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尖子生辅导(3)
1.右图中的甲图表示某植物吸收、释放CO2的量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乙图中能够反映甲图中a点时的生理过程及量变关系的是( )
2.下列有关叶绿体和光合作用的几个简单小实验的叙述中,你认为哪一个设计有科学性
错误?( )
A.叶绿素的丙酮提取液放在自然光源和三棱镜之间,从三棱镜的一侧观察自然光中明显变暗(或出现黑带)的区域是红橙光和蓝紫光
B.在温暖晴朗的一天下午,从某植物向阳处采得一片叶,水浴加热用酒精脱色,再用碘液处理后做成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被染成蓝色的结构是叶绿体
C.高倍镜下观察叶绿体在细胞质基质中能向光集中移动,强光下以较小的侧面对向光
D.在天气晴朗的一天上午10时左右,用钻有直径为lcm左右小孔的锡泊纸将田间一植物的叶片夹住,下午2时左右取下这片叶,用酒精隔水加热脱色,用碘液处理,小孔处照光的部位成蓝色,而被锡泊纸遮住的部分则呈白色或灰白色
3.用大豆新鲜绿叶进行如右图装置的实验,置于充足的光照下,分析D处的气体成分,最
可能发现( )
A.O2量多于B处
B.O2量与B处相等
C.无CO2和O2
D.CO2量多于B处
4.从海洋的不同深度采集到4种类型的浮游植物(ⅠⅡⅡ和Ⅳ)。测定了每种类型的光合作用情况如图中曲线所示。在最深处采集到是哪种类型的浮游植物( )
A.I B.Ⅱ C.Ⅲ D.Ⅳ
5.冬天,种植大棚蔬菜的专业户,白天要盖严塑料薄膜,使阳光能透进棚内并提高棚内的温度,夜间要揭开塑料薄膜进行换气并适当降温,下图的4个曲线中,能表示白天大棚内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依次是( )
A.③② B.②③ C.①④ D.④①
6.下图表示叶面积指数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面积上植物叶面积数量。此值越大,表示植物叶片交错程度越大)。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生理过程和森林合理开采的叶面积指数分别为 ( )
A.蒸腾作用失水量,2
B.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量,4
C.吸收矿质元素的量,8
D.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量,6
7.用图I中装置甲与装置乙敞口培养相同数量的小球藻,研究光照强度对小球藻产生氧气量的影响,绘制成曲线如图Ⅱ(净氧量=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曲线与横轴的交点不在同一点
B.由图Ⅱ可知,温度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
C.甲与乙两管净氧量差异的原因是乙管小球藻叶绿素合成受阻,影响光合作用
D.Q处净氧量为零,是因为Q处小球藻不进行光合作用
8.下列对豆科作物进行根瘤菌拌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将豆科作物种子沾上根瘤菌即可 B.将豆科作物沾上一定浓度的根瘤菌即可
C.将豆科作物种子沾上相应的根瘤菌即可D.将豆科作物种子沾上固氮微生物即可
9.在适宜的温度、水分和CO2条件下,分别测定强光和弱光时不同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量,
如图。请据此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条件下,影响植物吸收CO2量增加或减少的主要生态因素是光
B.植物在强光下的净光合作用量一定比弱光下高
C.同等光照条件下,玉米比小麦的净光合作用量高
D.阳生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量强光下比弱光下高
10.右图中,W、X、Y、Z四点中光照强度不能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是( )
A.W、X
B.X、Y
C.Y、Z
D.Z、W
11.右图表示将某植物放在不同浓度CO2环境条件下,其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b点与a点相比较,b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___;b点与c点相比较,b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____( )
A.低、高
B.低、基本一致
C.高、高
D.高、基本一致
12.将两株植物放在封闭的玻璃罩内,用全素营养液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如甲图所示),假设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和自然环境中相同,且空气湿度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微生物对CO2浓度影响均忽略不计。现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定了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乙图所示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
(1)BC段与AB段相比,曲线上升较缓,其原因是 。
。
(2)D点时植物生理活动过程的特点是 。
(3)EF段与DE段相比,植物光合作用速率____(填“较快”或“较慢”),最可能的原因是 。
(4)EF段与DE段相比,其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较 。
(5)24点与0点相比,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 。
13.实验证明矿质元素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光合作用。右图表示水稻叶片氮、磷含量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1)水稻叶片的氮、磷含量与光合作用速率之间有何关系?
