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高三生物知识分类归纳试题

2014-5-11 0:36:50下载本试卷

高三生物知识分类归纳试题(一)

一、生物学中常见化学元素及作用:

1、 Ca人体血液中Ca2+含量低,会影响骨组织钙化,对成年人表现为      ,对儿童则表现为      病,血液中Ca2+含量过高则会引起     。血液中的Ca2+具有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如果用柠檬酸钠或草酸钠除掉血液中的Ca2+,血液就不会发生凝固。在植物体内形成     的化合物,属于植物中    元素,一旦缺乏,   的组织首先会受到伤害。

2、 Fe对人来说,是   蛋白的组成成分,缺乏会患   贫血。对植物来说,Fe主要是以   形式从    中以     方式吸收到体内,并形成     的化合物,属于植物体中    元素,一旦缺乏,   的组织首先会受到伤害。

3、 Mg是植物体内    的组成元素。很多酶的激活剂。植物缺镁时  叶易出现叶脉失绿。

4、 B促进   的萌发和      的伸长,缺乏植物会出现花而不实。

5、 I是人体内     激素的成分,缺乏幼儿会患    症,成人会患     

人体获取碘的来源是    

6、 K人体内血钾来源是   ,K+在维持细胞   液的渗透压起决定性作用,主要排出途径是       ,排出特点是:            ,在血钾含量  时,会出现心肌的自动节律异常,并导致心律失常。在植物体内,钾是以   形式存在,其作用主要是:                          

7、 NN是构成             等化合物的必需元素。N在植物体内形成的化合物是       的,故N在植物体内可以自由移动,缺N时,幼叶可向老叶吸收N而导致老叶先黄。N是一种容易造成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一种化学元素,在水域生态系统中,过多的    等会造成富营养化,在淡水生态系统中的富营养化称为“水华”,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富营养化称为“赤潮”。动物体内缺N,实际就是缺少氨基酸,就会影响到动物体的生长发育。人和动物体内的氮主要是以  

形式的存在,经过新陈代谢后最终变成   等终产物主要以   形式排出体外。

8、 PP是构成            等化合物的必需元素。植物体内缺P,会影响到   的复制和RNA的转录,从而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发育。P还参与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能量传递过程,因为                   。P也是容易造成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一种元素。植物缺P时老叶易出现茎叶暗绿或呈紫红色,生育期延迟。

9、 Zn:是某些酶的组成成分,也是酶的活化中心。如催化吲哚和丝氨酸合成色氨酸的酶中含有Zn,没有Zn就不能合成吲哚乙酸。所以缺Zn引起苹果、桃等植物的小叶症和丛叶症,叶子变小,节间缩短。

二、       生物学中常用的试剂:

1、 斐林试剂: 成分:      (甲液)和0.05g/ml     (乙液)。用法: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体积   ,再将混合后的斐林试剂倒入待测液,       ,如待测液中存在还原糖,则呈   色。

2、 班氏糖定性试剂:  色溶液。和葡萄糖混合后沸水浴会出现    沉淀。用于   的测定。

3、 双缩脲试剂:成分:0.1g/ml     (甲液)和0.01g/ml     (乙液)。用法:向待测液中先加入2ml甲液,摇匀,再向其中加入3~4滴乙液,摇匀。如待测中存在蛋白质,则呈现  色。

4、 苏丹Ⅲ:用法:取苏丹Ⅲ颗粒溶于95%的酒精中,摇匀。用于检测   。可将脂肪染成   (被苏丹Ⅳ染成  )

5、 二苯胺:用于鉴定    。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被染成  色。

6、 甲基绿:用于鉴定DNA。DNA遇甲基绿(常温)会被染成蓝绿色。

7、 50%的酒精溶液  脂肪鉴定中用于                 

8、 70%的酒精溶液  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用于                

9、 95%的酒精溶液: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用于              。在DNA提取中用于              

10、  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溶液等体积混合可用于          

11、  龙胆紫溶液:(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用于     着色,染成  色,通常染色3~5分钟。(也可以用      染色)

