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高三生物上学期专题卷

2014-5-11 0:36:47下载本试卷

      高三生物上学期专题卷

专题四:生物的生殖、遗传和进化(生殖、发育、遗传变异、进化、细胞质遗传、基因工程),第二轮专题复习用卷。

导言:本专题内容涉及到了高中生物必修第五、六、七章和选修第三章的的内容,是高中生物知识体系的核心之一,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在高考中赋分比例可达到30%以上。孟德尔遗传实验过程、遗传病患者后代发病几率计算等内容,特别是将减数分裂过程、突变过程与不同基因的传递联系在一起,是命制大型综合题的素材。最近几年中关于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基因表达以及对患者后代出现患者的几率考查频率较高,杂交育种方面的内容与个体发育相结合也将仍是一热门考查点。遗传图谱方面的考查从未间断,要特别引起重视!生物的生殖和个体发育部分的内容,最近高考命题涉及并不多,但它是基础知识,有助于理解遗传规律和杂交育种,因此同样不可以轻视。进化的观点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试题所占分值不高,但此类试题年年出现。基因工程既是重要的生物技术,也是当前的社会热点之一,常以基因工程基本操作为核心,与基因的表达联系在一起进行考查。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得2分,共50分。选错、不选得0分)

1.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生殖细胞进而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         (    )

[答1] A.有性生殖    B.无性生殖     C.出芽生殖    D.营养生殖

2.下列有关减数分裂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答2] A.R、r随所在的染色体发生了交换,则R、r完全分开分别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B.减数第一次分裂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C.欲观察同源染色体配对现象,最佳的实验材料是马蛔虫受精卵
D.雄家兔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的细胞核内的DNA含量与体细胞核大致相同

3.黄豆种子在黑暗中萌发成幼苗,下表是经过处理后得到的数据,下列依据表中的数据所得到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

处理方法

重量(g)

种子

幼苗

湿重

直接称重

160

750

干重

70℃,72h

138

118

灰分

550℃,16h

2

2

[答3] A.幼苗和种子相比湿重增加,                        增加的物质主要是水

B.幼苗和种子相比干重减少,                          原因是有机物被呼吸消耗

C.灰分代表的物质主要是矿                          质元素

D.幼苗和种子相比,有机物的种类减少

4.正常情况下,下列生理过程能够发生的的是                   (     )

[答4] A.相同的DNA复制成不同的DNA       B.相同的DNA转录出不同的RNA
C.相同的密码子翻译成不同的氨基酸     D.相同的tRNA携带不同的氨基酸

5.着色性干皮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起因于DNA损伤。深入研究后发现患者体内缺乏DNA修复酶,DNA损伤后不能修补而引起突变。这说明一些基因    (     )

[答5] A.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B.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从而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C.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从而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D.可以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发生突变后生物的性状随之改变

6.谷胱甘肽是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的重要三肽,它是由谷氨酸(C5H9O4N)、甘氨酸(C2H5O2N)和半胱氨酸(C3H7O2NS)缩合而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答6] A.谷胱甘肽的分子式是C10H21O8N3S
B.控制谷胱甘肽合成的基因编码区中至少有18个碱基对
C.控制谷胱甘肽合成的直接模板是DNA
D.组成谷胱甘肽的氨基酸都可在动物体内通过氨基转换产生

7.一种培养基中含有甲物质:15N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另一种培养基中含有乙物质: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分别用这两种培养基培养正在分化发育的人体细胞,则该类细胞对甲、乙物质的吸收量是                      (     )

[答7] A.甲大于乙     D.乙大于甲    C.甲等于乙     D.无法确定

8.在信使RNA分子结构中,相邻的碱基G与C之间是通过什么结构连接而成(     )

A.3个氢键               B.—脱氧核糖—磷酸基—脱氧核糖
C.—核糖—磷酸基—核糖—       D.—磷酸基—核糖—磷酸基—

9.甲豌豆表现为绿豆荚红花、乙豌豆表现为黄豆荚白花,已知两株豌豆均为纯合体,用乙豌豆的花粉为甲豌豆授粉后,甲豌豆植株上均结绿豆荚,其中种子种下后,F1代均开红花,由此可判断出的显隐关系是                                  (    )

