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高三生物第一次月考测试试卷

2014-5-11 0:36:54下载本试卷

高三生物第一次月考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1的雌、雄中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由此可以推断该雌鼠的突变型基因为

  A.显性基因  B.隐性基因 C.常染色体基因  D.X染色体基因

2.几种氨基酸可能的密码子如下:甘氨酸:GGU、GGC、GGA、GGG;缬氨酸:GUU、GUC、GUA、GUG;甲硫氨酸: AUG。经研究发现,在编码某种蛋白质的基因的某个位

点上发生了一个碱基替换,导致对应位置上的氨基酸由甘氨酸变成缬氨酸;接着由于另一个碱基的替换,该位置上的氨基酸又由缬氨酸变为甲硫氨酸,则该基因未突变时的甘氨酸的密码子应该是

  A.GGU  B.GGC  C.GGA  D.GGG

3.下图表示人体内苯丙氨酸代谢过程的部分图解,下列根据图解所做的分析正确的是

 

  A.基因1、2、3中任何一个基因发生突变都会引起黑色素无法合成而形成白化病

  B.一对患白化病的夫妻,如果没有基因突变,则他们的后代全部患白化病

  C.基因1和4可能是等位基因,基因4从根本上说是基因1突变来的

  D.酶1催化的反应是脱氨基作用,酪氨酸是非必需氨基酸

4.用纯合的二倍体水稻品种高秆抗锈病(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ddtt)进行育种时,一种方法是杂交得到F1,F1再自交得到F2;另一种方法是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相应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前一种方法所得的F2中重组类型、纯合子各占5/8、 1/4

  B.后一种方法所得到的植株中可用于生产的类型比例 为2/3

  C.前一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后一种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是由于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

5.下列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①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②染色体上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③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④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相应部位的交叉互换⑤21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中的第21号染色体有3条

  A.①④⑤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⑤

6.如图表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几个基因,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观察图示可知,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图中基因的转录发生在细胞核,翻译发生在细胞质

  C.如含红宝石眼基因的片段缺失,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

  D.基因中某一个碱基对的替换,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7.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但即使是纯合的长翅品系的幼虫,在35℃条件下培养成的成体果蝇都为残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35℃条件下果蝇的长翅基因突变成了残翅基因

  B.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由环境温度来决定的

 C.如果有一只残翅果蝇,只要让其与另一只异性的残翅果蝇交配就能确定其基因型

  D.纯合的长翅果蝇幼虫在35℃条件下培养成的残翅性状是不能遗传的

8.着色性干皮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起因于DNA损伤。深入研究发现患者体内缺乏DNA修复酶,DNA损伤后不能修补从而引起突变。这说明一些基因

  A.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从而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B.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从而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C.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D.可以直接控制生物性状,发生突变后生物的性状随之改变

9.下图示某DNA片段,有关该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②③④可形成DNA的基本组成单位

B.②③④在DNA中的特定排列顺序可代表遗传信息

C.某限制性内切酶可选择⑤作为切点

D.DNA连接酶可连接①处断裂的化学键

10.关于下图DNA分子片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作用于①、③处的酶分别为限制酶、DNA连接酶

  B.②处碱基缺失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C.图中有14个氢键

  D.DNA的特异性表现在(A+G)/(T+C)的比例上

11.假设Y是某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该细菌可以从培养基中吸收物质X通过如下图的一系列反应产生Y。已知M1、M2、M3、M4四个基因分别控制F1、F2、F3、F4四种酶的合成。

 为了,维持细菌的生命活动需要,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不能正常合成酶F1,则可在培养基中补充物质A

B.若酶F2没有活性,则必须在培养基中补充物质B

C.若缺少基因M3,则必须在培养基中补充物质C

D.若基因M4发生突变,则必须在培养基中补充物质Y

12.右图是某二倍体植株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植株的基因型必为AaBB

  B.该细胞是由花粉粒发育而来的

  C.该植株不能产生Ab型的配子

  D.该细胞发生过基因突变

13.已知西瓜红瓤(R)对黄瓤(r)为显性。第一年将黄瓤西瓜种子种下,发芽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四倍体西瓜植株。以该四倍体植株作母本,二倍体纯合红瓤西瓜为父本进行杂交,并获得三倍体植株,开花后再授以纯合红瓤二倍体西瓜的成熟花粉,所结无籽西瓜瓤的颜色和基因型分别是

