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上学期九校联考试题
生物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Ⅱ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卷姓名栏内写上自己的姓名。
2.把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第Ⅱ卷答题卡内。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可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
②有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
③可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④垂体通过下丘脑控制性腺的生长发育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2.有关下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若Y表示胰岛素,则该细胞在血糖浓度过低时的活动加强
B.若Y表示抗体,则该细胞是由B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来的
C.若Y表示生长激素,则该细胞为下丘脑中的细胞
D.若Y表示单克隆抗体,则该细胞是由效应T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的
3.下图是两类不同植物叶片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在CO2浓度较低时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
A.乙是C4植物,CO2的移动途径是:CO2→含四碳的有机酸→三碳化合物
B.甲是C3植物,CO2是移动途径是:CO2→三碳化合物→葡萄糖
C.甲是C4植物,CO2是移动途径是:CO2→含四碳的有机酸→三碳化合物
D.乙是C3植物,CO2是移动途径是:CO2→三碳化合物→四碳化合物
4.下表是关于四种生物的能源、碳源、氮源、新陈代谢类型的描述。描述正确的一组生物是
( )
A.硝化细菌与乳酸菌 B.乳酸菌与根瘤菌 C.根瘤菌与衣藻 D.硝化细菌与衣藻
5.下列物质中元素组成最相似的一组是
A.糖元、胰岛素、性激素 B.淀粉、淀粉酶、糖元
C.纤维素、性激素、生长激素 D.ATP、DNA、RNA
6.在光学显微镜下可清晰分辨出成熟高等植物细胞的细胞膜的是
A.有丝分裂间期 B.有丝分裂中期 C.质壁分离时 D.吸胀吸水时
7.分别在①、②、③三个研钵中加
处理 | ① | ② | ③ |
石英砂(少量) | + | + | + |
碳酸钙(少量) | - | + | + |
95%乙醇(10毫升) | + | - | + |
蒸馏水(10毫升) | - | + | - |
注:“+”表示加,“-”表示不加。
经①、②、③过程处理得到的溶液的颜色依次是
A.深绿色、黄绿色(或褐色)、几乎无 B.黄绿色(或褐色)、深绿色、几乎无色
C.几乎无色、深绿色、黄绿色(或褐色) D.黄绿色(或褐色)、几乎无色、深绿色
8.某细菌能产生一种“毒性肽”,其分子式是C35H70O19N10,
将它彻底分解后只能得到下列四种氨基酸:甘氨酸(C2H5NO2),丙氨酸(C3H7NO2),苯丙氨酸(C9H13NO2),谷氨酸(C5H9NO4),则参与该“毒性肽”,合成的氨基酸分子数及控制该“毒性肽”合成的基因中含有的碱基数最小值分别为( )
A.10、60 B.15、
9.右下图是洋葱根在不同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K+和NO3-的曲线。影响A、B两点和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 ( )
A.载体数量、能量 B.能量、载体数量
C.能量、离子浓度 D.载体数量、离子浓度
10.将小麦植株的一叶片置于恒温的密闭小室,调节小室 CO2 浓度,在适宜光照强度下测定叶片光合作用的强度(以 CO2 吸收速率表示),测定结果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光照强度适当降低,a 点左移,b 点左移
B.如果光照强度适当降低,a 点右移,b 点左移
C.如果光照强度适当增强,a 点右移,b 点左移
D.如果光照强度适当增强,a 点右移,b 点右移
11.发酵工业常利用酵母菌发酵获得酒精,那么酒精是酵母菌的( )
A.有氧呼吸产物、初级代谢产物 B.无氧呼吸产物、初级代谢产物
C.有氧呼吸产物、次级代谢产物 D.无氧呼吸产物、次级代谢产物
12.在培养微生物时,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并不呈现“S”型,怎样处理才能让微生物的生长曲线也呈“S”型( )
A.增大接种量 B.选育优良菌种
C.连续培养法 D.改变细胞膜透性
13.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细胞膜中载体种类和数量是其功能特性的基础
B.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叶绿体、线粒体和核膜
C.细胞的细胞壁都可以被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分解
D.细菌等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细胞壁
14.下列五种反应依次属于( )
(1) 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
(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亦可导致严重发病 (3)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
(4)人体感染酿脓链球菌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向它发起进攻,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
(5)当细菌的外毒素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的抗毒素与之结合,使它丧失毒性
①正常免疫 ②自身免疫病 ③免疫缺陷 ④过敏反应
A.②③①④③ B.④③②②① C.②①④①③ D.④③②①①
15.下列关于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调整期合成的酶都是诱导酶
B.对数期只有细胞分裂,没有细胞生长
C.稳定期是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时期
