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2

2014-5-11 0:36:51下载本试卷

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满分150分 时间:120分钟 

命题、校对:邬建岗

学号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 ______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写在题号前)

(一)1分题(共8题)

1.生化分析某种可溶于水的有机小分子样品,得知该物质含有C、H、O、N、P等基本元素,该物质最可能是

A.氨基酸      B.核酸      C.葡萄糖      D.核苷酸

2. 下列有关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酵母菌只会进行无氧呼吸作用B. 所有生物细胞的呼吸作用都是在粒线体内进行

C.动物细胞可进行有氧及无氧呼吸作用 D.植物细胞只在进入黑暗后才进行呼吸作用

3.切除某动物的垂体后,血液中

  A.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也减少    B.生长激素增加,甲状腺激素也增加

  C.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增加     D.生长激素增加,甲状腺激素减少

4. 下列有关人类神经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两个神经元的细胞膜并不直接接触

B. 神经冲动会自发生之部位向邻近的细胞膜依次传递

C. 突触只允许神经冲动由树突末端传到另一神经元的轴突或细胞体

D. 当某处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该部位细胞膜外带正电的离子进入细胞,引起细胞膜电位的改变,产生神经冲动

5.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6.一个患有抗维生素D佝偻病(XBY)的男子与正常女子结婚,为防止生下患病的孩子,进行了遗传咨询。你认为有道理的是( )。

  A.不要生育  B.妊娠期多吃含钙食品  C.只生男孩  D.只生女孩

7.运用下列各种细胞工程技术培育生物新品种,操作过程中能形成愈伤组织的技术是

A.细胞和组织培养   B.植物细胞融合  C.动物胚胎移植  D.细胞核移植

8. 一个健康的人处于寒冷的冬季,分泌量会明显增加的腺体是

①垂体      ②甲状腺       ③胰岛       ④性腺

A. ①②       B. ②③       C.①③      D. ②④

(二)2分题(共20题)

9.将A型血的人的红细胞注入小鼠体内,在小鼠血清中得到的抗体与下列哪一组人的血型

  中所含凝集素有同样的作用

 A.A型、AB型  B.O型、B型  C.A型、B型  D.B型、.AB型

10. 用经3H标记的n个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普通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得知培养基中共有噬菌体后代m个,试问此时培养基中含有被标记的噬菌体的比例最高是

  A.n/m    B.2n/m    C.n/2m    D.n/(n+m)

11.如图是温度对酶催化活性影响的曲线,图中A、B两点的催化效率是相等的,在下面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t1温度时酶的寿命比t2温度时的长

B.t1温度时酶的寿命比t2温度时的短

C.t2温度时的酶有可能开始发生蛋白质的变性

D.t1温度时的酶分子结构比t2温度时的稳定

1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ATP分子贮存能量和释放能量过程中都与磷酸分子有关

B.需氧型细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C.在光合作用中光能以它原来的形式储存于糖类中

D.叶绿体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

13.催产素是一种由9个氨基酸缩合成的9肽,对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合成的部位是核糖体                  B.控制它合成的基因至少有54个碱基

    C.分子中含有9个肽键               D.分子至少含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14.下列有关纯合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由相同基因的雌雄配于受精发育而来    B.连续自交性状能稳定遗传

C.杂交后代一定是纯合体               D.不含等位基因

15.光身长翅与毛身卷翅果蝇杂交后,F1代全为光身长翅。F1代雌果蝇的测交后代中,光

身长翅:光身卷翅:毛身长翅:毛身卷翅为4:1:1:4,则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间的交换值是

A.5%            B.10%            C.20%               D.25%

16.位于常染色体上的A、B、C三个基因分别对a、b、c完全显性。用隐性性状个体与显性纯合个体杂交得F1,F1测交结果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则下列正确表示F1基因型的是 B

17.下列关于几种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 酵母菌 ② 乳酸菌 ③ 硝化细菌 ④ 蓝藻 ⑤ 烟草花叶病毒

A .从生态系统中的成分看, ① ② ③ 是分解者, ④ 是生产者  

B .从同化作用类型看, ② 是厌氧型, ③ ④ 是需氧型

C .从异化作用类型看, ① ② 是异养型, ③ ④ 是自养型

D .从结构和成分看, ① 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⑤ 的遗传物质中不含胸腺嘧啶

18.夏季,在晴天、阴天、多云、高温干旱四种天气条件下,猕猴桃的净光合作用强度(实际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之差)变化曲线不同,表示晴天的曲线图是 B

