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高三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学案

2014-5-11 0:36:49下载本试卷

第六章 生物的遗传变异

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

一、本节知识拓展:

二、本节知识整合:

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知识回扣:

生物学家通过对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研究,认识到     在生物的遗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由        组成的。生物学家通过许多实验证明,生物体内主要的遗传物质是     ,而不是     ,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    。证明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要设法将        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   的作用。比较著名的实验有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        的实验。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R型细菌的菌落粗糙,菌体  多糖类的荚膜,是    性的球形菌;S型细菌的菌落    ,菌体  多糖类的荚膜,是    性的球形菌,可以使人患肺炎或小鼠患败血症。

实验过程:①、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       ;②、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          ;③、将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          ;④、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           ,从小鼠的尸体上可以分离出       活细菌,这表明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后,转化为         ,而且S型细菌的后代是  毒性的S型细菌,可见这种性状的转化是可以遗传的。

后来,有人将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             等物质分别加入到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只有加入   ,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细菌,并且DNA 的纯度   ,转化就     ;如果用DNA酶处理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出的DNA,使   分解,就不能使R型细菌    

上述实验过程表明:  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也就是说         。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    ,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就会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   体内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从而进行       。T2噬菌体头部和尾部的外壳是由   构成的,在它的头部含有        。

实验过程如下:用放射性同位素   标记一部分T2噬菌体的蛋白质,并用放射性同位素  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然后,用被标记T2噬菌体侵染细菌。当噬菌体在   体内大量繁殖时,生物学家对标记的物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噬菌体的      并未进入细菌内部,而是留在细菌的外部,噬菌体的   却进入细菌的体内。可见,T2噬菌体在细菌内的增殖是在    DNA的作用下完成的。该实验结果表明:在T2噬菌体中,亲代和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      ,而不能说明蛋白质   遗传物质或   遗传物质。

如果结合上述两实验过程,可以说明DNA是      ,而蛋白质不是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有些病毒只含有RNA和蛋白质,如烟草花叶病毒。从烟草花叶病毒中提出的    ,不能使烟草感染病毒,但从这些病毒中提出的    ,却能使烟草感染病毒。因此,在这些病毒中,   是遗传物质。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所以说DNA是    的遗传物质。

二、考点链接: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与细菌培养技术的联系;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三、经典例题:

1.(06扬州期末)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时,做法是:( )

A.分别用35S和32P的人工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

B.分别将35S和32P注入鸡胚,再用T2噬菌体感染鸡胚

C.分别用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分别用上述细菌培养T2噬菌体

D一分别用35S和32P的动物血清培养T2噬菌体

2.(06南京期末)有人试图通过实验来了解H5N1禽流感病毒侵入家禽的一些过程,设计实验如下。一段时间后,检测子代H5N1病毒的放射性及S、P元素,下表中对结果的预测中,最可能发生的是:( )

选项

放射性

S元素

P元素

A

全部无

全部32S

全部31P

B

全部有

全部35S

多数32P,少数31P

C

少数有

全部32S

少数32P,多数31P

D

全部有

全部35S

少数32P,多数31P

3.(06连云港一模)(多选)以含(NH4235SO4、KH231PO4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向大肠杆菌培养液中接种以32P标记的T2噬菌体(S元素为32S),一段时间后,检测子代噬菌体中的S、P元素,下表中对结果的预测,一般不可能发生的是:( )

选项

S元素

P元素

A

全部32S

全部31P

B

全部35S

多数32P,少数31P

C

全部32S

少数32P,多数31P

D

全部35S

少数32P,多数31P

4.(06南京一模)在生命科学研究中,“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是经常使用的研究手段。某生物科研所做了如下几个科学实验,请仔细阅读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

(1)将大肠杆菌的DNA分子用3H标记后,放在普通培养基上按图甲所示方式繁殖八代,那么在子代中含1H标记的DNA分子的比例是________。若其细胞中DNA分子在复制过程中出现差错,那么该细胞的结构功能________(一定或不一定)发生改变,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2)上图乙所示,科研人员合成了一段含15N的特定DNA片段。用它作为探针,利用________  原则,可检测待测标本中的遗传信息,目前在环境监测方面可用于________,这项技术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3)科研人员选取一棵健壮的植物幼苗,将它的一片叶用透明塑料袋密封,施加14CO2(如上  图丙所示),用以探究土壤温度和气温对其体内有机物运输方向的影口向。控制不同温度  条件,分别在A、B处测定含14C的有机物含量,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

测量部位

 

温度(℃)

 

实验数据

 

气温:17.7

土温:22.4

气温:22.4

土温:17.7

A

14

2l

B

24

11

该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题组训练:

1.(2006年上海卷10题)用一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若该细菌解体后释放出32个大小、形状一样的噬菌体,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有:( )
A.0个    B.2个    C.30个      D.32个

2.(2006年江苏卷3题)、赫尔希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培养噬菌体,②35S和32P标记噬菌体,③放射性检测,④离心分离。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为:( )

A.①②④③  B.④②①③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3.(2006年江苏卷4题)做DNA粗提取和鉴定实验时,实验材料用鸡血而不用猪血的原因是:( )

A.鸡血的价格比猪血的价格低  B.猪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不易提取到DNA

C.鸡血不凝固,猪血会凝固    D.用鸡血提取DNA比用猪血提取操作简便

4.控制大肠杆菌抗药性的基因,控制根霉菌主要性状的基因,控制病毒抗原特异性的基因依次是:( )

