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理综生物第三次月考试题
第 I 卷
1.下面关于生物膜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人鼠细胞的融合实验证明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膜的选择透过功能与膜上的载体蛋白种类和数目有关
C.线粒体的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增大了与有氧呼吸有关酶的附着面积
D.光合作用的全过程都发生在叶绿体内基粒囊状结构的薄膜上
2.下面是“白菜一甘蓝”杂种植株的培育过程示意图,在提供的几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形成的愈伤组织,其代谢方式是自养需氧型
B.在由杂种细胞形成杂种植株过程中,包含了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
C.白菜原生质体和甘蓝原生质体的融合必需要有诱导剂诱导
D.“白菜—甘蓝”杂种植株具有的性状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3.“中耕松土”可大大提高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这是因为该项措施可以
①促进根系大量吸收水分,保证蒸腾作用的正常进行 ②促进硝化细菌的大量繁殖,提高农作物对土壤中氮的利用率 ③增加好氧型微生物对土壤腐殖质的分解,为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供应更多的CO2 ④促进根细胞的有氧呼吸,有利根吸收各种必需的矿质元素 ⑤保证根瘤菌的正常代谢,提高土壤中的含氮量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⑤
4.科学家通过实验研究发现C4和C3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过程中,固定CO2的途径是不同的。下面有关叙述中,只有哪一项是正确的?
A.C4植物只有C4途径;C3植物只有C3途径
B.C4植物先有C4途径,再有C3途径;C3植物先有C3途径,再有C4途径
C.C4植物先有C4途径,再有C3途径;C3植物只有C3途径
D.C4植物只有C4途径.C3植物先有C4途径,再有C3途径
5.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癌细胞容易转移是因为 ( )
A.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癌细胞为球形
C.癌细胞体积较小 D.癌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第 II 卷
30.(20分)根据有关生物学知识回答下面有关的问题。
I. 下面甲图表示光照强度的变化与某植物光合速率的关系,乙图表示温度变化与某种植物光合速率的关系,丙图表示森林叶面积指数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面积的数量.此值越大,表示植物叶片交错程度越大)。请回答:
(1)若甲图中曲线表示某阔叶树种(阳生植物)的光合速率,则改绘成三七(阴生植物)的光合速率曲线时,相当于图中C点的位置移动方向应该是 。 假定温度随光强度的增强而逐渐升高,则图中B、C点的呼吸强度大小的关系应该为 。
(2)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时,为保证有较高的产量,白天的光照强度应当控制在相当于甲图中的哪一点? ,温度为______℃(填一个具体数值)最佳。
(3)在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中,一般要选叶面积指数为 时进行林木的采伐比较合算。
II.右图是植物根尖结构示意图,其中A、B、C、D分别代表成熟区、伸长区、分生区、根冠。回答下列问题:
(1) C处的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能向 (填字母)方向推移;进而分化成不同的细胞。
(2) 在诱导因素作用下,最可能发生基因突变的部位是 (填字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有加倍的是部位 (填字母)。
(3) A处细胞吸水的主要方式是 。根被淹后仍能大量吸收水分,但几乎不吸收矿质元素,这现象说明
。
31.(22分)
![]() |
I.下列示意图分别表示某二倍体雌性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以及细胞分裂图像。请分析并回答:
(1) 图1中a~c柱表示染色体的是 ,图2中表示二倍体体细胞分裂某时期的是 。
(2)图1中Ⅲ的数量关系对应于图二中的 。
(3)图1中的数量关系由Ⅰ变化为Ⅱ的过程,细胞核内发生的分子水平的变化是
;由Ⅱ变化为Ⅲ,相当于图2中的 过程。
II.探究实验设计及分析
问题来源:在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前期,核膜解体,到末期又重新形成。对新形成的核膜的来源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主张认为是由旧核膜的碎片连接形成,另一种主张认为是由内质网膜重新形成的。现提供变形虫、3H—胆碱(磷脂的成分)和其它必须仪器,请完成实验设计过程,预测实验结果,并说明结论支持哪一主张。
设计:1.将部分变形虫置于含3H一胆碱的介质中培养,使其膜被标记。
2.将已标记的核移入至未标记的去核的变形虫中,在无标记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使其进行 。
3.检查新形成的 。
预测结果1. 。
结论1. 。
预测结果2. 。
结论2. 。
DABCD
30、I (1) 向左移动 ; B小于C
(2) C ;25
(3) 6
II (1) B、D
(2) C ;C
(3) 渗透吸水;植物的根对水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31、I (1)a 甲
(2)乙
(3) DNA复制 丙 乙
II 2.细胞分裂 3.细胞的核膜
预测结果1:新细胞核膜具有放射性。
结论1:支持第一种主张。
预测结果2:新细胞核膜无放射性。
结论2:支持第二种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