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高三生物水分代谢练习

2014-5-11 0:36:51下载本试卷

水分代谢练习

【思考导学】

1.将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置于清水中,该植物细胞是否可以无限吸水?

答案:不能。原因是细胞吸水后,液泡中的细胞液增加,液泡体积变大,原生质层向外扩张。但细胞壁伸缩性很小,不能随原生质层的膨大而膨大,因而对原生质层产生了压力,对水分的进入产生了阻力。当压力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细胞也就不会吸水了。

2.盐渍的肉不易变质,其原因是什么?

答案:肉盐渍后,在肉的表面形成了一层高浓度的盐溶液,当细菌等微生物落在高浓度的盐溶液中,细菌就会因渗透失水而死亡,这样肉就不会变质了。

3.在移栽植物时特别是移栽树苗时,一定要去掉一部分枝叶,往往还要选择傍晚或阴雨天移栽,为什么?

答案: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提高成活率。

4.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因素

内部原因:构成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具有一定程度的伸缩性,但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小,而原生质层的伸缩性较大,这样细胞壁和原生质层之间才能发生分离和复原现象。

外部原因:与外界溶液有关。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原生质层的体积缩小,而细胞壁伸缩性小,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子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的体积逐渐膨大,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训练】

1.既有亲水性物质,又具有大型中央液泡的植物细胞,其主要的吸水方式是

A.吸胀吸水   B.渗透吸水  C.吸胀和渗透并重  D.难以确定

2.植物细胞质壁分离时,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充满的是

A.细胞液和细胞外溶液   B.细胞液  C.细胞外溶液  D.清水

3.下列哪项不是发生质壁分离的必备条件

A.细胞壁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不同       B.液泡的有无

C.原生质层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D.细胞核的多少

4.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包括

A.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原生质    B.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C.细胞膜、核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D.细胞膜和液泡膜之间的细胞质

5.根毛区的外层细胞水分不断被吸收到根内部的导管中去,水分由外向内逐层渗过各层细胞,则各层细胞液的浓度应

A.逐层降低   B.逐层升高  C.保持不变  D.取决于土壤溶液浓度

6.肾小管与其周围毛细血管之间水分的交换是通过渗透作用完成的。如果流经肾小管的原尿中葡萄糖浓度明显增高,并且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那么最终排出的尿液量将会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7.把蚕豆叶表皮浸在7%的尿素溶液中,开始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然后又自动复原,发生自动复原的原因是

A.原生质层受破坏 B.尿素分子进入细胞 C.细胞壁被破坏 D.尿素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的浓度

8.下列植物的种子均为干种子,其吸水力最强的是

A.花生种子   B.黄豆种子  C.蓖麻种子  D.向日葵种子

9.为提高移栽树苗成活率,常常采用根部带土和去掉部分叶子的措施,这是为了

A.保护根毛,减少蒸腾作用     B.防止根部营养损失,增加呼吸作用

C.促进根的发育,降低光合作用   D.保护幼根,提高植物体温度

10.将洋葱鳞片叶放在0.45 M蔗糖溶液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放在0.35 M蔗糖溶液中,细胞有胀大的趋势;放在0.4 M蔗糖溶液中,细胞似乎不发生变化,这表明

A.细胞已经死亡           B.蔗糖分子可以自由进出细胞

C.细胞液浓度为0.4 M左右      D.细胞质壁分离后能自动复原

11.桃的种子外有坚硬的内果皮而不易发芽,播种前要沙埋处理,这是因为

A.细胞的吸胀作用使种子吸足水,胀破硬壳    B.细胞的渗透作用使种子吸足水,胀破硬壳

C.水的浸泡作用使内果皮变软          D.尽快使种子烂掉坚硬的外衣

12.和面时,掺入了适量的清水,而揉成的面团中水并不滴出。这一事实能说明的原理是

A.自由水  B.结合水  C.吸胀作用   D.渗透作用

13.家庭养花,一次施肥过浓,引起花卉萎蔫,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加强光照 ②改善空气流通 ③适当浇灌清水 ④更换盆中泥土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4.最能证明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原理的实验是

A.将萎蔫的青菜放入清水中会变得硬挺   B.将根尖细胞放入清水中会吸水

C.将土豆放入盐水中会变软        D.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复原

15.取适量干重相等的4份种子进行不同处理:(甲)风干,(乙)消毒后浸水萌发,(丙)浸水后萌发,(丁)浸水萌发后煮熟冷却、消毒。然后分别放入4个保温瓶中。一段时间后,种子堆内温度最高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6.植物吸收矿质元素受内外因素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呼吸抑制剂可降低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B.在一定范围内,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

C.根吸收水分和吸收矿质元素是没有关联的D.光合作用受阻一定时期后,有机物缺乏影响根吸收矿质元素

17.对绿色植物来说,制约其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因素有

①根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弱 ②根细胞内细胞液的浓度 ③植物的蒸腾作用 ④物种自身的遗传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8.以紫色洋葱鳞茎表皮为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中能观察到紫色中央液泡逐渐缩小

B.滴加30%的蔗糖溶液比10%蔗糖溶液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所需时间短

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中又复原,说明细胞保持活性

D.用高浓度的NaCl溶液代替蔗糖溶液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

19.的两端托盘上的烧杯内各插有一根树枝,且两根树枝的树叶一多一少,开始时天平两边平衡。(见图)现将此装置移至阳光下照射,经过一段时间,天平       边将会下降,主要原因是