①核区DNA上  ②线粒体DNA上  ③细胞核染色体上  ④质粒上  ⑤蛋白质壳内核酸上

A.①④⑤      B.④③⑤    C.②①③     D.④①⑤

5.鸡的输卵管细胞合成卵清蛋白,成熟红细胞合成β一珠蛋白。用编码这两种蛋白的基因分别作探针,对两种细胞中提取的总DNA的限制酶切割片段与总RNA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可显示:( )

A.输卵管细胞只有表达卵清蛋白的基因与表达卵清蛋白的信使RNA

B.成熟红细胞只有表达β一珠蛋白的基因与表达β一珠蛋白的信使RNA

C.两种细胞都有表达这两种蛋白的基因与表达这两种蛋白的信使RNA

D.两种细胞都有表达这两种蛋白的基因,但只有表达各自蛋白质的信使RNA

6.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如果细菌体内的DNA和蛋白质分别含有31P和32S,噬菌体中的DNA和蛋白质分别含有32p和35s,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复制了三次,那么从细菌体内释放出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2p的噬菌体和含有32S的噬菌体分别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 )

A.3/4和0  B.1/4和O  C.3/4和1  D.1/4和1

7.(多选)下列有关DNA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同一生物个体各种体细胞核中DNA,具有相同的碱基组成

B.双链DNA分子的碱基含量是A+G=C+T或A+C=G+T

C.细胞缺水和营养不足将影响DNA的碱基组成

D.DNA只存在于细胞核中

8.(多选)加有少量柠檬酸钠(防止血液凝固)的猪血分装于①、②、③试管中,随后依次加入0.3%、0.9%和1.5%氯化钠溶液稀释,30分钟后离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和②试管的上清液中有血红蛋白,沉淀中都有红细胞

B.②和③试管的上清液呈淡黄色,沉淀中分别有完整的和皱缩的红细胞

C.①和③试管的沉淀中分别有红细胞的碎片和皱缩的红细胞

D.②和③试管的上清液是血清

9.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下列能在死亡小鼠体内出现的细菌类型有:( )

①有毒R型    ②无毒R型   ③有毒S型    ④无毒S型

A.①④       B.②③        C.③      D.①③

10.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别用同位素32P,35S作了如下所示的标记:

噬菌体成分

细菌成分

核苷酸

标记(32P)

31P

氨基酸

32S

标记(35S)

(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为:_______

①注入  ②吸附  ③组装  ④合成  ⑤释放

(2)实验结果为:子代噬菌体与亲代噬菌体的外形和侵染细菌的特点均相同。则: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含有的上述元素是: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的上述元素是: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实验结果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噬菌体的DNA碱基组成是:A-23℅,T-36℅,G-21℅,C-20℅,请问在DNA的结构有何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某科研小组对禽流感病毒遗传物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原理:略。实验目的:探究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

材料用具:显微注射器、禽流感病毒的核酸提取物、活鸡胚、DNA酶、RNA酶等。

实验步骤:第一步:取等量活鸡胚二组,用显微注射技术,分别向二组活鸡胚细胞中注射有关物质。

第二步: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第三步:分别从培养后的鸡胚中抽取样品,检测是否产生禽流感病毒。

请将与实验相关的内容填入下表:

注射的物质

实验现象预测是

(有无禽流感病毒的产生)

相关判断

(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

第一组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

则_______是遗传物质;

则_______是遗传物质。

第二组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

则_______是遗传物质;

则_______是遗传物质。

二、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与RNA分子

一、知识回扣:

1、DNA分子的结构

   1953年,美国科学家    和英国科学家    共同提出了DNA分子的        

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      。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    、一分子    和一分子   。由于组成脱氧核苷酸的碱基只有4种:     (A)、     (T)、      (G)和      (C),因此,脱氧核苷酸有4种:      脱氧核苷酸、      脱氧核苷酸、       脱氧核苷酸和

     脱氧核苷酸。很多个脱氧核苷酸    成为          

DNA分子的立体结构是          。这种结构的特点是:①DNA分子是由    组成的,并按

       方式盘旋成       。②DNA分子中的          交替连接,排列在    ,构成         排列在    。③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   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    (A)一定与    (T)配对,    (G)一定与    (C)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关系,叫做           原则。

  组成DNA分子的碱基只有4种,但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却是千变万化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代表了      。由此可见,DNA分子是能够储存大量的     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    ,而碱基对的    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       ,这就从    上说明了生物体具有          的原因。

2、DNA分子的复制

  DNA分子的结构不仅使DNA分子能够   大量的遗传信息,还使DNA分子能够   遗传信息。遗传信息的    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

  DNA分子的复制是指以        为模板合成     的过程。DNA分子的复制是在细胞                   ,随着        而完成的。 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         的过程。DNA分子的复制开始时,DNA分子利用细胞提供的    ,在       的作用下,把两条         后,以解开的             ,以周围环境中              为原料,按照         ,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         ,随着      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也不断地延伸,同时,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    盘绕成       ,从而各形成一个新的   

这样,复制完成后,一个DNA分子就形成       的DNA分子(在没有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新复制出的两个子代DNA分子,通过      分配到子细胞中去。由于新复制出的每个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的     ,因此,这种复制方式叫      。DNA分子的复制需要                等基本条件。DNA分子的独特的      ,为复制提供了         ,通过        ,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DNA分子通过复制,使      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从而保持了遗传信息的    

