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二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已知病毒的核酸有双链DNA、单链DNA、双链RNA、单链RNA四种类型。现发现了一种新病毒,要确定其核酸属于上述那一种类型,应该 A
A.分析碱基类型,确定碱基比率 B.分析碱基类型,分析核糖类型
C.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碱基类型
D.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核糖类型
2、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引起细胞癌变的内在因素是 B
A.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降低. B.致癌因子激活原癌基因
C长期受到电离辐射或X射线照射 D.霉变或熏制食物中所含有的致癌物质
3、右下图为某家系遗传病的遗传图解,该病不可能是 C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D.细胞质遗传病
4、玉米籽粒黄色对五色显性。现用五色玉米为母本,去雄后授以黄色玉米花粉,若母本植株所结籽粒中出现五色籽粒,原因可能是 A
①父本是杂合子 ②外来花粉授粉 ③多倍体不育 ④未受精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在已知某小片段基因碱基序列的情况下,获得该基因的最佳方法是 B
A、用m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DNA
B.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人工合成
C.将供体DNA片段转入受体细胞中,再进一步筛选
D.由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推测
6、赫尔希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培养噬菌体,②35s和32P标记噬菌体,③放射性检测,④离心分离。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为: C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7、做DNA粗提取和鉴定实验时,实验材料用鸡血而不用猪血的原因是 B
A.鸡血的价格比猪血的价格低 B.猪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不易提取到DNA
C鸡血不凝固.猪血会凝固 D.用鸡血提取DNA比用猪血提取操作简便
8.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进化的方向.决定于生物变异的方向
B.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是基因频率变化的过程
C.研究物种间的差异,关键是研究它们能否交配产生后代
D.研究物种的迁徙规律,关键是研究一对雌雄个体的迁徙行为
9、紫外线具有杀菌和诱变功能。用相同剂量。不同波长的紫外线处理两组等量的酵母菌,结果见下表。 B
紫外线波长(nm) | 存活率(%) | 突变数(个) |
260 | 60 | 50~100 |
280 | 100 | 0~1 |
据表推断,在选育优良菌种时,应采用的紫外线波长及依据是
A.260nm;酵母菌存活率较低 B.260nm;酵母菌突变数多
C.280mn;酵母菌存活率高 D.280nm;酵母菌突变数少
10、某种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图为该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
A.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为纯合子
B.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4为纯合子
C.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为杂合子
D.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3为纯合子
11.右图是从一种生物体内中获得的某个细胞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种生物体内所含的多糖是糖元
B、此时细胞中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C、此时细胞中染色体中的DNA分子不能进行转录和复制
D、这种细胞正处于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过程中
12.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单基因遗传病是受1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人与正常人相比,其基因中有1个碱基发生了改变
C.猫叫综合征的人与正常人相比,第5号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
D. 21三体综合征的人与正常人相比,多了1对21号染色体
13.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属于基因重组
B.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C.减数分裂过程中,随着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
D.一般情况下,水稻花药内可发生基因重组,而根尖则不能
14.一段原核生物的mRNA通过翻译可合成一条含有11个肽键的多肽,则此mRNA分子至少含有的碱基个数及合成这段多肽需要的tRNA个数,依次为( )
A.33 11 B.36
15.下面柱状图表示的是某生物细胞在分裂期中各项统计数据,其中甲、乙、丙、丁依次代表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中心体数,其中正确的是( )
![]() |
16. 下列为某一段多肽链和控制它合成的DNA双链的一段。“-甲硫氨酸-脯氨酸-苏氨酸-甘氨酸-缬氨酸-”。 ( )
密码表:甲硫氨酸AUG 脯氨酸CCA、CCC、CCU
苏氨酸ACU、ACC、ACA 甘氨酸GGU、GGA、GGG
缬氨酸GUU、GUC、GUA
根据上述材料,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这段DNA中的①链起了转录模板的作用
B. 决定这段多肽链的遗传密码子依次是AUG、CCC、ACC、GGG、GUA
C. 这条多肽链中有4个“一CO—NH一”的结构
D. 若这段DNA的②链右侧第二个碱基T为G替代,这段多肽中将会出现两个脯氨酸
17.在某一个人群中,已调查得知,隐性性状者为16%,问该性状不同类型的基因型频率是多少?(按AA、Aa、aa顺序排列答案)( )
C. 0.16,0.48,0.36 D. 0.16,0.36,0.38