A. 左、光合作用     B. 右、杯内水分的蒸发

C. 左、树叶的蒸腾作用  D. 右、树叶的呼吸作用

20.积相同的10%的葡萄糖溶液和10%的蔗糖溶液用半透膜隔开,其水分子运动的特点是

A. 因浓度相同,水分子移动处于平衡状态

B. 水分子由葡萄糖溶液向蔗糖溶液中移动比由蔗糖溶液向葡萄糖溶液中移动的多

C. 水分子总的移动趋势是由蔗糖溶液向葡萄糖溶液中移动

D. 水分子不移动

21、某同学用30%的蔗糖溶液来处理生物细胞,在操作步骤都正确的情况下,细胞没有出现质壁分离现象。对此合理的解释可能是     。  ①实验材料是根尖分生区细胞  ②实验材料是动物细胞 ③实验材料是死细胞 ④实验材料是去除了细胞壁的植物细胞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2.如图表示两类不同植物在一天中的气孔张开面积变化。据图进行了下列判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A.Ⅰ植物主要在夜间进行CO2的固定

B.Ⅱ植物白天吸收水分远多于夜间

C.极度干旱环境下的植物气孔生理比较符合曲线Ⅰ

D.水生植物的光合速率比较符合曲线Ⅱ

23、将一株成熟植物体的全部叶片均剪去一半,下列哪一过程不会立即受到影响

A.蒸腾作用  B.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C.光合作用  D.矿质元素的吸收

24.将阴生植物移至强光下,植物迅速发生萎蔫,此时比较右图中①②③三个部位的细胞液浓度,正确的是 

A.③>②>①   B.①>②>③ 

C.①>③>②   D.②>③>①

25.下图表示在有风和无风的两种条件下,

蒸腾速率与气孔大小之间的关系。在图中的哪一点,蒸腾速率与气孔大小无关? 

紫色洋葱

表皮细胞

处理后具活性的

紫色洋葱表皮细胞

口腔上

皮细胞

0.    3g.ml-

蔗糖溶液

A

+

-

-

+

B

-

+

-

+

C

-

-

+

+

26.下表是将三种细胞制成装片后用蔗糖溶液处理的情况,请分析回答:

         

(注:“+”表示加入,“-”表示未加入)

(1)A中的现象是        ,因为细胞中        可以看作一层选择透过性膜。

(2)B中的现象是        ,原因可能是细胞经过了        的处理。

(3)C中的现象是        ,原因可能是              

27.请回答下列有关矿质元家吸收的问题。

取四株大小与长势一致的番茄幼苗,分别培养在盛有等量完全培养液的培养瓶中,然后将其中两株番茄幼苗的地上部分同时剪去。装置如下图。

(1)实验中,向甲、丙两瓶持续充人空气,测量四只培养瓶内溶液中的K+含量,结果如图。

⑴表示甲瓶溶液中K+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是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丁瓶溶液中K+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是__________________。


⑵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_______,这一观点可通过__________两装置的实验加以验证。

⑶植物的地上部分为根提供_______________,这一观点可通过_____________两装置的实验加以验证。

⑷经过—定时间后,如果甲瓶中的番茄幼苗出现了萎蔫现象,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气孔是蒸腾过程中水蒸气从植物体内排出体外的主要出口也是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入口。下图(甲)示菠菜叶的气孔结构图。


         甲                     乙

⑴某同学将同一部位的菠菜叶表皮制成临时装片,使表皮分别置于蒸馏水、0.3M蔗糖溶液、0.5MKCl溶液和质量百分比为90%的乙醇溶液中。随着时间的变化,分别测定气孔的大小(用相对值h表示),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四条曲线(如图乙所示),分析后回答:

①在a、b、c、d三条曲线中,代表浸在0.3M蔗糖溶液中气孔变化的曲线是     

②曲线c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气孔的变化情况是            。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③形成d曲线的原因是                            。

⑵该气孔在夏天中午,h≈0,它的意义是                     。但过了一段时间后h>0,并逐渐增大,原因是          

⑶不同种植物的气孔H值(气孔h值总和)在一天中变化不同,下图表示两类植物在一天中H值变化,据图回答:

①Ⅱ植物白天吸收水分      (>、=、<)夜间。

②极度干旱环境下的植物气孔生理比较符合曲线   ___  

29.下图是根据两颗苍耳种子的萌发试验记录制作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AB段说明两种子在萌发以前均未形成_____________,依靠_____________吸收水分,使鲜重上升。

(2)CD段说明,不休眠的种子,在胚根形成的同时,逐渐形成了_____________,使吸水量逐渐_____________,鲜重继续上升。

(3)休眠种子的曲线在B点后趋于平稳,是由于休眠种子不萌发成幼苗,基本上不进行_____________吸水。

(4)与萌发种子相比,休眠种子吸收到细胞内的水分比较多以___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

水分代谢练习参考答案

1.B  2.C 3.D. 4.A 5.B. 6.A  7.B. 8.B. 9.A  10.C. 11.A  12.C.

13.D  14.D  15.C  16.C  17.D  18、D  19、C  20、C  21、D  22、D 23、D 24、B  25、C

26.每空1分。(1)质壁分离,原生质层;(2)原生质体皱缩,纤维素酶、果胶酶

  (3)细胞皱缩,细胞渗透失水

27.(1)1)D  2)B (2)主动转运  甲、乙(或丙、丁) (3)能源物质  甲、丙(或乙、丁)
(4)因蒸腾作用失水,培养液浓度增高,大于根毛细胞细胞液浓度,所以根毛细胞不能吸水

28.⑴①b  ②先关闭后开放  由于外界溶液浓度高,导致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关闭,随着K+、Cl被主动运输吸收,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开放。③细胞已经死亡    ⑵减少植物蒸腾散失水分   二氧化碳被光合作用利用,葡萄糖增加,细胞液浓度增大;⑶ ① >   ②Ⅰ

29.(1)中央液泡 吸胀作用 (2)中央液泡 增加 (3)渗透 (4)结合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