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卷
生 物 试 卷
试卷说明:①考试时间60分钟,卷面满分72分
②本试卷共6页,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③考试范围主要为第一册第一章至第三章第四节,选修全一册。
④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第Ⅱ卷相应区域上,考试结束后只上交第Ⅱ卷。
第Ⅰ卷 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且仅有一个最佳答案)
1.在缺硼的土壤中种植下列那种作物不会导致大幅度减产 ( )
A.甘蔗 B.玉米 C.小麦 D.大豆
2.下列关于肽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肽键是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失去羟基,另外的一个氨基酸的氨基失去氢原子后连接形成的。
B.肽酶、双缩脲试剂发挥作用时都作用于肽键。
C.在蛋白质的形成过程中肽键的数目和水分子的产生数是相等的。
D.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在分泌性蛋白的形成过程中,都能形成肽键。
3.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进行能量转换的细胞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两者都能产生ATP,但最初的能量来源不同
B.需氧型生物的细胞均有线粒体,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
C.两者都含有磷脂、DNA和多种酶,叶绿体中还含有色素
D.两者都有内膜和外膜,将线粒体放在清水中外膜比内膜更易胀破
4.下面A、B两图分别表示一高等生物正在进行的细胞分裂,此图所示生物的类型和细胞分裂的类型分别是 ( )
a.动物
b.植物 c.真菌
e.无丝分裂 f.有丝分裂 g.减数分裂
A.a e B.a g C.b f D.c g
5.下列物质能通过人工的无蛋白质的脂双层膜的是哪一组 ( )
①二氧化碳 ②甘油 ③乙醇 ④氨基酸 ⑤氧气 ⑥葡萄糖 ⑦钾离子 ⑧碳酸氢根
A.①②③⑤⑥⑧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6.突起属于神经细胞的 ( )
A.一种细胞器 B.保护结构 C.分泌物 D.生物膜
7. 如果有几种生物它们的DNA碱基比率有显著差异,那么由不同的DNA转录形成的两种RNA中差异最显著的是 ( )
A.只有tRNA B.只有mRNA C.tRNA和mRNA D.tRNA和mRNA都没有显著差异
8.关于体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的实际意义是保证酶的正常活性
B.体温调节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起着协同作用
C.冷觉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入下丘脑后,形成冷觉
D.婴儿哭闹时,不宜给他们量体温
9.与“限制性内切酶”作用部位完全相同的酶是 ( )
A.反转录酶 B.RNA聚合酶 C.DNA连接酶 D.解旋酶
10.下图为人的体液免疫图解,请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细胞①~⑤均能识别抗原
B.细胞⑤为靶细胞
C.细胞③为B细胞
D.阶段Ⅳ、Ⅴ为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
二、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且仅有一个最佳答案)
11.下列生物学研究所选择的技术(方法)正确的是 ( )
A.用高倍镜直接寻找并仔细观察有丝分裂的各分裂期分裂图象
B.用丙酮提取、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C.用14CO2作原料来研究C3和C4植物光合作用终产物的差异
D.用苏丹Ⅲ或苏丹Ⅳ试剂来鉴定脱脂奶粉是否为全脂奶粉假冒
12.科学家在研究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周期时,分别用放射性同位素15N标记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15N-TdR),用32P标记尿嘧啶核糖核苷酸(32P-UdR),把两种核苷酸被细胞利用的速率绘成曲线如图所示。已知蚕豆有丝分裂周期为20h。下列对结果的分析,全正确的一组是
( )
①b点时,细胞正在大量合成RNA ②d点时,细胞中DNA含量达到最大值
③ce阶段,细胞最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④蚕豆有丝分裂周期中分裂期时间不超过6h
⑤ac阶段为ce阶段做物质准备和能量准备 ⑥c点时,才是细胞分裂真正的开始。
A.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 ②③④⑤
13.下面甲、乙两图是红枫叶肉细胞和根尖生长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对标号4和标号5所示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生理活动中都产生水
B.前者有片层结构,后者有嵴
C.黑暗条件下,生理活动中都消耗O2
D.前者不产生ATP,后者产生ATP
14.浸泡在一定浓度KCl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后又出现质壁分离复原,与质壁分离复原有关的细胞器有 ( )
A.液泡 B.线粒体、液泡 C.线粒体 D.细胞膜、液泡膜
15.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光照下吸收CO2(mg/h) | 1.00 | 1.75 | 2.50 | 3.25 | 3.75 | 3.50 | 3.00 |
黑暗中释放CO2(mg/h) | 0.50 | 0.75 | 1.00 | 1.50 | 2.25 | 3.00 | 3.50 |
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 )
A.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在
B.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
C.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保持在
D.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在
16.将长势、质量相等的玉米和小麦分别种植在质量相等的两个小容器的完全培养液中,如右图所示,天平处于平衡状态。若用一个大型玻璃罩罩住此实验装置,几天后发现天平开始向玉米一边倾斜,造成质量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
A.水 B.阳光 C.CO2 D.矿质元素
17.反应式ADP+Pi+能量ATP是在所有生活细胞中均发生的反应,下列与反应式中“能量”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向右反应需要的能量可以来自细胞内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的过程
B.向右反应所需要的能量可以来自乳酸或酒精的氧化分解
C.向左反应产生的能量可以用于叶绿体中H2O的分解或CO2的固定
D.向左反应产生的能量可以用于人体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
