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生物试卷

2014-5-11 0:36:48下载本试卷

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生物试卷

(命题人:秦宣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8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只交第Ⅱ卷。

2.考试时,将第Ⅰ卷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答卷的第Ⅰ卷答题卡上,第Ⅱ卷的答案填写在试卷的相应位置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 40分)

注意:本卷共30题,满分40分。其中1-20小题为1分题,21-30小题为2分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符合要求的选项填写在答题卡上

1.生化分析某种可溶于水的有机小分子样品,得知该物质含有C、H、O、N、P等基本元素,该物质最可能是

A.氨基酸      B.核酸      C.葡萄糖       D.核苷酸

2. 下列有关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酵母菌只会进行无氧呼吸作用B. 所有生物细胞的呼吸作用都是在粒线体内进行

C.动物细胞可进行有氧及无氧呼吸作用 D.植物细胞只在进入黑暗后才进行呼吸作用

3.切除某动物的垂体后,血液中

  A.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也减少    B.生长激素增加,甲状腺激素也增加

  C.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增加     D.生长激素增加,甲状腺激素减少

4. 下列有关人类神经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两个神经元的细胞膜并不直接接触

B. 神经冲动会自发生之部位向邻近的细胞膜依次传递

C. 突触只允许神经冲动由树突末端传到另一神经元的轴突或细胞体

D. 当某处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该部位细胞膜外带正电的离子进入细胞,引起细胞膜电位的改变,产生神经冲动

5.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ATP分子贮存能量和释放能量过程中都与磷酸分子有关

B.需氧型细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C.在光合作用中光能以它原来的形式储存于糖类中

D.叶绿体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

7.催产素是一种由9个氨基酸缩合成的9肽,对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合成的部位是核糖体                  B.控制它合成的基因至少有54个碱基

    C.分子中含有9个肽键               D.分子至少含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8. 一个健康的人处于寒冷的冬季,分泌量会明显增加的腺体是

①垂体      ②甲状腺       ③胰岛       ④性腺

A. ①②       B. ②③       C.①③      D. ②④

9.右图所示曲线不能表达的是 

  A.无氧呼吸与氧气浓度的关系

B.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重量与时间关系    

C.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数目与时间关系

  D.二氧化碳浓度与有氧呼吸的关系

10.细胞学家发现人类的一种神经细胞中DNA含量是a,在同一种器官中可以找到DNA含量为 0a0.5a、a、2a的细胞,这种器官应该是   

A.骨髓     B.肝脏        C.卵巢      D.皮肤

11.与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后代继承了双亲的遗传物质

    B.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更容易发生差错

    C.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基因重组产生了不同类型的配子

    D.更容易产生新的基因型

12.下列动物的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A.马戏团的狗熊会算数 

B.失去幼仔的母狗给幼虎喂奶          

C.刚孵化的灰腿鹅会跟随它第一眼所看到的人行走

D.幼年黑猩猩学习成年黑猩猩的动作从树洞中取食白蚁

13.关于青霉素生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青霉素是青霉菌生长代谢中重要的初级代谢产物

    B.用紫外线、激光、化学诱变剂处理青霉菌再经筛选的方法可以选育高产菌种

    C.发酵罐接种后必须进行灭菌处理

    D.在青霉菌生长的稳定期,活菌数不再增加,青霉菌产量也不再增加

14.下列有关生物大分子在细胞内转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分泌蛋白可由核糖体进入内质网    B.DNA可由细胞核进入线粒体

    C.mRNA可由细胞核进入细胞质      D.tRNA可由细胞质基质进入核糖

15.驱蚊草(又名蚊净香草)含有香茅醛,能散发出一种特殊的柠檬型香气,从而达到驱蚊且对人体无害的效果。驱蚊草是把天竺葵的原生质体和香茅草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导融合培育而成的。下列关于驱蚊草培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驱蚊草的培育属于细胞工程育种,其优点是能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B.驱蚊草培过程要用到纤维酶、果胶酶,PEC等试剂或离心、振动、电刺激等方法

    C.驱蚊草培育过程是植物体细胞杂交,不同于植物组织培养,无愈伤组织和试管苗形成

    D.驱蚊草不能通过天竺葵和香茅草杂交而获得是因为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

16.当一个人突然遇到很危险的情境时,血液中的肾上腺素含量立即上升,使机体产生多种生理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这是机体的一种调节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B.肾上腺素迅速分泌,可促进血糖升高和加快物质的氧化分解