 19.细胞增殖过程中DNA含量会发生变化。通过测定一定数量细胞的DNA含量,可分析其细胞周期。根据细胞DNA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株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右图。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的是

A.乙组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

B.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

C.丙组中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D.将周期阻断在DNA复制前会导致甲组细胞数减少

20.下面各图表示在适宜范围内.不同环境因素与水稻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其中错误的是  A

21.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下列此种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为a、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为a/、染色单体数为b、DNA分子c的如图所示,属于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分别是

A.(1) (2)      B.(1) (4)        C.(2) (3)         D.(2) (4)

22.下列对有关曲线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甲图可知,CO2的含量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B.由乙图可知,B点以后,载体数量是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限制因素之一

  C.由丙图可知,缩短光照时间可促使A种植物提前开花

 D.由丁图可知,A点生长素浓度对根的生长促进作用最强

23.细胞学家发现人类的一种神经细胞中DNA含量是a,在同一种器官中可以找到DNA含量为 0a0.5a、a、2a的细胞,这种器官应该是   

A.骨髓     B.肝脏        C.卵巢      D.皮肤

24.已知两个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量为128,现有一个DNA共有碱基1200个,则由此DNA控制合成的一个肽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25600    B.51200  C.22018    D.44018

25.关于转运RNA与氨基酸之间相互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每种氨基酸都可由几种转运RNA的携带B.每种氨基酸都有它特定的一种转运RNA

C.一种转运RNA可以携带几种结构上相似的氨基酸

D.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特定的转运RNA来将它带到核糖体上

26.将柳树枝条挂在潮湿的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一枝条的a、b两端分别长出芽和根,如图甲所示。若把同样的柳树枝条倒挂在同样潮湿的空气中,如图乙所示。一段时间后其根和芽的生长情况是( )。

A.b端长芽,a端长根;越靠近b端芽越长,

越靠近a端根越长

B.b端长芽,a端长根;越靠近b端芽越短,

越靠近a端根越短

C.a端长芽,b端长根;越靠近a端芽越长,

越靠近b端根越长

D.a端长芽,b端长根;越靠近a端芽越短,

越靠近b端根越短

27.将乳酸菌的培养条件从有氧环境转变为无氧环境时,发生的过程是( )。

①葡萄糖的利用加快  ②ATP的形成加快 ③CO2的放出减慢

④葡萄糖的利用减慢  ⑤ATP的形成减慢

A.①②  B.②④  C.③⑤  D.④⑤

2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一种蜣螂专以大象粪为食,则该种蜣螂最多能获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

  B.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

(三)3分题(共5题)


29.用打孔器取同一萝卜5 cm长的直根条,分成4组,其中3组分别置于20 g/L、60g/L、80 g/L的KNO3溶液中,测量结果如图。预计在40 g/L溶液中的测量结果最可能是D

30.已知某tRNA一端的3个碱基顺序是GAU,它所转运的是亮氨酸,那么决定此氨

基酸的密码子是由下列哪个碱基序列转录而来的?( )。

  A.GAT  B.GAU  C.CUA  D.CTA

31.狼体内有a种蛋白质,兔体内有b种蛋白质,狼捕食兔后,狼体内的一个细胞中含有的蛋白质种类最可能的是:

A.少于a  B.a+b  C.a  D.多于a

32.双链DNA某片段包含m个碱基,其中胞嘧啶n个,该片段复制2次,需要消耗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

A.(m-2n)/2    B.3(m-2n)/2    C.m-2n    D.2(m-2n)

二.简答题(共90分)

39、(10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请根据右上图回答问题。(1)从结构与功能统一的生物学观点看,胰岛细胞和性腺细胞中都含有较多的细胞器是[  ] ____________

(2)非生物界的能量通过图中结构[  ] ___________ 的生理

活动后才能进入生物界。

(3)若为细胞提供放射性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则放射性在该

细胞集中的区域有__________   (填代码)。

(4)与细胞渗透吸水能力直接有关的结构是[    ]        

(5)对细胞各种生理活动起催化作用的物质是在[  ]               处合成的。

(6)右下图表示阳生植物的一个叶肉细胞及其相关生理过程示意图。

①图中A、B两种结构的膜面积都很大,其中A增加膜面

积是通过____________                  ,     

,B增加膜面积是通过____________              

②假如C18O2作为该细胞某一生理作用的原料,则在较强的光照

条件下,图中含有18O的呼吸作用产物的主要去向是

图中的____________途径 (用图中的字母表示) 。

③图中哪几个字母代表O2 ____________

④图中的f假如指的是葡萄糖,图示还正确吗?说明原因。    ________                                   

39、(10分)