18.用人工培养基来培养圆褐固氮菌。当向无菌培养箱中充入氮气时,其固氮量和菌落大小比充入无菌空气时 ( )
A.多和大 B.多和小 C.少和大 D.少和小
19.通常情况下,人体血液中哪类物质的增加会使尿液中尿素和尿酸的浓度增高 ( )
A.醛固酮 B.抗利尿激素 C.胰高血糖素 D.肾上腺素
20.在相同的条件下,植物体哪一部位的细胞难以产生新的基因 ( )
A.根毛细胞 B.分生区细胞 C.顶端分生组织 D.茎的形成层
第Ⅰ卷 选择题答题卡(共3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且仅有一个最佳答案)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二、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且仅有一个最佳答案)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2分)
三、非选择题(共3个大题,42分)
21.(15分)下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阶段示意图。
![]() |
(1) 技术是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础。
(2)根据培养基的用途分类,图中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
(3)动物细胞融合除了采用植物细胞原生质体融合常用诱导剂外,还可以采用 。淋巴细胞能与骨髓瘤细胞融合成杂交瘤细胞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出的杂交瘤细胞既具备骨髓瘤细胞的在体外大量增殖(无限增殖)特点,又具备淋巴细胞的 _________________特点。小鼠骨髓瘤细胞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小鼠骨髓瘤细胞与淋巴细胞相比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
(5)淋巴细胞是由动物体骨髓中的 细胞分化、发育而来。同一个体分化形成的B细胞和T细胞遗传物质____________,两种细胞产生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注射抗原后淋巴细胞的细胞周期变_____________。形成的能产生特异抗体的淋巴细胞是_________细胞,与该细胞的分泌功能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杂交瘤细胞从培养基中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的主要方式是 。
22.(10分)下图示在三个密闭装置中培养某种细菌的实验,在控制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分析培养液中淀粉酶的活性。请回答有关问题:
(1)所培养的细菌属于_________________的代谢类型。
(2)在该细菌酶合成的调节中,淀粉酶属于______________酶,合成此酶需要的特殊细胞内、外条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过诱变处理,在无淀粉条件下培养该细菌,也从培养液中检测出了高活性淀粉酶,将诱变后得到的菌悬液适当稀释后,转接于同时含有葡萄糖和淀粉作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得到若干菌落后用碘液做显色处理,看到如下图所示情况,这说明_______________菌落是突变菌,突变率约___________%。此变异应该发生在控制淀粉酶合成的基因结构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编码区”或“非编码区”)。
(5)将周围不显蓝色的菌落制成菌液,均分成两份分别置于
23.(17分)为了验证叶片光合作用受到光质的影响,请用所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在给出的实验步骤的基础上,继续完成实验步骤的设计和预测实验结果,并对你的预测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材料与用具:小烧杯三只、三棱镜、打孔器、注射器、40W灯泡、烧杯、富含CO2的NaHCO3稀溶液(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绿叶(如菠菜叶)(实验过程中光照和温度等条件适宜,空气中O2和CO2在水中的溶解量忽略不计)。
实验步骤:
(1)取生长旺盛的绿叶,用直径为
(2)将圆形叶片置于注射器内,并让注射器吸入清水,待排出注射器内残留的空气后,用手堵住注射器前端的小孔并缓缓拉动活塞,使小圆形叶片内的气体逸出。这一步骤可重复几次。
(3)将内部气体逸出的小圆形叶片,放入黑暗处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待用。(这样的叶片因为细胞间隙充满水,所以全都沉到水底。)
(4)
预测结果并分析:
结果讨论:
增强单色光光照强度,能否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试在下面同一坐标图中画出不同类型的单色光(光质)下,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曲线来说明这个问题。
生物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且仅有一个最佳答案)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A | D | B | B | C | D | B | C | C | C |
二、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且仅有一个最佳答案)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D | B | A | B | C | C | B | D | B | A |
三、非选择题(共3个大题,42分)
21.(15分,每空1分)
(1)动物细胞培养 (2)选择 (3)灭活的病毒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4)分泌特异性抗体 原癌基因被激活,发生了基因突变
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改变 细胞的表面也发生变化(或糖蛋白减少,容易扩散和转移)
(5)造血干 相同 基因选择性表达
(6)短 效应B细胞 高尔基体、线粒体 (7)主动运输(主动吸收)
22.(10分,每空1分)
(1)异养厌氧型 (2)诱导酶 合成淀粉酶的基因控制 只有淀粉作诱导物诱导
(3)周围不显蓝色的菌落 11.8% 非编码区
(4)甲呈浅砖红色 乙呈砖红色 丙呈蓝色
23.(17分,实验步骤6分,预测结果4分,结果分析4分,结果讨论3分)
(4)取三只小烧杯,分别倒入20mL富含CO2的NaHCO3稀溶液。(1分)并分别向3只小烧杯中各放入10片小圆形叶片。(1分)
(5)用40W灯泡照射,三棱镜色散形成红光、黄光、绿光分别作用于三只小烧杯。(2分)
(6)观察并记录(1分)同一时间段内各实验装置中小圆形叶片浮起的数量(叶片全部浮起经历的时间)(1分)
预测结果:单位时间内红光作用的小烧杯内的小圆形叶片浮起的数量最多,绿光作用的小烧杯内的小圆形叶片浮起的数量最少(4分)。
结果分析:因为绿叶中的色素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的能力最强,吸收绿光的能力最弱(2分)。因此在红光照射时产生O2的速度最快,叶肉细胞间隙的O2增加最快,叶片上浮的速度也就最快,相反绿光照射的烧杯叶片上浮最慢(2分)。
结果讨论:
能(1分) 曲线(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