    C.肾上腺素迅速分泌,因为肾上腺是反射弧的感受器

    D.此过程充分体现了神经调节的主导地位

17.某种病毒已侵入人体细胞内,机体免疫系统对该细胞发挥的免疫作用是     

    A.体液免疫                      B.细胞免疫

    C.自身免疫                      D.非特异性免疫

18.若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在正常情况下,分裂后期基因的走向是

A. 走向两极的基因均有A、a、B、b   B.A和B走向一极,则a和b走向另一极

A和b走向一极,则a和B走向另一极  D.A和a走向一极,则b和B走向另一极

19.下表是关于四种生物的能源、碳源、氮源、新陈代谢类型的描述。描述正确的一组生物是

硝化细菌

乳酸菌

根瘤菌

衣藻

能源

氧化NH3

分解乳酸

固定N2

利用光能

碳源

C02

糖类

糖类

CO2

氮源

NH3

N2

N2

NH3

代谢类型

自养需氧型

异养厌氧型

异养需氧型

自养需氧型

A.硝化细菌  B.乳酸菌  C.根瘤菌  D.衣藻

20.如图是温度对酶催化活性影响的曲线,图中A、B两点的催化效率是相等的,在下面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t1温度时酶的寿命比t2温度时的长

B.t1温度时酶的寿命比t2温度时的短

C.t2温度时的酶有可能开始发生蛋白质的变性

D.t1温度时的酶分子结构比t2温度时的稳定

21.生命活动中,酶是不可缺少的生物催化剂,以下四种酶的作用部位分别是   

    ①转氨酶         ②解旋酶         ③肠肽酶         ④ATP水解酶

    A.氨基、氢键、肽键、磷酸高能键    B.氨基、氢键、羧基、腺苷

    C.氢键、肽键、氨基酸、磷酸基团    D.氨基、脱氧核苷酸、多肽、ADP

22.下列物质、结构和生理活动具有特异性的有                          

    ①抗原  ②限制性内切酶  ③微生物初级代谢产物  ④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

    ⑤细菌菌落  ⑥tRNA  ⑦大豆根瘤菌侵染豆科植物  ⑧抗生素的抑菌和杀菌作用

    A.①②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⑤⑥⑦⑧

23.下列关于几种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 酵母菌 ② 乳酸菌 ③ 硝化细菌 ④ 蓝藻 ⑤ 烟草花叶病毒

A .从生态系统中的成分看, ① ② ③ 是分解者, ④ 是生产者  

B .从同化作用类型看, ② 是厌氧型, ③ ④ 是需氧型

C .从异化作用类型看, ① ② 是异养型, ③ ④ 是自养型

D .从结构和成分看, ① 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⑤ 的遗传物质中不含胸腺嘧啶

24.以下关于最多或最少的计算正确的是                               

    ①显微镜下观察同等直径的单行排列细胞,如果放大50倍时最多可看到20个完整的细胞,放大100倍时,最多可看到10个完整细胞。

    ②控制合成一个由65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的基因中,碱基数量最少应是390个。

    ③n个碱基组成的DNA分子片段,其种类最多可达2n种。

    ④通常情况下,分子式C63H103O45N17S2的多肽化合物中最多含有肽键62个。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5.夏季,在晴天、阴天、多云、高温干旱四种天气条件下,猕猴桃的净光合作用强度(实际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之差)变化曲线不同,表示晴天的曲线图是

26.将乳酸菌的培养条件从有氧环境转变为无氧环境时,发生的过程是

①葡萄糖的利用加快  ②ATP的形成加快 ③CO2的放出减慢

④葡萄糖的利用减慢  ⑤ATP的形成减慢

A.①②  B.②④  C.③⑤  D.④⑤

 
2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哈蜜瓜果实种子萌发时的代谢,得到如下图的曲线图QCO2表示CO2释放量,QO2表示O2吸收量。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胚根长出前,种子以吸胀吸水为主,且吸水总量不如含蛋白质较多的大豆种子

    B.18—30h内,呼吸作用的主要方式是无氧呼吸,但也能进行有氧呼吸

    C.刚开始萌发的种子进行异养代谢,但DNA含量和有机物种类则显著增加

    D.胚根长出后,有氧呼吸显著增加,此前的种子只进行无氧呼吸

 
28.下列甲、乙两图都表示被子植物个体发育中胚和胚乳的发育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表示胚的发育,图甲表示玉米种子的形成

    B.b表示胚乳的发育,图甲表示大豆种子的形成

    C.c表示胚乳的发育,图乙表示小麦种子的形成

    D.c表示胚的发育,图乙表示花生种子的形成

 
29.下图是某狗的尿液中Na+、K+和尿素浓度变化,其中a时给该狗注射过某种物质,则该物质最可能是           

   A.胰岛素        

   B.生理盐水

   C.抗利尿激素     

   D.5%的葡萄糖液

30.下列属于四倍体植物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的是

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文本框: 姓 名 班 次 学 号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简答题

31. (8分)对农作物Ⅰ和Ⅱ在同一土壤中,进行N、P、K三要素肥效试验。结果如下表(“+”表示施肥;“-”表示未施。):

作物种类

肥料成分

试验产量与原产量比(%)

