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级生物上册第四次月考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答卷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7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姓名栏内写上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并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第II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理解是
①环境的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 ②能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③变异是不定向的 ④变异是定向的 ⑤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
A.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
2.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一个种群就是一个物种;②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③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④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出现的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从果蝇种群中随机抽样100个个体,测得灰身和黑身的基因型BB、Bb和bb的个体分别为20、70和10个。问b基因的基因频率是多少?
A.30% B.45% C.55% D.80%.
4.据调查得知,某小学的学生中基因型比率为:XBXB:XBXb:XbXb:XBY:XbY=44%:5%:1%:43%:7%,则Xb的基因频率为
A.13.2% B.5% C.14% D.9.3%
5.果蝇约有104对基因,假定每个基因的突变频率都是10—5。对于一个有106个个体的果蝇种群,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量理论上计算约为
A.2x104个 B.2x105个 C.105个 D.10个
6.在欧洲人群中,每2500人中就有一人患囊性纤维性变性,这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一对健康的夫妇有一个患有此病的孩子,以后该妇女又与一健康男子再婚,问这对再婚夫妇生一个孩子。孩子患病的概率是
A.1/2 B.1/
7.(04江苏)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病,隐性纯合子(aa)的患者不到成年就会死亡,可见这种突变基因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容易被淘汰。但是在非洲流行恶性疟疾(一种死亡率很高的疾病)的地区,带有这一突变基因的人(Aa)很多,频率也很稳定。对此现象合理解释是
A.杂合子不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易感染疟疾
B.杂合子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不易感染疟疾
C.杂合子不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也不易感染疟疾
D.杂合子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也易感染疟疾
8.‘九斤黄’鸡是一种重要的肉食鸡,它的形成是
A、人类对其产生的有利于其生存的变异选择的 B、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人工对其产生的有利于人的需要的变异的选择 D、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
9. 普通小麦的卵细胞中有三个染色体组。用普通小麦的胚芽细胞、花粉分别进行离体培养,发育成的植株分别是
A.二倍体、三倍体 B.六倍体、三倍体C.二倍体、单倍体 D.六倍体、单倍体
10.如果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AA的比例占25%,基因型Aa的比例占50%,基因型aa的比例占25%。已知基因型aa的个体失去求偶繁殖能力,则随机交配一代后,子代中基因型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A. 1/61 B. 1/9 C. 1/8 D.1/4
11.下列有关果实发育的情况,哪一图解的表达是正确的
12.(2006年南京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下列与植物激素调节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种皮和果皮细胞通过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才能转变成与母本相同的基因型
B.田间喷洒萘乙酸可杀死杂草,这说明生长素在竞争中发挥重要作用
C.植物的向光性不仅受到生长素的调节,还受到生长抑制物的影响
D.成熟的梨能催熟未成熟的柿子是由于赤霉素和脱落酸共同作用的结果
13.(2006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的内分泌腺合成、分泌的微量有机物
B.植物的向光性可以说明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
C.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所以在幼嫩的果实中含量较多
D.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伸长,所以在茎尖、根尖含量较多
14.(2006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丝瓜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将刚萌发的丝瓜种子浸泡在下列5种溶液中24小时,然后种植。比较雄花与雌花平均数,求出性别比如下表:
浸泡液 | 雄花 | 雌花 | 雄花:雌花的比值 |
水(对照) | 21.1 | 3.8 | 5.6 |
甲(赤霉素(100毫克/升) | 4.7 | 4.7 | 1.O |
乙(CP(100毫克/升) | 7.8 | 6.2 | 1.26 |
丙(乙烯利(1000毫克/升) | 19.6 | 3.7 | 5.3 |
丁(整形素(10毫克/升) | 33.1 | 1.2 | 27.6 |
分析上表数据,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甲液对丝瓜花性别分化影响不大 B.乙液较利于雌花的形成