3、RNA分子

  R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      。一分子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    、一分子    和一分子   。由于组成核糖核苷酸的碱基只有4种:    (A)、    (U)、    (G)和     (C),因此,核糖核苷酸有4种:      核糖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和    核糖核苷酸。由于RNA没有碱基T(    ),而有U(    ),因此,    (A)一定与    (U)配对,

    (G)一定与    (C)配对。RNA主要存在于     中,通常是  链结构,我们所学的RNA有    、    等类型。

二、考点链接:

DNA的结构及特点;核苷酸的结构和种类;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和意义;DNA分子结构和RNA分子结构的区别和联系;DNA分子的结构与DNA分子的复制及与基因的结构和基因工程的相关联系;DNA分子的复制及与细胞分裂和基因表达的联系;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及异同点。

三、经典例题:

1.(06常州一模)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8         B.含有14N的DNA分子l与7/8

C.复制过程中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0个  D.复制结果共产生16个DNA分子

2.(06连云港一模)右图示DNA分子复制的片段,图中a、b、c、d表示各条脱氧核苷酸链。一般地说,下列各项错误的是:( )

A.b和c的碱基序列互补   B.a和c的碱基序列互补

C.a链中(A+T)/(G+C)的比值与b链中同项比值相同

D.a链中(A+T)/(G+C)的比值与c链中同项比值相同

3.(06南京一模)在动物的睾丸细胞中,由A、C、T三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共有X种;DNA分子结构稳定性最低的时期是Y期;DNA分子复制出的两个DNA分子彼此分离发生在Z期。下列分别针对X、Y、Z的答案正确的是:(  )

A.5、分裂间期、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5、分裂间期、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C.3、分裂前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第二次分裂后期

D.6、分裂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4.(06扬州一模)用经3H标记的n个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普通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得知培养基中共有噬菌体后代m个,试问此时培养基中含有被标记的噬菌体的比例最高是:( )

A.n/m     B.2n/m     C.n/2m     D.n/(n+m)

5.(06扬州一模)mRNA中核苷酸序列与:( )

A.某一个tRNA分子核苷酸序列互补  B.所有tRNA分子的核苷酸序列互补

C.DNA分子两条链的核苷酸序列互补  D.DNA分子一条链的核苷酸序列互补

6.(06南京期末)下图示某DNA片段,有关该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②③④可形成DNA的基本组成单位

B.②③④在DNA中特定排列顺序可代表遗传信息

C.某限制性内切酶可选择⑤作为切点

D.DNA连接酶可连接①处断裂的化学键

7.(06扬州一模)右下图表示某真核生物细胞内DNA转录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方框内用“→”或“←”标出转录的方向。

(2)b与c在结构组成上相同的化学基团为        ,不同的基团为           

(3)a为启动上述过程必需的有机物,其名称为         ,化学本质是      

(4)在根尖细胞中,上述过程发生在              中,若在叶肉细胞中,还可出现在       中。

(5)如果上述生理过程按某一方向连续不断地进行,图中的d片段最终在编码的蛋白质中完全没有得到表达,则转录该片段的基因结构最可能是          

四、题组训练:

1.(2006年上海卷22题)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物体内具有遗传功能的大分子化合物   B.细胞内生命物质的主要成分之一
C.由含氮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     D.由核苷酸聚合而成的大分子化合物

2.(2006年上海卷31题)在一个DNA分子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目的54%,其中一条链中鸟嘌吟与胸腺嘧啶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2%和28%,则由该链转录的信使RNA中鸟嘌呤与胞嘧啶分别占碱基总数的:( )
A.24%,22%  B.22%,28%  C.269%,24%   D.23%,27%

3.(2006年全国卷Ⅱ4题)已知病毒的核酸有双链DNA、单链DNA、双链RNA、单链RNA四种类型。现发现了一种新病毒,要确定其核酸属于上述那一种类型,应该

A.分析碱基类型,确定碱基比率  B.分析碱基类型,分析核糖类型

C.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碱基类型 D.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核糖类型

4.(2005上海生物)组成DNA的结构的基本成分是:( )
①核糖 ②脱氧核糖 ③磷酸 ④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  ⑤胸腺嘧啶 ⑥尿嘧啶
A.①③④⑤    B.①②④⑥    C.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⑥

5.(多选)下面关于真核生物基因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编码区能够转录为相应的信使RNA,经过加工参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B.在非编码区有RNA聚合酶的结合点  C.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完全一样  

D.内含子不能够编码蛋白质序列

6.(多选)下列高科技成果中,不属于基因工程技术的是:( )

A.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

B.我国科学家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

C.我国科学家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出太空椒

D.我国科学家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培育出克隆牛

7.(2005江苏高考)细菌的某个基因发生了突变,导致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肽链中一个氨基酸替换成了另一个氨基酸。该突变发生在基因的:( )

A.外显子  B.编码区  C.RNA聚合酶结合的位点  D.非编码区

8.在含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酶和ATP的条件下,分别以不同生物的DNA为模板,合成新的DNA。问:

(1)分别以不同生物的DNA为模板合成的各个新DNA之间,(A+C)︰(T+G)的比值是否相同?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别以不同生物的DNA为模板合成的各个新DNA之间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一个新合成的DNA中,(A+T)︰(C+G)的比值,是否与它的模板DNA任一单链的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列是真核细胞基因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⑴转录开始的位置是_______