A.红瓤;RRr B.红瓤;Rrr C.红瓤;RRR D.黄瓤;rrr 发芽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四倍

14.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B.人类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C.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7条

  D.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个基因控制的疾病

15.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种群是牛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自然选择学说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

 C.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16.下列黏性末端属于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的是 

文本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不同植物间远源杂交不亲合现象普遍存在。有的是由于不同植物的花粉与柱头组织细胞之间相互拒绝不能认可,花粉管生长受阻,不能到达子房,这一现象最可能与柱头细胞的哪种物质有关?这种现象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上称作

A.纤维素;自然选择  B.磷脂;地理隔离

C.糖蛋白;生殖隔离  D.酶;生存斗争

18.科学家做了下面的实验

把若干对家蝇分成若干组(每组一对),再将每组的子代分为A、B两部分,用DDT处理每组的A部分,B部分则不接触DDT(如表所示)。只选择保留存活率最高的那一组的B部分,A部分及其余各组统统淘汰。将保留的部分再重复这样的实验过程,并且在实验中逐代增加DDT的浓度。经过这样多代的重复,获得了具有很强抗药性的家蝇。上述的实验事实说明

A.DDT具有诱导家蝇产生抗药性变异的作用

B.由于长期使用DDT,使家蝇的抗药性逐代增强

C.家蝇的抗药性原已存在,与是否使用DDT无关

D.家蝇抗药性的形成是长期使用DDT的结果

19.20世纪初,荷兰遗传学家研究了一种月见草的遗传,发现一株月见草的染色体增加了一倍,由原来的24条 (2n)变成48条(4n),成了四倍体植株。该4n的植株与原来的2n植株

 A.属于同一物种,因为二者的染色体是同源的

  B.属于同一物种,因为二者之间可以杂交产生后代

  c.不属于同一物种,因为二者之间存在地理隔离

 D.不属于同一物种,因为二者之间杂交的后代是不育的

20.太空育种就是在距地球20—400千米的高空环境进行各种农作物种子飞行搭载处理,待航天器返回地面后,再对种子进行种植培育。结果证明:这些种子都有一些性状变异。如太空黄瓜的亩产量比普通黄瓜高20%左右,且口感好、抗病性强。有关太空育种的下列说法 中错误的是

 A.太空育种所产生的变异同自然突变没有本质差别

  B.太空育种形成的新品种不属于基因安全管理范围

  C.能诱发种子变异的太空环境因素是宇宙射线、微重力、高真空、交变磁场等

 D.种子的搭载装置是预先人为设置的,因此,太空育种所产生的变异都是符合育种要求

21.植物基因工程往往需要接受外来DNA的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植株。细胞每次分裂时DNA都复制一次,每次复制都是

 A.母链和母链,子链和子链,各组成一条子代DNA

  B.每条子链和它的母链组成子代DNA

 C.每条子链随机地和两条母链之一组成子代DNA

 D.母链降解,重新形成两个子代。DNA

22.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连接酶的作用是将两个黏性末端的碱基连接起来

 B.目的基因导人受体细胞后,受体细胞即发生基因突变

  c.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外

 D.常使用的运载体有大肠杆菌、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

23.下图表示一项重要生物技术的关键步骤,字母X可能代表

  A.不能合成胰岛素的细菌细胞

  B.能合成抗体的人类细胞

  C.能合成胰岛素的细菌细胞

  D.不能合成抗生素的人类细胞

24.关于转基因生物引发的安全性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转基因生物引发的安全性问题包括食品安全、生物安全和环境安全

 B.转基因生物引发安全性问题的原因之一是外源基因进入宿主细胞基因组的部位往往是随机的

  C.转基因生物引发的安全问题是无法弥补的

 D.转基因生物有可能造成安全性问题,但不能一概而论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全选对的得3分。其他不得分。