12、  20%的肝脏、3%的过氧化氢、3.5%的氯化铁:用于比较      酶和  的催化效率。(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13、  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3%的蔗糖溶液、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用于探索   

的作用实验。

14、  碘液:用于鉴定   的存在。产生   色。

15、  丙酮:用于提取           

16、  层析液:(成分:20份石油醚、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也可用93号汽油)可用于              

17、  二氧化硅:在色素的提取的分离实验中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使      

18、  碳酸钙: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中和有机酸,防止在研磨时         

19、  0.3g/mL的蔗糖溶液:相当于30%的蔗糖溶液,比成熟的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大,可用于          实验。

20、  0.1g/mL的柠檬酸钠溶液:与鸡血混合,防       

21、  氯化钠溶液:①可用于溶解DNA。当氯化钠浓度为2mol/L、 0.015mol/L时DNA的溶解度  ,在氯化钠浓度为    时,DNA溶解度最低。浓度为0.9%时可作为       

22、  胰蛋白酶:①可用来分解     可用于动物细胞培养,使      

23、  秋水仙素:人工诱导多倍体试剂。用于          ,可使染色体组  ,原理是可                 

24、  氯化钙:用于     工程中第三步中               

25、  聚乙二醇(PEG用于           

高三生物知识分类归纳(二)

陈旗建

三、       生物学中常见的物理、化学、生物方法及用途:

1、 致癌因子:物理因子:              等。

       化学因子:              等。

       病毒因子:肿瘤病毒或致癌病毒,已发现150多种病毒致癌。

2、 基因诱变:物理因素:              等。

           化学因素:          等。

3、 细胞融合:物理方法:              等。

           化学方法:       

           生物方法:        (可用于动物细胞融合)

四、       生物学中常见英文缩写名称及作用

1. DNARNA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遗传物质

2. AIDS     

3. HIV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4.     :组织相容性抗原,又叫            

5. ATP三磷酸腺苷,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ATPADPPi+能量

6.      辅酶Ⅱ。         还原型辅酶Ⅱ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可把电能转化为活跃的化能,NADPH具有强的还原性和活跃的化学能两个特性。反应式如下:

 NADP+2eH+NADPH

7.     :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CO2PEPC4

8. C3植物:小麦、水稻、大麦、大豆、马铃薯、菜豆和菠菜

C4植物:             

9.     聚乙二醇,用于原生质体融合

五、       人体正常生理指标:

1、 血液PH值:   

2、 血糖含量:     。高血糖:   ,肾糖阈:     ,早期低血糖:      ,晚期低血糖:<  mg/dl。

3、 体温:370C左右。直肠(36.90C~37.90C,平均37.50C);口腔(36.70C~37.70C,平均37.20C);腋窝(36.00C~37.40C,平均36.80C)

4、 总胆固醇:110~230 mg/dl血清

5、 胆固醇脂:90~130 mg/dl血清(占总胆固醇量的60%~80%)

6、 甘油三脂:20~110 mg/dl血清

六、       高中生物常见化学反应方程式:

1、 ATP合成反应方程式:

 

2、 光合反应:

总反应方程式:

分步反应:①光反应:2H2O4[H]O2

ADPPi+能量ATP

NADP+2eH+NADPH

②暗反应:CO2C52C3

     C3C6H12O6C5

3、 呼吸反应:

1)有氧呼吸总反应方程式:

 

分步反应:①C6H12O62 C3H4O34[H]2ATP(场所:       

2 C3H4O36H2O 6CO220[H]2ATP(场所:     

24[H]6 O212H2O34ATP(场所:    

2)无氧呼吸反应方程式:(场所:    

C6H12O62 C2H5OH2CO2+能量

C6H12O6 2C3H6O3+能量

4、 AA缩合反应:n AAn肽+(n-1H2O

5、 固氮反应:N2eH+ATPNH3ADPPi

七、       生物学中出现的人体常见疾病:

1、 非遗传病:

①                           (自身免疫病。免疫机制过高)