18.已知某多肽链的分子量为10320,每个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120。每个脱氧核苷酸的平均分子量为300。那么合成该多肽化合物的基因的分子量约为( )
A.12120
B
19.在下列人类生殖细胞中,哪两类生殖细胞的结合会产生先天愚型的男性患儿
①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0.已知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含42条染色体。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其每个染色体组含7条染色体 B.其单倍体植株的体细胞含21条染色体
C.其胚细胞含3个染色体组 D.离体培养其花粉,产生的植株表现高度不育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其他情况不给分。
21、下图为脉胞霉体内精氨酸的
合成途径示意图。从图中可得出 ABD
A、精氨酸的合成是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的 B.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
C.若基因②不表达,则基因③和④也不表达
D.若产生鸟氨酸依赖突变型脉胞霉,则可能是基因①发生突变
![]() |
22、下图为甲、乙、丙、丁4种遗传性疾病的调查结果.根据系谱图分析、推测这4种疾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以及一些个体最可能的基因型是 BD
![]() |
A .系谱甲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系谱乙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系谱丙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系谱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系谱甲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系谱乙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系谱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系谱丁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
C.系谱甲-2基因型Aa,系谱乙-2基因型XBXb系谱丙-8基因型Cc,系谱丁-9基因型XDXd
D.系谱甲-5基因型Aa,系谱乙-9基因型XBXb系谱丙-6基因型cc.系谱丁-6基因型XDXd
23、已知玉米籽粒黄色对红色为显性,非甜对甜为显性。纯合的黄色非甜玉米与红色甜玉米杂交得到Fl,F1自交或测交,预期结果正确的是 ABCD
A.自交结果中黄色非甜与红色甜比例9:1
B.自交结果中黄色与红色比例3:1,非甜与甜比例3:1
C.测交结果为红色甜:黄色非甜:红色非甜:黄色甜为1:1:l:l
D.测交结果为红色与黄色比例1:1,甜与非甜比例1:l
24.下表是四种人类遗传病的亲本组合及优生指导,正确的是( )
遗传病 | 遗传方式 | 夫妻基因型 | 优生指导 | |
A | 抗维生素D佝偻病 | X染色体显性遗传 | XaXa×XAY | 选择生男孩 |
B | 红绿色盲症 | X染色体隐性遗传 | XbXb×XBY | 选择生女孩 |
C | 白化病 |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Aa×Aa | 选择生女孩 |
D | 并指症 |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 Tt×tt | 产前基因诊断 |
25.以下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自然状态下生物的突变率是很低的 B.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
C.突变后的性状都不能遗传给后代 D.生物体所发生的突变通常是有害的
26.在下列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培育无籽西瓜是利用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
B.培育八倍体小黑麦是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
C.培育无籽番茄是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
D.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是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
27.右图为一高等雄性动物细胞分裂某时期结构示意图,已知基因A位于1上,基因b位于2上,则该动物体产生Ab配子的可能是
A、12.5% B25% C50% D100%
28.下图为进行有性生殖的同一种生物体内的有关细胞分裂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A.中心法则所表示的生命活动主要发生在图⑤时期
B.图②所示分裂方式,其间期突变产生的新基因传给后代的可能性要大于图③
C.基因重组的发生与图①有关而与图③无直接关系
D.雄性动物体内,同时具有图①一图⑤所示细胞的器官是睾丸而不可能是肝脏
29.如果真核生物的基因中某一碱基对发生改变,则它控制的某一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下列有关其原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此碱基对可能存在于或非编码区内含子中 B.碱基对改变,密码子不变
C.密码子改变,氨基酸不变 D.此碱基对可能位于无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中
30.下表是关于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所使用的材料、操作及其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
| 试剂 | 操作 | 作用 |
A | 柠檬酸钠溶液 | 与鸡血混合 | 防止血液凝固 |
B | 蒸馏水 | 与鸡血细胞混合 | 保持细胞形状 |
C | 蒸馏水 | 加入到溶解有DNA的2molNaCl中 | 析出DNA丝状物 |
D | 冷却的酒精 | 加入到过滤后DNA的NaCl中 | 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80分)
三.非选择题:共80分。
31.(10分)人类白化病(a)对正常(A)为隐性,并指(B)对正常(b)为显性,它们都属于常染色体遗传.下右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人体内一个细胞的分裂示意图(图中仅表示相关染色体的变化).