⑵RNA聚合酶能识别的位置是_____。非编码区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能编码蛋白质的核苷酸序列是________。

⑷若a发生变异,则带来的结果是____________。c-i段转录后必须在_______中加工后,才能成为_______。

⑸若c-i段外显子中的任意3个连续的碱基发生变化,带来的结果是______。

⑹肽链是在核糖体中形成的,mRNA是在_____中形成的。

⑺若一基因含186000个碱基对,编码2552个氨基酸。则该基因的内含子最多含有碱基______个。

⑻若该细胞发生分化则是_____结果,通常分化是______(可逆或不可逆)。

10.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首要目标是测定人类的DNA中的碱基排列顺序,测序的方法有多种。化学修饰法是一种传统的DNA序列分析法,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Maxam和GiLbert发明的,其基本原理是:Ⅰ、用特制的化学试剂处理末端具放射性标记的DNA片段,造成碱基的特异切割,由此产生一组由各种不同长度的DNA链组成的混合物。

Ⅱ、将上述混合物经凝胶电泳处理,将不同长度的DNA链按大小分离。

Ⅲ、再经放射自显影后,根据X光底片上所显现的相应谱带,读出待测序的DNA片段上的碱基排列顺序。

下面是测定某DNA片段中胞嘧啶位置的过程示意图:

(1)下列有关上图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

A.图中化学试剂的作用是破坏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B.图中所示的混合物是由5种不同的DNA片段组成的

C.凝胶电泳的作用是将不同长度(大小)的DNA片段分离开来

D.根据放射自显影的结果可判定胞嘧啶在该I)NA片段上的位置

(2)若要判断鸟嘌呤在该段DNA片段上的位置,在采用上述方法时,

①用来切割DNA的化学试剂应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该化学试剂处理后,获得的混合物中。被32P标记的有几种?_____

(3)从理论上分析.按化学修饰法来测定一段DNA(双链)中的全部碱基顺序,最少要按

上图所示模式操作几次?清简要说明理由。

三、基因的结构与表达

一、知识回扣:

1、基因----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基因是决定生物  的基本单位。基因存在与      上,并在      上呈   排列,   

是基因的载体。每一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不是处于细胞分裂阶段时),每个DNA分子上有    基因,每个基因中又可以含有              。由于不同的基因的       (或          )的排列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就含有不同的      。基因的复制是通过      的复制来完成的。基因不仅可以通过        传递给下一代,还可以使      以一定的方式反映到    的分子结构上来,从而使后代表现出与亲代相似的     ,这一过程叫基因的    

2、基因的结构

(1)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

原核细胞的基因是成百上千个       组成的。组成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可以分为不同的区段。能够转录为相应的信使RNA(mRNA),进而指导    的合成,即能够       的区段叫     。不能够转录为信使RNA,即不能       的区段叫     。原核细胞的基因的非编码区是由编码区   和编码区   的DNA序列组成的。非编码区虽然不能编码蛋白质,但对于遗传信息的表达是不可缺少的。这是因为在非编码区上,有    遗传信息表达的核苷酸序列。在该调控序列中,最重要的是位于             结合位点。RNA聚合酶是由          ,它的作用是催化         。RNA聚合酶能够识别            ,并与其结合。转录开始后,RNA聚合酶沿DNA分子移动,并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   合成RNA。转录完毕后,RNA链释放出来,紧接着RNA聚合酶也从       上脱落下来。

(2)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

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也是由        组成的。与原核细胞比较,真核细胞基因结构的主要特点是:编码区是        。能够编码蛋白质的序列(叫      )被不能够编码蛋白质的序列(叫      )分隔开来,成为一种断裂的形式。在真核细胞中,不同种类的蛋白质的基因所含的        的数目是不同的,长度也有差别,每一个能够编码蛋白质的基因都含有一定的       

(3)人类基因组研究

  人类基因组是指人体DNA分子             。人的单倍体基因组是由   条双链的   分子组成(包括      号染色体DNA与    染色体DNA)。人类基因组计划就是分析测定人类基因组的       。其主要内容包括绘制人类基因组的四张图,即                  

  人类基因组研究的理论与技术上的进展,对于                          

                                    意义。

3、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         合成来实现的。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两个阶段-----转录和翻译

(1)转录   转录是在    内进行的。它是指以           ,按照         

合成   的过程。

(2)翻译   翻译是在    内进行的。它是指以           ,合成           

    的过程。

1复制                2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DNA

控制

蛋白

质合

成的

过程

  以DNA分子的一条链(蛋白质合成有意义的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信使RNA的过程。

信使RNA是合成蛋白质的直接模板。在它的单链结构中,每三个相邻的碱基——“密码子”决定一个氨基酸。

这样DNA上的遗传信息就以遗传密码的形式转录在mRNA上。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过程。全过程是由信使RNA、核糖体和转运RNA三者协同作用,共同完成的。

转运RNA(tRNA)是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运载工具。在细胞质中有许多种tRNA,每一种tRNA的一端有三个碱基是反密码子,它可以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去识别密码子,(A-U,G-C), tRNA另一端是携带氨基酸的部位,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特定的氨基酸。

这样,核糖体每移动一个密码子的位置,转运RNA就可以将一种氨基酸转运到相应的位置上去。这些氨基酸经缩合,形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

