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高三生物复习试题训练2

2014-5-11 0:36:55下载本试卷

高三生物复习试题训练

一、选择题

1、自然界中,某种生物某一基因及其三种突变基因决定的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如下:

正常基因

精氨酸

苯丙氨酸

亮氨酸

苏氨酸

脯氨酸

突变基因1

精氨酸

苯丙氨酸

亮氨酸

苏氨酸

脯氨酸

突变基因2

精氨酸

亮氨酸

亮氨酸

苏氨酸

脯氨酸

突变基因3

精氨酸

苯丙氨酸

苏氨酸

酪氨酸

丙氨酸

  根据上述氨基酸序列确定这三种突变基因DNA分子的改变是(  )

  A.突变基因1和2为—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B.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C.突变基因1为—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2和3为—个碱基的增添

  D.突变基因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和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2、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ATP,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这两种物质分别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是(  )  

A、主动运输、主动运输    B、内吞、主动运输 

C、主动运输、内吞       D、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3、在相同光照和温度条件下,空气中CO2含量与光合产量(有机物积累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理论上某种C3植物能更有效的利用CO2,使光合产量高于m点的选项是:(  ) 

A、若a点在a2,b点在b2时    B、若a点在a1,b点在b1时 

C、若a点在a2,b点在b1时     D、若a点在a1,b点在b2

4、当人体内识别、消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功能过低时,可能引起(  )

A.过敏反应    B.类风湿关节炎   C.肝炎    D.恶性肿瘤

5、“今天的你和昨天的你不一样”这句话,从生理的角度看,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是由不断变化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B.细胞内物质的不断更新

C.细胞不断地分裂和分化      D.不断从外界摄取食物并不断排出各种废物

6、右图表示蛙的受精卵发育至囊胚的过程,若

横座标表示时间,则纵座标可表示(  )

A.有机物总量      

B.每个细胞DNA量

C.所有细胞体积之和    

D.细胞表面积和体积之比 

7、多细胞动物进行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可分为直接传递和间接传递两种。下列哪类物质在细胞之间起间接传递信息的作用?(  )

A. 维生素      B. 激素     C. 单糖     D. 脂肪

8、“固体瓦斯”(甲烷水合物)是近年来各国相继开发的新能源,具有密度大,储量高,纯度大的特点,通常储存于水深350米的海底有机物沉积层。它可能是细菌的分解作用生成的,这种细菌的代谢类型应该是(  )

A.自养需养型  B.自养厌氧型   C.异养需氧型   D.异养厌氧型

9、甲、乙、丙是三种微生物,下表Ⅰ、Ⅱ、Ⅲ是用来培养微生物的三种培养基。甲、乙、丙都能在Ⅲ中正常生长繁殖;甲能在Ⅰ中正常生长繁殖,而乙和丙都不能;乙能在Ⅱ中正常生长繁殖,甲、丙都不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粉状硫

10g

K2HPO4

4g

FeSO4

0.5g

蔗糖

10g

(NH42SO4

0.4g

H2O

100ml

MgSO4

9.25g

CaCl2

0.5g

+

+

+

+

+

+

+

+

+

+

+

+

+

+

+

+

+

+

+

+

+

+

A.甲、乙、丙都是异养微生物

B.甲、乙都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

C.甲是异养微生物 、乙是固氮微生物 、丙是自养微生物

D.甲是固氮微生物、乙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

10、科学家在一池塘里将两种鱼分别单独和混合饲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出四类食物在它们胃内所占的比例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饲养方式

植丛中的动物

底栖动物

浮游动物

其它

鱼种a

单养

0.42

0.12

0.01

0.45

混养

0.05

0.35

0.05

0.55

鱼种b

单养

0.43

0.23

0.01

0.33

混养

0.40

0.12

0.04

0.44

①单养时两种鱼多出没在植丛中  ②单养时鱼种b多出没在池底    

③混养时两种鱼多出没在池底 ④混养时鱼种a多出没在池底,鱼种b多出没在植丛中

⑤混合放养有利于对资源和空间的利用

A.①④⑤     B.①③⑤   C .②④⑤   D. ①③④

11、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发生分离;所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正常。另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一分裂正常;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时,在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个次级精母细胞的l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以上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可产生染色体数目不正常的配子(以下简称为不正常的配子)。上述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最终结果应当是:(  )

 A.两者产生的配子全部都不正常   

B.前者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后者产生的配子都不正常

 C.两者都只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D.前者产生全部不正常的配子,后者只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12、离体的叶绿体在光照下进行稳定光合作用时,如果突然中断CO2气体的供应,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C3化合物与C5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是(  )

  A.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减少   B.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增多

  C.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增多   D.C3比合物减少、C5化合物减少

13、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线粒体是蓝藻细胞产生ATP的主要场所

B.光合作用产物中的化学能全部来自ATP

C.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

D.细胞连续分裂时,伴随着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14、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右图为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图中可能反映的是(  )