C.丙液对丝瓜花性别分化影响不大 D.丁液有利于雄花的形成
15.(连云港市2006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丝瓜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将刚萌发的该植物种子先在下表5种物质一定浓度的溶液中浸泡24小时,然后种植。比较最初的雌花与雄花平均数,求出性别比(见下表)。
处理 | 雄花 | 雌花 | 比值(雄花∶雌花) |
水(对照) | 21.1 | 3.8 | 5.6 |
赤霉素(100毫克/升) | 4.7 | 4.7 | 1.0 |
CP(100毫克/升) | 6.2 | 6.8 | 0.9 |
乙烯利(1000毫克/升) | 19.6 | 3.7 | 5.3 |
整形素(10毫克/升) | 33.1 | 1.2 | 27.6 |
分析上表数据,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或激素打破了内源激素比例的平衡,从而影响雌雄花的性别分化
B.该实验浓度下的乙烯利对丝瓜性别分化影响不大,对其他植物也是如此
C.花器官的性别分化是各种激素和内外环境因子对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
D.该实验浓度下的赤霉素、CP有利雌花的形成,整形素有利雄花的形成
16.(南师大二附中二模)下列坐标曲线图分别表示不同的生物学过程,在对各曲线变化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甲图可能表示光合作用强度与CO2供应量之间的关系
B.乙图可能表示某动物耗氧量与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之间的关系
C.若丙图表示某杂草的生长与不同浓度生长素作用的关系,则利用图中的C点对应的生长素可除去农田中的该杂草
D.丁图中出现C点的主要原因是酶在高温下失活
17.(镇江市2006年第三次高三生物模拟考试试题)右图是一平放的活植物根尖,另将2个琼脂块A、B置于如图位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生长素浓度:A.>B,生长速度:背地侧>向地侧
B、生长素浓度:A.<B,生长速度:背地侧<向地侧
C、生长素浓度:A.=B,生长速度:背地侧=向地侧
D、生长素浓度:A.<B,生长速度:背地侧>向地侧
18.(镇江市2006年第三次高三生物模拟考试试题)下列措施在生产上不可行的是
A、无土栽培黄瓜时,可以用缺硼的人工培养液,然后在雌蕊的柱头上涂抹一定浓度生长素溶液,这样可不用人工去处雄蕊
B、在豌豆生产过程中,可人工去雄,然后涂抹上一定浓度生长素溶液,得到无籽果实
C、在大田栽培中,适量的多施有机肥可增加大田CO2浓度
D、在水稻农田中,放养青蛙可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19.(06扬州期末)右图所示将菜植物幼苗的根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将其根部从中间切开分成a、b两部分,将a、b两部分分别放在切去胚芽鞘尖端的燕麦幼苗e、d上,结果幼苗d生长快于幼苗c。以上现象说明
A.a侧生长素浓度大予b侧。该浓度生长索对根生长有促进作用
B.a侧生长素浓度大于b侧,该浓度生长素对茎生长有抑制作用
C.a侧生长素浓度小于b侧,该浓度生长素对茎生长有促进作用
D.a侧生长素浓度小于b侧,该浓度生长素对茎生长有抑制作用
20.(06南京期末)下图是研究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示意图,该实验结果不能说明
A.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根尖和茎尖
B.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根生长具有向重力性,茎生长具有负向重力性
D.根和茎的向性运动都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二、选择题:每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选对者得3分,其它情况不给分。
21.下列有关水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二倍体水稻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B.二倍体水稻经秋水仙素处理,可得到四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大
C.二倍体水稻与四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三倍体水稻,含三个染色体组
D.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
22.下列关于基因库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种群所含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B.生物个体总是要死亡的,但基因库却因种群个体的繁殖而代代相传
C.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 D.基因突变可改变基因库的组成
23.(04江苏)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A.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
C.种群通过个体的进化而进化
D.种群通过地理隔离可能达到生殖隔离
24.(01广东)用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解释病菌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原因是
A.使用抗菌素的剂量不断加大,病菌向抗药能力增强方向变异
B.抗菌素对病菌进行人工选择,生存下来的病菌都是抗药能力强的
C.抗菌素对病菌进行自然选择,生存下来的病菌都是抗药能力强的
D.病菌中原来就有抗药性强的个体,在使用抗菌素的过程中淘汰了抗药性弱的个体
25.(2006年南京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下列有关生产实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从国外引进的一种豆科植物在某地栽培不结根瘤,因为该地土壤中无根瘤菌
B.提高大田的光照强度,增大田间的昼夜温差均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措施
C.生产上2,4 – D的使用,有效地促进了某些农作物果实的发育、成熟
D.利用鱼垂体的提取物可促使雌鱼排卵,是因为垂体提取物含有促性腺激素
26.(淮安市2005~2006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三次调查测试)下列各项与激素的作用有关的是 ( )
A.果树的整枝修剪 B.无子蕃茄的培育
C.阉割猪以利育肥 D.移栽植物常去掉部分叶片