②   艾滋病(免疫缺陷病)胸腺素可促进  细胞的分化、成熟,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功低下患者(如  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2、 遗传病:(见下)

八、       人类几种遗传病及显隐性关系:

类别

名称

单基因遗传病

常染色体遗传

隐性

显性

性(X)染色体遗传

隐性

红绿色盲、   、果蝇白眼、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显性

 

多基因遗传病

唇裂、无脑儿、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常染色体病

数目改变

 

结构改变

 

性染色体病

 

高三生物知识分类归纳(三)

陈旗建

九、       高中生物学中涉及到的微生物:

1、 病毒类:  结构,主要由    组成,包括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①   动物病毒:RNA类(脊髓灰质炎病毒、狂犬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口蹄疫病毒、脑膜炎病毒、SARS病毒        

DNA(痘病毒、腺病毒、疱疹病毒、虹彩病毒、乙肝病毒)

②   植物病毒:RNA类(烟草花叶病毒、马铃薯X病毒、黄瓜花叶病毒、大麦黄化病毒等)

③   微生物病毒:噬菌体

2、 原核类:具细胞结构,但细胞内无           ,也无复杂的细胞器,包括:   (杆状、球状、螺旋状)、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

①   细菌:三册书中所涉及的所有细菌的种类:

乳酸菌、硝化细菌(代谢类型分别是:                   );

      肺炎双球菌S型、R型(遗传的物质基础是:      );

      结核杆菌和麻风杆菌(胞内寄生菌);

      根瘤菌、圆褐固氮菌(固氮菌,固氮的区别是:              );

      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为基因工程提供       ,也可作为基因工程的        );

     苏云金芽孢杆菌(为抗虫棉提供         );

     假单孢杆菌(分解      的超级细菌);

     甲基营养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微生物的代谢);

     链球菌(一般厌氧型);

  产甲烷杆菌(严格厌氧型)等

②   放线菌:主要的抗生素产生菌。它们产生链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环丝氨酸、多氧霉素、环已酰胺、氯霉素和磷霉素等种类繁多的抗生素(85%)。繁殖方式为      繁殖。

③   衣原体:砂眼衣原体。

3、 灭菌:是指杀死一定环境中所有微生物的            实验室最常用的是           

4、 真核类:其细胞结构的特点是具有复杂的细胞器和           ,其基因结构的特点是:                      。包括:酵母菌、霉菌(丝状真菌)、蕈菌(大型真菌)等真菌及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大草履虫、小草履虫、变形虫、间日疟原虫等)等真核微生物。

①   霉菌:可用于发酵工业,广泛的用于生产酒精、柠檬酸、甘油、酶制剂(如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等)、固醇、维生素等。在农业上可用于饲料发酵、生产植物生长素(如赤酶霉素)、杀虫农药(如白僵菌剂)、除草剂等。危害:如可使食物霉变、产生毒素(如黄曲霉毒素具致癌作用、镰孢菌毒素可能与克山病有关)。常见霉菌主要有毛霉、根霉、曲霉、青霉、赤霉菌、白僵菌、脉胞菌、木霉等。

5、 微生物代谢类型:

①   光能自养:光合细菌、蓝细菌(水作为氢供体)紫硫细菌、绿硫细菌(H2S作为氢供体,严格厌氧)2H2S+CO2[CH2O]+H2O+2S

②   光能异养:以光为能源,以有机物(甲酸、乙酸、丁酸、甲醇、异丙醇、丙酮酸、和乳酸)为碳源与氢供体营光合生长。阳光细菌利用丙酮酸与乳酸用为唯一碳源光合生长。

③   化能自养:硫细菌、铁细菌、硝化细菌、产甲烷菌(厌氧化能自养细菌)CO2+4H2CH4+2H2O

④   化能异养:寄生、腐生细菌。

⑤   好氧细菌:硝化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等

⑥   厌氧细菌:乳酸菌、破伤风杆菌等

⑦   中间类型:红螺菌(光能自养、化能异养、厌氧[兼性光能营养型])、酵母菌(需氧、厌氧[兼性厌氧型])

