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高三生物酶与ATP练习

2014-5-11 0:36:49下载本试卷

〖酶与ATP〗练习

【基础知识】

      1773年,斯帕兰扎尼巧妙设计实验说明           

1.酶的发现

 
      1836年,施旺解开了          

 1926年,萨姆纳通过化学实验证实            

      20世纪80年代,切赫和奥特曼发现            

2.酶的概念:酶是    产生的一类具有    作用的     ,其中,胃蛋白酶、

唾液淀粉酶等绝大多数的酶是    ,少数的酶是    。      

                

3.酶的特性          

                      

文本框: 反应速度
文本框: 反应速度


(t1是最适温度)             (pH1是最适pH)

4.ATP的结构简式:        ,其中A代表    ,它的全称是       ;P代表    ;“—”代表         ;“~”代表      。:

生命活动的      

6.ATP与ADP的相互转换(反应式):                   

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并不是可逆反应。反应的场所、条件、反应式中的“能量”均不同

ATP合成(反应式从右至左)

ATP分解(反应式从左至右)

场所

 

           

包括细胞内所有需要   的进行生命活动的结构

条件

    酶催化

   酶催化

“能量”

合成ATP的能量主要来自

            

      

注意:ATP水解释放的能量不会再参与      的合成

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是储存在

          化学能

能力训练

7.下列最能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实验是

A、将FeCl3溶液和肝脏研磨液分别加入盛有等量的H2O2的甲、乙两支试管中,乙试管中释放 氧气的速度远远大于甲试管
B、将10%的淀粉酶和稀释10倍的淀粉酶分别加入盛有等量的1%淀粉溶液的甲、乙两支试管,淀粉分解的速度基本相等
C、将相同数量的人的唾液淀粉酶和萌发的小麦种子中的淀粉酶加入盛有等量的1%的淀粉溶液的甲、乙两支试管中,发现甲试管中分解淀粉的速度比乙试管中的快
D、将淀粉酶液等量加入盛有等量1%淀粉溶液的甲、乙两支试管中,甲、乙分别保温在10℃和30℃条件下,结果乙试管中淀粉分解的速度快于甲

8.下列关于细胞内合成 ATP 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都能形成 ATP

B .只要供给二氧化碳,叶绿体就能形成 ATP

C ,在叶绿体中形成 ATP 需要光能

D .在线粒体中形成 ATP 需要氧气.

9.图甲表示温度对淀分酶活性的影响;图乙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积累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o表示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

B、图甲中,Ta、Tb时淀粉酶催化效率都很低,但对酶活性的影响有本质的区别

C、图乙中Tb到Tc的曲线表明随温度的升高,麦芽糖不再上升,酶的活性已达到最大

D、图乙中A点对应的温度为TO

10.X组和Y组的学生在观察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始终得到不同的结果,虽然他们都用同样的酶、同样的底物和同样的缓冲剂,两组实验的平均结果如图所示。下面哪一个解释最能说明这两组结果不同的原因( )

A、对实验中酶最适pH的控制,X组比Y组做得差

B、Y组测定的是底物消耗的速度,而X组测定的是

产物出现的速度

C、测定酶活性之前须每一个实验温度下,X组都要平

衡酶溶液,而Y组没有这样做

D、Y组在实验中比X组使用的酶的浓度要低一些

11.生命活动中,酶是不可缺少的生物催化剂,以下四种酶的作用对象分别是

  ①肽酶   ②解旋酶   ③纤维素酶   ④ATP水解酶

A.碱基间氢键、肽键、细胞壁、磷酸基团

B.肽键、碱基间氢键、细胞壁、高能磷酸键

C.肽键、碱基间氢键、原生质体、NADPH

D.R基、脱氧核苷酸、细胞膜、ATP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①肌细胞含线粒体较多;

  ②胃腺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合成它的场所是内质网上的核糖体;

  ③肝细胞不能合成胃蛋白酶,说明其DNA分子中不含控制胃蛋白酶合成的基因;

  ④汗腺细胞和唾液腺细胞都有较多的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⑤甲状腺细胞能分泌甲状腺激素但不能合成酶;

  ⑥葡萄糖从小肠被吸收进入到人的红细胞要通过4层膜,每次都要消耗能量;

  ⑦氧合血红蛋白中的氧气被其他细胞利用要通过6层膜。

  A.①②③    B.④⑤⑥⑦   C.①②⑦    D.③⑤⑥

13.在一个合成连锁反应中:,如果号酶失效,在这种情况下,要使该细菌能够正常生长,我们至少要向培养基中加入的物质是( )

A.X      B.A       C.X和C     D.Y

14.胰蛋白酶作用于一定量的某种物质(底物),温度保持37oC,pH保持在最适值,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关系如右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酶作用的底物是          。

(2)在140分钟后,曲线变成水平,这是因为          

                          

(3)若增加胰蛋白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原图上画出生成物量变化的示意曲线。

(4)若胰蛋白酶浓度和其他条件不变,反应液pH由2逐渐升高到10,则酶催化反应的速度将           ,原因是                              。