[答8] 
A.红花是显性    B.红花是隐性    C.绿豆荚是显性   D.绿豆荚是隐性

10.一对夫妇均正常,他们的父母也正常,但丈夫的哥哥和妻子的妹妹都是黑尿症患者。若该夫妇生育一个正常儿子,他是黑尿症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          (    )

[答9] A.1/9       B.1/8       C.1/4        D.1/2

11.根据某遗传系谱图分析,下列关于相应的致病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答10] A.一定是显性基因   

B.一定是隐性基因
C.一定位于X染色体 

D.一定位于常染色体

12.食指与无名指等长(A)和食指比                         无名指短(a)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现对母亲为食指与无名指等长、父亲食指比无名指短的若干家庭做调查,发现儿子和女儿中食指与无名指等长与食指比无名指短的比例无为2:1。则被调查的母亲中杂合子占 (   )  

[答11] A.1/3       B.2/3       C.1/2      D.1/4

13.已知某基因不在Y染色体上,为了鉴定所研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不能用下列哪种杂交方法(   )

A.隐性雌个体与显性雄个体交配
B.隐性雌个体或杂合显性雌性个体与纯合显性雄性个体杂交
C.显性雌个体与隐性雄个体杂交
D.杂合显性雌性个体与(杂合)显性雄性个体杂交

14.下图表示人体内苯丙氨酸代谢过程的部分图解,根据图解所做的分析正确的是 (   )

[答12] 

A.基因1、2、3中任何一个基因发生突变都会引起黑色素无法合成而形成的白化病
B.如果一对患白化病的夫妻,如果没有基因突变,则他们的后代全部患白化病
C.基因1和4可能是等位基因,基因4从根本上是基因1突变来的
D.酶1催化的反应是脱氨基作用,酪氨酸是非必需氨基酸

15.右图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由此分析错误的是                (   )

A.图中①②分别表示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复制和                转录

B.α、β链碱基组成分别是CAT和GUA

C.人发生镰刀型贫血症的根本原因在于基因中的增                                                                                                             添了一个碱基对

D.若正常基因片段中的CTT突变在CTC,则不会出                 现血红蛋白异常

1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以“研究XX病的遗传方式”为子课题,下列调查的遗传病与选择的方法最合理的是   (  )

A.白化病,在学校内随机抽查        B.红绿色盲,在患者家系中随机抽查
C.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在市中心随机抽样调查 D.青少年型糖尿病,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17.某种群产生了一个突变基因M,其基因频率在种群中的变化如右图所示。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M基因频率的变化说明新物种已经形成    

[答13] B.MM型个体的存活率可能高于Mm型

C.M型基因频率的变化是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实现的

D.在此环境中的这种突变有利于种群的生存

18.在一个海岛上,一种海龟中有的脚趾是连趾(ww),有的脚趾是分趾(WW、Ww),连生的脚趾便于划水,游泳能力强,分趾则游泳能力较弱。若开始时,连趾和分趾的基因频率各为0.5,当海龟数量增加到岛上食物不足时,连趾的海龟容易从海水中得到食物,分趾的海龟则不易获得食物而饿死,若干万年后,基因频率变化成W为0.2,w为0.8。下面有关海龟种群的基因频率变化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

[答14] A.自然选择导致海龟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变化
B.生殖隔离导致海龟种群分化成不同的物种
C.基因突变导致海龟种群发生定向变异
D.环境改变导致海龟种群的适应能力发生很大变化

19.20世纪初,荷兰中遗传学家研究了一种月见草的遗传,发现一株月见草的染色体增加了一倍,由原来的24条(2n)变成48条(4n)成了四倍体植株。由此可推测        (    )

[答15] A.二倍体月见草和四倍体月见草属于同一物种

B.二倍体月见草发生了基因突变成为四倍体

C.四倍体月见草的卵细胞中没有等位基因

D.二倍体月见草的精子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20.下列关于基因和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基因中的一条链做模板转录RNA,另一条链不转录RNA,称内含子
B.每条染色体都只含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有若干个基因
C.同一生物体各体细胞核中含的基因种类相同,每个基因表达的机会均等
D.基因工程中一般不能直接从人体中分离基因导入细菌进一步表达产品

