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简答题两部分,共 12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45小题。1-40每小题1分,41-45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是自然界中一些生物细胞的模式图,可代表的生物依次是
( )
A.动物细胞、高等植物细胞、单细胞藻类
B.高等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单细胞藻类
C.动物细胞、单细胞藻类、高等植物细胞
D.单细胞藻类、动物细胞、高等植物细胞
2.下列诸项均是有关显微镜操作的表述,其中错误的操作是 ( )
A.标本染色较深,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
B.将位于视野内左上方的图像移向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装片
C.若转换高倍物镜观察,需先升高镜筒,以免镜头碰坏装片
D.转换高倍物镜之前,应先将所要观察的图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央
3.在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与圆圈中“A”所对应的名称相符合的是 ( )
![]() |
①表示腺苷 ②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③表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④表示腺嘌呤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由一对氢键连接的脱氧核苷酸,已知它的结构中有1个腺嘌呤,则其他组成成分应是( )
A.3个磷酸、3个脱氧核糖和1个胸腺嘧啶
B.2个磷酸、2个脱氧核糖和1个胞嘧啶
C.2个磷酸、2个脱氧核糖和1个胸腺嘧啶
D.1个磷酸、1个脱氧核糖和1个胸腺嘧啶
5.某三十九肽中共有丙氨酸4个,现去掉其中的丙氨酸得到4条长短不等的多肽(如图),
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肽键数目减少8个
B.C原子减少12个
C.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3个
D.O原子数目减少
6.下列关于密码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多种与之对应的密码子
B.GTA肯定不是密码子
C.每种密码子都有与之对应的氨基酸
D.信使RNA上的GCA在人细胞中和猪细胞中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
7.番茄的紫茎对绿茎是显性,缺刻叶对马铃薯叶是显性。现有两株不知性状的亲本杂交,得到后代的性状和株数为:紫缺321,紫马320,绿缺319,绿马322。如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双亲可以肯定为:紫缺×绿马
B.双亲可以肯定为:紫马×绿缺
C.这一定是两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实验
D.双亲可能是:紫缺×绿马或紫马×绿缺
8.图(甲)为某植物根示意图,图(乙)为图
(甲)中P、Q、R的放大示意图。回答:哪
个细胞表面积最大?哪一个细胞最老?哪
一个细胞生长速率最快?哪一对细胞是刚
刚由一个细胞分裂而成的?以上依次是( )
A.7;1;7;4和7
B.2或3;1;2或3;5和6
C.7;1;7;2和3
D.1;1;2或3;5和6
9.孟德尔检验“分离定律”假说提出的最重要的证
据是 ( )
A.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
|
C.杂合子与隐性亲本杂交后代比例 1 : 1
D.2 对相对性状杂合子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
自由组合
|
A.游离的单链所对应的原物种DNA片段均不含遗传信息
B.杂合双链区的存在表示两种生物携带的遗传密码相同
C.甲与乙的亲缘关系比甲与丙的亲缘关系远
D.甲与丙的亲缘关系比乙与丙的亲缘关系近
11.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哪一项是错误的? ( )
A.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代产生AaBBDD的生物体的概率为1/8
B.乙图中黑方框图表示男性患者,由此推断该病最可能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丙图所示的一对夫妇,如产生的后代是一个男孩,该男孩是患者的概率为1/2
D.丁图细胞表示有丝分裂后期。
12.科学家将含人的—抗胰蛋白酶基因的DNA片段注射到羊的受精卵中,由该受精卵发
育成的羊能分泌含抗胰蛋白酶的奶。这一过程不涉及 ( )
A.DNA的自我复制
B.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
C.RNA的自我复制
D.按照RNA密码子的排列顺序合成蛋白质
