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上学期周练15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中,正常人体细胞内不具有是
A.脱氧核糖 B.丙酮酸 C.逆转录酶 D. 尿素
2.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的上皮细胞中没有胰岛素基因,所以不能合成胰岛素
B. 在合成旺盛的细胞里,内质网总是与线粒体紧密相依
C. 线粒体外膜的蛋白质含量比内膜多
D. 内质网与核膜相连,不与细胞膜相连
3.下列关于人体内水无机盐平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K+对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B. 长期不能进食的病人应当补充钾盐
C. Na+几乎全部由小肠主动吸收
D. 肾脏排尿的主要意义是维持内环境稳态
4.下列关于细胞内合成ATP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都能形成ATP
B.在线粒体中形成ATP时,一定伴随着氧气的消耗
C.在叶绿体中形成ATP时需要光能
D.在一定条件下ADT与ATP可以相互转化
5.下列关于支原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其细胞膜外有由糖类和蛋白质构成的细胞壁
B.原核细胞有拟核,其组成是DNA和蛋白质分子
C.繁殖过程可产生的变异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D.细胞内无膜结构的细胞器,是原核生物中最小的生物体
6.在大豆种子开始萌发初期,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胚乳的干重的上升 B.胚的干重的上升 C.种子的干重上升 D.蛋白质的干重上升
7.下图表示正常情况下,不同物质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的四种情况。若在X点加入有氧呼吸抑制,下列曲线中将会发生变化的是
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克隆的是
A.试管婴儿的培育 B.“多莉羊”的产生
C.用胡萝卜的韧皮细胞培养植株 D.分离香蕉幼芽细胞大量繁殖后代
9.在人体氨基酸代谢过程中,氨基酸通过脱氨作用不能形成
A.丙酮酸 B.核苷酸 C.脂肪酸 D.二氧化碳
10.有关氮循环的内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土壤中的氨在有氧条件下,经过硝化细菌的作用,最终氧化成硝酸盐
B.土壤中的反硝化细菌在缺氧条件下,将硝酸盐最终转化成氮气
C.植物只能利用土壤中的硝酸盐的铵盐,而不能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氮气
D.自生固氮菌的代谢类型属于自养需氧型
11.在缺硼的土地上,特别不适宜种植
A.白菜 B.甘蔗 C.萝卜 D.油菜
12.胚胎干细胞是哺乳动物或人早期胚胎中有细胞,可以进一步分裂、分化成各种组织干细胞,再进一步分化成各种不同的组织,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各种组织干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组织细胞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B.胚胎干细胞有细胞周期,神经干细胞分化形成的神经细胞没有细胞周期
C.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红细胞、白细胞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D.肝脏干细胞分化成肝脏细胞的过程表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13.下列植物细胞中,含细胞器种类最少的是
A.小麦叶肉细胞 B.玉米叶肉细胞C.小麦维管束鞘细胞 D.玉米维管束鞘细胞
14.下右图表示某植物种子萌发的不同时期CO2释放量与O2吸收量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种子萌发初期只进行无氧呼吸,不进行有氧呼吸
B.胚根长出后,进行有氧呼吸的底物是葡萄糖
C.种子萌发过程中核酸的含量保持不变
D.发芽的大麦粒里淀粉酶的含量高、活性大
15.下左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O—<”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则下列正确的是
A.与A相连的是感受器,B相连的是效应器,图中其有三个完整的突触
B.若在f点施 一强刺激,则f点的膜电位变为外正内负,并在b点可测到电位变化
C.对该反射弧来说,大脑皮层对其活动不会产生影响
D.若在d点施加一强刺激,则发生兴奋是g、c、b、f、h、e
16.当细菌外毒素再次侵入人体后,主要是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其“反应阶段”和效应阶段“的免疫过程分别是
A.B细胞 →效应B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消灭外毒素
B.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特异性抗体与外毒素结合
C.记忆细胞→B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与外毒素结合
D.记忆细胞→ 效应B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与外毒素结合
17.下列用动物细胞工程技术获取单克隆抗体的实验步骤中,错误的是
A.将抗原注入小鼠体内,获得能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
B.用纤维素酶处理B淋巴细胞和小鼠骨髓瘤细胞
C.用灭活的仙台病毒作诱导剂,促使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