  (1)3高尔基体    (2) 6叶绿体  (3)456  (4)8液泡 (5)2核糖体

(6)①囊状结构薄膜叠加(或基粒的形成)  线粒体内膜向内凹陷形成嵴(或嵴的形成)  ②d  ③acf   ④不正确。葡萄糖不能直接进入线粒体,必需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后,方可进入线粒体继续分解。

3. (10分)将10g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分离开来,在离体条件下分别测定其光合作用中CO2的吸收量和呼吸作用中CO2的释放量。如下图A所示曲线表示:分别在15℃和30℃条件下,测定叶绿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每小时CO2的吸收量;图B曲线表示: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测得的线粒体呼吸作用每小时CO2的释放量。请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⑴在温度为30℃,光照为8000勒克斯的条件下,离体叶绿体的光合作用强度为    μg/h/10g;在温度为15℃,光照为8000勒克斯的条件下,离体叶绿体的光合作用强度为   μg/h/10g;在光照强度相同,温度不同的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不同,是因为受光合作用的       过程的限制。

⑵离体线粒体在温度在15℃和30℃时的呼吸作用强度分别为  μg/h/10g和     μg/h/10g。

⑶假定离体叶绿体和线粒体与在叶肉细胞内的生理活性基本一致,在30℃条件下的叶肉细胞内既不吸收CO2也不释放CO2的光照强度为       勒克斯,此时光合作用正好补偿呼吸作用的消耗,呼吸作用所释放出的CO2正好用于   

⑷假定离体叶绿体和线粒体在叶肉细胞内的生理活性基本一致,在温度为30℃,光照强度为8000勒克斯时,光照10h,然后转入无光条件下,温度也为30℃时,10g叶肉组织一昼夜能积累葡萄糖      μg。如果黑暗条件下的温度平均为15℃,则10g叶肉组织积累葡萄糖    μg。

⑸根据⑷计算的结果,你如何解释种在新疆吐鲁蕃的哈密瓜比种在江苏的品质好          

2.(1)8,4,暗反应 (2)0.75,1.5 (3)1500,光合作用 (4) 30  37.2 ( CO2 :44,54.5) 

(5)①吐鲁番地区属于高纬度地区,日照时间比江苏长,光合作用时间长;

②吐鲁番地区属于沙漠性气候,日夜温差大,有利有机物质的积累。

5.(7分)一个同学正在不同温度下研究一种冻原植物,他的观察借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释放到环境的氧的净含量(均在标准状态下)。右图表示观察结果,请你判定哪一条曲线表示产生氧气,哪一条表示氧气的释放?并回答以下问题:

(1)产生氧气的曲线是__________,氧气的释放是

曲线__________。

(2)在什么样的温度下冻原植物呼吸作用最强?

______________。

(3)在什么样的温度下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和异化作用消耗的氧气彼此相等?__________、__________。

(4)冻原植物内,形成ATP生理过程有

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5.(1)I II  (2)40℃  (3)-2.5℃  40℃  (4)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31.(8分)为研究长跑中运动员体内的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科学家选择年龄、体重相同,身体健康的8名男性运动员,利用等热量的A、B两类食物做了两次实验。

实验还测定了糖和脂肪的消耗情况(图2)。

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1显示,吃B食物后,__________浓度升高,引起__________浓度升高。

(2)图1显示,长跑中,A、B两组胰岛素浓度差异逐渐__________,而血糖浓度差异却逐渐___________,A组血糖浓度相对较高,分析可能是肾上腺素和________也参与了对血糖的调节,且作用相对明显。

(3)长跑中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和脂肪。研究表明肾上腺素有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从能量代谢的角度分析图2,A组脂肪消耗量比B组___________,由此推测A组糖的消耗量相对_____________。

(4)通过检测尿中的尿素量,还可以了解运动员在长跑中_________________代谢的情况。

解析:本题考查了三大物质代谢及激素对代谢的调节,注重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图表等能力。

由图1可知,吃B食物后,血糖浓度的变化在前,胰岛素浓度变化在后,即血糖升高引起胰岛素浓度升高。同时可知,长跑中,A、B两组胰岛素浓度差异逐渐减小,而血糖浓度差异逐渐增大。导致血糖浓度升高的激素主要由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它们之间具有协同作用关系。当血糖功能不足时,可由脂肪和蛋白质供能。A组脂肪消耗量比B组高,则A组糖的消耗量相对减少。蛋白质需要经过脱氨基作用形成的不含氮部分才能供能,同时含氮部分在肝脏中合成氨,再转化为尿素,随尿液排出体外,所以,检测尿液中的尿素量,可以了解蛋白质的代谢情况。

