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第三次月考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1.研究发现,许多植物在遭受低温、干旱和盐碱等非致死环境袭击时,细胞内可溶性糖和氨基酸等含量有明显提高。下列有关推断比较合理的是( )
A.是细胞内氧化酶活性增高的结果,因此与遗传性无关。
B.能降低细胞吸胀吸水能力,因而不是对逆境的适应性反应。
C.是合成淀粉和蛋白质的酶的活性减弱的结果,因此不属于应激性反应。
D.能降低细胞的结冰点和提高细胞渗透吸水能力,因此是对逆境的适应性反应。
2.在高等植物细胞中有两种大量元素是淀粉中不含有而核酸中含有的。有关这两种元素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两种元素是生物膜、三磷酸腺苷、染色体、辅酶Ⅱ的主要组成元素。
B.一种施用过多会造成农作物倒伏,另一种则与植物体内糖类合成和运输有关。
C.健康的成年人,摄入和排出的这两种元素的量基本相等。
D.在只缺这两种元素的营养液中培养正常植株,首先表现缺素症的是老叶。
3.科学家把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放进蒸馏水中,造成红细胞破裂,出现溶血现象,再将溢出红细胞外面的物质冲洗掉,剩下的结构在生物学上称为“血影”,下列对“血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血影”的主要成分易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
B.其中的蛋白质都和糖类以共价键连在一起。
C.构成“血影”的元素有C、H、O、N、P等
D.其中含有的物质与氧的运输有关。
4.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凡是生物的细胞壁都可以通过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把它分解掉。
B.蓝藻在生物进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因为它具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C.线粒体中的基因在遗传时表现为母系遗传,不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D.在植物叶肉细胞中能够产生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5.下列有关叶绿体成分、结构、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吸收传递光能的色素位于基质中,而转化光能的色素位于囊状结构的薄膜上。
B.在晴天二氧化碳浓度过低时,水稻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五碳化合物的含量会增加。
C.叶绿素吸收的红光用于分解水,吸收的蓝紫光用于合成ATP。
D.强光下叶绿体随细胞质流动时,光合作用强度增大而流动速度却减慢。
6.在大气湿度较高的情况下,不大可能有钙被运入发育的果实内,这是因为( )
A.钙只能通过木质部运输,而大气湿度较高时,此过程不能进行。
B.钙只能通过韧皮部运输,而此时这个过程不能进行。
C.蒸腾作用停止,其结果是木质部和韧皮部中的运输都停止。
D.气孔关闭,向果实中的运输也停止。
7.反应式“ADP+Pi+能量
ATP”是在所有生活细胞中发生的反应,下列与反应式中“能量”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向右反应需要的能量可以来自细胞内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的过程。
B.向右反应需要的能量可以来自乳酸的氧化分解。
C.向左反应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叶绿体中水的分解或二氧化碳的固定。
D.向左反应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人体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
8.农业生产上通常采取合理密植、轮作、套种等措施,其意义是( )
①增大光合作用的有效面积 ②增强农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和稳定性 ③充分利用生长季节 ④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⑤充分利用水、肥和光能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9.在温度、PH等适宜条件下,图中实线表示没有酶时反
应的进程。在T1时,将催化此反应的酶加入反应物中,
则图中表示此反应进程的曲线是 ( )
A.曲线A B.曲线B
C.曲线C D.曲线D
10.下列关于不同植物以及同一植物的不同细胞细胞液浓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
A.同一叶片中维管束鞘细胞<导管细胞
B.同一植株的叶肉细胞>根毛细胞
C.同种植物的某正常叶肉细胞>质壁分离后的叶肉细胞
D.荒漠地区植物根毛细胞<热带雨林地区植物根毛细胞
11.下列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有( )
①保卫细胞 ②叶表皮细胞 ③C3植物叶的维管束鞘细胞 ④C4植物叶的维管束鞘细胞 ⑤固氮蓝藻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①②④ D.②③④
12.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学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动物体液中Ca2+含量太高,会引起肌无力
②动物体液中Na+含量过少,会引发心律失常
③动物体液中K+含量过少会引起血压下降、心跳加快、四肢发冷
④植物缺硼,会出现“花而不实”的现象
⑤植物缺铁,首先会使幼叶缺绿
⑥植物缺氮时,其幼叶会首先表现出缺绿的现象
⑦缺K会使马铃薯减产
A.①④⑤⑦ B.③④⑤⑦ C.①②④⑦ D.①②③④
13.圆褐固氮菌、硝化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大肠杆菌、乳酸菌的代谢类型依次( )
(1)自养需氧型; (2)异养需氧型; (3)自养厌氧型;
(4)异养厌氧型; (5)异养兼性厌氧型; (6)既可自养又可异养;