21.科学家们试图将根瘤菌的固氮基因重组到稻、麦等经济作物的细胞中,建立“植物的小化肥厂”,让植物本身直接固氮,这样就可以免施氮肥,不会造成土壤污染。如果这种重组的结果能达到预期目的的话,其根本原因是              (     )

A.不同生物共有一套遗传密码      B.DNA是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C.DNA是由四种脱氧核苷酸组成      D.只要有固氮基因,生物就能固氮

22.果实白色的南瓜(A)和果实黄色的南瓜(a)的南瓜杂交,正交和反交所结南瓜颜色都与母本一致,但是F1所结的南瓜全是白色的。南瓜颜色的遗传属于          (     )

A.线粒体遗传              B.叶绿体遗传
C.核基因完全显性遗传          D.核基因不完全显性遗传

23.下面关于基因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

A.生物进化实质上是基因发生定向突变的过程
B.水稻细胞基因的编码区中存在非编码序列
C.大豆细胞基因结构中内含子存在于编码区,是能编码蛋白质的序列
D.与乳酸菌不同,酵母菌的基因编码区是连续的、不间隔的

24.目前治疗糖尿病的最有效方法是给病人注射胰岛素,人们应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人的胰岛素基因转移到细菌体内,通过细菌来生产人的胰岛素,下面有关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生产胰岛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不能用鸟枪法直接分离获得胰岛素基因
B.可以用刚转录出的mRNA为模板反转录合成
C.可以通过胰岛素中氨基酸的序列推导出DNA的碱基序列进行人工合成
D.可以用与核糖体结合的mRNA为模板反转录合成

25.科学家将一段控制某药物蛋白合成的基因转移到白色来亨鸡胚胎细胞的DNA中,发育后的雌鸡就能产出含该药物蛋白的鸡蛋,在第一只鸡蛋的蛋清中都含有大量的药物蛋白;而且这些鸡蛋孵出的鸡,仍能产出含该药物蛋白的鸡蛋。下面关于此项形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此药物蛋白合成基因在雌鸡中必须有逆转录酶的作用才能得以表达
B.鸡蛋的蛋清中含有大量的药物蛋白属于单克隆抗体
C.该过程需有适当的酶对运载体与药物蛋白合成基因进行切割与黏合
D.培育合成药物蛋白的鸡的理论基础是细胞全能性理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6个小题,共50分。

26.(5分)如下图表示海星的个体发育过程的两个时期。请分析回答:   

[答16] (1)请用文字和箭头表示出海星的胚胎发育过                 

                

(2)从细胞水平看,卵裂的分裂方式是   

                   

(3)图甲和乙分别表示         时期。

(4)图中a细胞最可能变成图乙中的[  ]           __________的一部分。

(5)已知海星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则图中2和3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依次是    

                        

27.(14分)雌雄异株的高等植物剪秋罗有宽叶、窄叶两种类型。某科学家在研究剪秋罗叶形性状遗传时,做了如下杂交实验:

据此分析回答:

[答17] (1)根据第____组杂交,可以断定_____________为显性性状。

(2)根据第____组杂交,可以断定控制剪秋罗叶形的基因位于____染色体上。

(3)若让第3组子代的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预测其后代的宽叶与窄叶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

(4)第1、2组后代没有雌性个体,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进一步证明上述结论,某课题小组决定对剪秋罗种群进行调查。你认为调查的结果如果在自然种群中不存在_________________的剪秋罗,则上述假设成立。

(6)实验室提供自然存在的各种基因型剪秋罗和其他培养条件,如何培育出上述自然种群中不存在的剪秋罗?请选用文字简要叙述出两种不同的培育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28.(22分)阅读下面两段短文,回答问题:

Ⅰ.最近,美国科学家将荧光水母的一种物质注入白猪细胞中,然后将这些猪体细胞的细胞核置入黑猪去核的卵细胞中,最后将5枚重构卵放入黑猪的子宫内,产下5只小猪中有4只小猪的嘴和蹄呈荧光黄色。分析:                     

[答18] (1)注入白猪细胞中的荧光水母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         

                                 

(2)5只小猪可能体色是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方法涉及到的生物工程技术有                      

                             

