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高三上册第四次月考生物试题

2014-5-11 0:36:53下载本试卷

高三上册第四次月考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一个种群就是一个物种;②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③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④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出现的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九斤黄’鸡是一种重要的肉食鸡,它的形成是 
A、人类对其产生的有利于其生存的变异选择的    B、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人工对其产生的有利于人的需要的变异的选择 D、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

3、下图中甲、乙两图分别表示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单独培养(甲)和混合培养(乙)时的种群增长速度。从该图所示的结果可以推断:(  )

A.双小核草履虫比大草履虫个体大   B.双小核草履虫是大草履虫的捕食者

 
C.双小核草履虫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  D.大草履虫比双小核草履虫个体大

4、一个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体内富集DDT的平均浓度分别是:甲 3.4ppm 乙 0.7ppm 丙 0.35ppm 丁 0.04ppm,丙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

A.生产者       B.初级消费者   C.次级消费者    D.三级消费者

 
5.下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催化反应的速度(或生成物)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①虚线表示酶量增加一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度的关系

B.图②虚线表示增加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C.图③不能表示在反应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反应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D.若图②中的实线表示Fe3+的催化效率,则虚线可表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

6.构成人体的细胞约有230多种,其中胰岛B细胞合成胰岛素,甲状腺细胞合成甲状腺激素;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素,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形成根毛。正常情况下,分化的细胞还具有一定的寿命。例如,红细胞分化成熟后的寿命约是120天,白细胞的寿命约是12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个体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分化对于生物体是有积极意义的

B.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有序的细胞分化能够增加细胞的类型

C.由不同类型的细胞构成生物体的组织和器官,并且具备不同的功能

D.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导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7.下图左侧为对燕麦胚芽鞘所做的处理,那么一段时间后,右侧①②③在图示位置时,其生长情况依次是

A.向右弯曲;向右弯曲;向右弯曲 

B.向右弯曲;向左弯曲;向左弯曲

C.向左弯曲;直立生长;向右弯曲  D.向右弯曲;直立生长;向左弯曲

8.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通过下列技术可以分别将它转变为以下基因型的生物:①AABB;②aB;③AaBBC;④AAaaBBBB。则以下排列正确的是

A.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花药离体培养、细胞融合

B.杂交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转基因技术、多倍体育种

C.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转基因技术

D.多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

9.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哪一项是错误的

A.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代产生AaBBDD的生物体的概率为1/8

B.乙图中黑方框图表示男性患者,由此推断该病最可能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丙图所示的一对夫妇,如产生的后代是一个男孩,该男孩是患者的概率为1/2

D.丁图细胞表示二倍体生物有丝分裂后期

10.下左图中曲线a表示水稻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所释放的CO2总量的变化,曲线b表示有氧呼吸释放的CO2量的变化,则表示无氧呼吸释放的CO2量的变化是下图中的


11.多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先天性聋哑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两对基因不在同一对染色体上。父亲患有多指症,母亲手指正常,婚后生过一个先天性聋哑患儿。试问,以后所生子女中,多指和先天性聋哑单独发病以及同时发病的几率,依次为(   )

A.4/8,2/8,1/8  B.3/8,1/8,1/8  C.1/8,1/8,3/8  D.3/8,2/8,1/8

文本框: 氧气释放速度(毫升\小时)

12.下图表示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某植物的氧气释放量。该植物在2000lx光强度下,每小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量(毫升)是

   A.17      B.12    C.23     D.18

13.下列所述实验及其所用试剂搭配错误的是                  (  )

  A.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使用醋酸洋红溶液使染色体着色

  B.在提取叶绿体色素实验中,使用丙酮提取色素

  C.在通过特异染色观察D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染色液为甲基绿

  D.在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使用苏丹III染液鉴定蛋白质

14.现有四个实验装置,若要验证绿色开花植物产生O2需要光和验证O2是否由绿色植物释放,则应选用的实验组合分别是

A.①②和①③   B.②③和①②    C.②④和①③    D.②③和③④

15.某渗透装置如右下图所示,烧杯中盛放有蒸馏水,图中猪膀胱膜允许单糖透过。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定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从理论上分析,该实验过程中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即下降

B.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然后开始下降

C.加酶前后,在烧杯中都可以检测出蔗糖

D.加酶后,可以在烧杯中检测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

16.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棉花,豌豆种子放在棉花上。实验过程与结果如下表所示:

装置

场所

温度

棉花状态

数日后的现象

日光

23℃

潮湿

全部发芽

日光

23℃

干燥

没有发芽

黑暗

23℃

潮湿

全部发芽

黑暗

23℃

干燥

没有发芽

以上实验最能证明种子发芽需要                     (  )

A.阳光      B.空气       C.温度      D.水

17.人体由于头发基部的黑色素细胞衰老或者患白化病都会出现白头发的现象,出现这种情

  况的原因是                              (  )

  A.二者都是因为酪氨酸酶的活性降低

  B.前者是因为细胞萎缩,后者是因为细胞代谢慢

  C.前者是由于外部环境导致,后者是由于内部因素导致

  D.前者是因为细胞中酪氨酸酶的活性降低,后者是因为体内缺乏酪氨酸酶

18.已知病毒的核酸有双链DAN、单链DNA、双链RNA和单链RNA四种类型。现发现了一种新病毒,要确定其核酸属于上述哪一种类型,应该          (  )

  A.分析碱基类型,确定碱基比率         B.分析碱基类型,分析核糖类型

  C.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碱基类型    D.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核糖类型

19.在一个海岛上,一种海龟中有的脚趾是连趾(ww),有的脚趾是分趾(WW、Ww),连趾便于划水,游泳能力强,分趾则游泳能力较弱。若开始时,连趾和分趾的基因频率各为0.5,当海龟数量增加到岛上食物不足时,连趾的海龟容易从海水中得到食物,分趾的海龟则不易获得食物,若干万年后,基因频率变化成为W为0.2,w为0.8。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海龟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因为环境改变使海龟产生了定向变异

  B.由于自然选择,海龟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预示着生物的进化方向

  C.若干万年后的海龟已形成了一个新的物种,原因是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D.虽然经过了若干万年后,该种群的基因库并未发生变化

20.下表是对甲、乙、丙图所示的生命现象及a、 b、 c所表示的变量的分析,正确的一组

选项

生命现象

变量

生长素浓度对根和茎生长速率的影响

恒温动物、变温动物体温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

CO2的吸收量(释放量)

温度

生长速率

A

B

C

D

二、多选题

21.下列对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对基因为杂合的植株经过多年自交,其后代绝大部分为纯合子

B.某遗传病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则该遗传病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

C.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子二代中重组性状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一定为3/8

D.一对正常夫妇生下一色盲小孩,则该小孩是男性的概率是50%。

22. 右图表示根细胞液中三中物质随氧分压变化的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都是通过主动转运从土壤中吸收来的  

B.浓度变化不会影响到细胞吸水

C.糖的降低于K、N的增加没有关系    

D.细胞膜上运输K比运输N的载体多

23.在阳光明媚、水草丰茂的鄂尔多斯草原上,生活着牛、羊、鹿、狼、兔、鼠,还有秃鹫、苍鹰、蜣螂、细菌、真菌等,关于它们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它们中的牛、羊、鹿分别组成了3个种群 

C.它们中的动物是一个生物群落 D.它们中的蜣螂、腐生菌是分解者

24.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实验操作方法或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A.番茄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可以用做还原糖的替代材料

B.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扩散最快的是呈橙黄色的胡萝卜素

C.DNA遇二苯胺(沸水浴)染成蓝色

D.显微镜下观察有丝分裂,在细胞呈正方形的区域易找到分裂期的细胞

25.下列有关水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二倍体水稻含有两个染色体组B.二倍体水稻经秋水仙素处理,可得到四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大

C.二倍体水稻与四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三倍体水稻,含三个染色体组

D.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

26. 人体细胞有46条染色体,其中44条常染色体和2条性染色体,下列表达中正确的是:

 A、男性细胞中至少有一条来自祖父       B、其中一半染色体来自父方,另半来自母方

 C、常染色体必是来自祖父、外祖父、祖母、外祖母各占1/4  D、女性细胞中至少有一条来自祖母

27.下列关于各种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唾液淀粉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B、RNA聚合酶能与基因的特定位点结合,催化遗传信息的转录

 C、一种RNA限制酶可识别多种核苷酸序列,切割出多种目的基因

 D、胰蛋白酶作用于离体、剪碎的动物组织,使其分解成单个细胞

28.下列甲、乙、丙、丁四个图分别表示有关的生物学过程,对其曲线变化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甲图B点时若为茎背光面的生长素浓度,则C点时不可能为茎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