D.衰亡期细胞大量死亡,没有新生细胞
16.下图①、②、③、④依次表示:内分泌腺与靶细胞的关系、有丝分裂末期和四分体时期的三个重要数值的相对量、C3和C4植物在不同CO2浓度下的光合作用强度、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的相对含量,其中有错误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7.在高等植物细胞中有两种大量元素,淀粉中不含有,但核酸中含有。关于这两种元素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两种元素是生物膜、染色体的主要组成元素
B.其中一种元素与植物体糖类合成和运输有关
C.健康的成年人,摄入和排出这两种元素的量基本相等
D.在只缺乏这两种元素的培养液中培养正常植株,首先表现缺素症的是老叶
18.右图所示曲线不能表示下列哪项生理变化( )
A.水稻根细胞吸收K+的速度与呼吸强度的关系
B.酵母菌呼吸释放CO2的速度与O2浓度的关系
C.小麦种子在成熟过程中干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
D.玉米幼苗吸收CO2的速度随光照强度(一定范围内)的变化
19.右图为电子显微镜视野中观察的某细胞的一部分。下列有关该细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①此细胞既可能是真核细胞也可能是原核细胞
②此细胞是动物细胞而不可能是植物细胞
③结构2不含磷脂,其复制发生在间期
④结构1、3、5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下表关于基因工程中有关基因操作的名词及对应的内容,正确的组合是( )
供 体 | 剪 刀 | 针 线 | 运载体 | 受 体 | |
A | 质粒 | 限制性内切酶 | DNA连接酶 | 提供目的基因的生物 | 大肠杆菌等 |
B | 提供目的基因的生物 | DNA连接酶 | 限制性内切酶 | 质粒 | 大肠杆菌等 |
C | 提供目的基因的生物 | 限制性内切酶 | DNA连接酶 | 质粒 | 大肠杆菌等 |
D | 大肠杆菌等 | DNA连接酶 | 限制性内切酶 | 提供目的基因的生物 | 质粒 |
21.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与之相对应的DNA片段位于( )
A.编码区下游的非编码区中 B.基因编码区最末端的内含子中
C.基因编码区内 D.基因的最末端
22.下列对有关图形所表达的生物学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表示杂合子Aa连续自交若干代,后代中显性纯合子所占比例
B.乙图中,土壤中的某矿质元素浓度分别为a、b、c时,在b浓度时施用含该元素的肥料最有利于植物生长
C.丙图中,某激素是指胰高血糖素
D.丁图中S型增长曲线受种群密度等因子的制约
23.右图表示某有机物加入某种酶后在0~
有机物的分解总量与温度的关系图,依图判断,在0~80℃
环境中,酶的活性变化线(pH适宜)曲线正确的是 ( )
![]() ![]() ![]() ![]() ![]() |
24.某人为了研究微生物与氧的关系,把乳酸菌、酵母菌、硝化细菌分别培养在三个半固体培养基中,几天后观察,结果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中的微生物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B.乙中的微生物可以在含青霉素的选择培养基中生长
C.丙中的微生物的遗传物质分布在细胞核中
D.甲、乙、丙中的微生物所需的碳源均为有机碳源
25.下表为甲、乙、丙三人血清中的氨、尿素、及尿液中的尿素排出量。据此判断( )
项目 | 正常值 | 甲 | 乙 | 丙 |
血氨(μmol/l) | 18~72 | 25 | 90 | 65 |
血清尿素(μmol/l) | 2.90~7.85 | 8 | 3.1 | 12 |
尿素排泄量(μmol/l 24h) | 720~1080 | 1150 | 610 | 520 |
A.甲一次摄入蛋白质过多,乙的肝脏有病变,丙的肾脏病变。
B.甲和乙的肾脏病变,丙的肝脏病变。
C.甲正常,乙和丙的肾脏病变。
D.甲和丙的肾脏病变,乙肝脏病变。
选择题答题卡: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答案 |
|
|
|
|
|
|
|
|
|
|
|
|
|
|
|
题号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
|
|
|
|
答案 |
|
|
|
|
|
|
|
|
|
|
|
|
|
|
|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6题,用黑色钢笔或水笔直接答在相应位置上。
2.答卷前要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 |
26.(8分)图示氮循环的部分内容,据图回答:
(1) ②表示 过程。在缺氧的情况下 (填编号)生理过程会加强。
(2)简要说明人体细胞膜上有关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①载体: ; ②糖蛋白: ;③激素(或神经)受体 。
(3)长期食用劣质奶粉(蛋白质含量极低)可能导致浮肿和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请
解释原因。
①浮肿的原因:图中 含量较低,导致 。
②抗病能力下降的原因是 。
![]() |
27.(8分)下图表示人体内三大类有机物的部分代谢途径和产物。请据图回答:
(1)人体需要的部分A物质只能从消化道吸收,不能由②途径获得,这部分A称为_____。
(2)B物质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与糖类相互转化的特点是
。
(3)②过程主要发生在肝脏。化验肝炎病人的血液,会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偏高,这是因为肝炎病人的肝细胞膜的 变大。Y是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它转变成尿素的过程是在 中进行的。
(4)⑤→⑦的过程在功能上除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外,还能为_______________。
(5)能促进⑧过程的激素有 。
28.(8分)金茶花是中国特有的观赏品种,但易得枯萎病,降低观赏价值。科学家在某种植物中找到了抗枯萎病的基因,用转基因方法培育出了抗枯萎病的新品种。请据图回答:
(1)获得②一般用 的方法,①和②结合能形成③,最重要的是①和②经处理后具有 。
(2)在⑤→⑥过程中,获得抗病基因的金茶花细胞将经历 和
过程后才能形成⑦。
(3)抗枯萎病金茶花的培育成功说明一种生物的基因表达系统能够识别来自另一种生物的DNA的___________,并具有相同的一套___________。