13.为验证蜗牛嗉囊中的消化液具有分解纤维素的作用,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用刀片切取一小薄片菠菜的叶柄制成临时装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之后,从盖玻片的一侧滴以蜗牛嗉囊中的消化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发现细胞形态发生了变化。下列各项叙述中,与实验结果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
A.实验应保证适宜的温度条件 B.应设置滴以蒸馏水的一组作为对照
C.实验中滴加消化液的量应足够多 D.消化液的作用时间应保证足够长
14.要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DNA的粗提取和鉴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以及观察植物的向性运动实验,所选用的材料依次是 ( )
A.④①③② B.①③④⑤ C. ⑤④①③ D.②⑤④③
15.在生物学实验中,关于引流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盖玻片一侧滴加试剂,然后将装片倾斜
B.引流的目的是让试剂渗到盖玻片下
C.还原性糖鉴定实验中需要用引流法
D.引流法可防止装片中产生气泡
16.免疫球蛋白IgG的结构示意图如右。其中-s-s-表示连接两条相邻肽链的二硫键。若该lgG由m个氨基酸构成,则该lgG有肽键数
( )
A.m个
B.(m+1)个
C.(m-2)个
D.(m-4)个
17.一匹雄性黑马与若干匹枣红马交配后,共生出20匹枣红马和23匹黑马。下列叙述中最
可能的是 ( )
A.雄性黑马是杂合体 B.雄性黑马是纯合体
C.黑马是隐性性状 D.枣红马是显性性状
18.在一个生物群体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可有多少种不同的交配类型 ( )
A.2种 B.3种 C.4种 D.6种
19.下图是红色面包霉(一种真菌)通过一系列酶将原料合成它所需要的氨基酸。据图分析,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 |
A.若基因A被破坏,则向培养基中加入鸟氨酸,面包霉仍能存活
B.若基因B被破坏,则向培养基中加入鸟氨酸,面包霉仍能存活
C.若基因B不存在,则瓜氨酸仍可由鸟氨酸合成
D.基因C不能控制酶C的合成
20.将同一植物的细胞分别放在0.
得细胞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a、b、c依次代表 ( )
A.蔗糖溶液、甘油溶液、清水
B.甘油溶液、蔗糖溶液、清水
C.清水、蔗糖溶液、甘油溶液
D.清水、甘油溶液、蔗糖溶液
21.同源染色体与姐妹染色单体的共同点是 ( )
A.它们中的一条都是以另一条为模板复制而来的
B.它们的形状、大小、结构一般都是相同的
C.它们所含的基因都是相同的
D.一对同源染色体与一对姐妹染色单体所包含的DNA分子数都是相同的
22.下图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的曲线和分裂过程中各分裂相之间的对应关系图,其中错误有 ( )
![]() |
A.0处 B.1处 C.2处 D.4处
23.下图为精原细胞增殖以及形成精子过程示意图。图中标明了染色体与染色体上的基因。
设①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向两极移动的时期。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 |
A.①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4n,DNA数目为
B.②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DNA数目为
C.③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DNA数目为
D.②有姐妹染色单体,①③均无姐妹染色单体
24.南瓜的果实中白色(W)对黄色(w)为显性,盘状(D)对球状(d) 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列不同亲本组合所产生的后代中,结白色球状果最多的一组是 ( )
A.WwDd×wwdd B.Wwdd×WWdd
C.WwDd×wwDd D.WwDd×WWDD
25.下列关于红绿色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红绿色盲患者不能像正常人那样区分红色和绿色
B.Y染色体短小,因缺少与X染色体同源区段而缺乏红绿色盲基因
C.由于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不存在等位基因
D.男性患者将红绿色盲基因传给孙子的概率为0
|
A.甲是DNA,乙为RNA,此过程要以甲为模板,
酶为RNA聚合酶
B.甲是DNA,乙为DNA,此过程要以甲为模板,
酶为DNA聚合酶
C.甲是RNA,乙为DNA,此过程为转录,原料为脱氧核糖苷酸
D.甲是RNA,乙为蛋白质,此过程为翻译,原料为氨基酸
27.已知某种植物杂交后所结果实中胚乳的基因型为AAaBBb、AAabbb、aaabbb、aaaBBb,那么母本和父本的基因型分别是 ( )
A.母本aabb 父本Aabb B.母本aabb 父本AaBb
C.母本AaBb 父本aabb D.母本aaBb 父本Aabb
28.图甲表示A植物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图乙表示A植物光合速率在不同光照强度环境条件下,光合速率受CO2浓
度影响的变化曲线。a点与c点相比较,c点