1)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此分裂图中正确标出所有A(a)、B(b)基因。
②该细胞是_________细胞,分裂发生的部位在__________,分裂完成时将生成________个子细胞。请绘出这些子细胞的染色体和基因组成图。(只考虑图示染色体及基因的变化)
2)此人与基因型为Aabb的某人结婚。
①子代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____种;
②这对夫妇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
32.(10分)图6—14为艾滋病毒(HIV)侵染人体淋巴细胞及其繁殖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⑴HIV的遗传物质是 。
⑵HIV识别并浸染宿主细胞时,与细胞膜的组成物质 有关。
⑶逆转录进行的场所是 ,若病毒RNA某片段碱基序列为AACCGU,则经逆转录形成的DNA对应片段应含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个,含嘌呤碱基 个。
⑷经调查已知,艾滋病在人群中的传播途径主要有 、 和 传播。
⑸HIV在宿主细胞内进行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可概括为(用有关文字和箭头表示)
33.(7分)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生物学的研究中已被广泛应用。
(1)将一条DNA分子用3H标记,让其连续复制n次后,含有3H的DNA占所有DNA的比例为____________,含有3H的DNA链占所有DNA链的_____________。
(2)将数目相等的两组小鼠肝细胞,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A组加入某种物质,B组不加,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洗去培养液,分别取出两组的全部细胞,测量每组的总放射性强度,结果A组显著大于B组,可见A组加入的物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H标记的化合物用于细胞中____________ 的合成,它在细胞中的主要分布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某物质注入金丝雀体内后,经检测,新产生的细胞核中具有较多的放射性物质,注入的物质可能是 ( )
A.脱氧核糖核苷酸 B.核糖核苷酸 C.DNA D.RNA
|
记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研究细胞分裂,已知相应的细胞周
期为20h,两种核苷酸被利用的情况为下图所示,下列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15N和32P的利用量可分别表示细胞中DNA复制和转录的强度
B.15N主要用于蛋白质的合成,32P则主要作为复制和转录的原料
C.间期细胞中的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代谢活跃,7h~12h小时可能发生突变
D.DNA复制速率最快时间在10h左右,分裂期时间不足8h
43.(1)2/2n;2/2n+1 (2)促进细胞分裂; DNA; 细胞核(染色体) (3)A (4)B
34、 (7分)番茄紫茎(A)对绿茎(a)是显性,缺刻叶(B)对马铃薯叶(b)是显性,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1)用两个番茄亲本杂交,F1性状比例如上表。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
和 。
(2)用表现型为绿茎、马铃薯叶的番茄产生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若得到两种表现型
的单倍体,原因可能是 。
(3)基因型为AaBb的番茄自交,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A与a的分开时期
是 ,F1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F1中基因型为AABb的几率
是 。
(4)在番茄地里发现一株异常番茄,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采用 方法可获得
大量稳定遗传的幼苗。
11、1)AaBb,aaBb2)花粉发生了基因突变3)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后期4)组织培养
35、 (6分)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隐性遗传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X染 色体上基因控制的隐性遗传病。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同时患上述两种遗传病的孩子,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患者为男孩的几率是 。
(2)若该夫妇再生育表现正常女儿的几率为 。
(3)该夫妇生育的表现正常女儿,成年后与一位表现正常的男性苯丙酮尿症携带者结
婚,后代中同时患上述两种遗传病的几率是 ,只患一种遗传病的几率为 。