A.(1)(2)(3)(4)(5) B.(2)(1)(2)(5)(4)
C.(2)(1)(4)(4)(2) D.(1)(2)(4)(4)(6)
14.某植物培养液中含有甲、乙、丙三种离子,它们对植物的生长都有影响。下表列出的五种培养液中,甲、乙、丙三种离子的浓度(单位:10-5mol/L)不同。为了研究丙离子浓度大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进行实验时可以选用的两种培养液是( )
培养液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甲离子浓度 | 20 | 30 | 50 | 30 | 40 |
乙离子浓度 | 55 | 45 | 60 | 45 | 55 |
丙离子浓度 | 10 | 15 | 20 | 25 | 25 |
A.④⑥ B.①⑤ C.②③ D.②④
15.下列有关C3植物和C4植物代谢和结构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C3植物多为阴生植物,C4植物多为阳生植物
B.进行光合作用时,C3植物和C4植物分别将C02中的C分别首先转移到C3和C4中
C.C3植物的叶肉细胞具有正常叶绿体,C4植物的叶肉细胞具有无基粒的叶绿体
D.C4植物的维管束鞘外有“花环型”的两圈细胞
16.右图表示某有机物加入某种酶后在0~
有机物的分解总量与温度的关系图,依图判断,在0~80℃
环境中,酶的活性变化线(pH适宜)曲线正确的是 ( )
![]() ![]() ![]() ![]() ![]() |
17.某人为了研究微生物与氧的关系,把乳酸菌、酵母菌、硝化细菌分别培养在三个半固体培养基中,几天后观察,结果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中的微生物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B.乙中的微生物可以在含青霉素的选择培养基中生长
C.丙中的微生物的遗传物质分布在细胞核中
D.甲、乙、丙中的微生物所需的碳源均为有机碳源
18.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细胞内液泡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是 ( )
19.下列所述环境条件下的微生物,能正常生长繁殖的是( )
A.在缺乏生长素的无氮培养基中的圆褐固氮菌。
B.在人体表皮擦伤部位的破伤风杆菌。
C.在新配制的植物矿质营养液中的酵母菌。
D.在灭菌后的动物细胞培养液中的禽流感病毒。
20.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能发生的现象是( )
①染色体复制一次 ②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互换
③纺锤丝牵引染色体运动 ④细胞分裂两次
⑤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⑥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
![]() |
A.④②⑤ B.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⑤⑥
|
A.在10秒内,是以无氧呼吸供能为主的
B.在10秒~1分钟内,是以无氧呼吸供能为主的
C.在1分钟1小时内,是以无氧呼吸供能为主的
D.始终以有氧呼吸供能为主
22.下列物质变化过程不在动物细胞内进行的是( )
①氨基转换作用 ②脱氨基作用 ③胰液、肠液分解各种有机物 ④淀粉转变为麦芽糖⑤血液中尿素的排出 ⑥葡萄糖转变为脂肪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23.下表为甲、乙、丙三人血清中的氨、尿素、及尿液中的尿素排出量。据此判断( )
项目 | 正常值 | 甲 | 乙 | 丙 |
血氨(μmol/l) | 18~72 | 25 | 90 | 65 |
血清尿素(μmol/l) | 2.90~7.85 | 8 | 3.1 | 12 |
尿素排泄量(μmol/l 24h) | 720~1080 | 1150 | 610 | 520 |
A.甲一次摄入蛋白质过多,乙的肝脏有病变,丙的肾脏病变。
B.甲和乙的肾脏病变,丙的肝脏病变。
C.甲正常,乙和丙的肾脏病变。
D.甲和丙的肾脏病变,乙肝脏病变。
24.对植物体内不同部位的叶片进行充分燃烧,对所得恢烬中化学元素的种类及含量测定,其中两种化学元素的测定结果为:A物质在幼叶所形成的恢烬中含量很少,但在老叶所形成的恢烬中含量却很多;B物质刚好相反,在幼叶所形成的恢烬中含量很多,但在老叶所形成的恢烬中含量却很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物质可能是N,B物质可能是Fe
B.A物质可能是Ca,B物质可能是Mg
C.当植物体第一个展开的叶片开始表现出缺A症状时,则第五个展开的叶片也一定表
现为缺A症状
D.当植物体第一个展开的叶片开始表现出缺B症状时,则第五个展开的叶片表现正常
|
注:①表中各实验组加入的“某种细菌”
系同一种细菌②原产量指田间栽培的产
量③表中“+”表示加入;“—”表示未
加入
A.自生固氮菌 硝化细菌
B.共生固氮菌 硝化细菌
C.硝化细菌 共生固氮菌
D.硝化细菌 自生固氮菌
26.下图表示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能为生物生命活动提供所需能量最多的过程是5
B.2过程需要ATP和多种酶。该过程中CO2首先形成C4,这类植物叫C4植物
C.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中,都有水参加又都能够产生水,并且能形成ATP
D.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分别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进行,产生的[H]都与氧结合生成水
27.香蕉成熟过程中,随着贮藏物质强烈水解并转化为还原
糖,香蕉逐渐变甜,其呼吸速率变化如图中曲线a所示。图
中符合香蕉内还原糖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A.曲线1 B.曲线
|
28.右图表示
A.b点位置不会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移动
B.a点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C.当植物缺Mg时,b点右移
D.c点叶片脱色后,用I2液染色,凡是含有叶绿体的细胞,都呈蓝色