。
(2)说明氮、磷两元素在植物光合作用中的作用
氮的作用
磷的作用
14.下图表示碳化合物在植物体内的代谢过程,请分析此图后回答问题:
(1)图中A物质是
(2)细胞内⑤进行的场所是
(3)图中的多糖主要是指 。请设计一个实验证
明该产物的形成(要求写出实验步骤,每步进行的目的及正确结果)。
第一步:先将绿叶置于黑暗处数小时,让叶片中淀粉被消耗掉。
第二步: 。
第三步: 。
第四步: 。
实验结果:
。
15.右图为光合作用中的物质转变(用实线表示)与能量传递(用虚线表示)的模式图。图中a~g为物质,①~⑥为反应过程。请据图作答:
(1)写出下列物质与过程的名称:
a: 。
e: 。
④: 。⑤: 。
(2)在有光条件下,停止g物质供给,C5的变化是____。在g物质供给充足时,植物从暗处移到明处后,C3的变化是____
16.下图为自然界中氮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大气中的氮主要通过[
]
进入生物群落。
(2)图中的A物质代表 ,可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形成B物质。将B物质转化成C物质的细菌叫做 ,其新陈代谢类型属于________型。
(3)在氧气缺乏条件下,一些细菌可将C物质最终转化为____,返回到大气中。
17.某医院病理室为确诊一患者的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切取了一小块肿瘤组织进行培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培养之前,肿瘤组织必须先用 等处理成单个细胞。
(2)若开始培养时取一滴培养液观察有100个肿瘤细胞,经24h培养后,取一滴稀释100倍后再取一滴(设三次的“一滴”等量)观察,发现有64个肿瘤细胞,此肿瘤的细胞周期约为 h。
(3)与正常细胞相比,在显微镜下可见明显增多的细胞器是(两项)________
(4)某科研单位研制出一种新型药物X,据说对此类肿瘤有较好的疗效,请你设计一个方案加以验证。写出你所设计的实验步骤:
①
②
③
18.请你根据所给实验用具和材料,设计实验步骤,探究100℃高温对酶活性的影响并且预测实验可能的结果和结论
(—)实验用具和材料:淀粉溶液、最适温度为60℃的淀粉酶溶液、碘液、控制在60℃和100℃的2个恒温水浴锅、试管若干、量筒两个。
(二)实验步骤:
(1)
(2)
(3)
(4)
(三)可能的实验结果和结论:
(1)
(2)
(3)
高三生物尖子生辅导(3)答案
1C 2D 3D 4D 5A 6D 7C 8C 9B 10C 11A
12.(1)BC段所处时期气温比AB段低,植物细胞中呼吸酶活性低,呼吸作用弱,产生CO2速率低 (2)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
(3)较慢 EF段时期光照较强,植株蒸腾作用强,植株气孔关闭,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4)多 (5)增加
13.(1)在一定范围内,氮、P2O5的含量越多,光合作用的速率越快
(2)氮是组成光合作用所需物质酶、叶绿素等物质的元素
磷是组成光合作用所需物质ATP、NADPH的元素,也是组成叶绿体膜成分(磷脂)的元素
14.(1)三碳化合物 (2)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3)淀粉
第二步:把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目的是起对照作用
第三步:用酒精脱色处理,目的是除去叶绿体中色素
第四步:将碘液加在叶片上,目的是检验是否产生淀粉
实验结果:曝光的半片叶呈蓝色,遮光的半片叶不变蓝
15.(1)少数特殊状态叶绿素a NADPH CO2的固定 三化合物的还原
(2)增加(或暂时增加) 减少
16.(1)[1]生物固氮
(2)尿素及动植物遗体 硝化细菌 自养需氧 (3)N2
17.(1)胰蛋白酶 (2)4
(3)线粒体、核糖体(其他正确答案也可)
(4)①将相同的培养液分为相等的两份,编号为A、B。A加入药物X,B不加药物X
②将等数量的肿瘤细胞置于A、B两份培养液中
③放在相同条件下培养,观察肿瘤细胞生长情况
18.(二)实验步骤
(1)取四个相同的试管分别编号1、2、3、4,用一个量筒量取两等份淀粉溶液分别加入l、2号试管中,用另一个量筒量取两等份最适温度为60℃的淀粉酶溶液分别加入3、4号试管中
(2)将1、3号试管放入到60℃恒温水浴锅中,将2、4号试管放入到100℃恒温水浴锅中,保温一定时间
(3)将1号试管内淀粉溶液倒入3号试管摇匀再放到60℃恒温水浴锅中,将2号试管内淀粉溶液倒入4号试管摇匀,再放到100℃恒温水溶锅中,保温一定时间
(4)然后取出3、4号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碘液,观察试管溶液颜色变化
(三)可能的实验结果和结论:
(1)3、4号试管溶液都不变蓝,且颜色相同,均为橙黄色,说明100℃高温对酶活性没有影响
(2)3号试管溶液不变蓝,4号试管溶液变蓝,说明100℃高温使酶活性降低或者失去
(3)3、4号试管溶液均不变蓝,但4号明显比3号试管溶液接近碘液颜色,说明100℃高温对酶活性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