答案:(18)

  (1)血糖  胰岛素

  (2)减小  增大  胰高血糖素  协同

  (3)  减少

  (4)蛋白质

34.(11分)图甲、乙是两个家族系谱图,乙家族患色盲(B-b)。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的遗传病,其致病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是______性遗传。
(2)图甲中Ⅲ-8与Ⅲ-7为异卵双生(由不同的受精卵发育而来),则Ⅲ-8表现型是否一定正常?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Ⅰ-1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Ⅰ-2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
(4)若图甲中的Ⅲ-8与图乙中的Ⅲ-5结婚,则他们生下两病兼患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
(5)若图甲中Ⅲ-9是先天愚型,则其可能是由染色体组成为__________________的卵细胞和__________________的精于受精发育而来,这种可遗传的变异称为______________。

(1)常  显

(2)不一定  基因型有两种可能

(3)XBXb  XBY

(4)1/8

(5)23A+X  22A+X(或22A+X  23A+X)  染色体畸变

38.(9分)请回答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问题。

(1)生态系统是由 ▲ 两种成分组成。

(2)下表列出三种生态系统在地球上所占面积比、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现存量以及被食量。

1)热带雨林的生产者主要是__________,海洋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主要是__________。

2)影响热带雨林净生产量的主要无机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而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则是_______________。

3)据表资料,按单位面积计算,净生产量依热带雨林、荒漠和海洋的顺序减少,这是因为……………(   )

A.生产者被食量按此顺序增大          B.环境温度按此顺序降低

C.叶绿素含量按此顺序减少           D.太阳光利用率按此顺序增大

4)据表分析,热带雨林的现存量最大,而海洋生态系统的最小,其原因是__________。

(3)两个不同生态系统中,积累在植物和土壤中的有机物比例如右图,其中表示热带雨林的是图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38.(9分)

(1)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2)1)常绿乔木  浮游植物  2)温度和雨量  矿质营养  3)C  4)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的被食量远大干热带雨林

(3)乙  热带雨林温度高,分解者活动旺盛

39.(8分)本题为分叉题。A适用于《生命科学》教材,B适用于《生物》教材。A和B中任选一题,两题都做以A给分。

A科学家将动物体内的胰岛素基因与大肠杆菌的DNA分子重组,并且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成功,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此图表示的是采取______________方法获取原胰岛素基因的过程。

(2)图中①DNA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模板,通过__________________ 形成单链DNA,此过程所需的酶是_______________。然后在酶的作用下合成双链DNA,从而获得了所需要的基因。

(3)图中②代表的是_____________酶,在它的作用下将质粒(环状DNA)切割。

(4)图中③中代表含有__________________基因的重组质粒。

(5)图中④表示的是将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⑤表示重组质粒的DNA随大肠杆菌繁殖而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人工  (2)原胰岛素mRNA  逆转录  逆转录酶

(3)(特定的)限制   (4)原胰岛素  (5)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分裂扩增

B对农作物Ⅰ和Ⅱ在同一土壤中,进行N、P、K三要素肥效试验。结果如下表(“+”表示施肥;“-”表示未施。):

作物种类

肥料成分

试验产量与原产量比(%)

氮肥

磷肥

钾肥

农作物Ⅰ

+

+

+

100

-

-

-

68

-

+

+

100

+

-

+

70

+

+

-

89

农作物Ⅱ

+

+

+

100

-

-

-

35

-

+

+

48

+

-

+

68

+

+

-

91

(1)    三肥效试验的结果显示,农作物Ⅰ与农作物Ⅱ的主要区别在于___________,其可能原因是,农作物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氮素化肥主要以____________转运方式被作物根吸收,___________措施有利于根系吸收矿质营养。

(3)    施肥后要及时灌溉。若作物田流失的水从右图A位置注入一条河流,导致下游水体中藻类数量发生的变化如右图曲线所示。则在A下游,藻类数量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距A下游4公里处,藻类数量___________,细菌数量增加。细菌数量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若对农作物Ⅱ作无土栽培,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到培养液中留存的NO3/Ca2+比值减小,其与细胞结构有关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1)作物Ⅰ不施加氮肥不影响其产量,农作物Ⅱ需要外界提供氮肥   