12、100%, 3/8, 1/48, 1/4
36、(12 分)小猫狗的皮毛颜色由位于不同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共有四种表现型,黑色(A_B_)、褐色(aaB_)、红色(A_bb)和黄色(aabb)。下图是小猫狗的一个系谱,请回答下列问题:
(1)Ⅰ2 的基因型是 。
(2)欲使Ⅲ1 产下褐色的小狗,应让其与表现型为 的雄狗杂交。
(3)如果Ⅲ2 与Ⅲ6 杂交,产下的小狗是红色雄性的概率是 。
(4)Ⅲ3 怀孕后走失,主人不久找回一只小狗,分析得知小狗与Ⅱ2 的线粒体 DNA序列特征不同,能否说明这只小狗不是Ⅲ3,生产的? (能/不能);请说明判断的依据: 。
(5)有一只雄狗表现出与双亲及群体中其他个体都不同的新性状,该性状由核内显性基因 D 控制,那么该变异来源于 。
(6)让(5)中这只雄狗与正常雌狗杂交,得到了足够多的 F1 个体。
①如果 F1 代中出现了该新性状,且显性基因 D 位于 X 染色体上,则 F1 代个体的性状表现为: ;
②如果 F1 代中出现了该新性状,且显性基因 D 位于常染色体上,则 F1 代个体的性表现为: ;
③如果 F1 代中没有出现该新性状,请分析原因: 。
36、(12 分) (1)AaBb (2)黑色,褐色 (3)1/12 (4)能
线粒体 DNA只随卵细胞传给子代,Ⅱ2 与Ⅲ3 及Ⅲ3 所生小狗的线粒体 DNA序列特征
应相同。 (5)基因突变 (6)①F1 代所有雌性个体表现该新性状,所有雄性个体表现正常性状。 ②F1 代部分雌、雄个体表现该新性状,部分雌、雄个体表现正常性状。
③(5)中雄狗的新性状是其体细胞基因突变所致,突变基因不能传递给后代。
37、(8分)以下是科学家在研究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时做过的一些实验.根据实验分析回答:
(1)实验l:检测豌豆染色体的组成成分,得到下列数据(%):DNA含36.5,RNA含9.6,蛋白质含47.9,类脂和钙等含6.0.由此可以推知组成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实验2:用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后,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得到的子一代噬菌体的性状与亲代相似,而且只检测到32P.
由此得到的结论是 。
(3)实验3: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根据对DNA的X光衍射结果,以及对DNA分子不同碱基之间数量关系的分析,提出DNA分子结构模型 .
(4)实验4:育种工作者在研究番茄染色体变异时,用秋水仙素处理基因型为 Aa的番茄幼苗,所获得的番茄植株是______________倍体,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在产生配子时有 种,其种类与比例分别是 ·
37、(共8分,每空1分) (1)DNA 蛋白质 (共1分) (2)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3)双螺旋 (4)四 AAaa 三 AA:Aa:aa=1:4:1
38.(8分)杂交实验表明,桦尺蛾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对浅色(s)是显性。在19世纪中期以前,桦尺蛾种群中S基因频率很低,在5%以下,到了20世纪上升到95%以上。试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1)在19世纪时,桦尺蛾的栖息地曼彻斯特地区,树干上长满了地衣,在此环境条件下,种群s的基因频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着英国工业的发展,工业炼铜使地衣不能生存,树皮暴露,并被煤烟熏成黑褐色,在此环境条件下,种群S的基因频率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事例说明,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长期的______________,其中不利变异被不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利变异则逐渐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缓慢地进化。因此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
39、(12分)用浓度为2%的秋水仙素,处理植物分生组织5~6小时,能够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那么,用一定时间的低温(如
(1)针对以上问题,你作出的假设是: 。
你提出此假设的依据是 。
(2)低温处理植物材料时,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产生低温效应,根据这个提示将你设计的实验组合以表格形式列出来。
(3)按照你的设计思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鉴别低温是否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的依据。为此,你要进行的具体操作是:
第一步:剪取根尖2~
第二步:按照 → → → 步骤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