B.乙图A点时,害虫不存在抗药性个体,而B点时,害虫存在抗药性个体

C.丙图表示肠脂肪酶受pH影响的示意图

D.丁图曲线A点时,人的胰岛A细胞兴奋性增强,胰岛B细胞的兴奋性随后增强

29.下列有关植物组织培养实现条件及原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植物组织培养成功的基础是细胞中至少含有一个染色体组,才具有个体发育所必需的全部基因

B.植物组织培养成功的前提是选取离体的细胞,因为在生物体内基因的表达具有选择性

C.植物组织培养成功的关键是确保无菌,因为细菌等微生物繁殖快,消耗营养物质多,同时产生毒素,伤害植物细胞

D.植物组织培养成功的条件是整个过程需要光照,以利于叶绿素的合成和光合作用的进行

30.某种生物活性洗衣粉包装袋上印有以下资料(见左下框),下列对资料表明的信息理解错误的是

文本框: 成分•蛋白酶 0.2% •清洁剂 15%
用法•洗涤前先将衣浸于溶有洗衣粉的水中数小时
•使用温水效果最佳
•切勿用60˚C以上的水
A.这种洗衣粉较易清除衣服上的蛋清污渍

B.在60˚C以上的水中,蛋白酶会失去活性

C.该洗衣粉可洗涤各种污渍的衣料

D.该蛋白酶能够水解各种蛋白质

三、非选择题

31.(12分)下列左图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右图是一个家族中该病的遗传系谱图(控制基因为B与b),请据图回答(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

(1)图中①②表示的遗传信息流动过程分别是:①       ;②       

①过程发生的时间是       ,场所是      

(2)X链碱基组成为       ,Y链碱基组成为      

(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属于   性遗传病,从根本上说,该病来源于     

(4)Ⅱ8基因型是    ,Ⅱ6和Ⅱ7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要保证Ⅱ9婚配后子代不患此病,从理论上说其配偶的基因型必须是     

32.(9分)呼吸作用的本质是对底物的脱氢氧化过程。亚甲基蓝是一种人造氢受体,氧化态时呈蓝色,还原态时呈无色。比色计可测定光源透过溶液后的蓝光强弱变化,从而确定溶液蓝色的深浅。为研究不同呼吸底物对酵母菌呼吸速率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

①在试管内加入lOmL酵母菌悬浮液、O.5%的适量葡萄糖液和lmL 0.1%亚甲基蓝溶液,封口后置于30℃水浴中维持20min,这段时间内,每隔2min用比色计测量一次蓝光透过试管的百分率(开始时蓝光透过率为100%)。

②分别用等量的0.5%蔗糖溶液和O.5%的乳糖溶液代替葡萄糖,重复上述实验。

结果如右图所示,请回答:

⑴ 酵母菌细胞区别于乳酸菌细胞的主要结构特点是________           。(1分)

⑵ 写出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               。(2分)

⑶ 在上述实验中,亚甲基蓝失去蓝色的原因是_______               

                                     。(2分)

⑷ 酵母菌对蔗糖和葡萄糖利用情况有何区别?(2分)

                                       

⑸ 为什么要按无菌操作的要求完成实验?                     

                                      

⑹ 实验表明,实验室培养酵母菌不能用哪一种糖?                 

33.(6分)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体现者。对于生物体而言,蛋白质的“生老病死”至关重要。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研究发现:一种被称为泛素的多肽在需要能量的蛋白质降解过程中起重  要作用。泛素激活酶E1将泛素分子激活,然后由E1将泛素交给泛素结合酶E2,最后在泛素连接酶E3的指引下将泛素转移到靶蛋白上。这一过程不断重复,靶蛋白就被绑上一批泛素分子。被泛素标记的靶蛋白很快被送往细胞内一种称为蛋白质酶体的结构中进行降解。整个过程可表示如上图解。请分析回答:

(1)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具有多种重要功能。依上述材料可推测出蛋白质的一项具体功能是            

(2)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过程中所需能量主要来自     物质。

(3)蛋白酶体所含的酶最可能是     

(4)细胞内El、E2、E3在蛋白质降解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从分子水平上分析,其原因是              

                       

(5)下列过程属蛋白质降解的是:(  )

