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高三年级生物学上学期综合测试

2014-5-11 0:36:48下载本试卷

高三年级生物学上学期综合测试

命题人: 湖北洪湖二中  陈行敬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组成原生质的主要元素的含量的比较,正确的是(    )     

    A.C>H>O>N>P>S      B.H>O>C>P>N>S

    C.O>H>C>N>P>S      D.O>C>H>N>P>S

2.植物体中,对植物同化作用起决定性作用的元素是 (      )

    A.K          B.P           C.Mg         D.S

3.当氧气含量升高时,下列哪一项生理过程是不可能的(      )

    A.酵母菌分解葡萄糖的速度加快      B.牛奶变酸的速度减慢

    C.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升高        D.沼气池中沼气产量减少

4.下列各组物质中,不均属于生物体的内环境成分的是(    )

A.葡萄糖、乳酸、乳酸钠、碳酸、碳酸氢钠 B.H+、CO2、O2、Ca2+、HPO43+

C.尿素、胰岛素、呼吸氧化酶、GTP、ATP酶 D.氨基酸、核苷酸淋巴因子、肾上腺素

文本框: 相对值5.图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当环境温度从25℃降到3℃时,小白鼠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尿量、及酶活性的变化情况为 

A.①②③ 

B.①③③

C.③①② 

D.①①②

6.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它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先增殖分化成原红细胞,原红细胞再经3~4次有丝分裂,分化发育为成熟红细胞。由此可推断原红细胞(    )                                

A.无成形的细胞核    B.有核物质无核膜    C.有成形的细胞核    D.无核物质无核膜

 
7.如右图为番茄根细胞对K+吸收速率和氧分压的关系图,分析此图的信息并选出下列不正确的说法(   )

  A.图中A、B两处用于根代谢活动的酶不同

  B.A→B段,ATP是限制根细胞对K+吸收速率的主要原因

  C.在B点以后,通过中耕松土可进一步促进对K+的吸收

  D.氧分压为8时,AB曲线将演变为M2形态

 

8.在河流生态系统受生活污水轻度污染后的自净化并恢复原状的过程中,下列选项最后出现增长高峰的是

A.藻类                             B.以细菌为食的原生动物

C.细菌                 D.水中溶解态有机物

9.下列动物中,对水的重吸收率相对最低的是(  )

A.鲫鱼       B.家鸽       C.人          D.骆驼

10.对下列图像的生物学意义叙述错误的是 (    ) 

   

A.由甲图可知,a点以后载体数量是限制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的因素之一

    B.乙图中,b点所示温度为此酶活性的最适温度

    C.丙图中,小于c的生长素浓度促进生长,大于c的生长素浓度抑制生长

    D.丁图中,d动物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来适应环境温度的变化

11.如图,能正确表示动物肌细胞内ATP产生量与O供应量之间关系曲线,以及能表示动物肌细胞线粒体内ATP产生量与O供应量之间关系的曲线依次是 (      )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③

12.在一个细胞周期内,T和U两种碱基被大量利用时,细胞的生理活动是(  )

选项

大量利用的碱基

细胞生理功能

A

U

DNA分子正在复制

B

U和T

正处于分裂间期

C

T

正在大量合成转运RNA

D

T

正在大量合成蛋白质

13.在A、B、C、D四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刚采取的兔血,在A、B两试管内加入柠檬酸钠。静置之度24小时后的结果如下图,其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

14.现有取自玉米植株不同部位的三个活细胞,在适宜的光照、温度等条件下,测得甲细胞只释放氧气而不释放二氧化碳;乙细胞只释放二氧化碳而不释放氧气;丙细胞既不释放氧气也不释放二氧化碳。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①甲不可能取自茎       ②乙可能取自叶      ③丙可能取自茎      ④丙可能取自根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15.下图表示淀粉的一段,数字对应的“—”表示单糖之间的化学键,则淀粉酶发挥作用的位置最可能是

A.1处        B.1、3、5处    C.任何一处        D.2、4、6处

 
16.在两个特定时刻,测定某植物细胞内三种物质的含量变化,其相对数值如图所示,该细胞及发生的变化是(     )  

A.表皮细胞蒸腾作用        B.叶肉细胞光合作用

C.根尖细胞渗透作用        D.果肉细胞物质转化

17.某个春季低温潮湿、夏季高温干旱的地区生长着一种春、夏季叶型

不同的植物,其叶型数据如下表。试推断:(   )