25.曲线a表示使用诱变剂前青霉菌菌株数和青霉素产量之间的关系,曲线b、c、d表示使用诱变剂后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a变为b、c、d体现了变异的多方向性

 B.诱变剂决定了青霉菌的变异方向,加快了变异频妻

  C.青霉菌在诱变剂作用下发生的变异可能有基因突

 D.d是最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

26.下图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由此分析错误的是

  

  A.图中①②分别表示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是复制和转录

  B.a. B链碱基组成分别是CAT和GTA 

 C.人发生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在于基因中增添了一个碱基对

  D.若正常基因片段中的CTT突变为CTC则不会出现血红蛋白异常

 27.有关遗传变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基因型为Dd的豌豆,能产生雌雄两种配子,且数量比接近1:1

 B.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

 C.将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花粉授到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穗上,所结籽粒胚乳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

 D.一般情况下,一个基因中多了或少了一个碱基都会引起基因突变

28.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二倍体植物中由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植株,一定是单倍体

 B.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一定不是单倍体

 C.生物的精子或卵细胞一定都是单倍体

 D.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9小题,共90分

29.(10分)人类的血红蛋白分子分别由两条含有141个 氨基酸的a链和两条含有146个氨基酸的B链构成,其中B链上的第六位氨基酸是谷氨酸,运输该氨基酸的转运RNA。一端的三个碱基是CUU,当谷氨酸被缬氨酸(密码子为GUA)替代时,则会导致镰刀型细胞贫血 症,该病是发生在非洲西部较常见的一种隐性遗传病,

 (1)控制人类血红蛋白的基因伞少有     个碱基,该蛋白质在合成的过程中将失去 

子水。

 (2)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其直接原因是由于组成血红蛋白分子中的一个  分子发生改变,致使缺氧时红细胞发生变形;根本原因是由于控制血红蛋白分子合成的     发生突变。

(3)研究发现,携带此致病基因的杂合子对疟疾有较强的抵抗能力,故在大多数地区,该基因的频率很低,但在非洲某螳恶性疟疾流行的地区,该基因的频率很高,由此可以说明突变的有利或有害取决于                    .

30.(10分)如图是某二倍体生物的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据图回答 :

 (1)若图中的2、3表示两条X染色体, 则此图中共含有  个染色体组有   条染色单体。

 (2)若一对夫妇所生育的子女中,性状差异甚多,则这种变异的来源主要是     .

 (3)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细胞分裂产生子细胞的过程中,基因AA的分开可发生在      期和       期。(填细胞分裂方式的名称和时期)。

 (4)若某植物的基因型为AaBb,在该植物的自交后代中表现型不同于该植物且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5)假设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中的一个DNA分子用15N进行标记,正常情况下该细胞分裂形成的精子细胞中,含15N的精子细胞所占的比例为     。

31.(8分)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科技部在2004年嘉奖

 了取得国际领先水平的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籼稻)基因组的科研人员。通过该项研究,可获得大量的水稻遗传信息和功能基因,有助于了解小麦、玉米等其他禾本科农作物的基因组,从而带动整个粮食作物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1)在水稻基因组测序中要测其细胞中     条染色体,

(2)欲使单倍体水稻结实,应选用    试剂

 (3)在一稻田里偶然发现一株营养器官具有优良性状的显性突变植株,欲通过它培育出较大数量的该优良性状能稳定遗传的水稻品系,该怎么办?其中最快的方法是什么?如何操作?

32.2003年6月中山市1人民医院基因研究室在为一孕妇做基因检测时发现,其染色体中有四条发生了易位。这种复杂的染色体核型极为罕见,该研究室遂将提取的标本和有关资料送往中国医学遗传学国家季点实验室进行鉴定,目前收到反馈,确认此罕见的染色体核型为世界首报核型。这位孕妇去年4月和今年4月两次怀孕都是在60天左右死胎、流产。医院对夫妇俩做的常规检查都无异常,孕妇的父母也不是近亲结婚。根据经验,医生怀疑这种自然流产与遗传因素查有关,就建议她接受基因检查。在随后进行染色体外周血核型检查时,医生发现这名孕妇细胞中竞有4条染色体异常,其中的3号、21号、12号和18号染色体发

生了平衡易位(如图)。

通俗点说,就是3号和21号染色体各有一段跑到对方那里“串门”了,12号和18号也是如此。由于两条染色体异常都已很少见,目前统计的发生率约为千分之一点九左右;而四条染色体同时异常则是极为罕见,估计百万个人中才可能有一个。根据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染色体结构变异除了“易位”以外,还有   ,         .