⑧   固氮细菌:共生固氮微生物(根瘤菌等)、自生固氮微生物(圆褐固氮菌)

十、       高中生物学中涉及到的较特殊的细胞:

1、 成熟的红细胞:(哺乳动物)无线粒体、无细胞核,可用于制备   。(鸟类的成熟的红细胞  线粒体、细胞核,可用作        的原料)

2、 精子:不具有分裂能力、仅有及少的细胞质在尾总部

3、 神经细胞:具突起,不具有分裂能力,细胞膜的表面积相对较   

十一、   内分泌系统:

1、 甲状腺:位于咽下方。可分泌      激素。

2、 肾上腺:分皮质和髓质。皮质可分泌激素约50种,都属于固醇类物质,如醛固酮,此类激素的作用是                          。也能产生少量的性激素。 髓质可分泌肾上腺素,              情况下分泌增加。

3、 脑垂体:分前叶(腺性垂体)和后叶(神经性垂体),后叶与下丘脑相连。前叶可分泌生长激素(191AA)、促激素(促    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   激素)、催乳素(199AA。后叶能释放的激素有          (升压素)(为含9个氨基酸的短肽),是由下丘脑分泌后运至垂体后叶的。

4、 下丘脑:是机体内分泌系统的    。可分泌激素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

                              等。

5、 性腺:主要是精巢和卵巢。可分泌   激素、   激素、      

6、 胰岛:A细胞可分泌        (29个AA的短肽),B细胞可分泌     (51个AA的蛋白质),两者相互        作用。

7、 胸腺:分泌       ,有促进淋巴细胞的生长与成熟的作用,因而和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

化学性质

激素名称

来源

肽、蛋白质类激素(由脑等部位所分泌)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抗利尿激素、催产素

下丘脑、神经垂体

促甲状腺激素、催乳素、生长激素

 

胸腺素

胸腺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胰岛B细胞、胰岛A细胞

胺类激素(含N)

肾上腺素

肾上腺髓质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类固醇激素

醛固酮

肾上腺皮质

性激素

性腺

高三生物知识分类归纳(四)

陈旗建

十二、高中生物教材中的育种知识

8、 杂交育种

(1)原理:      

(2)方法:连续自交,不断选种

(3)举例:

已知小麦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R)对易染锈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有高秆抗锈病、矮秆易染病两纯系品种。要求使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操作方法:

①让纯种的高秆抗锈病和矮秆易染锈病小麦杂交得F1

②让F1自交得F2

F2中矮秆抗锈病小麦自交得F3

④留F3中未出现性状分离的矮秆抗病个体,对于F3中出现性状分离的再重复③④步骤

(4)特点:育种年限  ,需连续自交不断择优汰劣才能选育出需要的类型。

(5)说明:

①该方法常用于:

a.同一物种不同品种的个体间,如上例;

b.亲缘关系较近的不同物种个体间(为了使后代可育,应做染色体加倍处理,得到的个体即是异源多倍体),如八倍体小黑麦的培育。

②若该生物靠有性生殖繁殖后代,则必须选育出优良性状的   种,以免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若该生物靠无性生殖产生后代,那么只要得到该优良性状就可以了,纯种、杂种并不影响后代性状的表达。

9、 诱变育种

(1)原理:        

(2)方法:用   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    、硫酸二乙脂等)来处理生物,使其在细胞分裂间期DNA   时发生差错,从而引起基因突变。

(3)举例:太空育种、青霉素高产菌株的获得

(4)特点:                   ,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但由于突变的不定向性,因此该种育种方法具有盲目性

(5)说明:该种方法常用于微生物育种、农作物诱变育种等

10、  倍体育种

(1)原理:        

(2)方法: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3)举例:

已知小麦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R)对易染锈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有高秆抗锈病、矮秆易染病两纯系品种。要求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操作方法:

①让纯种的高秆抗锈病和矮秆易染锈病小麦杂交得F1

②取F1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

③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使染色体加倍,选取具有矮秆抗病性状的个体即为所需类型。