由上述过程可以看出: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          的排列顺序,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排列顺序又决定了     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       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性状。

4、中心法则

(1)、RNA复制   一些植物RNA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TMV,动物RNA病毒如脊髓灰质炎病毒,以及RNA噬菌体等在侵入细胞后,可以产生RNA复制酶,然后自己为模板,复制出互补的RNA,再由这些RNA复制出和原来一样的RNA。

(2)、逆转录   RNA致癌病毒中发现的。致癌RNA首先依靠逆转录酶形成DNA,而形成的DNA再以转录的方式产生病毒RNA,这些DNA 在寄主细胞中被整合到染色体的DNA中,结果细胞不仅合成自身的蛋白质,还同时合成病毒特异的某些蛋白质,这就造成了细胞的恶性转化。

(3)概念   这种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    ,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       的过程,以及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DNA的    过程,就叫“中心法则”。

5、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生物的一切遗传性状都是受基因控制的,但是,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往往要一系列的代谢过程,而代谢过程中的每一步化学反应都需要   来催化。因此,一些基因就是通过控制  的合成来控制    过程,从而控制    的。在生物体中,基因控制性状的另一种情况,是通过控制          来直接影响性状。

6、基因表达的有关计算问题

先看例题,人的血红蛋白分子由4条肽链组成,在合成该蛋白质的过程中,脱下了570分子水,问控制合成该蛋白质基因中有多少个碱基(对)?

解决这类问题,关键搞清以下几点:    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有关氨基酸缩合的知识在前面已讲过,在本节中,蛋白质的合成受基因控制,信使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因此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数目与信使RNA上的碱基数目存在1:  的对应关系。而信使RNA又是通过基因中的信息链转录而来,由于基因是  链,所以基因中的碱基数目与信使RNA上的碱基数目存在着  :1的对应关系。因此,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数目与基因中的碱基数目存在着1:  的对应关系,在合成蛋白质时,需要转运RNA作为运载工具,每个转运RNA每次只能运载一个特定的氨基酸,因此,一个蛋白质中有多少个氨基酸,就有多少个转运RNA参加了转运。

综上所述,可把上面有关的知识总结成如下的关系式:蛋白质中肽链的条数十肽键数(或脱下的水分子数)=蛋白质中氨基酸数=转运RNA数=1/3信使RNA碱基数=1/6基因( DNA)中碱基数(注意有时,题目告诉的是基因的碱基对数,答案就不一样),本例中肽链条数为4,水分子数为570,蛋白质中氨基酸数为574,基因中的碱基数为(574×6)个或基因中的碱基对数为(574×3)。

二、考点链接:

基因的基本含义及与DNA、染色体等的关系以及基因的本质;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中心法则的应用;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以及与生物的代谢的联系,与人类相关遗传病的联系;基因的本质与基因结构的联系,与基因工程中的相关知识联系;基因的表达与组成细胞的物质和结构的联系,与细胞的分化的联系等。

三、经典例题:

1.(06连云港一模)为了防止转基因作物的目的基因通过花粉转移到自然界中的其他植物,科学家设法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叶绿体基因组中。其原因是:( )

A.叶绿体基因组不会进入到生殖细胞中  B.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

C.转基因植物与其他植物间不能通过花粉发生基因交流

D.植物杂交的后代不会出现一定的性状分离比

2.(06徐州一模) 已知玉米的黄色与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马齿粒与硬粒是一对相对性状。现将白色马齿粒玉米与黄色硬粒玉米隔行种植。收获时发现在白色马齿粒玉米的植株上结出白色马齿粒玉米与黄色马齿粒玉米,在黄色硬粒玉米植株上结出的玉米全是黄色硬粒。对此正确的解释是:( )   

A.玉米的黄色对白色是显性属于细胞质遗传     

B.玉米的黄色对白色是显性属于细胞核遗传,马齿粒与硬粒属于细胞质遗传

C.玉米的黄色与白色,马齿粒与硬粒的遗传,属于两对相对性状自由组合定律遗传  

D.玉米的黄色对白色是隐性性,马齿粒对硬粒是显性都属于细胞核遗传

3.(06扬州一模)着色性干皮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起因于DNA损伤。深入研究发现患者体内缺乏DNA修复酶,DNA损伤后不能修补从而引起突变。这说明一些基因:( )

A.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从而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B.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从而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C.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D.可以直接控制生物性状,发生突变后生物的性状随之改变

4.(06扬州一模)紫茉莉的遗传信息储存于它的:( )

A.DNA或RNA分子,在细胞核与细胞质中   B.DNA分子,在细胞核中

C.DNA和RNA分子,在细胞核与细胞质中  D.DNA分子,在细胞核与细胞质中

5.(06南京期末)在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DNA复制、转录及翻译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核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进行翻译过程

C.DNA复制、转录都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翻译则是以mRNA为模板

D.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原料依次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6.(06南京期末)下图表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几个基因,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观察图示可知,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图示各基因中只有部分脱氧核苷酸序列能编码蛋白

C.如含红宝石眼基因的片段缺失,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

D.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对的替换,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7.(06连云港一模)(多选)下列有关生物学新技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DNA连接酶的催化作用与黏性末端的碱基互补无关

