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高三理科综合生物上册月考题

2014-5-11 0:36:52下载本试卷

高三理科综合生物上册月考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兴奋的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轴突

B.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方向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C.兴奋由一个神经元传到另一个神经元的能量变化是:电能→化学能→电能

D.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

 
2.分析右图曲线,该图能够表示的是(  )

    ①随叶片年龄增加,叶片中Mg2+含量变化

    ②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

    ③呼吸作用与O2浓度的关系

    ④细胞内外浓度差与葡萄糖进入细胞速度的关系

    ⑤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浸入清水后增加质量的变化

   

A.②③          B.②⑤          C.①②          D.④⑤

3.下列与体温及体温调节的有关叙述均正确的一项是英才苑                     (   )

    ①人体体温的形成源于体内物质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

    ②人体的温度感受器分布在皮肤、黏膜里

    ③在寒冷环境中,人体加强产热主要是通过体液调节实现

    ④调节人体体温的主要中枢在下丘脑

    ⑤正常体温是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表现之一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⑤        D.②④⑤

4.“中耕松土”可大大提高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这是因为该项措施可以 (   ) 

  ①促进根系大量吸收水分,保证蒸腾作用的正常进行  ②促进硝化细菌的大量繁殖,提高农作物对土壤中氮的利用率  ③增加好氧型微生物对土壤腐殖质的分解,为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供应更多的CO2  ④促进根细胞的有氧呼吸,有利根吸收各种必需的矿质元素 ⑤保证根瘤菌的正常代谢,提高土壤中的含氮量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⑤

5、下列有关遗传与基因工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泛素是一条由76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链,具有调节蛋白质降解的功能,根据泛素的氨基酸序列可确定其基因的碱基对序列

 B.水母发光蛋白中有三种氨基酸可构成发光环,在转基因技术中,合成该蛋白质的基因可用作标记基因

 C.将C4植物叶绿体移入C3植物体内使其光合效率提高属基因工程技术

 D.基因诊断利用的是DNA分子杂交原理,用-珠蛋白的DNA探针可以检测出苯丙酮尿症

30.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两部分内容:(每空2分,共22分)

Ⅰ 一种红藻含有两种主要的光合色素:藻胆素(含蛋白质)吸收绿光;叶绿素吸收红

光和蓝紫光。对其进行实验研究,获得下表所示的测量数据。所有的光均采用相同的

光质

光合放氧速率

蓝光

28

绿光

65

红光

47

蓝光和绿光

150

蓝光和红光

73

绿光和红光

146

光强。

分析比较实验数据回答:

  (1)上表中对于光合作用的电子转移最低效的光是        

  (2)和绿色植物不同,这种红藻能强烈吸收绿光的根本原因是           

  (3)在条件满足时,要保证光合作用CO2饱和点达到最高水平,应选用的光质是

             

 
Ⅱ下图表示高等植物有关生理作用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其中四条曲线的环境条件见下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Ⅰ:0.10% CO2  30℃

Ⅱ:0.10% CO2  20℃

Ⅲ:0.03% CO2  30℃

Ⅳ:0.03% CO2  20℃

①下列关于图中各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ⅠCD段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B.曲线AB段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B点以后开始合成有机物

         C.F点以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是受暗反应速度的限制

         D.各曲线表明随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

②曲线Ⅲ、Ⅳ表明:在0.03%CO2和较强光照条件下,当温度从20℃升至30℃时,CO2吸收量并不随之增加,原因是                    。若温室栽培农作用时遇到这种情况,可采取        等措施,以提高作物产量。

③当作物处于曲线Ⅱ代表环境条件时,在E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下,可采取     

措施来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

④若该图为松树(阳生植物)的相应曲线变化,将该曲线改绘为人参(阴生植物)的相应曲线变化时,B点的位置应如何移动?            

⑤若该图表示的植物是玉米,在CO2的固定阶段,CO2的转移途径是CO2中的C首先转移到      中,然后再转移到        中。

⑥若该图表示的植物是水稻(C3),其叶片的结构特点是(  )

     A.不含有维管束鞘细胞,未形成“花环型”结构

     B.含不具有叶绿体的维管束鞘细胞,且未形成“花环型”结构

     C.含不具有叶绿体的维管束鞘细胞,但形成了“花环型”结构

     D.维管束鞘细胞含有无基粒的叶绿体,但形成了“花环型”结构

31.(20分)某医院病理室为确诊一患者的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切取了一小块肿瘤组织进行培养。请回答下列与肿瘤细胞的培养及其癌症的治疗有关的一些问题:

(1)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可看见明显增多细胞器有    

              。 (最少写2个!) 

(2)人体内癌细胞能迅速生长增殖,其细胞内合成蛋白质所需的赖氨酸的来源有      

                         

(3)化学治疗肿瘤可采用药物,如5—氟尿嘧啶,它的结构与尿嘧啶非常相似,可以干扰             的过程,从而影响癌基因的表达。

  (4)若利用对某种肿瘤细胞具有靶向性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治疗肿瘤,单克隆抗体与肿瘤细胞结合并发挥作用的过程属于       免疫的             阶段。

(5)进行体外培养时,肿瘤组织必须先用             等处理成单个细胞。

(6)目前,人体杂交瘤细胞的获得和培养研究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有关研究人员把具有抗原免疫的人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成功地进行了融合,开创了用人体细胞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新时代。试问:在这样的细胞融合中,实验装置中可能有哪些细胞的存在?      

                                  。(4分)

(7)某科研单位研制了一种新药X,为了验证该药物对肿瘤有较好的疗效,他们设计一个小的实验研究方案,请你完成该方案中空白处的填写:

  ①将肿瘤细胞的悬浮液分成等细胞数的A、B两组;

②在A组中加入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在B组则应加入        

  ③将A、B两组置于相同的培养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去掉培养液,把两组细胞做相应的处理,再分别检测两组细胞的放射性强度。

  ④在检测中,如果出现的实验现象为                  ,则说明药物X的疗效好。

  

高三理科综合月考题(12月)

生物答题卷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一选择题:

非选择题:

30题:(每空2分,共22分)

Ⅰ(1)      。(2)              

         。(3)          

Ⅱ①    ②                    

                 ③           

                            

31题:(每空2分,共20分)

(1)细胞器有               

(2)赖氨酸的来源有                     

                             

(3)干扰           的过程

(4)属于       免疫的             阶段。

(5)用           处理成单个细胞。

(6)实验装置中可能有的细胞是               

                              

                   。(4分)

(7)②                        

                         

参考答案:1 A  2 B  3 C  4 B  5 B

30、Ⅰ(1)蓝光  (2)具有相应的遗传性(具有相应的遗传物质) (3)蓝光和绿光

Ⅱ(每空2分,共16分)①C  ②CO2浓度低,影响C3化合物合成 增加CO2浓度  ③提高温度  ④左移  ⑤C4 C3  ⑥B

31.(20分)(1)核糖体、线粒体 (2)从食物中获得、自身蛋白质分解 (3)转录(或转录、翻译) (4)体液  效应  (5)胰蛋白酶 (6)人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的融合细胞、人脾细胞与人脾细胞的融合细胞、骨髓瘤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的融合细胞、末融合的人脾细胞及骨髓瘤细胞(7)②等量的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和药物X  ④A组的放射性强度大于B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