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11月综合测试卷

2014-5-11 0:36:50下载本试卷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11月综合测试卷

生物学部分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命题者:熊永华

学校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小题6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构成生物体的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物群落中,碳以CO2的形式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传递

B.植物缺少B时,花药和花丝萎缩,花粉发育不良

C.落叶与正常叶相比Ca和Mg的含量基本不变

D.人体内血钠含量过低,会引起血压下降、心律加快、心肌的自动节律异常

2、下表中全部都正确的一组是(  )

生物种类

细胞结构

核苷酸种类

代谢类型

变异来源

A.艾滋病毒

4

异养、厌氧

基因突变

B.青霉菌

原核细胞

4

异养、需氧

基因突变

C.蛔虫

真核细胞

8

异养、需氧

基因突变、重组

D.小麦

真核细胞

8

自养、需氧

基因突变、重组、染色体变异

3.右图是—晴朗夏日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C点与B点相比较,一定时间内,叶肉细胞内的C3、C5、ATP和[H]的含量描述正确的是(  )

A.C3含量增多   B.C5含量增多

C.ATP含量减少  D.[H]含量减少

4、在严寒的冬天,利用温室进行蔬菜种植,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但需要调节好温室的光照、湿度、气体和温度,以提高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下列措施及方法正确的是(  )

①由于温室内外温差大,在温室薄膜上(或玻璃)结成一层水膜,要及时擦干,以防透光率降低    ②适当的方式补充光照,以弥补冬季阳光不足   ③尽量增加空气湿度,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  ④向温室内定期施放二氧化碳气体,以增加光合作用强度   ⑤向温室内定期施放氧气,以降低呼吸作用强度    ⑥冬季温室内温度尽量维持恒定

A.①②④ B.①②④⑥   C.②③④⑥    D.①③④⑤⑥ 

5.下列关于课本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有(  )

①斐林试剂加入到蔗糖溶液中,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②脂肪能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③鉴定还原糖时,要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④麦芽糖酶用双缩脲试剂鉴定呈紫色   ⑤洋葱根尖装片制作的步骤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⑥观察洋葱根尖装片发现最多的细胞是前期细胞    ⑦观察黑藻细胞质流动的标志物是叶绿体    ⑧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都必须始终用活细胞做材料   ⑨滤纸条上色素带的颜色从上到下依次是橙黄色、黄色、黄绿色、蓝绿色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6.右图为一被子植物细胞的某时期分裂图,若该细胞的DNA含量为a,则该植物的成熟细胞的胚乳核DNA含量可能为(  )

 A.1.5 a    B.2a    C.3a     D.6a

7.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时,发现某人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Y,该病人的亲代在形成配子时,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次级卵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侧

B.初级精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侧

C.次级精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侧

D.初级卵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侧

8.下图所示,表示生存斗争、种间斗争、种内斗争和竞争关系最合适的是(  )

9.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如果细菌体内的DNA和蛋白质分别含有31P和32S,噬菌体中的DNA和蛋白质分别含有32P和35S,噬菌体DNA在细菌体内复制了三次,那么从细菌体内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2P的噬菌体和含有35S的噬菌体分别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  )

A.1/4和1/4   B.3/4和1/4    C.1/4和0   D. 3/4和0

10.关于下丘脑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  ②体温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 ③参与水平衡的调节; ④能传导兴奋并分泌一些激素; ⑤参与钠盐和钾盐平衡的调节

A.②③⑤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文本框: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1.(18分)右图是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若该细胞为吞噬细胞,则通过内吞作用吞噬细菌的过程,说明①具有_______________。对病菌的这种吞噬清除作用属于_________________免疫。

(2)若这是人的肝脏细胞,则肠道内的葡萄糖至少要通过_______层磷脂分子层,才能到达此细胞中。

(3)若以上所指为同一个生物体内的3种细胞(肌细胞、肝细胞、产生抗体的细胞),其核内所含有的核酸是否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该细胞是吞噬细胞,把失去活性的抗体吞噬后,在细胞内水解的终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用胰蛋白酶处理⑩,可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该生物与蛔虫的异化作用方式不同,是因为细胞中具有[ ]____________。

(7)若该细胞为人体红细胞,则在成熟过程中,其结构变化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若这是一个被HIV攻击的T淋巴细胞,则HIV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2分)为探究一定浓度(如0.1mg/L)的萘乙酸(生长素类似物之一)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要进行实验研究。若你是其中一员,请你根据下面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并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

材料用具:干燥的萝卜种子若干,小烧杯2个,培养皿2个,滤纸若干, 0.1mg/L的萘乙酸溶液,蒸馏水,量筒。

(1)实验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法步骤: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在两个小烧杯中各放入若干粒干燥的萝卜种子,浸泡24h。

第三步:取2个培养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盖上培养皿盖,放在22℃恒温箱中培养。

第四步:一周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方法步骤的第三步中“盖上培养皿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卡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二.非选择题

11.(1)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 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实验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______

                               ______

                               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