B.能在培养条件下无限传代的细胞系,往往带有癌变的特点

C.接种后处于调整期的细菌代活跃,体积增长较快

D.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体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8.(06扬州一模)(多选)在生物体内性状的表达一般遵循“DNA→RNA→蛋白质”的表达原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成熟细胞的核DNA含量通常不变,但RNA和蛋白质含量不断变化

B.DNA→RNA的过程主要在细胞核中完成 C.RNA→蛋白质的过程主要在细胞质完成

D.同一个体的不同体细胞中,核DNA相同,RNA和蛋白质不同

9.(06徐州一模)下图是中心法则示意图,各个数字代表不同的过程。据图回答问题。

(1)若某蛋白质是由3条肽链290个氨基酸组成的,那么在合成该蛋白质的过程中至少需要DNA上    个碱基,至多需要    种氨基酸。

(2)若用含有15N的培养基培养细菌,那么一段时间后,15N将会出现图中的   物质中。

(3)导致人们患白化病的最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从而不能合成    酶。

白化病在近亲结婚中远比非近亲结婚出现的机会高得多,原因是          

(5)用图中物质和数字表示HIV的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过程:          

10.(06扬州一模)干扰素是一类具有很高生物活性的糖蛋白,它具有抑制多种病毒的复制功能,是一种广谱抗病毒物质。下图为干扰素抑制病毒复制过程示意图。试回答相关问题:

 (1)组成干扰素的基本单位是      ,组成干扰素基因的基本单位是       

(2)从图示看,直接抑制病毒复制的原因是     ,病毒基因的化学本质是    

(3)美国一家公司用转基因技术生产干扰素,首先从人的T淋巴细胞中提取目的基因,使之与细菌的        结合,这两步所用的工具酶为         。然后移植到酵母菌体内,使干扰素基因在酵母菌中得以表达。目的基因转入后,并不影响酵母菌中其它基因的表达,原因是              

(4)为了能在体外获得大量的干扰素,有人进行了实验,可是当将T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繁殖了几代后,细胞分裂就停止了。请你用细胞工程的方法,以小鼠为实验对象,提出一个既能使T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繁殖,又能获得大量小鼠干扰素的实验设计思路(3分)                            

11.(06常州一模)遗传学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人类对基因的认识史。随着研究的深人,人们对基因又有了新的认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真核生物(如人)的基因是一个嵌合体,包含着外显子和内含子。外显子被多个内含子一隔开。

  由基因指导而刚合成的RNA开始带有外显予和内含子的转录部分,称为前体信使RNA,其内含子转录部分被切下后,再重新将外显子转录部分拼接起来,才成为信使RNA,释放到细胞质中去指导蛋白质合成。

  材料二:内含子的转录部分被切除和外显子转录部分的拼接都需要能量和酶。

  材料三:科学家们用嗜热四膜虫作为实验对象进行了拼接实验。他们惊奇地发现:在不含任何蛋白质成分的四膜虫前体信使RNA提取物中加入ATP,结果发现成功地完成了剪切和拼接。

(1)外显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  ,前体信使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   

(2)若某人的某基因中有n个碱基,其内含子中有m个磷酸基,则由它指导合成的信使RNA中有_________个核糖,该基因指导合成的蛋白质中      个氨基酸分子。

(3)分析材料二和材料三,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           _。

(4)已知某人细胞中的DNA分子上的一个碱基对(A—T)发生置换,但细胞表现一切正常,请对此作出三种合理的解释。①_________                                

②______                                   ;

③_______________                             

四、题组训练:

1.2006广东卷29题)下图为脉胞霉体内精氨酸的合成途径示意图从图中可得出:( )

A.精氨酸的合成是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的

B.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 C.若基因②不表达,则基因③和④也不表达

D.若产生鸟氨酸依赖突变型脉胞霉,则可能是基因①发生突变

2.2006广东卷38题)细胞分裂间期是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等物质积累的过程。

(1)在DNA的复制过程中,DNA在   的作用下,双螺旋链解开成为两条单链,并以每一条单链为模板,采用    复制方式合成子代DNA分子。

(2)某基因中的一段序列为……TAT GAG CTC GAG TAT……,据下表提供的遗传密码推测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            

 

(3)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从间期进入前期,除了核膜、核仁消失外,在显微镜下还可

  观察到                 的出现。

3.(2006年上海卷37题)请回答下列有关遗传信息传递的问题。
(1)为研究某病毒的致病过程,在实验室中做了如下图所示的模拟实验。
      
1)从病毒中分离得到物质A.已知A是单链的生物大分子,其部分碱基序列为-GAACAUGUU-。将物质A加入试管甲中,反应后得到产物X。经测定产物X的部分碱基序列是-CTTGTACAA-,则试管甲中模拟的是__________________过程。
2)将提纯的产物X加入试管乙,反应后得到产物Y。产物Y是能与核糖体结合的单链大分子,则产物Y是__________________,试管乙中模拟的是__________________过程。
3)将提纯的产物Y加入试管丙中,反应后得到产物Z。产物Z是组成该病毒外壳的化合物,则产物Z是__________________。
(2)若该病毒感染了小鼠上皮细胞,则组成子代病毒外壳的化合物的原料来自__________________,而决定该化合物合成的遗传信息来自__________________。若该病毒除感染小鼠外,还能感染其他哺乳动物,则说明所有生物共用一套__________________。该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__。