D.筛选杂交瘤细胞,并从中选出能产生所需抗体的细胞群,培养后提取单克隆抗体
18.下列关于实验现象有描述正确的是
A.纸析法分离叶绿中色素时,滤纸上从上到下的第一条色素带呈黄色
B.DNA的粗提取中,第二次加入蒸馏水并搅拌,能析出DNA黏稠物
C.将肝脏研磨液煮沸并冷却后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立即出现大量气泡
D.向盛有果糖溶液的试管中加斐林试剂,就可产生砖红色沉淀
19.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些酶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的,有些酶是在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的
B.有些酶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有些酶在细胞外起催化作用
C.酶的合成受基因控制,包括转录和逆转录两个过程
D.酶的催化效率受温度和pH的影响
20.甲植株(基因型为Aa)嫁接到乙植株(基因型为aa)上形成丙,丙自花传粉后产生的种子萌发形成植株丁,丙、丁的基因型及形成丙、丁的生殖方式分别是
A.丙、丁的基因型都是Aa;形成丙、丁都是无性生殖
B.丙的基因型是Aa,丁的基因型是AA、Aa、aa;形成丙是出芽生殖,形成丁是有性生殖
C.丙、丁的基因型都是AA、Aa、aa;形成丙、丁都是有性生殖
D.丙的基因型是Aa,丁的基因型是AA、Aa、aa;形成丙是营养生殖,形成丁是有性生殖
紫外线波长(nm) | 存活率(%) | 突变数(个) |
260 | 60 | 50~100 |
280 | 100 | 0~1 |
21.紫外线具有杀菌和诱变功能。用相同剂量、不同波长的紫外线处理两组等量的酵母菌,结果见下表:
实验结果记录表
据表推断,在选育优良菌种时,应采用的紫外线波长及依据是
A.260nm;酵母菌存活率较低 B.260nm;酵母菌突变数多
C.280nm;酵母菌存活率高 D.280nm;酵母菌突变数少
22.下列实例中,与植物细胞呼吸强度变化有关的是
A.水稻白天对Ca2+吸收和K+的吸收的差异 B.小麦白天和夜晚的吸收有差异
C.甘蔗吸收PO43-量与水稻吸收量有差异 D.番茄白天和夜晚对Ca2+ 吸收量有差异
23.减数分裂的初级精母细胞,当中心体开始向两极移动时,图中的a、b、c、d依次代表的是
A.着丝点、四分体、染色体、DNA
B.四分体、DNA、染色单体、染色体
C.四分体、着丝点、染色单体、DNA
D.染色体、染色单体、着丝点、DNA
24.基因型AaBbCc(三对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和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分别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基因型的种类数比为
A.4:1 B.3:
25.二氧化碳供应不足最终可引起绿色植物释放氧气的减少,以下叙述最直接的原因是
A.CO2不足,固定形成的C3减少 B.C3还原所消耗的ATP和NADPH减少
C.ATP与NADPH减少使水的光解减少 D.ADP、Pi、NADP+减少使水的光解减少
26.在人体内淋巴T细胞
A.在反应阶段,能释放出淋巴因子,加强各种有关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
B.由淋巴结、脾、扁挑体等淋巴器官产生,在血液中的淋巴细胞大多为T细胞
C.能与靶细胞亲密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常溶菌酶将抗体直接杀灭
D.既能进行细胞免疫,又能参与细胞免疫,与淋巴B细胞功能上互补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有不止二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其他情况不给分。
27.内分泌细胞所产生的激素最终作用于靶细胞,靶细胞可以全身的组织细胞,也可以局部的组织或器官,下列各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局部组织或器官的是
A.甲状腺激素
B.抗利尿激素 C.促甲状腺激素 D.雄性激素
28.下列关于人体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叙述错误的是
A.所需能量都是由葡萄糖供给 B.并非只是肝脏和肌肉能合成糖元
C.体内的脂肪主要来自于食物中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D.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蛋白质也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29.细胞呼吸过程中一定发生的是
A.二氧化碳生成 B.ATP的生成 C.有机物的分解 D.氧气的消耗
30.右图是某生物细胞处于分裂过程中某时期染色体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图 中有4条染色体,2个四分体
B.该生物精巢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有4、8条可能性
C.若①号染色体上有基因R,则②号染色体的对应位点上必定是r
D.若①号和③号染色体上分别有基因A和B,则理论上该生物可能形成基因型为AB、ab、Ab、aB四种配子
31.下图是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下列说法正确是
|
| ||||||||||||||||||||
|
|
|
| |||||||||||||||||
![]() | ![]() | ![]() | ||||||||||||||||||
![]() | ||||||||||||||||||||
|






A.图中①过程表示原肠胚的形成②过程表示胚后发育
B.受精卵发育为囊胚的过程中,细胞的数目增加,体积减小
C.原肠胚到成体的过程中,幼体所需的原料全部来自卵黄
D.原肠胚到成体过程中包括了胚后发育的全过程
32.农业生产上拟定运用植物激素培育无子黄瓜的方案,一般需要考虑
A.激素的种类和浓度 B.施用时期
C.处理部位 D.对光合作用影响
学号 姓名 得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