(4)上述过程属于_________生殖,重构卵经过哪些过程发育成小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要写出过程)。

(5)4只小猪的嘴和蹄呈荧光黄色,而不是全身都呈荧光黄色,这说明基因表达具有    

                             

Ⅱ.经测定,水母荧光蛋白由一条肽链236个氨基酸构成,其中有三种氨基酸构成发光环,现已将这种蛋白质的基因作为生物转基因的标记。

(6)在转基因技术中,这种蛋白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合成1 分子水母荧光蛋白脱去的水分子数是_____________。控制水母荧光蛋白合成的基因中至少含有_________个碱基对(不考虑终止密码)。

(8)假如已经获得了水母荧光蛋白的基因,要使水母荧光蛋白的基因与运载体——质粒拼接以作为标记基因,需要的工具有                          

29.(9分)已知家鸡的突变类型无尾(M)对普通类型有尾(m)是显性。现用普通有尾鸡自交产的受精卵来孵小鸡,在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一点点胰岛素,孵化出的小鸡就表现出无尾性状。

(1)普通有尾鸡自交产的受精卵的基因型是________,如果不在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胰岛素,正常情况下表现型应是________。

(2)孵化早期一般是指胚胎发育的________________期。

(3)你认为上述实验中胰岛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设计实验探究你在(3)中的假设,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结论。

                                         

                                        

 

生物(6-4)参考答案

1. B  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是无性别之分的,如无性孢子,通过这种方式的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

2.D  A错误,交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内的邻近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换后的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分别含有A和a,故A、a完全分开最后是随着染色单体的分开而分开的,应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B错误,四倍体(八倍体等)植物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移向每一极的含有同源染色体。C错误,马蛔虫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增殖。D正确,体细胞核的DNA为2N,则精原细胞复制后,DNA分子数加倍(4N)。经减数第一次分裂,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DNA分子数减半。所以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中DNA分子数为2N,与体细胞核基本相同。

3. D  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有机物由于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所以不断减少,但在代谢过程中,由于一些中间产物的形成,有机物的种类会增加。

4.B  相同的DNA分子上有成百上千个基因,不同的基因转录的RNA不同。

5. A  通过实例考查基因对性状控制的两种方式的区别。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一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从而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二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题干中“缺乏DNA修复酶”,说明属于第二种情况。

6. D  A错误,三个氨基酸合成的三肽需要脱去2分子水,其分子式应是C10H17O6N3S;B错误,编码区至少有18个碱基、9个碱基对;C错误,合成多肽的直接模板是mRNA;D正确,谷氨酸、甘氨酸和半胱氨酸都是非必需氨基酸,可通过氨基转换作用产生。

7. A  主要考查转录和翻译以及DNA复制发生的时期和条件,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包括任何一种分裂)的间期。而转录和翻译发生在细胞的生命全过程中,尤其是细胞的旺盛生长发育时期。此题中培养的细胞是正在分化发育的人体细胞,基本上不再分裂,所以不存在DNA的复制。细胞的分化是细胞中不同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在基因的表达过程中,需经过转录和翻译;转录所需要的原料其中就有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所以题中正在分化发育的细胞需要甲物质要多。

8. C  RNA分子是单链结构,分子中没有互补配对。如图,连接通G、C的是两分子核糖和一分子磷酸。

9. A  显性性状是杂种F1表现出来的性状。两纯种的红花和白花豌豆杂交,F1均开红花,说明红花是显性性状。注意“乙豌豆的花粉为甲豌豆授粉后,甲豌豆植株上均结绿豆荚”,豆荚属于母本的一部分,是母本基因型决定的,由此不能做出显隐性推断。

10. D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分离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基因型的判断能力和概率计算能力。解题思路是:(1)判断遗传方式。(2)推导基因组成。(3)分析后代情况。(4)计相关概率。本题父母正常,女性患病(妻子的妹妹),说明是黑尿症是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丈夫的哥哥是患者,父母正常,父母基因型为Aa、Aa。丈夫正常,基因型是1/3AA,2/3Aa,产生配子A:a=2:1;同理,妻子基因型是1/3AA,2/3Aa,产生配子A:a=2:1。他们结婚后所生后代的基因型AA:Aa:aa=4:4:1。这个正常儿子AA和Aa的比例是1:1,故是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1/2。