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b点与c点相比较,
b点时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依次是( )
A.高、高 B.低、基本一致
C.低、高 D.高、基本一致
29.果蝇中M表现型和N表现型是一对相对性状,若M表现型的雌蝇和M表现型的雄蝇生出了N表现型的果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M表现是显性遗传
B.若生出的N表现的果蝇都为雄性,就可说明M表现是伴X显性遗传
C.若生出的N表现的果蝇为雌性,就可说明N表现是伴X隐性遗传
D.若生出的N表现的果蝇为雌性,就可说明M表现不是伴X显性遗传
30.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1的分离比分别为9:7、9:6:1和15:1,那么F1
|
A.1:3、1:2:1和3:1 B.3:1、4:1和1:3
C.1:2:1、4:1和3:1 D.3:1、3:1和1:4
31.下列是有关某种淀粉酶的实验,处理方式及结果如下表与图3。根据结果判断,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 )
试管I | 试管II | 试管III | |
pH值 | 8 | 8 | 7 |
温度 | | | |
淀粉酶 | 1 ml | 1 ml | 1 ml |
淀粉 | 1 ml | 1 ml | 1 ml |
A.甲物质可能是淀粉酶的抑制剂
B.此种淀粉酶较适合在
C.此淀粉酶在中性环境中的作用速度比碱性快
D.此种淀粉酶在作用35分钟后便会失去活性
32.科学研究过程一般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等。在孟
德尔探究遗传规律的过程中,导致孟德尔发现问题的现象是 ( )
A.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
B.具一对相对性状亲本杂交,F2表现型之比为3:1
C.F1与隐性亲本测交,后代表现型之比为1:1
D.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
深度 | 瓶中O2的变化(g·m-2) | |
白瓶 | 黑瓶 | |
| +3 | -1 |
| +2 | -1 |
| 0 | -1 |
| -1 | -1 |
水底 | -3 | -3 |
33.采用黑-白瓶(不透光-可透光瓶)法测定池塘群
落各深度日代谢的平均氧浓度变化,结果如右表。请
据表分析,该池塘一昼夜生产氧气和消耗氧气量各
为多少g·m-2 ( )
A.5、7 B.8、7
C.8、11 D.5、11
34.培育矮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如下:
纯种的高杆(D)抗锈病(T)×纯种的矮杆(d)
易染锈病(t)F1
雄配子
幼苗
选出符合要
求的品种,下列有关该育种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过程(1)(2)(3)是杂交 B.过程(4)必须使用秋水仙素处理
C.过程(3)必须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D.过程(2)在减数分裂
35.右图表示不同温度下酵母菌发酵时气体产生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由图可知 ( )
①有多种酶参与
②最适合pH是7
③最适温度是40℃
④
⑤
A.①③ B.②⑤
C.③④ D.④⑤
36.某DNA分子共有a个碱基,其中含胞嘧啶m个,
则该DNA分子复制3次,需要游离的胸腺嘧啶脱
氧核苷酸为 ( )
A.7(a-m) B.8(a-m) C.7(1/
37.下列细胞的后代差异性最小的是 ( )
A.造血干细胞 B.癌细胞 C.形成层细胞 D.胚胎干细胞
38.下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自交产生后代的过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 )
![]() |
A.① B.② C.③ D.④
39.根据孟德尔遗传规律推断,下列结构中可能含有等位基因的是 ( )
①四分体 ②姐妹染色单体
③一个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 ④非同源染色体
A.②③ B.①
C.②④ D.①③
40.红海中营群居生活的红鲷鱼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即在缺少雄性红鲷鱼的雌鱼群体中,总
会有一条雌鱼变成雄鱼,且身体也变得比其他雌鱼健壮。为解释这一现象,有人做了如下两组实验(注:两组红鲷鱼生长状况、实验装置、条件及时间都相同)。该实验说明
( )
![]() |
A.环境因素对生物的性状表现起到决定性作用
B.生物的性状表现由遗传物质决定
C.生物的性状表现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D.鲷鱼的性别决定与遗传物质无关
41.在香豌豆中只有基因型含“C_R_”时才开红花,某红花植株(甲)与基因型为ccRr的植株杂交,后代中有3/8开红花,则该红花植株(甲)自交后代中杂合的红花植株应占
( )
A.9/16 B.1/
42.某噬菌体的A基因可分为A1~A6六个小段,一生物学家分离出此噬菌体A基因的4个缺失突变株:J 突变株缺失A
A.A2 B.A
43.在经过饥饿处理的植物的同一叶片上陆续取下面积相同的叶圆片(见下图),称其干重(单位:克)。在不考虑叶片内有机物向其他部位转移的情况下,则实际光合作用速率为:
( )
