激点a与肌肉之间的距离越近,肌肉的收缩就越强。
③ 神经纤维传播兴奋的大小,与刺激强弱无关,通常是恒定的。
④ 当兴奋时,神经细胞膜的离子通透性会急剧发生变化,钾离子流入细胞内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③
64.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下图表示刺激时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65.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递质实现的。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电位变化)转化为化学信号(递质释放),再转化为电信号
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66.取出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将电位计的两个微型电极a、b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外,同时在c处给以一个强刺激,电位计的指针将
A.不会发生偏转
B.发生一次偏转
C.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
D.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67.损伤大脑皮层的S区,病人能看懂文字、听懂别人的谈话,但却不会讲话;损伤H区时,病人看不懂文字、听不懂别人的谈话,但却能讲话写字。这表明
A.语言功能在语言中枢也有细致分工 B.语言功能与语言中枢之外的中枢有关
C.语言中枢位于大脑左半球外侧面 D.语言中枢是人类大脑所特有的
68.下图是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对该图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图中X与Y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
B.图中a与b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C.甲状腺活动只受垂体促激素的调节
D.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起着反馈调节的作用
69.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所有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 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
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许多系统参与D.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
70.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下丘脑既可以使血糖升高,又可以使血糖降低
B.血糖升高是神经调节,血糖降低是体液调节
C.血糖升高是体液调节,血糖降低是神经调节
D.下丘脑可以使血糖升高,垂体使血糖降低
71.对于细胞免疫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免疫是建立在体液免疫的基础上的 B.细胞免疫的效应阶段需要吞噬细胞参与
C.效应T细胞能够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出抗原
D.效应T细胞能够使抗原裂解死亡
72.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效应B细胞
B.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
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病菌
D.记忆B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形成大量的记忆B细胞
73.自身免疫疾病产生的原因是
A、人体免疫系统对病原菌的免疫反应 B、人体免疫系统对过敏原的免疫反应
C、人体免疫系统对正常组织细胞的免疫反应 D、自身免疫功能不足引起的
74.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下列对于递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
B.递质是一种化学信号
C.递质能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
D.递质传递是双向的
75.右图表示某人在休息及运动时血液流经四种器官的速率。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
A、 休息及运动时,脑的血液量基本不变
B、运动时人体血量增加
C、饭后立即运动,消化器官血流量减少,不利于食物消化吸收
D、运动时骨骼肌产热量增加,皮肤血管血流量增加有利于散热
76.下列疾病与人体激素分泌异常无关的是
① 水俣病 ② 镰刀型贫血症 ③ 糖尿病 ④ 呆小症 ⑤ 夜盲症 ⑥ 巨人症
A . ①②⑤ B .④⑤⑥ C . ③④⑥ D . ①⑤⑥
77.将大白鼠从
A .耗氧量减少,竖毛肌放松 B .耗氧量增加,体表血管收缩
C .耗氧量减少,心律变慢 D .耗氧量增加,体温升高
78.下列关于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为正电荷
B.膜内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C.膜外电流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D.兴奋的传导方向是轴突→另一个细胞的树突或胞体
79.损伤大脑皮层的S区,病人能看懂文字、听懂别人的谈话,但却不会讲话;损伤H区时,病人看不懂文字、听不懂别人的谈话,但却能讲话写字。这表明
A.语言功能在语言中枢也有细致分工 B.语言功能与语言中枢之外的中枢有关
C.语言中枢位于大脑左半球外侧面
D.语言中枢是人类大脑所特有的
80.以下各项中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A.吃话梅时流唾液 B.看见话梅就流唾液
C.小孩看见拿针的护士就哭 D.小孩听见打针这个词就哭
81.甲乙两只狗受到灯光刺激后,虽然都没有看到或吃到食物,但经观察发现,甲狗有唾液流出,乙狗没有。这一实验说明
A.灯光对甲狗来说为无关刺激 B.灯光对乙狗来说为非条件刺激
C.灯光对甲狗来说为条件刺激 D.灯光对乙狗来说为条件刺激