(2)这位孕妇不管外形上还是生理上都和正常人无两样,但在生育下一代时就会出现流产,早产和生育早夭的畸形儿等现象,原因是                       .

 (3)这种极为罕见的染色体核型虽然给这名孕妇及一家带来了痛苦,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有重要意义,你认为这种染色体核型的发现其重要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          

33.(10分)原有基因通过DNA重组技术得以改造的动物称为转基因动物。现在这一技术可使羊奶中含有人体中的蛋白质,人类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基因可以替代羊染色体上的相似基因,下图表示了这一技术的基本过程:

 (1)从羊染色体中“剪下”羊蛋白质基因的酶是             .将人蛋白基因

“插入”羊染色体中的酶是                   .

(2)有人认为转基因生物会造成基因污染,危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你是怎样

理解的?                                  .

 (3)目前食用转基因食品的人群至少已有10亿之多,时间长达7年之久,至今没有转基因食品不安全的任何实例,故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试分析原因.                                       . 

 34.(11分)下图表示由某农作物①和②两个品种分别培育出④、⑤、⑥、⑦品种的过程。

 

(1)利用①和②经过I和Ⅱ过程培育出⑤所采用的方法称为      ,其培育出的⑤所依

据的原理是                      .

(2)由③培育出④,由④培育出⑤,这种育种方法的优点是              .

(3)由③培育出⑥的常用方法是用化学物质        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若用试剂直接作用于基因型为AABb的大量个体,则可能偶然获得品种⑤,这一过程称为                                   .

(4)如果在⑥的柱头上授予⑤的花粉,则会得到(有或无)籽果实,果皮的基因型为 (5)经过Ⅵ的复杂过程对品种⑤进行改造,所培育出的⑦称为转基因植物,这一过程不涉及

  A.DNA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自我复制

  B.RNA以自身为模板自我复制

  C.DNA以其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

  D.按照RNA密码子的排列顺序合成蛋白质

35.(8分)我国在转基因鱼方面的研究处于领先地位,如转入生长激素(GH)基因的鱼生长速度快,营养转化率高但鱼类易于逃逸、扩散,因此转基因鱼的生态安全性问题值得研究,如转基因鱼对生态系统的压力及外源基因的扩散问题。所以,我国科学家只是将三倍体的转基因鱼投入自然生态系统。请根据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转基因鱼成功的物质基础是                        .

(2)已知人的GH是一种含有19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若将人的GH基因转入鱼体内,则转基因鱼增加的脱氧核苷酸数至少是                个.

(3)转基因鱼通过较高的能量转化效率获得较高的生长速率,蛋白质转换效率也显著高于非转基因鱼。其原因可能是                             .

 (4)多倍体鱼类对控制过度繁殖是有效的。我国科学家培育成功了三倍体“湘云鲫”,试从保障生态安全性角度分析只投放三倍体鱼的原因,                  

                                        .

36.(12分)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启动于1990年,由美、英、法、日、德和中国的科学家合作进行研究。2000年6月26日,六国科学家绘制出人类基因组框架。2002年2月12日,科学家对基因的面貌又有新的发现:经过初步测定和分析,人类基因组共有32亿个碱基对,

  包含了大约3—4万个蛋白质编码基因。人类蛋白质组计划是继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生命科学乃至自然科学领域一项重大的科学命题。2001年,国际人类蛋白质组组织宣告成立,之后,该组织正式启动了两项重大国际合作行动,一项是由中国科学家牵头执行的 “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另一项是以美国科学家牵头执行的“人类血浆蛋白质组计划”,由此拉开了人类蛋白质组计划的帷幕。人类蛋白质组计划的深入研究将是对蛋白质工程的有力推动和理论支持。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基因组计划需测定人类  条染色体上碱基的排列顺序,它们分别是     .