农作物Ⅰ的氮素可能来自共生固氮菌  (2)主动  中耕松土

(3)水中N元素的增多  减少

随着藻类的大量死亡,好氧性细菌随有机物增多而生长繁殖

(4)NO3的载体多,Ca2+载体少  

40.(10分)本题为分叉题,A适用于《生命科学》教材,B适用于《生物》教材。A和B中任选一题,两题都做以A给分。

[A 组]  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作答。

(1) ①作用表示             ;②过程表示           ;

③的免疫种类是           ;④的免疫种类是         。

(2)据图所示:

感应阶段是           的阶段;反应阶段是          的阶段;

效应阶段是            的阶段。

(3)抗体的合成需要经过                过程;在细胞中参与抗体合成的细胞器有            

41A(1)杀伤靶细胞  T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2)抗原处理、识别、呈递   B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以及形成记忆细胞  效应T细胞、 淋巴因子、抗体发挥作用

(3)转录  翻译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B体物质代谢的部分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A~E表示有关物质,①~⑦表示有关生理过程,请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A的分子结构通式为       ;C物质名称为        。

(2)在过程④⑤⑥中,发生在线粒体中的过程是           。

(3)若过程③发生在核糖体,该过程以        为模板,产物D包括:有机物是        ,无机物是          。

(4)图中能为①②提供载体的是          过程,可以为①②提供能量的是           过程。

(5)促进血液中B浓度升高的激素有         。

(6)现有2摩尔E、1摩尔麦芽糖和1摩尔B分别彻底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从多到少的排列顺序是        。

36、(10分)

(1)   (氨基酸通式)  1';  甘油和脂肪酸   1'。

(2)  ⑥       1'。

(3)  mRNA    1',  蛋白质    1',   水       1' 。

(4)  ③       1',    ④⑤⑥⑦        1'。

(5)   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     1'。

(6) 麦芽糖、B、E     1'。

40.(9分)DNA技术可以对不同个体进行辨认。提取DNA,在一定温度下水浴共热,使DNA氢键断裂,双链打开。若两份DNA样本来自同一个体,在温度降低时,两份样本的DNA单链通过氢键连接一起;若不是来自同一个体,则两份样本中的DNA单链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互补。请回答:

(1)细胞中能提取DNA的主要结构中还含有__________成分,要鉴定是否含DNA可用的试剂是      

(2)下表所示为分别提取的样本和供比对的同一区段DNA单链的碱基序列,根据碱基配对情况,A、B、C、三组DNA中不是同一个体的是__________。

A组

B组

C组

样本DNA碱基序列

ACTGACGGT

GGCTTATCG

GCAATCGTG

供比对的DNA碱基序列

TGACTGCCA

CCGAATAGC

CGGTAAGAT

(3)每组样本和供比对的DNA必须取自相同的__________,但不一定取自相同的细胞。

  这是因为DNA在细胞分裂时经过了__________ ,被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4)如果表中的一个片段互补合成了信使RNA片段,则后者含______个密码子,这一过程叫__________。

(5)除了表中所列出的,组成这些片段的成分还有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

40.(9分)(1)蛋白质 甲基绿 (二苯胺)(2)   观察表中给出的碱基序列,可以发现A组和B组的能够互相配对,只有C组不能,所以C组不是取自同一个人。

(3)染色体  复制 (4)3  转录  (5)脱氧核糖   磷酸

42.(10分)某校生物兴趣小组选择了“海洋动物和淡水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的课题研究,欲探素海洋动物和淡水动物血浆渗透压的高低。现已得到了两类动物的血液,并已离心分离出两类动物的血浆各50 mL,请你帮助设计实验以完成研究任务。

  (1)你的设计依据什么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应准备的仪器有烧杯、长颈漏斗、半透膜、细线。

  (3)实验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果预测和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可能的结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10分)(1)渗透作用

  (3)①先将淡水动物的血浆倒入烧杯中;②将海洋动物的血浆倒入漏斗中,用半透膜

封住长颈漏斗的口,用细线将半透膜扎紧;③将漏斗浸入烧杯中即淡水动物的血浆中,让两

者液面处在同一高度上;④一段时间后,观察漏斗管中液面的变化

  (4)①液面上升,说明海洋动物的血浆渗透压高于淡水动物

  ②液面不变,说明海洋动物的血浆渗透压等于淡水动物

  ③液面下降,说明海洋动物的血浆渗透压低于淡水动物

  (5)海洋动物的血浆渗透压高于淡水动物的血浆渗透压,因为海水浓度高于淡水,海

洋动物长期适应环境,故血浆渗透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