82.当一个人突然遇见很危险的情境时,血液中肾上腺素的含量立即上升,产生多种生理反应,这一生理调节过程属于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神经一体液调节 D .激素调节
83.关于健康人体中尿的形成及其成分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尿除了不含蛋白质外,其余成分与血浆基本相同
B.原尿中的尿酸全部被肾小管重吸收回血液
C.原尿中的葡萄糖含量比终尿低
D.原尿中Na+含量与终尿相同
84. 下列属于向性运动的是
A.含羞草受到触动幼叶下垂 B.蛾类夜间扑向灯火
C.蚂蚁趋向甜食 D.向日葵的花盘向太阳
85.培养皿底部铺上棉花,豌豆的种子放在棉花上。实验过程与结果如下表所示:
装置 | 场所 | 温度 | 棉花状态 | 数日后的现象 |
甲 | 日光 | | 潮湿 | 全部发芽 |
乙 | 日光 | | 干燥 | 没有发芽 |
丙 | 黑暗 | | 潮湿 | 全部发芽 |
丁 | 黑暗 | | 干燥 | 没有发芽 |
以上实验只能证明种子发芽需要
A.阳光 B.空气 C.温度 D.水
86.在市场上可见到发育不均匀(凹凸不匀)的西瓜,若切开观察,可见其凹侧的种子发育不良或未发育。这种现象可解释为
A. 种子的发育需要果实来提供营养
B. 发育着的种子里合成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C. 无种子的子房绝对无法发育成果实
D. 光照不均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87.为满足生产要求,要配制等量的A、B、C三种2,4—D的溶液,分别用于同种植物根、芽、茎的促生长,那么相应所需2,4—D的物质的量MA、MB、MC的关系是
A.MA=MB=MC
B.MA>MB>MC C.MA<MB<MC
D.MA>MC>MB
88.右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根、茎、芽生长的影响,此图没有给你的信息是
A.生长素对3种器官的作用都具有二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B.A、B、C三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茎、芽生长的最适浓度
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却抑制了根的生长
D.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敏感,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的反应不敏感
89.人类的卷发对直发为显性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遗传性慢性肾炎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有一个卷发患遗传性慢性肾炎的女人与直发患遗传性慢性肾炎的男人婚配,生育一个直发无肾炎的儿子。这对夫妻再生育一个卷发患遗传性慢性肾炎的孩子的概率是
A、1/4 B、3/
90.优生学是利用遗传学原理改善人类遗传素质、预防遗传病发生的一门科学。以下属于优生措施的是
①避免近亲结婚②提倡适龄生育③选择剖腹分娩④鼓励婚前检查⑤进行产前诊断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91.某对夫妇,他们的肤色、色觉正常,却生下个既白化又色盲的男婴,按照有关规定,他们还可以再生一个孩子。预计他们再生一个孩子为正常的可能性为
A.1/2 B.9/
92.关于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正确的是
A.父亲色盲,则女儿一定色盲 B.母亲色盲,则儿子一定是色盲
C.祖父母色盲,则孙子一定是色盲 D.外祖父色盲,则外孙女一定色盲
93.人类21三体综合症的成因是在生殖细胞形成的过程中,第21号染色体没有分离。若女患者与正常人结婚后可以生育,其子女患该病的概率为
A.0 B.1/
94.青少年型糖尿病属于
A.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B.多基因遗传病
C.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D.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95.下列属于多基因遗传病的是
A.性腺发育不良(女)和唇裂 B.白化病和青少年型糖尿病
C.无脑儿和原发性高血压 D.21三体综合征和色盲
96.下列关于人体的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在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也分布 B、效应T细胞能释放白细胞介素
C、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 D、病毒感染人体时,只能依靠细胞免疫发挥作用
97.成年女性排卵的前1天,血浆中雌激素、促性腺激素互相调节,二者均逐渐增加。血浆中血糖、胰高血糖素浓度互相调节,二者均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雌激素浓度上升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 ②雌激素浓度上升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
③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④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98.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一般会损伤组织 B、反应特点是发病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C、T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 D、过敏反应只发生在皮肤及呼吸道
99.当抗原刺激抗体产生细胞免疫反应时,效应T细胞发挥的作用是
A、产生抗体使靶细胞裂解 B、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
C、产生组织胺增强B细胞的功能 D、促进B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100.正常情况下,人体摄人和排出的无机盐是保持平衡的。若只饮水不进食,则
A、K+排出量大于正常情况下的排出量 B、K+排出量等于正常情况下的撂出量
C、K+排出量小于正常情况下的排出量 D、K+搀出量等于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