11. D 从图中不能确定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2→7说明一定不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3→11说明一定不是X显性遗传。所以一定是常染色体遗传。

12. B  被调查的几万个家庭,数量不少,可做统计分析。被调查的母亲中杂合子占2/3,纯合子占1/3,符合调查结果。

13. C  A方案可行,隐性雌个体与显性雄个体交配,若后代雌性个体全部是显性性状,雄性全部是隐性性状,则该基因在X染色体上;若后代中雌性个体出现隐性性状或雄性个体出现显性性状,则该基因在常染色体上。B方案可行,隐性雌个体或杂合显性雌性个体与纯合显性雄性个体杂交,如果后代出现隐性雄性个体,则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如果后代出现全部为显性,不出现隐性雄性个体,则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方案不可行,显性雌个体与隐性雄个体杂交,无论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会出现相同的结果。
D方案可行,杂合显性雌性个体与(杂合)显性雄性个体杂交,如果后代出现隐性雌性个体,则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如果后代不出现隐性雌性个体,则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14. C  A错误,酪氨酸可以从食物中获得或体内通过自身氨基转换作用获得,单纯基因1突变不会引起白化病;B错误,白化病是隐性遗传病,如果这对夫妇所含有的白化基因不是同一对等位基因,则后代可不患白化病。D错误,酶1催化苯丙氨酸转变为酪氨酸,是氨基转换作用。

15. C  A正确。①表示DNA的复制,只是复制出现差错,基因发生突变。②过程是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B正确,α链与DNA中的另一条链GTA互补,应是CAT。β链是RNA,是由模板链(α链CAT)转录成的,与α链互补,即GUA;C错误,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是基因突变,突变的方式是发生碱基对的改变(替换);D正确,因为当基因中的CTT突变成CTC,转录的信使RNA上的密码子由GAA变成GAG,但由此两个密码子决定的氨基酸均为谷氨酸,所以生物的性状不变。

16. B  遗传病有家族性的特点,所以要研究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一般要在家族中调查,而不能随机调查,如红绿色盲在患者家系中调查。但青少年型糖尿病属多基因遗传病,群体发病率较高,如果只在家系中调查,难以确定多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17. A  A错误。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是不同的概念。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生殖隔离。从图像上看,只能看出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M的频率增加,并不能说明是否形成生殖隔离。

18. A  本题核心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因素有多种,如突变、选择、遗传漂变、迁移等。题目涉及到若干万年的漫长历史变化过程,应是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的结果。

19. D  A错误,同一物种间可以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的后代。二倍体和四倍体的月见草即使能交配,所产生的后代三倍体是高度不育的。B错误,基因突变只能改变原来的基因,不能使染色体加倍;C错误,四倍体月见草的卵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即含有同源染色体。根据题目得不出没有等位基因的结论。D正确,二倍体月见草减数分裂时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在精子中是不含同源染色体的。

20. D  A错误,内含子是指真核细胞的基因中的编码区不编码蛋白质的区段,不是指单链;B错误,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复制后每条染色体包含有2个DNA分子。C错误,可以从两面理解,一是细胞中含有的等位基因,显性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得以表达。二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特定的时空条件只有特定的基因得以表达;D正确,真核细胞的基因中含有内含子,细菌(原核细胞)表达过程缺少剔除内含子的机制。

21. A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依据的原理。注意审题,发问的角度是“结果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根本原因,即从基因表达的角度回答。同一基因在不同的生物中表达出相同的结果,是由于共有一套遗传密码。故A正确。BC是不同生物的DNA分子能够拼接重组的原理。D错误,固氮基因的表达需要一定的条件,有固氮基因并不代表能得以表达。

22. C  正确地分析母本的性状和子代的性状。母本上所结的南瓜,果皮是母本的一部分,性状由母本基因型决定。胚和胚乳属于子代。F1所结的南瓜全是白色的,也就是F1全是白色的,只表现出一个亲本的性状。故为核基因完全显性遗传。

23. B  A错误,进化实质上是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的过程,B正确,水稻是真核生物,编码区由外显子和内含子构成,内含子不能编码蛋白质;C错误,大豆细胞基因结构中外显子能编码蛋白质,内含子是编码区中不编码蛋白质的序列;D错误,乳酸菌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编码区是间隔的、不连续的。