项目

甲型叶

乙型叶

表面积(mm2

292

144

体积(mm3

64

63

表皮厚度(um)

14

24

A.甲型叶生长在春季,利于光合作用    B.乙型叶生长在春季,利于光合作用

C.甲型叶生长在夏季,降低蒸腾作用    D.乙型叶生长在夏季,增强蒸腾作用

18.双子叶植物大麻(2N=20)为雌雄异株,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若将其花药离体培养,将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所得植株的染色体组成应是(   )

  A.18+XY    B.18+XX     C.18+XX或YY    D.18+XX或XY

19. 某植物体细胞内染色体数为16条,在正常情况下不同细胞在不同时期的DNA分子数是不同的.据下面所提供的DNA数目,选择正确答案:(   )

 

A.A细胞是卵细胞              B.C细胞是精细胞
C.E细胞是顶芽上的某个细胞       D.G细胞是受精极核

20.罗伯特·科赫是一名内科医生,我们今天的许多培养、染色、灭菌和处理细菌的技术都是他设计的。是他第一次应用动物胶作为固体培养基,从而使分离培养基中的纯种细菌成为可能。1884年,他第一个发现了人类结核杆菌。科赫采用一定的步骤来鉴定细菌,这个程序是用来证明一种疾病是由特定的细菌引起的依据,叫科赫原理。其步骤包括:①注入细菌以产生同原来一样的疾病;②从许多病例中分离到同样的细菌;③从感染的动物体得到同原来一样的细菌;④将这些细菌进行纯培养。以上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  

    A.①——④——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

21.下表是两种生物干重中有关元素的质量分数/%

元素

C

H

O

N

P

S

生物甲

43.57

6.24

44.43

1.46

0.20

0.17

生物乙

55.99

7.46

14.62

9.33

3.11

0.78

根据上表,有人得出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如果它们分别是动物和植物,则甲是动物,乙是植物   B.等质量的组织中,甲所含的热量少于乙

C.两者体细胞中,乙的染色体和基因比甲多        D.两者的含水量比较,可推测甲比乙多

22.豌豆灰种皮(G)对白种皮(g)为显性,黄子叶(Y)对绿子叶(y)为显性。每对性状的杂合体(F1)自交后代(F2)均表现3:1的性状分离比。以上种皮颜色的分离比和子叶颜色的分离比分别来自对以下哪代植株群体所结种子的统计? (    )

    A.F1植株和F1植株   B.F2植株和F2植株    C.F1植株和F2植株  D.F2植株和F1植株

23.大田里的油菜、小麦、向日葵,若在盛花期由于阴雨连绵影响了正常授粉,为防止减产,可采取的补救措施是                (     ) 

    A.喷洒硼肥                      B.追施氮肥

    C.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D.以上措施均不合适

24.用生长素处理二倍体番茄所得的无籽番茄是 (     )

    A. YR        B. Dd         C. Ab         D. BC

25.激素对生物体代谢、生理、生殖等具调节作用。人体肾上腺髓质所分泌的肾上腺激素与去甲肾上腺素对人体的代谢活动有一定的影响。下表是两种激素对代谢的影响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代谢影响的情况

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耗氧量

++

○或+

血糖

+++

○或+

血液乳酸

+++

○或+


+表示增加程度  ○无变化

人在寒冷的条件下,哪种激素的调节处于主导地位:(    )

A.去甲肾上腺素   B.两种激素的作用一样   C.两种激素都无影响  D.肾上腺素

26.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单位时间(一年)内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    )

A.投射到该生态系统的全部太阳能          B.绿色植物吸收的全部太阳能

C.生产者通过同化作用固定的全部能量        D.生产者积累的有机物中的能量

27.许多同学都设计制作过小生态瓶,评价其设计制作水平的主要标准是 (   )

A.生态系统存活时间的长短     B.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C.生态系统有机物积累的速度      D.生态系统的成分是否全面

28.下列针对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

A.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动植物种类繁多,种群密度最大

B.单细胞藻类是海洋生态系统的主要生产者,它们可积累大量的有机物

C.湿地生态系统有十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它还有“地球之肾”的美称

D.若输入一个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少于输出的能量,则意味着城市污染加重

29. 下图为人的体液免疫图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细胞①~⑤均能识别抗原     B.细胞⑤为靶细胞