(4)特点:由于得到的个体基因都是纯合的,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所以相对于杂交育种来说,明显缩短了育种的年限

(5)说明:

①该方法一般适用于植物。

②该种育种方法有时须与杂交育种配合,其中的花药离体培养过程需要组织培养技术手段的支持。

11、  多倍体育种:

(1)原理:     

(2)方法:                 ,从而使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继续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即可发育成多倍体植株。

(3)举例:

①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同源多倍体的培育)

过程图解:参见高二必修教材第二册图解

说明:

a.三倍体西瓜种子种下去后,为什么要授以二倍体西瓜的花粉?

西瓜三倍体植株是由于             ,未形成正常生殖细胞,因而不能形成种子。
  b.如果用二倍体西瓜作母本、四倍体西瓜作父本,即进行反交,则会使珠被发育形成的种皮厚硬,从而影响无子西瓜的品质。

②八倍体小黑麦的培育(异源多倍体的培育):

普通小麦是六倍体(AABBDD),体细胞中含有42条染色体,属于小麦属;黑麦是二倍体(RR),体细胞中含有14条染色体,属于黑麦属。两个不同的属的物种一般是难以杂交的,但也有极少数的普通小麦品种含有可杂交基因,能接受黑麦的花粉。杂交后的子一代含有四个染色体组(ABDR),不可育,必须用人工方法进行染色体加倍才能产生后代,染色体加倍后的个体细胞中含有八个染色体组(AABBDDRR),而这些染色体来自不同属的物种,所以称它为异源八倍体小黑麦。

(4)特点:该种育种方法得到的植株                       等营养物质的含量有所增加。

(5)说明:①该种方法常用于植物育种;②有时须与杂交育种配合。

12、  利用“基因工程”育种:

(1)原理:           (属于基因重组范畴)

(2)方法: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个别基因复制出来,加以修饰改造,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操作步骤包括:                                       

                                 等。

(3)举例:能分泌人类胰岛素的大肠杆菌菌株的获得,抗虫棉,转基因动物等

(4)特点:                 

(5)说明:对于微生物来说,该项技术须与发酵工程密切配合,才能获得人类所需要的产物。

13、  利用“细胞工程”育种:

原理

植物体细胞杂交

细胞核移植

方法

用两个来自不同植物的体细胞融合成一个杂种细胞,并且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植物体的方法。操作步骤包括:用酶解法去掉细胞壁、用诱导剂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将杂种细胞进行组织培养等。

是把一生物的细胞核移植到另一生物的去核卵细胞中,再把该细胞培育成一个新的生物个体。操作步骤包括:吸取细胞核、将移植到去核卵细胞中、培育(可能要使用胚胎移植技术)等。

举例

“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

鲤鲫移核鱼,克隆动物等

特点

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合的障碍,大大扩展了可用于杂交的亲本组合范围。

说明

该种方法须植物组织培养等技术手段的支持。

该种方法有时须胚胎移植等技术手段的支持。

14、  利用植物激素进行育种:

1.原理: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果实的发育

2.方法:在未受粉的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子房就可以发育成无子果实。

3.举例:无子番茄的培育

4.特点:由于生长素所起的作用是促进果实的发育,并不能导致植物的基因型的改变,所以该种变异类型是不遗传的。

5.说明:该种方法适用于植物。

十二、   自然界物质循环:

1.碳循环:

2.氮循环:

3.硫循环:

十三、   检索表

 (1)细胞分裂分类检索:

  1 无同源染色体……………………减数II

  1 有同源染色体

    2 联会、四分体…………减数I

    2 无联会…………………有丝分裂

(2)遗传类型分裂检索:

1 营养生殖,果皮、种皮发育......................不符合分离自由组合

1 卵式生殖,受精

2 基因在X上,或已知色盲、血友病...................伴性遗传

2 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3 一对等位基因;自交3:1;测交1:1...............分离规律

3     两对等位基因;自交9:3:3:1;测交1:1:1:1...自由组合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