24. B  目的基因是人胰岛素基因,属于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过程DNA→前体RNA(含内含子转录的部分)→成熟RNA(已切除了内含子转录的部分)→蛋白质;受体细胞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由于原核生物基因中不存在内含子,细胞中也没有将基因转录的前体RNA内含子转录出的一段RNA切除拼接的机制,所以将真核生物的含有内含子的基因导入原核生物的细胞中,是不能正确表达的。B选项“用刚转录出的mRNA为模板反转录合成”的目的基因中含有内含子相应的部分,故错误。

25. C  A错误,逆转录酶只见于少数病毒,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不需要逆转录酶。B错误,单克隆抗体是由骨髓瘤细胞与效应B细胞融合的杂交瘤细胞产生的。C正确,基因工程的操作需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运载体,用DNA连接酶将二者连接起来。D错误,基因工程的实质是不同生物DNA分子的拼接技术,不同生物的DNA分子结构相似,即都是四种脱氧核苷酸组成的双螺旋结构,是基因工程中实现不同基因重组的理论基础。

1.      (5分,每空1分)

26. (1)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组织分化、器官系统形成→幼体
(2)有丝分裂 (3)囊胚和原肠胚 (4)[ 1 ]外胚层  (5)2N和2N。
 本题考查动物胚胎发育的相关知识。所给出的两个图,由囊胚→原肠胚。胚胎发育过程的细胞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不变。

27.(14分)(1)3; 宽叶  (2)3; X (3)7:1 (4)窄叶基因(b)会使雄配子(花粉)致死 (5)窄叶雌性 (6)方案一:取杂合雌性剪秋罗,当其雌蕊成熟后,取卵细胞进行组织培养,获取单倍体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从中选取所需类型的剪秋罗。  方案二:取杂合雌性剪秋罗,当其雌蕊成熟后,取卵细胞,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得到原生质体,用聚乙二醇处理诱导原生质体两两融合,诱导生成细胞壁。将杂种细胞进行组织培养,从后代中选取所需类型的剪秋罗。(其他方案合理亦可)
本题考查遗传学的基本知识和培育方案。(1)(2)(3)F1的宽叶雌株1/2XBXB、1/2XBXb,那宽叶雄株XBY杂交,后代中窄叶的比例是:1/2×1/4=1/8。所以F2宽叶与窄顺的比例为7:1。(4)分析现象,按正常情况推导,应该有窄叶雌株。再从雌株的来源上做好配子分析。(5)是上一问题是的延续。(6)相对开放的题目。从培育目标——XbXb切入分析做答。常用的方法:一是单倍体育种法,二是细胞融合技术。

28.(22分) (1)水母的DNA;此物质被整合到猪的细胞核中,且表达出性状;(2)白色;小猪的核基因来自白猪;(3) DNA重组、核移植;(4)无性;重构卵→卵裂→囊胚→原肠胚→幼体;(5)选择性;(6)使目的基因容易被检测出来;(7)235; 708;(8)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考查知识点及意图:以水母荧光蛋白相关实验为信息载体,考查了学生对遗传信息表达及选择表达、核移植、动物胚胎发育过程、转录翻译、基因工程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1)在卵细胞注入一种物质,最终得到表达,这种物质应是遗传物质DNA (2)性状主要是由核基因控制的,核移植工程中,后代的性状更像提供细胞核的个体。(3)上述实验用到的生物技术有DNA重组、核移植。(4)核移植的方法,没有性细胞的产生和结合,故属于无性生殖范畴。(5)基因的表达是有选择性的。(6)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使目的基因容易被检测出来。(7)脱水数=氨基酸数-肽链数=236-1=235。每个氨基酸是由RNA上三个碱基决定的,DNA是双链。(8)形成重能DNA所需要的工具酶有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