C.细胞③为B细胞         D.阶段Ⅳ.V为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

 
30.1883年德国生物学家C.Engelman设计了一个实验研究光合作用的光谱。他将棱镜产生的光谱投射到丝状的水绵体上,并在水绵的悬液中放入好氧细菌,观察细菌的聚集情况(如下图),他得出光合作用在红光区和蓝光区最强。这个实验的思路是 (    )

  A.细菌对不同的光反应不一,细菌聚集多的地方,细菌光合作用强

  B.好氧性细菌聚集多的地方,O2浓度高,水绵光合作用强,在该种光照射下植物光合作用最强

  C.好氧性细菌聚集多的地方,水绵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多,该种光照射下,植物光合作用强

  D.聚集的好氧性细菌大量消耗光合作用产物——O2,使水绵的光合作用速度加快,则该种光有利于光合作用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

31.(20分)科学家们发现C4植物合成淀粉的部位是维管束鞘细胞,叶肉细胞中不能合成淀粉的原因是缺少暗反应所需的三羧酸酶系。根据下面不完整的实验图解分析回答问题: 

(1)①处理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取A溶液2mL注入试管1,取B溶液2mL注入试管2,然后向两试管各滴加1—2滴碘液,1、2两试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证明叶肉细胞中因缺少暗反应所需的三羧酸酶系而不能合成淀粉,请利用上图所提供的实验材料和试剂设计实验:A液、B液、三羧酸酶系稀释液、清水、碘液、试管、吸管、水浴锅等

    步骤: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实验现象的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22分)细胞内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为丙酮酸的分解,其反应式为:

2 C3H4O3  +6 H2O      6 CO2 + 20 [ H ] + 少量能量

    为探究该反应发生的场所,甲、乙两人分别做了如下实验:

    甲:方法:

    步骤1:取新鲜肝脏,用某种试剂处理,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

    步骤2:用含14C标记的 C6H12O6 及完全营养液培养肝细胞一段时间。

    步骤3:研磨、离心后得到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分装于1、2两试管中。

    步骤4:向1、2两试管滴加2滴新制的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现象。

现象:1、2两试管都变浑浊

结论:丙酮酸的分解既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又发生在线粒体中。

    请问答下列问题:

(1)甲方法步骤1中的某种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

(2)请指出甲实验方法中的错误。(至少指出两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法:第一步同甲步骤1,第三步同甲步骤3,第二、四步及以后步骤待续。

(3)现给你如下试剂:14C标记的丙酮酸、含葡萄糖的完全营养液、蒸馏水、新制的澄清的石灰水、吸管、试管等,请你继续乙的实验,探究丙酮酸分解发生的场所。

    步骤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可能的实验现象及相应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Ⅰ(7分)在进行DNA粗提取实验时,为得到含DNA的黏稠物,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   在新鲜鸡血中加入适量的柠檬酸,经离心后,除去血浆留下血细胞备用。

②   取5―10ml血细胞放入50ml的塑料烧杯中,并立即注入20ml 0.015mol/L的氯化钠溶液,快速搅拌5分钟后经滤纸过滤,取得其滤液。

③   滤液中加入40ml 2mol/L的氯化钠溶液,并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快速搅拌1分钟。

④   上述溶液中缓缓加入蒸馏水,同时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不停地轻轻搅拌,直到溶液中出现丝状物为止,再进行过滤而得到含DNA的黏稠物。

实验结果是:所得到的含DNA的黏稠物极少,导致下一步试验无法进行。

(1)指出并改正上述实验操作中的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进一步提取DNA时,需加入冷却的酒精,其作用是  _______         _____   

(3)能否用牛血或牛肝代替鸡血做实验?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5分)下图为“DNA的粗提取和鉴定”实验过程中的一些重要操作示意图:

①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图C、E步骤都加入蒸馏水,但其目的不同,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上图A步骤中所用酒精必须是经过______________才能使用,该步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Ⅲ(4分)下面是“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蛋白质及DNA的鉴定”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请对其中的错误加以订正:

(一)实验材料:选取青苹果、新鲜牛奶、兔血分别做还原糖、蛋白质、DNA的鉴定实验。

(二) 实验步骤:鉴定还原糖时,加入刚配制的斐林试剂,立即观察颜色变化。鉴定蛋白质时,取牛奶样液加入双缩脲试剂A后立即加入双缩脲试剂B,观察是否出现紫色。鉴定DNA时,取一支试管将含DNA的丝状物溶于0.015mol/L氯化钠溶液中,再加入二苯胺试剂,加热并观察其颜色变化。

订正:

(1)                                         

(2)                                       

(3)                                           

(4)                                      

文本框: 34.(19分)某学校的一个生物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一项实验,想通过实验来验证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该小组用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做实验,选取了黄色圆粒(黄色与圆粒都是显形性状)与某种豌豆作为亲本杂交得到F1并且F1的统计数据绘成了右侧的柱型图。请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并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到,F1黄色与绿色比,圆粒与皱粒比分别是多少?

(2)你能推测出某亲本豌豆的表现型与遗传因子吗? 请写出推测过程。

(3)实验F1中的纯合子占总数的多少?请说出推测过程。

(4)有同学认为黄色和绿色比符合遗传因子的分离定律,但圆粒与皱粒比不符合遗传因子的分离定律,你觉得该同学的想法有道理吗?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你的想法吗?

 (5)如果在市场上绿色圆粒豌豆销售形式很好,F1中的4种表现型相互杂交后代能够产生绿色圆粒的组合有哪些?其中哪种组合产生的绿色圆粒豌豆概率最高?如何获得纯合的绿色圆粒豌豆?请你写出解决这一问题的程序。(要求:程序设计合理、简约)

35.(10分)以1头牛和300只兔进行试验,下表为相关试验数据:

1头牛

300只兔

总体重(kg)

600

600

日均食物消耗(kg)

7.5

30.0

日均热量散失(kJ)

82000

329000

日均体重增加(kg)

1.8

7.2

(1)为什么实验过程中用了300只兔而只用了1头牛?

(2)若牛和兔均摄食1 t饲料干草,分别计算两种动物的体重增加量。

(3)如何解释两种动物日均热量散失量的不同?

(4)若市场上牛肉和兔肉价格比为1∶1.5,则养殖哪种动物的经济效益高?为什么?

(5)计算这一人工食物链的能量传递效率。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有何特点?为什么?

36.(9分)下图中A图表示某些生态系统的能量锥体图,P为生产者,Q1为初级消费者,Q2为次级消费者。B图是将A图中的各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进行分类剖析,图中a、a1、a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假设它不被下一营养级利用),e、e1、e2表示呼吸消耗量。

据图作答:

(1)如设种群Q1、Q2个体数为N1、N2,平均每个体所占的能量为W1、W2,那么,N1、Wl与N2、W2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

(2)每年流入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用B图中的英文字母表示)。

(3)B图中Q1的b1和d1表示____________。

(4)若P和Q1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分别为480 J/(cm2·a)和72 J/(cm2·a),;生物体内贮存的能量分别为200 J/(cm2·a)和24 J/(cm2·a)。那么,能从P传递到Q1的效率为__________。

高三年级生物学综合测试参考答案

第Ⅰ卷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C

C

D

C

C

A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C

B

D

D

A

C

D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D

D

B

D

C

C

C

C

B

第Ⅱ卷

31.(20分)(1)加入纤维素酶溶解  试管1中不变蓝,试管2中变蓝

     (2)①取3支洁净的试管,编号为Ⅰ、Ⅱ、Ⅲ;向Ⅰ、Ⅱ两试管中加入2mL上述实验取得的A液,向Ⅲ试管加入2mL上述实验取得的B液;

     ②向Ⅰ、Ⅲ两试管中加入1mL清水,向Ⅱ试管加入1mL三羧酸酶系稀释液;然后分别向三试管加入等量的ATP、NADPH后置入适宜浓度的CO2且25℃水浴中保温;

    ③一段时间后,取出3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观察现象;

    结果:试管Ⅰ不变蓝,试管Ⅱ、Ⅲ变蓝

  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试管Ⅰ中加入了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因没有加入三羧酸酶系,不能进行暗反应,不能合成淀粉,故加入碘液后溶液不变蓝。试管Ⅱ中虽也是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但加入了三羧酸酶系,能进行暗反应,能合成淀粉,故加入碘液后溶液变蓝。试管Ⅲ中只加入了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但因本身含有三羧酸酶系,能进行暗反应,能合成淀粉,故加入碘液后溶液变蓝。