答案 | ||||||||||||||||||
题号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
答案 | ||||||||||||||||||
题号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
答案 | ||||||||||||||||||
33.从基因型为Aa的植物某器官中获取组织,显微观察如右图:假若图示细胞具有相似的蛋白质种类和含量。
(1)如果对所取细胞进行组织培养,培养基中除了必要的营养物质外,还需添加________,离体组织首先通过细胞分裂形成________ _,这个过程叫_________ 。
(2)一段时间后,如发现A、B细胞所含蛋白质种类数量有明显差异,原因是_____
_ ,出现胚状体后,增加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则有利于________ _。
(3)如取细胞A和基因型为Dd的植物细胞进行杂交,形成杂种细胞需要的试剂有________,该过程中获得的融合的杂种细胞基因型有 。这项研究的意义是________ 。
34.以下是与高中生物实验有关的内容。请回答以下问题:(请填标号)
①细胞质流动观察 ⑥蛋白质的鉴定
②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⑦脂肪的鉴定
③探索淀粉酶和蔗糖的作用 ⑧叶绿体的色素提取与分离
④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⑤还原糖的鉴定 ⑩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1)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做临时装片是 ,需要水浴加热的是 ,需要用试管并振荡是 ,需要颜色反应是 。
(2)在高中生物的某些实验需要酒精,不同实验中所需的酒精浓度不一样,如95%的酒精用于上述 实验中,其作用是 ,50%酒精用于上述 实验中,其作用是 。
35.下图甲、乙分别表示我国医学工作者自主研制SARS灭活疫苗过程中,某志愿者接种疫苗后两周内体温和抗体浓度的变化。请据错误!未定义书签。图回答下列问题:
(1)注射疫苗后,志愿者出现轻度发热现象,调节机体产热的激素主要有 、 ,维持体温恒定的调节方式是 调节。
若该志愿者注射疫苗后的第15天感染SARS病毒,请在乙图中画出其体内抗体变化曲线。此时抗体迅速产生的主要过程(用箭头和文字表示)
(3)研究发现,SARS病毒的增殖需要逆转录酶,说明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从遗传物质分析,研制SARS疫苗困难的主要原因是 .
(4)将病毒灭活后,除可作疫苗用于免疫预防外,还可在细胞工程中用于:
36. 下图是高致敏型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图解,图中A、B、C为有关的物质或结构。请据图回答问题:
(1)高致敏型禽流感病毒H5N1的结构与烟草病毒相比最明显的差别是____________。物质B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
(2)物质A由效应T细胞分泌,又能诱导生成更多效应T细胞,这是一种_________调节机制。物质A为________________。
(3)物质C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组织相容性抗原结合,而被效应T细胞识别,宿主细胞中的C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_______________,并使其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最终裂解死亡,释放出病毒与_________结合后,将失去侵染和破坏宿主细胞的能力。
(5)T细胞形成于_______,并随血液和淋巴在体内流动。T细胞在人体免疫应答中除具有图示增殖分化的功能外,还能___________________。
37. 下左图是在光照条件下,小麦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请回答:
(1)图E、G所代表的物质分别是 和 。
(2)该细胞中B物质的生成场所为
(3)参与图中所示生理过程的物质A在细胞内的存在形式是 ,该细胞内能生成A的细胞器有 。
(4)与上图生理活动有关的两种细胞器,可进行转录过程,除自身DNA和原料外,再写出直接参与该过程的两种有机物名称 :
(5)在夏季光照较强的上午,从O2、CO2进出细胞的角度分析,图中不妥之处是
38.下图是人体局部组织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能直接相互交换物质的体液是:__________________ (填标号)。
(2)图中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标号)。
(3)如果该图为肝脏的局部结构模式图,当患肝炎时,则B端与A端的液体相比,明显增加的物
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如该图为鼻黏膜的局部结构模式图,当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吸附在 (填标号)表面的 结合,最终会使 (填标号)通透性增强,引起鼻黏膜水肿。
(5)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 ,它存在于图中的____________ (填标号)。
39. 植物的根具有向重力生长的特性,下列是研究根向重力生长机理的两个实验。
实验一:将空白琼脂和含EDTA的琼脂做成帽状,分别套在甲、乙两组玉米胚根的根冠外(示意图如下)。提示:EDTA的作用是去除与其临接部位的Ca2+。
将胚根水平放置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到甲组胚根向重力(下)生长,乙组胚根水平生长。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水平放置的胚根弯曲向下生长,与根冠近地侧的Ca2+浓度明显高于远地侧有关。研究表明,根总是朝着Ca2+浓度高的方向弯曲生长。为验证这一结论,有人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写出第二步及以后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并回答问题:
(1)实验材料和用具:胚根等长的萌发玉米种子,含EDTA的琼脂帽,含Ca2+的琼脂块,空白琼脂块,培养皿等。(2)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若干个培养皿,在每个培养皿中放置适量的萌发玉米种子,按实验一中乙组的方法处理胚根一定时间后,移去根冠外的琼脂帽。
第二步:
(3)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学家进一步证实,根冠中生长素的分布受Ca2+浓度影响。当胚根水平放置时,重力诱导Ca2+向根冠下侧移动,导致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比远地侧高。请分析胚根的生长素分布与向重力生长的关系: 。
40.请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一:用不同培养液处理萌发的绿豆,以观察其对不定根发生和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
溶液处理 | 平均每条绿豆芽长出不定根数 | 每条不定根平均长度 | 50颗绿豆幼芽的总重量(克) |
①细嫩的植物茎叶研磨后分离得到的提取液 | 5.29 | 37 | 59 |
②用老的植物茎叶研磨后分离得到的提取液 | 4.16 | 14 | 27 |
③全营养液 | 3.82 | 17 | 26 |
④浓度为85umol/L的生长素溶液 | 5.44 | 29 | 59 |
⑤浓度为170umol/L的生长素溶液 | 5.02 | 24 | 33 |
⑥蒸馏水 | 3.17 | 14 | 23 |
实验二:用天竺葵叶片作如下处理:图A表示在叶片不同部位分别滴加14C标记的葡萄糖、水和生长素(IAA)溶液;图B是48小时后放射自显影的情况,其中原滴14C标记的葡萄糖部分已经切除。
(1)①与②相比,前者各项数据均优于后者,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生长素浓度为260umol/L处理绿豆芽,预期不定根平均长度与⑤比较将会_______。
(3)上述实验可作为对照组的处理项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4)根据实验一中①②与实验二的结果可得出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培养豆芽时,如要使发芽的食用部分长得更好,用生长素进行处理,据表分析,生长素溶液的浓度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青少年食用豆芽,豆芽中所含的生长素,会不会影响身体的生长发育?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练15参考答案
CBABD / BCABD/ DDCDD/ DBBCD/ BDCCDD/ 27.BCD 28.ACD 29.BC 30.ABD31.BD32.ABC
33、(8分)(1)激素 愈伤组织 脱分化 (2)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细胞的再分化(或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3)纤维素酶、果胶酶、聚乙二醇(PEG)等 AaDd Aaaa DDdd 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34.(8分)(1)①②⑦⑨ ③⑤⑩ ③⑤⑥⑩ ③⑤⑥⑦⑩
(2)⑩ 提取含杂质较少的DNA分子 ⑦ 洗去浮色
35.(8分)(1)甲状腺激素、 肾上腺素 神经——体液
(2)如图
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抗体
(3)RNA RNA结构不稳定,变异频率高
(4)诱导动物细胞融合
36.((1)有囊膜和刺突 糖蛋白(2)(正)反馈 白细胞介素-2(3)以病毒核酸为模板,利用宿主细胞内原料合成的抗原分子(4)溶酶体酶 通透性、渗透压 抗体(5)胸腺 (在体液免疫的感应阶段)识别和呈递抗原)
37.(8分)(1)NADP+ 丙酮酸(2)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线粒体(3)自由水、线粒体、核糖体、叶绿体(4)ATP、酶
(5)线粒体经过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不应该释放到细胞外,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的O2不应从细胞外吸入。(2分)
38.1)①与③ ②与③ (2)③④ (3) CO2 尿素 谷丙转氨酶 (4)① (相应)抗体 ⑤ (5)淋巴细胞 ② ③ ④
39.(实验一结论:胚根向重力(下)生长与(根冠部位的)Ca2+有关
实验二(2)实验步骤:
第二步:将培养皿均分为两组,编号为A组、B组。
第三步:在A组的胚根上方放一个空白琼脂块,在B组的胚根上方放一个含Ca2+的琼脂块。
第四步:将胚根水平放置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胚根的生长方向。
(3)实验结果:当A组胚根仍在水平生长时,B组胚根已弯曲向上生长
(4)生长素对根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生长素可促进生长,高浓度则抑制生长。对根来说,生长素的最适浓度低,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过高,生长慢;远地侧的生长素浓度较低,生长快,因而胚根弯曲向下生长。
40. (1)植物体内幼嫩的茎叶生长素含量多,能促进生根和根的生长。 (2)短 (3)⑥
(4)植物生长旺盛部位生长素分布多,能促进营养物质的调运
(5)大于170umol/L 食用部分是胚轴而不是根,要抑制根生长,促进胚轴生长,需要较高生长素浓度(6)不影响 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生长激素与植物生长素成分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