(4)欲快速培育大量该抗病新品种,应该采用的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转基因方法获得的抗病金茶花,将来产生的配子中是否一定含有抗病基因? 。
29.(8分)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作答。
(1) ① 表示
,d是
细胞,图中属于反应阶段的是______(填编号)。
(2)与细胞f的功能相适应的细胞器有 。
(3)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填字母)。
(4)人体消灭结核杆菌的免疫方式是图中的 (填编号)。
(5)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的细胞是 (填字母),导致的疾病属于免疫失调疾病类型中的 。
30.(8分)下图表示某植物光合作用速度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甲图为光合作用的氧气产生速度,乙图是测定的氧气释放速率。请据图分析回答:
|
(1)甲图中,OS段的限制因素是 ,此时主要影响光合作用过程的
阶段; 点后的主要限制因素是温度,
此时主要影响光合作用过程的 阶段。
(2)假设呼吸速率不变,请根据乙图分析,甲图B点的光照强度是 ,C点产生氧气的速度是 。
(3)若该植物为大棚中的绿色植物,在阴天一般不需要补充CO2的原因是
。
(4)该植物引种到新疆后,其产量明显提高,其原因是 。
31.本题共10分(包括A和B两题)
A.在“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中,一位同学的操作过程如下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1支试管,其内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2mL;
第二步:再注入新鲜的淀粉酶溶液2mL振荡;
第三步:接着注入斐林试剂2mL(边加入,边振荡);
第四步:将试管下部放入盛有开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煮沸lmin。
实验现象:试管内液体仍呈蓝色。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现象说明淀粉
(2)要使实验第四步出现“试管中的液体由蓝色变成砖红色”的实验现象,你认为应如何改进该实验步骤?
(3)上述(1)和(2)两小题,能够说明淀粉酶具有的特性是
(4)该同学根据第(2)小题作了改进,看到了预期的实验现象,于是得出结论: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成麦芽糖,具有专一性。但其他同学认为这两点结论均不妥,其理由是:
a.
b.
B.刚收获的玉米种子堆放一天后就发热了,某同学认为这只是玉米自身呼吸所散发的热量。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和器具设计实验,研究玉米种子堆中热量的来源。
(1)实验原理:
生物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的相对值可用温度计测量,散失越多,温度计
读数越高。
(2)实验材料和器具:
刚收获的玉米种子,同样大小消毒过的透明暖水瓶,消毒过的温度计和棉花,加
热煮沸过的用具,0.1%高锰酸钾溶液等,以上材料和器具可供实验用。
(3)实验步骤: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4)预期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生物试卷答案
命题单位:开城中学生物组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答案 | D | B | C | D | D | C | D | A | B | B | D | C | A | B | C |
题号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
|
|
|
|
答案 | C | B | B | A | C | C | D | B | B | A |
|
|
|
|
|
26.(8分)
(1) 固氮 ⑥
(2) ①物质运输
②识别免疫
③信号传递
(3) ①血浆蛋白质 组织液增多
②抗体的合成受阻
27.(8分)
(1)必需氨基酸
(2)储存能量 糖类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成糖类
(3)(谷丙)转氨酶 通透性 肝脏 (4)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5)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28.(8分)
(1) 人工合成基因 相同的黏性末端 (2) 脱分化 再分化
(3) 脱氧核苷酸序列(遗传信息或碱基序列) 遗传密码 (4) 植物组织培养 不一定
29.(8分)
(1)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 效应T 二
(2)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缺一不得分)
(3)b c d e g(有a、f的答案不给分,缺一不得分) (4)④ (5)b 免疫缺陷病
30.(8分)(1)光照强度 光反应 B点和C 暗反应
(2)4千勒克斯(不写单位不给分) 80毫升/小时(不写单位不给分)
(3)光照弱,光反应弱,制约了暗反应的进行
(4)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的产生和积累
31.(共10分)
A.(5分)
(1)没有被水解成还原糖
(2)在第二步后,将试管下部浸入
(3)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或酶需要适宜的条件)
(4)a.该实验并不能证明淀粉分解的产物就是麦芽糖,只能证明淀粉分解的产物是还原糖
b.实验步骤中没有设置相应的对照实验,无法证明该酶具有专一性
B.(5分)
①取三个保温瓶,分别编号A、B、C。
②取刚收获的玉米种子若干,平均分成三份,一份煮熟一段时间后冷却,然后放入A瓶中;一份用0.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一段时间后放入B瓶中;一份不做任何处理放入C瓶中。
③在三瓶中插入温度计并用棉花把瓶塞紧,并记录温度计的读数
④将三个瓶放到相同的环境中,过一段时间观察、记录温度计的读数。
(4)A瓶中温度无变化,B瓶和C瓶中的温度均升高。
结论:玉米种子堆中的热量来源于玉米种子自身的呼吸释放的能量和玉米种子上携带的微生物的呼吸释放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