27.下列关于生长素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黄瓜的花并套袋就可能得到无籽果实
B.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棉花的花蕾能防止其落花落果
C.用较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马铃薯的块茎能抑制其发芽
D.用较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棉花的顶芽就能解除其顶端优势
28.对图中I、II、III、IV四幅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图I中a、b、c、d可依次表示碱基、脱氧核苷酸、基因和DNA
B.图II可表示pH对酶催化活性的影响
C.图III中a、b、c可表示某一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
D.图IV表示某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对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反应
29.下表是四种人类遗传病的亲本组合及优生指导,正确的是
| 遗传病 | 遗传方式 | 夫妻基因型 | 优生指导 |
A | 抗维生素D佝偻病 | X染色体显性遗传 | XaXa×XAY | 选择生男孩 |
B | 红绿色盲症 | X染色体隐性遗传 | XbXb×XBY | 选择生女孩 |
C | 白化病 |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Aa×Aa | 选择生女孩 |
D | 并指症 |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 Tt×tt | 产前基因诊断 |
30.下表是关于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所使用的材料、操作及其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
| 试剂 | 操作 | 作用 |
A | 柠檬酸钠溶液 | 与鸡血混合 | 防止血液凝固 |
B | 蒸馏水 | 与鸡血细胞混合 | 保持细胞形状 |
C | 蒸馏水 | 加入到溶解有DNA的NaCl中 | 析出DNA丝状物 |
D | 冷却的酒精 | 加入到过滤后DNA的NaCl中 | 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0分)
三、简答题(本题共10小题,总分为80分)
31. 下图表示人部分器官中所表达基因的估计数目,请据图回答。
(1)人体各器官基因表达数有差异,其原因是 。
(2)有人认为:“各器官表达的基因数有差异,说明各组织细胞中遗传物质有差异。”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 。
(3)人体各器官基因表达数有差异,说明蛋白质有差异,不同功能细胞所含的蛋白质完全不同吗?为什么? ; 。
32.(12分)下列左图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右图是一个家族中该病的遗传系谱图(控制基因为B与b),请据图回答(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
(1)图中①②表示的遗传信息流动过程分别是:① ;② 。
①过程发生的时间是 ,场所是 。
(2)X链碱基组成为 ,Y链碱基组成为 。
(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属于 性遗传病,从根本上说,该病来源于 。
(4)Ⅱ8基因型是 ,Ⅱ6和Ⅱ7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要保证Ⅱ9婚配后子代不患此病,从理论上说其配偶的基因型必须是 。
33.(8分)有两个纯种小麦,一个是高秆抗锈病(DDTT),另一个是矮秆易染锈病(ddtt),现有实验三组:
第一组是: DDTT× ddtt → F1(自交)→ F2
第二组是: DDTT× ddtt → F1,并将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
第三组是: DDTT进行X射线、紫外线综合处理。
实验结果发现:三组实验中都出现了矮秆抗锈病品种。试问:
(1)第一组F2出现矮秆抗锈病的几率是 ,在矮秆抗锈病中能稳定遗传的占 。
(2)第二组使用的方法,在遗传育种上称为 ,其培育中首先要应用细胞工程中的 技术;然后用 使其染色体加倍,这种育种方法的优点是 。
(3)第三组方法出现ddtt后代是偶然的、个别的,它是DDTT通过 来实现的。
34.(16分)科学家在一个海岛的居民中,找到了引起蓝色盲的基因。该岛正常居民约有44%的人为蓝色盲基因的携带者。在世界范围内,正常人群中蓝色盲基因的携带者约为2/100。下图为该岛某家族系谱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注:III13不携带致病基因)
(1)该缺陷基因是 性基因,在 染色体上。
(2)请你以Ⅱ3和Ⅱ4夫妇及其女儿的性状表现为依据,用遗传图解的形式检验你的假设是否成立。(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遗传图解:
(3)若个体Ⅲ8患蓝色盲的同时有患血友病,当Ⅲ8形成配子时,在相关基因传递中遵循了
遗传规律。
(4)若个体Ⅳ14与该岛某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结婚,预测他们后代患蓝色盲的几率是 。
(5)现需要从第Ⅳ代个体中取样(血液、皮肤细胞、毛发等)获得缺陷基因,请选出提供样本的较合适的个体,并解释选与不选的原因:
。
(6)诊断是否含缺陷基因的操作思路是
。
(7)基因治疗的实质 。
35.骡是马和驴杂交产生的后代,没有生殖能力,不能繁衍后代。但2003年5月,美国科学家却成功地利用成年骡的体细胞克隆出克隆骡。
2003年4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种羊场,我国成年体细胞克隆山羊“阳阳”所产生的龙凤胎女儿“庆庆”又顺利分娩产下一“千金”。
请阅读上述材料,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马和驴杂交产生的后代骡没有生殖能力,从进化角度看,这属于_______,我国东北虎和华南虎属于两个不同的亚种,这两个种群之间产生的明显差异是长期的_______
_________结果。
(2)成功克隆出克隆骡,说明没有生殖能力的骡的体细胞也具有_____________。
(3)“庆庆”的成功分娩,证明了我国体细胞克隆山羊的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6.下图是对一块马铃薯甲虫成灾的区域先后使用两种杀虫剂处理的实验结果曲线图。
(1)从实验结果看,甲虫抗药性的形成是 的结果。是通过 实现的
(2)在这里,杀虫剂是选择因素,内在因素是甲虫本身就存在着 变异类型。
(3) 甲虫抗药性的增强是通过 与
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4)要增大杀虫效果,应如何使用杀虫剂?