A. B.
C. D.
44.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在小鼠体内S型和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如图5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是的
( )
A.在死亡的小鼠体内存在着S型和R型两种细菌
B.曲线ab段下降的原因是R型细菌被小鼠的免疫系
统所消灭
C.曲线bc段上升,与S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增殖导致
小鼠免疫力降低有关
D.S型细菌数量从0开始是由于R型细菌突变的结果
45.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等因发现在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规则而被授予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细胞一种生理性、主动性的自觉自杀行为,这些细胞死得有规律,似乎是按编好了的“程序”进行的,犹如秋天片片树叶的凋落,所以这种细胞死亡又称为“细胞调亡”。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在人体发育成熟之前的阶段,总体来说细胞诞生的多,死亡的少
B.发育成熟后,人体内细胞的诞生和死亡处于一个动态平衡阶段
C.在人体中,如果该死亡的细胞没有死亡,就可能导致细胞恶性增长,形成癌症。如果不该死亡的细胞过多地死亡,人体就会出现衰老
D.控制“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基因有两类,一类是抑制细胞死亡的,另一类是启动或促进细胞死亡的,两种基因相互作用控制细胞正常死亡
|
46.(7分)下图表示干细胞的三个发育途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
(1)由A细胞形成的B细胞仍然保持着其特有的 能力,A细胞到C细胞的过程是由 控制的。
(2)若D细胞是胰腺细胞,则结构⑦所起的作用是 。
(3)大肠杆菌细胞与D细胞相比主要区别是 。
(4)由A细胞到形成多个卵细胞的过程,则经过了细胞的 分裂。
(5)用丙酮从D细胞中提取磷脂,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的单分子层面积是否大于D细胞表面积的2倍?理由是 。
47.(10分)动物脑组织中含有丰富的谷氨酸脱羧酶,能专一催化1 mol谷氨酸分解为1mol r-氨基丁酸和1 mol CO2。某科研小组从小鼠的脑中得到该酶后,在谷氨酸起始浓度为10mmol/L、最适温度、最适pH值的条件下,对该酶的催化反应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见图1和图2。
图1产物CO2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图2酶催化反应速率随酶浓度变化曲线
(注:酶浓度固定) (注:反应物浓度过量)
请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⑴在图1画出反应过程中谷氨酸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用“1”标注)。
⑵当一开始时,将混合物中谷氨酸脱羧酶的浓度增加50%或降低反应温度
。
⑶重金属离子能与谷氨酸脱羧酶按比例牢固结合,不可解离,迅速使酶失活。在反应物浓度过量的条件下,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重金属离子后,请在图2中画出酶催化反应速率随酶浓度变化的曲线(请用“4”标注),并说明其原因
。
48.(12分)细胞内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为丙酮酸的分解,其反应式为:
![]() |
为探究该反应发生的场所,甲、乙二人分别做了如下实验:
甲:步骤一:用某种物质处理新鲜肝脏,使其分散成为单个细胞。
步骤二:用含C6H12O6的完全营养液培养肝细胞一段时间。
步骤三:离心得到细胞质基质及线粒体基质,分装在标号为1、2的两支试管中。
步骤四:取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适量,分别滴入两支试管内。
现 象:1、2两支试管均变浑浊。
结 论:丙酮酸的分解既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又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乙:第一步同甲步骤一,第二步同甲步骤三,第三步待续。第四步同甲步骤四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方法步骤一中的处理剂为 ___ ____。
(2)实验完成后,老师指出甲同学的实验结果是错误的。请分析其结果出错的原因: ____ _ __。
(3)现给你如下试剂:丙酮酸及完全营养液(不含糖),清水,吸管若干,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请继续乙的实验,探究丙酮酸水解发生的场所。
步骤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
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
①现象:_________ _______ __ ______。
结论: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
②现象:________________ ___。
结论: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
③现象:_________ _______ __ ______。
结论: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
49.(11分)正常玉米、蚕豆、水稻植株均为二倍体,它们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依次为20、12、24。这三种植物常作为生物学研究中的实验材料,请回答有关问题。
(1)培育多倍体植株要用到秋水仙素,为观察秋水仙素的作用,最好采用上述三种材料中的 作为实验材料,原因是 。
(2)用纯种有色饱满子粒的玉米与纯种无色皱缩子粒的玉米杂交,F1全部表现为有色饱满。请设计杂交实验方案,验证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用遗传图解和简要文字说明表示)
![]() |
(3)将表现型为高秆抗病(DdRr)水稻植株的花粉,授
给另一表现型水稻植株,所得后代的表现型有4种.