32.(22分)(1)胰蛋白酶

(2)①实验目的不明确,没有加入要研究的物质丙酮酸;

②1、2两试管中的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没有要求等量;

   ③鉴定产物CO2可从线粒体自由扩散到细胞质基质;④实验原理错误;

(3)步骤2:用含葡萄糖的完全营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肝细胞一段时间。

步骤4:取等量的含细胞质基质的离心液和含线粒体的离心液分别注入编号为A、B的两试管中,然后向A、B两试管均加入等量的14C标记的丙酮酸,振荡摇匀。

     步骤5:分别向两试管滴加两滴新制的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摇匀后检测沉淀物的放射性。

预测可能的实验现象及相应结论:

①A试管沉淀物有放射性,B试管沉淀物无放射性; 结论:丙酮酸分解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②A试管沉淀物无放射性,B试管沉淀物有放射性; 结论:丙酮酸分解的场所是线粒体

    ③A、B两试管沉淀物都有放射性; 结论:丙酮酸的分解既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又发生在线粒体中

33.Ⅰ(1) ②中“20ml 0.015mol/L的氯化钠溶液”错误,应改为“20ml蒸馏水”

②中“经滤纸过滤”错误,应改为“经纱布过滤” 

④中“直到溶液中出现丝状物为止”错误,应改为“直到溶液中丝状物不再增加时为止”

(2)凝集DNA   溶解其他细胞物质  (3)不能  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无DNA

Ⅱ (1)B     (2)B        (3)①C→B→E→A(2分)

   ②加速血细胞的破裂降低NaCl溶液的浓度,使DNA析出 ③充分预冷提取含杂质较少(或较纯净)的DNA

(4)二苯胺    蓝色

Ⅲ(1)选取材料时应该用鸡血而不用兔血(1分)

(2)鉴定还原加入斐林试剂后还需要沸水浴才能观察到实验现象(1分)

(3)牛奶样液加入双缩脲试剂A后必须先摇匀,然后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1分)

(4)鉴定DNA时应取两支试管,其中一支只加入氯化钠溶液和二苯胺试剂,作为对照实验。(2分)

34.(1)黄色与绿色比为3:1,圆粒与皱粒比为1:1。

  (2)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单独分析每一对基因的传递情况,子代分离比为3: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Yy×Yy,子代为1:1时,亲本的基因型为Rr×rr,这样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Yyrr,表现型则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

  (3)1/4,因为Yy×Yy的子代出现纯合子的概率为1/2,Rr×rr的子代出现纯合子的概率为1/2,两对基因同时分析时,子代出现纯合子的概率为1/2×1/2=1/4。

  (4)没有道理,如果将F1的黄色圆粒自交,则后代的圆粒与皱粒比应该是3:1,符合孟德尔的分离比。

  (5)黄圆×绿圆、黄圆×绿皱、绿圆×绿皱可以产生绿色圆粒,绿圆×绿皱产生绿圆的概率为1/2,将F1的绿色圆粒豌豆自交,淘汰绿色皱粒豌豆,联系进行选择直到不发生分离时为止。

35(12分)(1)为了比较和讨论两种动物在总体重相等的情况下体重和能量的变化。(2分)

 (2)牛:1.8/7.5×1000=240 kg 兔:7.2/30.0×1000=240 kg(2分) 

(3)兔的个体小,运动性强,因此单位体重散热多(或兔的体表面积/体积比大,即单位体重所拥有的相对体表面积大)。(2分) 

(4)兔的体重增加快,产肉量多,有利于缩短企业生产周期;且投入产出(饲料和产肉量)相等的情况下,兔肉价格高,因此经济效益好。(3分) 

(5)1.8÷7.5或者7.2÷30.0=24%,这一传递效率高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最高值(20%),因为在人工生态系统中,通过人为调节,将饲料能量尽可能多地转化为动物产品,而且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动物运动性明显降低,能耗减少,转化率提高。(3分)

36.(9分)(1)W1·N1≥5W2·N2(2分) (2)P的b+c+d+e(2分) 

(3)未被Q2利用的能量(1分),流入分解者的能量(2分)  (4)15%(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