氮肥

磷肥

钾肥

农作物Ⅰ

+

+

+

100

-

-

-

68

-

+

+

100

+

-

+

70

+

+

-

89

农作物Ⅱ

+

+

+

100

-

-

-

35

-

+

+

48

+

-

+

68

+

+

-

91

(1)    三肥效试验的结果显示,农作物Ⅰ与农作物Ⅱ的主要区别在于___________,其可能原因是,农作物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氮素化肥主要以____________转运方式被作物根吸收,___________措施有利于根系吸收矿质营养。

(3)    施肥后要及时灌溉。若作物田流失的水从右图A位置注入一条河流,导致下游水体中藻类数量发生的变化如右图曲线所示。则在A下游,藻类数量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距A下游4公里处,藻类数量___________,细菌数量增加。细菌数量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若对农作物Ⅱ作无土栽培,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到培养液中留存的NO3/Ca2+比值减小,其与细胞结构有关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13分)在高等植物细胞中,线粒体和叶绿体是能量转移的重要细胞器,请回答以下问题:

  (1)叶绿体中合成ATP的能量来源是_____________,合成的ATP用于_____________,

       释放的氧气的来源是_____________,CO2除来自大气外还来源于_____________。

  (2)线粒体中合成ATP的能量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成的ATP用于______,

       吸收的氧气除来自大气外还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提取的完整线粒体和叶绿体悬浮液,分别加入盛有丙酮酸溶液和NaHCO3溶液的

       两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给予充足光照,都会产生气泡;请问这两种气泡成分是否

       一样,请解释原因。

  (4)假如上述两支试管移入黑暗环境中,保持温度不变,两支试管产生气泡量分别有什

       么变化?为什么?

33.(7分)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要对“动物细胞是否也能通过渗 透作用吸水和失水”进行实验探究,假如你是其中一员,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假设是                            请你说出作出该假设的依据是:                        

  (2)把下面的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实验仪器、试剂:显微镜、带刻度的载玻片、取材工具、食盐、蒸馏水。

    实验材料:为了便于取材和观察,最好选用人的        细胞作为实验材料。

    实验步骤:

    a.配制                溶液。

b.取7支试管,分别编号1~7;

c. 在试管中加入相应的试剂和材料;

d. 一段时间后、制片、显微观察。

如果你的假设成立,则实验预期结果是:

                                     

                                      

                                      

34.(8分)恒温动物的体温恒定,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

 要条件。有人认为维持体温恒定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有人认为位于脊髓。现给

 定四只大小相同健康生长的小白鼠做实验材料,对上述问题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

(1)取四只小白鼠分别标号甲、乙、丙、丁。

(2)                                    

(3)将四只鼠同时放在寒冷环境下,观察并记录各自体温。可能的实验结果和相应的结论。

 ①                                     

 ②                                     

 ③                                     

35.(4分 )给你一盆植物,如果排徐人工修剪和不使用药剂,在不使用其它器材情况下,证明植物茎具有背地生长的特性.

方法:                                     

                                         

原理:

                                        

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生物试卷

1D 2C 3A 4C 5A 6A 7C 8A 9C 10C 11 B 12 B13B 14 B15C 16C 17B 18 A19A 20 B21A 22C 23D 24A 25B 26 A27D 28 D29C 30B

31(1)作物Ⅰ不施加氮肥不影响其产量,农作物Ⅱ需要外界提供氮肥   

农作物Ⅰ的氮素可能来自共生固氮菌  (2)主动  中耕松土

(3)水中N元素的增多  减少

随着藻类的大量死亡,好氧性细菌随有机物增多而生长繁殖

(4)NO3的载体多,Ca2+载体少  

32.(共13分)(1)光能  还原三碳化合物  水的分解   呼吸作用

(2)有机物的分解   生命活动  光合作用

(3)不一样  因为丙酮酸在线粒体中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而叶绿体利用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2分)

(4)前者基本不变,后者逐渐减少直到停止  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而在温度恒定时,呼吸作用基本稳定(2分)

 

33.(10分)

  (1)动物细胞能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或失水 动物细胞具有渗透作用的条件(或细胞膜有选择透过性,当细胞与外界溶液接触时,膜两侧具浓度差)

  (2)口腔上皮(或红细胞)a.一系列不同浓度梯度的食盐实验预期结果:

    在小于0.9%(或低浓度)盐水中,细胞直径变大甚至破裂

    在等于0.9%(或适浓度)盐水中,细胞直径不变

    在大于0.9%(或较高浓度)盐水中,细胞直径变小甚至皱缩

  (3)

编  号

1

2

3

4

5

6

7

加入试剂

加入材料

细胞大小

34.步骤(2) 甲鼠不作任何处理,乙鼠只破坏下丘脑,丙鼠只破坏脊髓,丁鼠既破坏下丘脑,又破坏脊髓。(2分)

预期结果及结论:

  (1)甲体温恒定,乙体温恒定,丙、丁体温不恒定,说明体温调节中枢位于脊髓(2分)

  (2)甲体温恒定,丙体温恒定,乙、丁体温不恒定,说明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2分)

  (3)甲、乙、丙、丁体温均恒定,说明体温调节中枢既不位于脊髓也不位于下丘脑(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