  A.食物中蛋白质经人体消化         B.人体自身蛋白质的分解

  C.氨基转换作用              D.脱氨基作用

34.材料分析:(7分)

一个著名的科学实验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生活感受:夏天,做熟的食品很快就会腐败变质,俗称“变馊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做熟的食品里生出了无数细菌。食品中的这些细菌是从哪里来的呢?是由食品自然产生,还是来自于空气?对此,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1822~1895)进行了认真地研究。

巴斯德把新鲜、清澈的肉汤分别装入甲、乙两个玻璃瓶里,然后把甲瓶的瓶颈烧软,并拉成鹅颈似的弯曲细长的形状,把乙瓶的瓶口敞开。随后他再次煮沸瓶内的肉汤。

观察发现,乙瓶内的肉汤很快就腐败变质了;而甲瓶,尽管肉汤通过弯曲细长的瓶颈与外界相通,但4年后,瓶内的肉汤仍然新鲜如初。后来他又反复做了几次类似的实验,都得到了相同的实验结果。

怎样解释这一实验结果呢?巴斯德认为,纯净的肉汤是永远不会自然生出细菌的,使肉汤腐败变质的细菌来自空气。

在巴斯德这项研究成果的启示下,人们懂得了消毒灭菌的意义。在这之前,外科手术后的病人往往死于伤口的化脓感染,医生们对此束手无策。为了防止感染,有时候不得不用烧红的烙铁去烫伤口,其痛苦程度简直无法想象,但仍然无法解决伤口感染的问题。在这之后,人们懂得了一定要将绷带、手术用具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人们还根据巴斯德的这项研究成果,研究出了食品长期防腐的办法。这就是现在普遍生产的各种罐头食品。

(1)研究生物学最基本的方法有观察法和实验法,材料中运用的是_____法。其基本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基本环节: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检验假设、得出结论。分析材料中所述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2)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3)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设计的对照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入甲、乙两瓶的肉汤为何要再次煮沸?_______________;

(6)实验研究的单一因素是什么?____________;

(7)得出的科学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5.(6分)在牧草中,白花三叶草有两个稳定遗传的品种,叶片内含氰(HCN)的和不含氰的。现已研究查明,白花三叶草的叶片内的氰化物是经下列生化途径产生的:

基因D、H分别决定产氰糖苷酶和氰酸酶的合成,d、h无此功能。现有两个不产氰的品种杂交,F1全部产氰,F1自交得F2,F2中有产氰的,也有不产氰的。将F2各表现型的叶片的提取液作实验,实验时在提取液中分别加入含氰糖苷和氰酸酶,然后观察产氰的情况,结果记录于下表:

叶片

表现型

提取液

提取液中加入含氰糖苷

提取液中加入氰酸酶

叶片Ⅰ

产氰

含氰

产氰

产氰

叶片Ⅱ

不产氰

不含氰

不产氰

产氰

叶片Ⅲ

不产氰

不含氰

产氰

不产氰

叶片Ⅳ

不产氰

不含氰

不产氰

不产氰

据表回答问题:

(1)两个不产氰品种的基因型是    ,在F2中产氰和不产氰的理论比为   

(2)叶片Ⅱ叶肉细胞中缺乏      酶,叶片Ⅲ可能的基因型是       

(3)从代谢的角度考虑,怎样使叶片Ⅳ的提取液产氰?说明理由。

36(9分) Mikael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和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以便为西红柿生长提供最佳光照强度。实验如下:

实验过程:他取几株都有5片叶片的西红柿植株,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实验开始他测定了CO2的浓度,12小时后再次测定CO2的浓度。他还采用7种不同的光照强度,并通过隔热装置使光线通过而热不通过。

实验结果:

温度℃

光照强度:普通阳光(%)

开始时的CO2浓度(%)

12小时后 CO2浓度(%)

25

0

0.35

0.368

25

10

0.35

0.342

25

20

0.35

0.306

25

40

0.35

0.289

25

60

0.35

0.282

25

80

0.35

0.280

25

95

0.35

0.279

请你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一实验中的自变量是什么?____。说出该实验中的一种无关变量:___ ____

(2)Mikael设计的探究实验在各种光照强度变化中分别使用了一株植物。这是一个好的设计吗?     _为什么?            。

(3)在这一实验中Mikael将其中一个装置保持在黑暗中的目的是___ _

(4)Mikael对探究结果感到失望。他说,“我仍然不能确切地知道哪种光照强度最好?”请你为他的进一步探究提供建议___ _______。(2分)