29.[9分,除标注分数外每空1分] (1)mm,有尾;(2)卵裂和囊胚;(3)诱导基因m突变为M(或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2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4)让上述注射胰岛素后产生的无尾鸡,成熟后雌雄交配(1分)。所产受精卵正常孵化(不注射胰岛素)。观察后代相关性状表现(1分)。如果后代出现无尾鸡,则证明胰岛素的作用是诱导基因发生突变(1分);如果后代全部表现出有尾性状,则证明胰岛素的作用并非诱导基因突变,只是影响了鸡的胚胎发育的正常进行(1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本题以著名实验为背景,考查了学生对基因型、表现型、突变与环境的认识与理解,考查学生对已知实验现象的假设能力、验证能力和实验结果分析能力。环境条件的改变,有时会导致表现型的改变。不过,因环境改变所引起的表型改变,与某基因型所引起的表型变化通常是不一样的。但是,有时环境条件的改变所引起的表型改变,很像某基因型引起的表型变化。这在生物学上称为表型模写。表型模写的性状是不能真实遗传的。因为其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本题中题干正是一个表型模写的例子。
普通有尾鸡自交产的受精卵的基因型是mm,正常情况下表现型应是有尾。在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胰岛素,引起了无尾性状,是否发生了遗传物质的改变,这是本题的切入点。胰岛素引起的无尾性状能否真实遗传,这是实验设计的出发点。

 


 [答1]答案:B 解析: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是无性别之分的,如无性孢子,通过这种方式的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

 [答2]答案:B  解析:A错误,交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内的邻近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换后的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分别含有A和a,故A、a完全分开最后是随着染色单体的分开而分开的,应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B错误,四倍体(八倍体等)植物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移向每一极的含有同源染色体。C错误,马蛔虫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增殖。D正确,体细胞核的DNA为2N,则精原细胞复制后,DNA分子数加倍(4N)。经减数第一次分裂,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DNA分子数减半。所以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中DNA分子数为2N,与体细胞核基本相同。

 [答3]答案:D 解析: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有机物由于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所以不断减少,但在代谢过程中,由于一些中间产物的形成,有机物的种类会增加。

 [答4]答案:B 解析:相同的DNA分子上有成百上千个基因,不同的基因转录的RNA不同。

 [答5]答案:A 解析:通过实例考查基因对性状控制的两种方式的区别。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一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从而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二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题干中“缺乏DNA修复酶”,说明属于第二种情况。

 [答6]答案:D 解析:A错误,三个氨基酸合成的三肽需要脱去2分子水,其分子式应是C10H17O6N3S;B错误,编码区至少有18个碱基、9个碱基对;C错误,合成多肽的直接模板是mRNA;D正确,谷氨酸、甘氨酸和半胱氨酸都是非必需氨基酸,可通过氨基转换作用产生。

 [答7]答案:A 解析:主要考查转录和翻译以及DNA复制发生的时期和条件,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包括任何一种分裂)的间期。而转录和翻译发生在细胞的生命全过程中,尤其是细胞的旺盛生长发育时期。此题中培养的细胞是正在分化发育的人体细胞,基本上不再分裂,所以不存在DNA的复制。细胞的分化是细胞中不同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在基因的表达过程中,需经过转录和翻译;转录所需要的原料其中就有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所以题中正在分化发育的细胞需要甲物质要多。

 [答8]答案:A 解析:显性性状是杂种F1表现出来的性状。两纯种的红花和白花豌豆杂交,F1均开红花,说明红花是显性性状。注意“乙豌豆的花粉为甲豌豆授粉后,甲豌豆植株上均结绿豆荚”,豆荚属于母本的一部分,是母本基因型决定的,由此不能做出显隐性推断。

 [答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分离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基因型的判断能力和概率计算能力。解题思路是:(1)判断遗传方式。(2)推导基因组成。(3)分析后代情况。(4)计相关概率。本题父母正常,女性患病(妻子的妹妹),说明是黑尿症是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丈夫的哥哥是患者,父母正常,父母基因型为Aa、Aa。丈夫正常,基因型是1/3AA,2/3Aa,产生配子A:a=2:1;同理,妻子基因型是1/3AA,2/3Aa,产生配子A:a=2:1。他们结婚后所生后代的基因型AA:Aa:aa=4:4:1。这个正常儿子AA和Aa的比例是1:1,故是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1/2。

 [答10]答案:D 解析:从图中不能确定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2→7说明一定不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3→11说明一定不是X显性遗传。所以一定是常染色体遗传。