29.很多实验必须先制作玻片标本,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下面实验步骤错误的是( )
A.脂肪鉴定: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
B.有丝分裂观察:解离根尖→染色→漂洗→制片→观察
C.质壁分离观察:撕取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制片→观察→加蔗糖溶液→观察
D.细胞质流动观察:取黑藻小叶→制片→观察
30.下列能鉴别野牛草是否为C4植物的简便方法是( )
A.制作叶表皮临时装片,观察气孔大小
B.制作叶横切临时装片,观察叶脉结构
C.分离、测定叶片中各种色素的含量
D.用碘液测定叶片中淀粉的含量
答题卡: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班级: 姓名:
![]() |

(1)人体需要的部分A物质只能从消化道吸收,不能由②途径获得,这部分A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B物质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在人体内的主要贮存部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等处。
(3)人体在剧烈运动时,由于氧供应不足,骨骼肌细胞会出现[ ]____________。
(4)⑦所示的生化反应高效而快速,这除了与线粒体内酶的高效率催化有关外,还得益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丙酮酸是作为转化枢纽
的中间代谢产物之一,从图解中看,最可能表示丙酮酸的字母是__________。
(6)②过程主要发生在肝脏。化验肝炎病人的血液,会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偏高,这是因为肝炎病人的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变__________ __ ___。Y是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它转变成尿素的过程是在肝脏中进行的,这说明肝脏具有____________功能。
(7)蛋白质合成过程的模板是_______________,此模板直接决定了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人在饥饿时首先使用的贮能物质是___________;世界著名短跑运动员——刘翔在
32.(11分)右边是植物体内部分代谢示意图,分析回答:
(1)A过程表示光合作用的 阶段,在 中进行。其中为C3化合物的还原提供能量的是 ,还原剂是 。
(2)B过程中发生的能量变化是 ,写出形成c的反应方程式 。
(3)C、D、E三个过程表示 ,其在细胞内发生的场所是 。
(4)如果把该植物突然从光下移到黑暗处,其他条件不变,则细胞中b、c及C5化合物的含量变化分别是___ __、__ ____、___ ___。
33.(5分) 图中的实验装置用于测量大麦种子的呼吸速率。实验开始时,用夹子夹紧橡皮管并使图中U形管内两侧有色液体均处于“
(1)装置中加入NaOH溶液的目
。
(2)装置A中有色液体的变化量表示
。
(3)装置B中对大麦种子进行灭菌处理的目的是 ;装置B中有色液体的变化可能是 造成的,设置B装置的目的是 。
34.(10分)右图是人们利用黄色短杆菌合成赖氨酸的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
(1)黄色短杆菌中含有遗传物质的结构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2)用黄色短杆菌生产赖氨酸,培养基按物理
性质分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
(3)含C、H、O、N的某相对大分子化合物可
以为黄色短杆菌提供哪些营养要素物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图可知,要增加赖氨酸产量,就必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培育新品种,科学家通常采用的方法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赖氨酸是黄色短杆菌的_____________产物,在生产实际中,人们通过黄色短杆菌的培养,大量生产赖氨酸的过程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黄色短杆菌培养过程中要进行灭菌。灭菌是指杀死一定环境中所有微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黄色短杆菌培养过程中,如果培养基的pH发生变化,将影响黄色短杆菌细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从而影响黄色短杆菌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参考答案:
1—5 D B C D B 6—
16—20 B B D A C 21—25 B C A B C 26—30 D C B B B
31.(1)必需氨基酸
(2)作为能量的储备物质 皮下结缔组织、肠系膜
(3)⑨ 无氧呼吸(全对得分) (4)体内有适宜的温度
(5)X (6)转氨酶 大 解毒 (7) mRNA 排列顺序 (8)肝糖元磷酸肌酸
32.
(1)暗反应 叶绿体的基质
|
(2)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 NADP++H++2e→NADPH
(3)有氧呼吸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4)上升、下降、下降(3分)
33.(1)吸收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2)大麦种子呼吸作用消耗氧的体积。(3)灭菌是防止细菌呼吸作用产生或吸收的气体影响实验结果;由于外界环境气压发生变化;对照(排除由物理因素引起的气体热膨胀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34.⑴核区,质粒 ⑵液体培养基 ⑶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式 ⑷消除高丝氨酸脱氢酶 ⑸诱变育种 ⑹初级代谢,发酵
⑺细胞、芽孢、孢子 ⑻酶的活性、细胞膜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