   A.发生了基因突变

   B.发生了染色体互换

   C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

D.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

15、2006年普通高考全国卷理科综合已知病毒的核酸有双链DNA、单链DNA、双链RNA、单链RNA四种类型。现发现了一种新病毒,要确定其核酸属于上述那一种类型,应该(  )

    A.分析碱基类型,确定碱基比率

    B.分析碱基类型,分析核糖类型

    C.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碱基类型

    D.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核糖类型

16.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下列是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人类遗传病调查的基基本步骤。(  )

     ①确定要调查的遗传病,掌握其症状及表现

     ②汇总结果,统计分析  ③设计记录表格及调查要点

     ④分多个小组调查,获得足够大的群体调查数据

     其正确的顺序是

     A.①③②④  B.③①④②  C.①③④②  D.①④③②

17、200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改编)已知玉米籽粒黄色对红色为显性,非甜对甜为显性。纯合的黄色非甜玉米与红色甜玉米杂交得到Fl,F1自交或测交,预期结果不正确的是(  )

 A.自交结果中黄色非甜与红色甜比例9:1

 B.自交结果中黄色与红色比例3:1,甜与非甜比例3:1

C.测交结果为红色甜:黄色非甜:红色非甜:黄色甜为1:1:l:l

D.测交结果为红色与黄色比例1:1,甜与非甜比例1:l

18、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35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5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5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  )

A.中期20和20、后期40和20            B. 中期20和10、后期40和20

C.中期20和20、后期40和10            D. 中期20和10、后期40和10

19、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紫外线具有杀菌和诱变功能。用相同剂量。不同波长的紫外线处理两组等量的酵母菌,结果见下表。

紫外线波长(nm)

存活率(%)

突变数(个)

260

60

50~100

280

100

0~1

据表推断,在选育优良菌种时,应采用的紫外线波长及依据是(  )

A.260nm;酵母菌存活率较低        B.260nm;酵母菌突变数多

C.280mn;酵母菌存活率高         D.280nm;酵母菌突变数少

20、(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不同的生态系统中枯枝落叶分解的速率不同(如下表)。

生 态 系 统

热带雨林

温带草原

北方森林

冻原

分解达95%所需时间(年)

0.5

2

14

100

 造成这种分解率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光      B.微生物    C湿度    D.温度

21、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人在寒冷环境中的即时反应之一是皮肤起“鸡皮疙瘩”。该反应属于(  )

      A.神经—体液调节  B.大脑皮层控制的反应

      C.条件反射      D.应激反应

22、200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吞噬外来细菌,必须有抗体参与

B.B 细胞和 T细胞所含基因不同,功能也不同

C.“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细胞免疫有缺陷

D.B 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都能合成单克隆抗体

23、200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下列不属于动物细胞工程应用的是(  )

  A.大规模生产干扰素.用于抵抗病毒引起的感染

  B.为大面积烧伤的病人提供移植的皮肤细胞

  C.大规模生产食品添加剂、香料等

  D.利用胚胎移植技术,加快优良种畜的繁殖

24、200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人的线粒体基因突变所致疾病的遗传特点是(  )

 A.基因控制,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男性和女性中均可表现

 B.基因控制,但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男性和女性中均可表现

 C.突变的基因属于细胞质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只在女性中表现

 D.突变的基因属于细胞质遗传,后代一定不出现性状分离

25、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用蔗糖、奶粉和经蛋白酶水解后的玉米胚芽液通过乳酸菌发醉可生产新型酸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蔗糖消耗量与乳酸生成量呈正相关        B.酸奶出现明显气泡说明有杂菌污染

C.应选择处于对数期的乳酸菌接种         D.只有奶粉为乳酸菌发解提供氮源

26、血红蛋白与氧能进行可逆性结合,血红蛋结合氧的百分比随氧气压变化的曲线,简称氧离曲线.但不同的生物在含氧量不同的环境中,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特性发生了变化.下图是4种具有代表性的水生动物体的血红蛋白进行测定后绘制的曲线,请根据4条曲线所表示的特征,你认为哪两种曲线所代表的生物在被有机物污染的水域中生存能力最强和最弱? (  )

A.a和b  B.b和d  C.a和d   D.a和c

27、图示植物根细胞在一定时间内吸收K+与某些条件之间的关系。纵坐标表示吸收的速率,横坐标表示某个条件,假定其他条件均为理想状态。

则a、b、c、d四幅图的横坐标分别表示的条件正确的一组是:(  )

A.载体数量、温度变化、氧气浓度、光照条件;

B.氧气浓度、温度变化、光照条件、载体数量;

C.光照条件、载体数量、氧气浓度、温度变化;

D.温度变化、光照条件、载体数量、氧气浓度。

28、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马歇尔和沃伦因对引起胃溃疡的幽门螺杆菌的开创性研究成果,获得了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请问幽门螺杆菌与硝化细菌的共同特点是(  )