比值为高秆抗病:高秆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感病
=3:1:3:1。由此可推测,母本水稻的基因型为
,请在右图中标出母本基因与染色体
的位置关系:
50.(10分)甜豌豆的紫花对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其显性基因决定花色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 |
①从图解可见,这两对基因遵循 定律。
②本图解说明,基因是通过___ ____来控制该花的颜色。
③现有从自然中获得的白花和紫花品种若干,请写出可能存在的基因型。如何从中鉴定并保留基因型为aabb的品种?请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答案 | A | C | C | C | A | C | D | D | C | C | D | C | B | C | B |
题号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答案 | D | A | D | A | D | B | C | A | B | C | C | C | A | C | A |
题号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答案 | B | B | B | A | C | C | B | A | B | C | B | A | C | D | C |
|
|
46.(7分)
(1)分裂和分化(1分) 基因(1分)
(2)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转运、分类和包装(答出其中两个则可) (1分)
(3)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1)
(4)有丝分裂和减数(1分)
(5)是(1分) 因为D细胞内除了细胞膜以外,还有其他生物膜(1分)
47.(10分)4条线共4分。原因2分共6分(1)见曲线1(评分依据:每分解1 mmol谷氨酸则产生1 mmol CO2,根据CO2浓度变化曲线,可得到严格的谷氨酸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
(2)当谷氨酸脱竣酶的浓度增加50%时,见曲线2,当温度降低
(3)见曲线4(注:曲线4为一条不经过原点的平行直线,平移距离不限)。原因:一定量的重金属离子使一定量的酶失活,当加入的酶量使重金属离子完全与酶结合后,继续加入的酶开始表现酶活力,此时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与酶浓度变化的直线关系不变。
![]() |
48.(12分)(1)胰蛋白酶(2分) (2)CO2可以自由通过线粒体双层膜,在将两种基质分离之前不应使肝细胞进行呼吸作用。(2分) (3)步骤三:取等量且少量的试管1及试管2中的溶液分别置于编号为A、B的支试管内,再取等量的丙酮酸及完全营养液分别加入A、B两支试管内(2分)
⑷①现象:A试管变浑浊,B试管无明显变化。
结论:丙酮酸的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2分)
②现象:A试管无明显变化,B试管变浑浊。
结论:丙酮酸的分解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2分)
③现象:A、B两支试管均变浑浊。
结论:丙酮酸的分解既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又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2分)
49.(11分) (1)蚕豆 (2分) 蚕豆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2分)
(2)(4分)要点:基因型、表现型、杂交符号、“测交”、对结果的分析表现型比例
(3)ddRr(1分)
图(2分)
50.(10分) 基因自由组合(2分) 控制酶的合成从而控制代谢过程(2分)
回答要点:1、紫花AABB,白花aabb、aaBB、AAbb。(2分 )
2、取白花品种自交将所获得的种子分别保存并各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留种,另一部分分别种植并与紫花品种杂交,(2分)后代自交,F2白花与紫花比例为9:7的亲本白花基因型为aabb。(2分)(答案合理,注意留种可得分)(留种也可通过同一株个体一部分花自交另一部分杂交,注意标记,来实现留种和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