(5)Mikael要用曲线图表示他的实验结果。怎样最好地图示结果?(在四项备选项中选择)___ _______(2分)

A 柱形图,12小时后的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分别为纵坐标和横坐标

B 柱形图,开始时的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分别为纵坐标和横坐标

C 曲线图,12小时后的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分别为纵坐标和横坐标

D 曲线图,开始时的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分别为纵坐标和横坐标

37. (9分)下图是有关生物细胞生活史的概括,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③所示的变化,在生物学上称为     。该过程是否发生了遗传物质的改变?  

(2)目前认为引起⑤过程的因子,可以分为三类,根据其属性不同分为:       

                     

(3)F→G→H过程的技术,在植物学上叫         ,其理论基础是       ;该植株的产生方式属于        繁殖。

(4)假如A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发生了基因突变,则突变发生在          时期。

38.(8分)细胞为什么不能无限制地长大而要进行分裂呢?有的科学家认为:细胞要通过它的表面不断地和周围环境或邻近的细胞进行物质交换,这样它就必须有足够的表面积,否则它的代谢作用就很难进行。当细胞的体积由于生长而逐步增大时,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比例就会变得越来越小,导致表面积不够,使细胞内部和外界的物质交换适应不了细胞的需要,这就会引起细胞的分裂,以恢复其原来的表面积与体积的适宜比例。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上述理论的正确性(提供的仪器、材料有变形虫若干、锋利的刀片、显微镜等)。    

步骤:     

Ⅰ.取大小相等、活性相当的同种变形虫9只,分成A、B、C三组,每组三只。

Ⅱ.

根据以上理论和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A组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          。(1分)

(2)根据B组的处理方法,C组的处理方法应是              

                               。(3分)

请你对C组的现象进行预测:

                               。(2分)

(3)你的结论是                          。(2分)

39.(7分)下图①~⑤列举了五种作物育种方法,请回答相应问题:

⑴ 第①种方法属于常规育种,一般从F2开始选种,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在第②种方法中,若只考虑F1中分别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的n对等位基因,则利用其花药离体培育成的幼苗的基因型,在理论上应有________种类型。

⑶ 第③种方法中使用秋水仙素的作用是促使染色体加倍,其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

⑷ 第④种方法中发生的变异一般是基因突变。卫星搭载的种子应当选用刚萌发的而非休眠的种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 第⑤种方法属于基因工程。采用这种方法培育出的新品种可以表达丙种微生物的某些遗传信息,其表达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遗传工程得以实现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是,无沦是真核生物还是原核生物,它们在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中,决定氨基酸的___________都是相同的。

40、选做题(7分) 本题有A、B两题。请任选一题作答在答题纸上指定位置,两题都做以A题评分。

A、某医院病理室为确诊一患者的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切取了一小块肿瘤组织进行培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培养之前,肿瘤组织必须先用           等处理成单个细胞。

(2)若开始培养时取一滴培养液观察有100个肿瘤细胞,经24 h培养后,取一滴稀释100倍后再取一滴(设三次的“一滴”等量)观察,发现有64个肿瘤细胞,此肿瘤的细胞周期约为    h。

(3)与正常细胞相比,明显增多的细胞器是(两项)             。

(4)某科研单位研制出一种新型药物X,据说对此类肿瘤有较好的疗效,能起到抑制肿瘤细胞分裂的作用。请你设计一个方案加以验证。写出你所设计的实验步骤:

                          

                          

                          

(5)预期结果:                     

B、(7分)生物学家研究发现,癌细胞的无限增殖受某调控基因的控制,该调控基因能激发所有动物细胞大量增殖,为探究该调控基因是存在于细胞质还是细胞核上,科研人员做了如下实验设计:

_______

 

根据以上思路,请继续完成下列实验设计方案:

A.实验方案:(实验提示:癌细胞能传代培养,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如何观察细胞形态不作实验设计要求。)

   ①用       分别处理宫颈癌细胞和小鼠肝脏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胞。

②分别使单个癌细胞和单个肝脏细胞核质分离。

                       。

④取2只培养编号甲、乙,各加入等量的培养液。

                        。

                       。

B.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                        。

                       。

                       。

连州中学2007届高三第四次月考生物答题卷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总分:________