 [答11]答案:B 解析:被调查的几万个家庭,数量不少,可做统计分析。被调查的母亲中杂合子占2/3,纯合子占1/3,符合调查结果。

 [答12]答案:C 解析:A错误,酪氨酸可以从食物中获得或体内通过自身氨基转换作用获得,单纯基因1突变不会引起白化病;B错误,白化病是隐性遗传病,如果这对夫妇所含有的白化基因不是同一对等位基因,则后代可不患白化病。D错误,酶1催化苯丙氨酸转变为酪氨酸,是氨基转换作用。

 [答13]答案:A 解析:A错误。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是不同的概念。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生殖隔离。从图像上看,只能看出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M的频率增加,并不能说明是否形成生殖隔离。

 [答14]答案:解析:本题核心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因素有多种,如突变、选择、遗传漂变、迁移等。题目涉及到若干万年的漫长历史变化过程,应是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的结果。

 [答15]答案:D 解析:A错误,同一物种间可以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的后代。二倍体和四倍体的月见草即使能交配,所产生的后代三倍体是高度不育的。B错误,基因突变只能改变原来的基因,不能使染色体加倍;C错误,四倍体月见草的卵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即含有同源染色体。根据题目得不出没有等位基因的结论。D正确,二倍体月见草减数分裂时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在精子中是不含同源染色体的。

 [答16](5分,每空1分)
答案:(1)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组织分化、器官系统形成→幼体
(2)有丝分裂 (3)囊胚和原肠胚 (4)[ 1 ]外胚层 (5)2N和2N。
解析:本题考查动物胚胎发育的相关知识。所给出的两个图,由囊胚→原肠胚。胚胎发育过程的细胞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不变。

 [答17](9分,每空1分)
答案:(1)3; 宽叶 (2)3; X (3)7:1 (4)窄叶基因(b)会使雄配子(花粉)致死 (5)窄叶雌性 (6)方案一:取杂合雌性剪秋罗,当其雌蕊成熟后,取卵细胞进行组织培养,获取单倍体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从中选取所需类型的剪秋罗。 方案二:取杂合雌性剪秋罗,当其雌蕊成熟后,取卵细胞,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得到原生质体,用聚乙二醇处理诱导原生质体两两融合,诱导生成细胞壁。将杂种细胞进行组织培养,从后代中选取所需类型的剪秋罗。(其他方案合理亦可)
解析:本题考查遗传学的基本知识和培育方案。(1)(2)(3)F1的宽叶雌株1/2XBXB、1/2XBXb,那宽叶雄株XBY杂交,后代中窄叶的比例是:1/2×1/4=1/8。所以F2宽叶与窄顺的比例为7:1。(4)分析现象,按正常情况推导,应该有窄叶雌株。再从雌株的来源上做好配子分析。(5)是上一问题是的延续。(6)相对开放的题目。从培育目标——XbXb切入分析做答。常用的方法:一是单倍体育种法,二是细胞融合技术。

 [答18](12分,每空1分)

答案:(1)水母的DNA;此物质被整合到猪的细胞核中,且表达出性状;(2)白色;小猪的核基因来自白猪;(3) DNA重组、核移植;(4)无性;重构卵→卵裂→囊胚→原肠胚→幼体;(5)选择性;(6)使目的基因容易被检测出来;(7)235; 708;(8)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

考查知识点及意图:以水母荧光蛋白相关实验为信息载体,考查了学生对遗传信息表达及选择表达、核移植、动物胚胎发育过程、转录翻译、基因工程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解析:(1)在卵细胞注入一种物质,最终得到表达,这种物质应是遗传物质DNA (2)性状主要是由核基因控制的,核移植工程中,后代的性状更像提供细胞核的个体。(3)上述实验用到的生物技术有DNA重组、核移植。(4)核移植的方法,没有性细胞的产生和结合,故属于无性生殖范畴。(5)基因的表达是有选择性的。(6)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使目的基因容易被检测出来。(7)脱水数=氨基酸数-肽链数=236-1=235。每个氨基酸是由RNA上三个碱基决定的,DNA是双链。(8)形成重能DNA所需要的工具酶有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