4.(2005上海生物)一段原核生物的mRNA通过翻译可合成一条含有11个肽键的多肽,则此mRNA分子至少含有的碱基个数及合成这段多肽需要的tRNA个数,依次为:( )
A.33 11     B.36 12    C.12  36   D.11 36

5.艾滋病病毒属于RNA病毒,具有逆转录酶,如果它决定某性状的一段RNA含碱基A 19%、C 26%、G 32%,则通过逆转录过程形成的双链DNA中应含有碱基:( )

A.19%      B.21%     C.23%     D.42%

6.(多选)治疗艾滋病(HIV病毒为RNA病毒)的药物AZT的分子构造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结构很相似。下列对AZT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抑制艾滋病病毒RNA基因的转录   B.抑制艾滋病病毒RNA基因的自我复制

C.抑制艾滋病病毒RNA基因的逆转录  D.抑制艾滋病病毒RNA基因的表达过程

7.(2005江苏高考)下列有关遗传信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遗传信息可以通过DNA复制传递给后代 B.遗传信息控制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C.遗传信息是指DNA分子的脱氧核甘酸的排列顺序

D.遗传信息全部以密码于的方式体现出来

8.(多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体现在:( )

A.DNA复制  B.转录  C.翻译  D.逆转录

9.根据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所示正在进行的过程是_________,进行该过程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______。

(2)从化学结构上看,图中的2和5相同吗?________________

(3)图中3和4构成的核苷酸相同否,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已知a链上形成e链的功能段中有这样的碱基比例关系:A:T:G:C=1:2:3:4,则形成的e链的碱基比是_____________。

(5)图示生理过程的基本单位是(   )

A.染色体  B.DNA分子  C.基因  D.脱氧核苷酸

10.已知甲、乙、丙3种类型的病毒,它们的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分别用下图表示。请对图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这3种类型的病毒分别属于:(A.烟草花叶病毒 B.噬菌体C.致癌病毒)甲_______;乙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

(2)图中哪两个标号所示的过程是对“中心法则”的重要补充?_______________。

(3)图中1、8表示遗传信息的_______;图中2、5、9表示遗传信息的_________。图中3、10表示遗传物质的___________,该过程进行所必需的物质条件是______________。

(4)图中7表示遗传信息的____________;此过程需有__________酶的作用。

11.科学家已经证明密码子是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

(1)根据理论推测,mRNA上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可以构成_______种排列方式,实际上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共有_______种。

(2)第一个被科学家破译的是决定苯丙氨酸的密码子:UUU。1959年,科学家M.Nireberg和S.Ochoa用人工合成的只含U的RNA为模板,在一定的条件下合成了只有苯丙氨酸组成的多肽,这里的一定条件应是                         

(3)继上述实验后,又有科学家用C、U两种碱基相间排列的mRNA为模板,检验一个密码子是否含有三个碱基。如果密码子是连续翻译的:

①假如一个密码子中含有两个或四个碱基,则该RNA指导合成的多肽链中应由_______种氨基酸组成。②假如一个密码子中含有三个碱基,则该RNA指导合成的多肽链应由__________种氨基酸组成。

12.自2002年11月我国报告首例非典病例,其后疫情先后发生于我国内地的20多个省份,至2003年6月,我国的非典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请回答:

(1)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结果表明,引起“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ARS)疫情的病原体为流感病毒的一个变种,称为_______,其遗传物质为_______。遗传信息的传递是按照______________的规律进行的。(可以用简图表示)。

(2)一般认为,这类病原体的变异性较强,提出这种观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SARS病原体并不如想像的那样变幻不定,从而为疫苗的研制工作带来了福音。

(3)治疗非典病人时曾有人试用“血清疗法”,即用已康复者的血清注入患者的体内,这属于__________________免疫。

13.回答有关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及其表达的问题。

(1)将同位素标记的尿核苷(尿嘧啶和核糖的结合物)加入细胞培养液中,不久在细胞核中发现被标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从A细胞中提取的核酸,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转移到另一种细胞B中,当转入____________时,其遗传信息在B细胞中得到表达并能够复制传给下一代,当转入____________时,在B细胞中虽能合成相应的蛋白质,但性状不会遗传。

文本框: ①—GGCCTGAAGAGAAGT—
②—CCGGACTTCTCTTCA—
(3)已知某基因片段碱基排列如右图。由它控制合成的多肽中 含有“—脯氨酸—谷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的氨基酸序列。(脯氨酸的密码子是:CCU、CCC、CCA、CCG;谷氨酸的是GAA、GAG;赖氨酸的是AAA、AAG;甘氨酸的是GGU、GGC、GGA、GGG。)

(1)翻译上述多肽的mRNA是由该基因的________链转录的(以图中①或②表示),此mRNA的碱基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该基因由于一个碱基被置换而发生突变,所合成的多肽的氨基酸排列顺序成为“—脯氨酸—谷氨酸—甘氨酸—赖氨酸—”。写出转录出此段多DNA单链的碱基排列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图甲为苯丙氨酸在人体内的代谢示意图:当基因2发生突变时,酪氨酸酶不能合成,产生白化病症。基因l发生突变时,苯丙氨酸羟化酶不能合成,苯丙氨酸只能形成苯丙酮酸由尿液排出,此种病人的症状叫苯丙酮尿症。图乙为某家族苯丙酮尿症的遗传图谱,该病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请问:

(1)该病是由___染色体上___基因控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多选题)。

A.Ⅱ3必为Aa    B.Ⅱ5必为AA  

C.Ⅱ6不一定为AA  D.Ⅱ8必为Aa

(2)苯丙氨酸等8种氨基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人体细胞中这些氨基酸的来源只能是食物中的蛋白质经过______,由______运输而来。

(3)某白化病人的白化基因的来源除了基因突变外,可能的来源还有________________。

(4)苯丙酮尿症病人一般不会出现白化病症状,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章 生物的遗传变异 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

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经典例题:

1.C 2.D 3.ABC 4. (1)100% 不一定 突变后的密码子与原密码子决定同一种氨基酸,突变发生在基因的非编码区(答全即得分) 

(2)碱基互补配对 检测饮水中病毒含量(其他合理答案给分) DNA分子杂交  

(3)当土壤温度高于气温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多;当土壤温度低于气温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向上运输的多

题组训练:

1.B 2.C 3.B 4B 5.D 6.D 7.CD 8.BC 9.B

10.(1)②①④③⑤  (2)31P32P  噬菌体以亲代噬菌体的DNA为模板,以细菌的核苷酸为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NA  35S  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是在细菌细胞中合成的 (3)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4)DNA为单链结构

禽流感病毒的核酸提取物+DNA酶

有禽流感病毒的产生

无禽流感病毒的产生

RNA

DNA

禽流感病毒的核酸提取物+RNA酶

有禽流感病毒的产生

无禽流感病毒的产生

DNA

RNA

二、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与RNA分子

经典例题:

1.B 2.B 3.A 4.B 5.D 6.C 7.(1)←  

(2)磷酸基、碱基(2分)  五碳糖(b为脱氧核糖,c为核糖)

(3)RNA聚合酶  蛋白质

(4)细胞核   线粒体   叶绿体  (5)内含子

题组训练:

1.C 2.A 3.A 4.C 5.ABD 6.ACD 7.B 

8.(1)相同。因为所有DNA双链中,A与T的数目相同,C与G的数目相同。(2)碱基的数目、比例和排列顺序不同。(3)相同

9.⑴c ⑵a  调控遗传信息的表达  ⑶cegi  ⑷RNA聚合酶不能与此位点正常结合,而导致转录不能正常进行  细胞核  成熟的mRNA  ⑸基因突变 ⑹细胞核 ⑺356688 ⑻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不可逆

10.⑴B ⑵①特异性地切割DNA片段中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②两种 ⑶三次  经三次操作后,可测出DNA片段的一条链上的三种碱基的位置,空白处自然是第四种碱基的位置,再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推知该DNA片段上另一链上的碱基序列组成。

三、基因的结构与表达

经典例题:

1.B 2.B 3.C 4.D 5.C 6.C 7.ABC 8.ABCD 9.(1)1740 20  (2)蛋白质 (3)DNA,RNA,蛋白质 (4)基因突变  酪氨酸   白化病是隐性遗传病,近亲结婚的双方从共同祖先那里继承白化病基因的机会大大增加 (5)RNADNARNA蛋白质

10.(1)氨基酸和葡萄糖(不写葡萄糖不扣分)  脱氧核苷酸(2)干扰素诱导产生的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基因的翻译过程(或病毒蛋白质的合成)  核酸(DNA或RNA) (3)质粒  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   DNA分子的不同基因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

(4)将人的T淋巴细胞与小鼠的瘤细胞在体外融合,筛选出既能产生干扰素又能无限增殖的杂交瘤细胞,然后在适宜条件下进行细胞培养。(3个要点各1分)

11. (1)脱氧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2)(n-m)/2  (n—m)/6 (3)核酸(RNA)也具有催化作用  (4)①置换发生在内含子,而内含子不编码蛋白质  ②置换发生在外显子,虽然密码子改变,但不同的密码子可能决定相同的氨基酸  基因型由显性纯合变成杂合  置换发生在基因以外的DNA序列或置换发生在非编码区

题组训练:

1.ABD 2.(1)解旋酶,半保留,(2)异-亮--谷-亮-异,(3)纺锤体,染色体。3. (1)1)逆转录;  2)mRNA; 转录;  3)多肽(或蛋白质)(2)小鼠上皮细胞; 病毒RNA; 密码子; RNA→DNA→mRNA→蛋白质 4.B 5.B 6.CD 7.D 8.ABCD 

9.⑴转录 细胞核 ⑵不同,2是尿嘧啶,3是胸腺嘧啶  ⑶不同  3是胞嘧啶核糖核苷酸,4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⑷A:U:G:C=2:1:4:3   ⑸C

10.⑴B A C ⑵6、7  ⑶转录 翻译 DNA复制  模板、酶、原料、能量等

⑷逆转录  逆转录  

11.(1)64  61  (2)适合翻译过程进行基本条件:原料、酶、能量、核糖体、tRNA等  (3)1  2

12.(1)SARS冠状病毒  RNA 

(2)单链RNA结构不稳定 (3)人工被动

13.(1)mRNA tRNA rRNA (2)DNA RNA (3)1)②  —CCUGAAGAGAAG—  2)—GGACTTCCCTTC—

14.⑴常  隐性  CD ⑵消化吸收  循环系统 ⑶基因重组 ⑷虽然苯丙氨酸羟化酶影响苯丙氨酸转化成酪氨酸,但人体可以从食物中直接获取一部分酪氨酸,再由酪氨酸酶的作用形成黑色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