三、非选择题

31、(12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

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9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

33、(6分)(1)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

34、(7分)(1)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6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9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

37、(9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8分)(1)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测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7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7分)A.(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h;(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①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第四次月考生物答案

一、单选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C

C

C

D

B

B

D

B

B

C

D

B

B

D

D

A

B

D

题号

21

22

23

24

254

26

27

28

29

30

答案

AB

ABC

AD

BCD

ABC

ABD

ABD

ACD

ABC

CD

二、多选题

三、非选择题

31.(12分)(1)复制、转录、

细胞分裂间期、细胞核(2)CAT、GUA(3)常、隐、基因突变(4)BB或Bb、1/8、BB

32、.(9分)⑴ 有成形的细胞核(或有核膜、核仁)

       酶

⑵ C6H12O62C2H50H(酒精) + 2C02 + 能量(2分)    ⑶ 呼吸作用脱下的氢还原了处于氧化状态的亚甲基蓝(2分)     ⑷ 对蔗糖的利用速率不变,对葡萄糖的利用先快后慢(2分)

  ⑸ 防止微生物污染培养液,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⑹ 乳糖

33、(6分) (1)催化作用  (2)糖类  (3)蛋白酶(或蛋白质降解酶)

(4)它们虽都是蛋白质,但其分子结构不同  (5)AB

34、(7分)(1)实验  (2)熟食变馊  (3)熟食中的细菌从哪里来。

(4)甲瓶的瓶颈烧软,并拉成鹅颈似的弯曲细长的形状,乙瓶的瓶口敞开

(5)设计了再次煮沸能杀死肉汤中的细菌,排除细菌可能来自于食物中这一因素

(6)细菌是否来自空气 (7)使肉汤腐败变质的细菌来自空气

35、(6分)(1)  DDhh 、ddHH,   9∶7  。(2)氰酸酶, ddHH或ddHh。

(3)同时加入含氰糖苷和氰酸酶  含氰糖苷在氰酸酶的作用下能产氰

36、(9分)(1)光照强度; 温度(或开始时的CO2浓度或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2)不好;不同株植物株高、叶片数虽相似,但叶面积等其他方面不一定相同。(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3)作为对照  (4)增加若干实验组,使光照强度为普通阳光的100%及以上(2分) (5)C(2分)

37、(9分)(1)细胞分化;没有 (2)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顺序不作要求) 

(3)组织培养; 细胞的全能性; 无性。 (4)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38、(8分)(1)对照作用(1分)   (2)在变形虫长大到一定程度时,用刀片切去一部分细胞质,再长大到一定程度时,再切去一部分细胞质,依次类推,每次按上述方法处理;(3分)  

 现象预测:三只变形虫始终不分裂增殖 (2分) (3)变形虫只有长大到一定体积后才分裂,本实验可为上述理论提供一定证据(2分)

39、(7分)  (1)从F2开始发生性状分离(1分)  (2)2n(1分) (3)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1分)

  (4)种子萌发后进行细胞分裂,DNA在复制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发生基因突变 (2分)

(5)  (2分)  密码子

40、(7分)A、(1)胰蛋白酶 (2)4(2分)(3)线粒体、核糖体(其他正确答案也可)(4)①将相同的培养液分为相等的两份,一份加入药物X,另一份不加,并分别标上甲、乙。②将等数量的肿瘤细胞置于两份培养液中③放在相同条件下培养,观察肿瘤细胞的分裂情况、数量(1分)(5)预期结果:加入新型药物X实验中的肿瘤细胞停止分裂,而空白对照组中的肿瘤细胞则继续分裂。

B.①胰蛋白酶  ③取癌细胞核和肝细胞质形成重组细胞甲,取癌细胞质和肝细胞核形成重组细胞乙(2分) ⑤分别取等量重组细胞甲和重组细胞乙,依次加入甲、乙两只培养瓶中,进行细胞培养。⑥分别观察甲、乙培养瓶中的细胞形态。 ①若甲瓶的细胞(或重组甲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则调控基因存在细胞核中。②若乙瓶中的细胞(或重组乙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则调控基因存在细胞质中。③若甲、乙两瓶中的细胞(或重组甲、重组乙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形态均发生明显变化,则调控基因可能同时存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其它答案合理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