37.(10分)用水蚤(一种水生小动物)进行如下图实验。请回答:
(1)实验结果表明,多数水蚤生活的最适温度为______。
(2)有些水蚤能在20℃环境中生活,还有些水蚤能在28℃环境中生活,这表明水蚤个体之间存在着 ____,从而体现了生物的变异一般是____ __的。
(3)能在20℃环境中生存的个体都是__ ____的个体,而能在28℃环境中生存的个体都是_________的个体。因而,温度的改变对水蚤起了__ __作用,而这种作用是_____的。
(4)20℃环境中生活的水蚤移入28℃环境中,将导致水蚤死亡;同理,28℃环境中生活的水蚤移入20℃环境中也将引起死亡。这说明,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如果生物体缺少______ ,就要被环境所淘汰。
38.地球上的人有白色人种、黄色人种和黑色人种等不同的人种,但按生物分类学上划分,地球上这些不同肤色的人种都属于一个物种——智人种。不同的民族的人群在肤色上、生理特征上等有各种细微的差别,基因组成上有少量的差异。
请分析回答:
(1)说明为什么地球上不同肤色的人种同属于一个物种?
(2)不同民族人群之间的通婚,将对不同民族基因库的差异性产生何种影响?说明理由。
(3)你认为地球上不同肤色的人种将来会演化成为不同的物种吗?说明理由。
39.(扬州市一模)赤霉素与生长素都能促进茎秆的伸长,两者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请回答,
(1)图示中X表示赤霉素对生长素的分解具有________________作用,这种作用很可能是 通过降低该过程中________的活性实现的。
(2)赤霉素与生长素表现出激素间相互作用类型中的________________作用。
(3)遗传上的矮生性状通常是由单个基因的突变引起的,这种突变使植物体缺少合成赤霉 素的酶,所以,可采用外加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使植株明显增高。但常表现出叶色偏黄,这是生长太快导致叶绿素浓度降低起的,可通过增施________________肥解决
40. (2006届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适宜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对其作用机理的解释之一是“酸生长”学说。“酸生长”学说认为: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分泌H+,进而促进细胞伸长。为了验证酸对细胞伸长有促进作用,现提供六种不同pH值的系列缓冲液(pH5.0~6.0)、黑暗中萌发的小麦种子(如图)若干、镊子、刀片、刻度尺、带盖的青霉素小瓶等器材和试剂,请完成相关实验设计并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设计:
①实验材料的处理:选择长势一致的小麦幼苗若干,用镊子取下并切取图中的 段,放入 中浸洗2h,作为实验材料。
②方法步骤:
A.
B.