(5)下图中能正确表示胰蛋白酶对底物的分解速度和温度关系的是(  )


15.下列A、B、C3张图依次表示酶浓度一定时,反应速度和反应物浓度、温度、PH值的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反应物达到某一浓度时,反应速度不再上升,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B中,a点所对应的温度称________________。

(3)图B中,a点到b点曲线急剧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装有酶与反应物的甲、乙两试管分别放入12℃和75℃水浴锅中,20分钟后取出转入37℃的水浴锅中保温,两试管内反应分别应为:甲________,乙________。

(5)图C表示了________催化反应的速率变化曲线。

A.唾液淀粉酶   B.胃蛋白酶   C.胰蛋白酶  D.植物淀粉酶

16.下表是验证酶的催化特性的几组对比实验,1―5号试管内装有等量的H202液。1―4号试管控制温度与投入物品如表所示,请回答:

    试管

操作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6号

H2O2溶液(mL)

2

2

2

2

2

2

FeCl3溶液(滴)

2

鲜肝研磨液(滴)

2

2

HCl溶液

NaOH溶液

蒸馏水(滴)

2

保持温度(℃)

37

37

37

0

(1)投入物品后,立即用带有余烬的火柴去试探1~ 4号试管口,出现复燃现象的是_   _号试管。1号和2号试管对比得出的结论是                            

(2)4号和   号试管对比可以得出“温度影响酶活性”的结论。该组实验中各步操作的正确顺序应为                                          

(3)若要证明酶的活性受酸碱度的影响,应再增设5、6号试管:5号试管内应加入      

__________________,6号试管内应加入          ,5、6号试管温度应控制在__ ____℃。

(4)有同学将5、6号试管与2号试管作为完成上述(3)命题的一组对比实验,请指出这样做还有什么不足之处,应如何改进?                               

                                          

17.为验证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如下:

(1)操作步骤:

   ①在1-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0.5%淀粉液2 mL。

   ②加完淀粉液后,向各试管中加入相应的缓冲液3.00mL,使各试管中反应液的 pH依次稳定在5.00,6.20,6.80,7.40,8.00。

   ③分别向 l-5号试管中加入0.5%唾液1mL,然后放入37℃恒温水浴中。

   ④反应过程中,每隔1分钟从第3号试管中取出一滴反应液,滴在比色板上,加1滴碘液显色。待呈橙黄色时,立即取出5支试管,加碘液显色并比色,记录结果。

(2)结果见下表:

处理

1

2

3

4

5

pH

5.00

6.20

6.80

7.40

8.00

结果

++

+

橙黄色

+

++

        *“+“表示蓝色程度。

请回答:

  (1)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选择37℃恒温?__________________。

  (2)3号试管加碘液后出现橙黄色,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

  (3)如果反应速度过快,应当对唾液做怎样的调整?。

  (4)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酶与ATP〗练习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

1.胃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 胃的消化之谜 脲酶是一种蛋白质 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2.活细胞 生物催化 有机物 蛋白质 RNA  

5.ATP与新陈代谢的关系:ATP是生物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高能化合物,是生物进行各种

3.高效性 专一性 酶需要适宜的条件 

文本框: 反应速度文本框: 反应速度                 

(t1是最适温度)           (pH1是最适pH)

4.A—P~P~P 腺苷 腺嘌呤核糖核苷 磷酸基团 一般的磷酸键 高能磷酸键

5.直接能源  

6.ATPADP+Pi(磷酸)+能量

ATP合成(反应式从右至左)

ATP分解(反应式从左至右)

场所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包括细胞内所有需要能量的进行生命活动的结构

条件

由合成酶催化

由水解酶催化

能量

合成ATP的能量主要来自有机物分解释放的化学能和光合作用中吸收的太阳能

注意:ATP水解释放的能量不会再参与ATP的合成

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是储存在ATP的高能磷酸键中的化学能

能力训练

7、A 8、B 9、C 10、A 11、B 12、C 13、D

14、(1)蛋白质 (2)底物量一定,底物已被消耗尽 

(3)见右图 (4)不变 在pH为2时,酶已失活 (5)C

15. (1)受反应液中酶浓度的限制 (2)酶反应的最适温度 (3)温度升高使酶活性下降 (4)速度加快 无催化反应  (5)C

16. (1)2  酶具有高效性  (2)2  两试管分别加入2ml H2O2溶液 → 在37℃和0℃环境中分别保温5min → 分别滴入2滴鲜肝研磨液 → 观察现象  (3)2滴鲜肝研磨液、1ml HCl溶液  2滴鲜肝研磨液、1ml NaOH溶液  37℃  (4)2号试管中的溶液总量与5、6号试管不同,改进:2号试管中再加入1ml蒸馏水。

17.(1)37℃是人体正常的体温,也是人体内酶的最适温度;恒温可以排除温度对实验结果的干扰。(2)3号试管加碘液后出现橙黄色,说明淀粉已完全水解。  (3)如果反应速度过快,应当对唾液进行稀释。

(4)实验证明,唾液淀粉酶最适pH值是6.8,高于或低于此pH时,酶活性逐渐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