(2)中国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了1%序列,其意义是                .

(3)蛋白质工程就是为了生产出     蛋白质,甚至是自然界不存在的蛋白质。目前已经成功的实例是                .

(4)蛋白质工程实质是从对基因的操作来实现对天然蛋白质的改造。通过改造基因实现对蛋白质的改造,与对蛋白质直接改造的重要区别是前者                .

37.(12分)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受达尔文进化思想的启发,广泛开展人工动、植物育种研究,通过人工变异选育优良的新品种。这一过程人们形象地称为“人工进化”。

  (1)某农民在水稻田中发现一矮秆植株,将这株水稻连续种植几代,仍保持矮秆,这种变异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的          期.

  (2)我国科学家通过航天搭载种子或块茎进行蔬菜作物的育种,用空间辐射等因素创造变异,这种变异类型可能属于                ,与诱变育种方法相比, DNA重组技术最大的特点是                   .

  (3)若以某植物抗病高秆品种与感病矮秆品种杂交,选育抗病矮秆品种,其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                .  假设该植物具有3对同源染色体,用杂种一代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其单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遗传物质)完全来自父本的概率为       .

  (4)“人工进化”和自然界生物进化一样,它们的实质都是             .

高三生物第一次月考测试答案

一、选择题 1--5ADCCD 6—10 CDCCC 11--15 ADBDD 16--20 CCCDD 21--24 BCCC

二、选择题 25 .AD 26. BC 27.ABC 28. BCD 

三、非选择题29参考答案(1)3 444 570  (2) 氨基酸 基因(DNA)  (3) 环境条件考答案30.参考答案 (1)4 0 (2) 基因重组(3) 有丝分裂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 (4) 3/16 (5)1/2

31. 参考答案(1) 12 (2) 秋水仙素 (3) 可以用连续自交选育的方法,也可以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最简便的是单倍体育种。如将此植株的花药全部摘下,进行花粉组织培养,得到幼苗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全部单倍体幼苗,得到染色体加倍的植株,进行筛选保留具有优良性状的植株,让其自交结籽就能得到较大数量的、所需的纯合优良品种。

32 .参考答案(1)缺失 重复(增添) 倒位 (2)虽然这位妇女染色体结构异常,但并不导致遗传物质的丢失,所以和常人并无两样。但是这位妇女在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会导致遗传物质的失衡(增加或减少),所以会出现流产等现象 (3) 对丰富人类染色体异常核型库、遗传学的临床研究、遗传性疾病的诊断以及指导优生优育都有重要意义

33.参考答案(1) 核酸内切酶 DNA连接酶 (2) 转基因生物中所含的外源基因可能会通过杂交在环境中传递,由此可能会产生超级杂草、超级害虫以及其他超级动物等,使得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只要合理即可) (3) ①转基因食物被煮熟以后,细胞就被破坏了,进人人肠胃系统后,基因被消化成小分子物质而失去遗传作用。②我们所吃的转基因改良谷物是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人们食用后并未有不适症状。③转基因食品仅是农作物品种中加入一两个对人类无害的已知性状的基因 (只要合理即可)

34.参考答案(1) 杂交育种基因熏组 (2)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秋水仙素人工诱变

(4) 有 AAaaBBbb (5) B

 35. 参考答案(1) 遗传物质都是DNA,而且DNA部是双螺旋分子结构,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子(2) 1146 (3) 合成了大量的生长激素,生长激素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

(4)三倍体鱼不能繁殖,可以人工控制养殖数量和范围,以避免发生杂交,使转基因扩散,加剧竞争,引起生态危饥等后果

36. 参考答案(1) 24 22条常染色体和X、Y性染色体 (2) 关系到我国在本世纪生命科学与生物产、世的发展,不参与序列图的绘制将失去与别国在这一技术领域的竞争地位 

(3)符合人类生产和生活需要的 胰岛素高效药物 (4)可遗传给后代

37.参考答案(1) 减数第一次分裂间 (2) 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定向改造生物性状

(3) 基因重组1/8 (4) 基因频率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