……
③预期结果:
。
(2)回答问题:不同于动物细胞,植物细胞若要伸长生长,必须扩大 (结构),使之可塑性变大。
高三级第四次月考(12月份) 生物卷
答题卡
第Ⅰ卷
选择题(1~20题,单选题,每题2分;21~30题,多选题,每题3分。共70分)
1 [A] [B] [C] [D] 11 [A] [B] [C] [D] 21 [A] [B] [C] [D]
2 [A] [B] [C] [D] 12 [A] [B] [C] [D] 22 [A] [B] [C] [D]
3 [A] [B] [C] [D] 13 [A] [B] [C] [D] 23 [A] [B] [C] [D]
4 [A] [B] [C] [D] 14 [A] [B] [C] [D] 24 [A] [B] [C] [D]
5 [A] [B] [C] [D] 15 [A] [B] [C] [D] 25 [A] [B] [C] [D]
6 [A] [B] [C] [D] 16 [A] [B] [C] [D] 26 [A] [B] [C] [D]
7 [A] [B] [C] [D] 17 [A] [B] [C] [D] 27 [A] [B] [C] [D]
8 [A] [B] [C] [D] 18 [A] [B] [C] [D] 28 [A] [B] [C] [D]
9 [A] [B] [C] [D] 19 [A] [B] [C] [D] 29 [A] [B] [C] [D]
10 [A] [B] [C] [D] 20 [A] [B] [C] [D] 30 [A] [B] [C] [D]
第Ⅱ卷
非选择题(31~40题,共80分)
31、(1)
(2) ;
(3) ;
32、(1)
(2)
(3)
(4)
33、(1)
(2)
(3)
34、 (1)
(2)
(3)
(4)
(5)
(6)
(7)
35、(1)
(2)
(3)
36、(1)
(2)
(3)
(4)
37、(1)
(2)
(3)
(4)
38、(1)
(2)
(3)
39、(1)
(2)
(3)
40、(1)①
②A
B
③
(2)
高三级第三次月考(12月份) 生物卷
参考答案
1~5 BBBDB 6~10 CACDB 11~15 DCBAB 16~20 ADBCA
21 ABC 22 ABD 23 ABD 24 CD 25 ABC 26 ABC 27 ABC
28 ABD 29 ABD 30 AC
31.(6分)
(1)细胞分化,即在特定的时空,基因选择表达(1分)
(2)不对(1分); 各组织细胞都是同一受精卵分裂形成的,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1分)
(3)不是(1分); 基因的选择表达使不同功能的组织细胞中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有差异,但有些蛋白质是相同的,如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呼吸酶等(2分)
32.(12分)
(1)复制、转录、细胞分裂间期、细胞核(2)CAT、GUA(3)常、隐、基因突变(4)BB或Bb、1/8、BB
33.(8分)
(1)3/16 1/3 (2)单倍体育种 花药离体培养 秋水仙素 可以缩短育种年限 (3)基因突变
34.(1)隐;常
(2)遗传图解见下图:
(3)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4)11% (5)Ⅳ14或Ⅳ15较合适,因为它们是杂合子,一定含有隐性基因。Ⅳ16、Ⅳ17、Ⅳ18可能是杂合子或显性纯合子,不一定含有隐性基因 (6)用该病基因单链做探针(荧光或放射性元素标记),利用DNA分子杂交原理鉴定 (7)基因替换(用正常的基因替换有缺陷的基因)
35.【答案】(1)生殖隔离;地理隔离 (2)全能性
(3)没有出现变异,仍然具备正常的繁殖能力
提示:(1)生殖隔离是指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者交配后不能产生出可育的后代。
(2)细胞全能性是指细胞具有使后代细胞形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36.【答案】(1)自然选择 生存斗争
(2)抗药性
(3)甲虫与农药
(4)杀虫剂I与杀虫剂II交替使用。
37.(1)25℃ (2)各种变异类型 不定向 (3)适应20℃温度环境 适应28℃温度环境 选择(4)适应新环境的变异
38.【答案】(1)不同肤色的人种之间能够婚配并生育出可育的后代
(2)将导致不同民族基因库的差异减小;因为不同民族人群之间通婚,导致不同民族基因库的基因交流,从而使一个民族的基因库拥有另一个民族的基因,一个民族的基因流入了另一个民族的基因库
(3)不会;因为人类的活动范围大,地球上不同肤色的人不可能形成长期的地理隔离,不同肤色的人种之间通婚现象普遍(答会的只要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说明正确算对)
提示:(1)种内没有生殖隔离现象。
(2)由于不同民族的通婚带来的基因交流,使不同民族基因库发生融合。
(3)新物种的形成需要经过地理隔离。
39.⑴抑制 酶 ⑵协同 ⑶赤霉素 氮
40.(1)①b 蒸馏水(清水)
②A.取6种不同pH值的缓冲液和蒸馏水各2mL,分别装入7只洁净的青霉素小瓶(编号)中,将实验材料吸干表面水分后,每瓶投入10段。每组分别设3个重复。(2分) B.将各小瓶加盖后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2分) C.定时取出各瓶中胚芽鞘切段,用刻度尺测量切段的长度并记录。(2分)
③在一定范围内酸性越强,细胞伸长越明显(2分)
(2)细胞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