 A.异养型    B.基因编码区由外显子和内含子组成

 C.厌氧型    D.遗传物质主要在拟核区

29、不同组织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积大小不同,人体各种类型的细胞中,神经元(如图)的细胞膜表面积最大。有关这一结构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神经元表面积大,有利于神经细胞之间充分联系

B.多食用含磷脂较多食物,能够补脑

C.神经细胞中的突起部分形状始终不变

D.神经细胞的突起部分主要是细胞膜和少部分细胞质

30、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在小鼠体内S型、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  )

 
A.在死亡的小鼠体内存在着S型、R型两种类型的细菌

B.曲线ab段下降的原因是R型细菌被小鼠的免疫系统所消灭

C.曲线bc段上升,与S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增殖导致小鼠免疫

力降低有关YCY

D.S型细菌数量从0开始是由于R型细菌基因突变的结果

二、非选择题

31、研究发现,微生物会因发生基因突变而导致不能合成某些氨基酸、碱基或维生素等物质,成为营养缺陷型菌株。由于营养缺陷型菌株丧失了合成某些物质的能力,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中生长,必须在基本培养基中补充相应物质才能生长。下图表示科研工作者用紫外线处理野生型啤酒酵母菌获得其营养缺陷型菌株的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酵母菌应选择其生长曲线中的______________时期的菌株最理想。

(2)将少量野生型酵母菌接种在恒定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并在培养过程中均匀取样检测菌体浓度。现将1mL待测培养液与99mL无菌水混合配制成菌悬浮液,然后与等量的浓度为1000个/mL的红细胞悬浮液混合均匀,涂布在载玻片上,经固定染色后,在显微镜下随机选若干视野进行计数,结果如下表所示:

视野1

视野2

视野3

红细胞(个/mL)

116

106

111

菌体数(个/mL)

296

347

356

请计算待测培养液中菌体浓度为      个/mL。

(3)因科研需要,须在接种后间隔相同时间均匀取样,测定培养基的pH及菌体数量(万个/mL)。结果见下表:

取样代号

a

b

c

d

e

f

g

h

菌体数量

32

56

127

234

762

819

821

824

pH值

6.0

4.7

5.9

4.9

5.7

5.3

5.1

5.6

由于技术员取样时忘了标记取样的时间,无法确定先后顺序。对结果进行分析,下面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有         

A.在连续取样这段时间,菌体的数量持续增加

B.如果要扩大培养,可在b样时期选取菌种

C.d样时,种群密度有增大趋势

D.h样中细胞内大量积累次级代谢产物

   物质

突变体

培养基中加入的物质

A

B

C

D

E

G

1

+

+

2

+

+

+

3

+

4

+

+

+

+

5

+

+

+

+

+

  (4)现有5种酵母菌的营养缺陷型菌株1、2、3、4、5,它们不能合成生长所必需的物质G,已知A、B、C、D、E都是合成G物质的必需中间产物,但不知这些物质合成的顺序,于是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这几种物质并分析了这几种物质对各种营养缺陷型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右表所示。        +:表示生长  —:表示不生长

根据以上结果,推测这几种物质的合成顺序应是               

(5)BudU是一种嘧啶类似物,酵母菌在繁殖过程中可以摄取BudU并替代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位置掺入到新合成的DNA链中,含BudU的DNA的酵母菌比含正常DNA的酵母菌更容易被紫外线杀死,而不繁殖的酵母菌由于不能利用BudU,其DNA对紫外线不敏感而存活下来。

如果图2中的营养缺陷型酵母菌是赖氨酸营养缺陷型,请利用上述原理设计实验,将赖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从野生型菌株中筛选出来并大量繁殖。(简要叙述实验步骤,也可以在下面空白处用流程图表示)

①将图2中的酵母菌培养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

32、(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21分)请按要求回答下列(1)、(2)小题:

 (1)甲病是一种伴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为b),乙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为r)。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既患甲病又患乙病的孩子.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__。如果他们再生育一个孩子,该孩子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只患乙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同时患甲、乙两种病的孩子的性别是________。

  (2)苯丙酮尿症是新生儿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遗传病。患儿由于缺少显性基因H,导致体内苯丙氮酸羧化酶缺乏,使来自食物的苯丙氨酸沿非正常代谢途径转变成苯丙酮酸。苯丙酮酸在体内积累过多,就会造成患儿神经系统损害。目前防治这种疾病的有效方法是尽早采用食疗法,即给予患儿低苯丙氨酸饮食。

①请根据以上知识补充完成下表(其中,含量用“正常”、“过多”、“缺乏”表示):

②若用基因工程方法治疗苯丙酮尿症.其基本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探究不同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四部分,其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和分解者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验证其重要性和不可缺少性,某生物课外活动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如下实验设计。

文本框:   (一)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取同样形状同样体积的锥形瓶三个分别标记为1、2、3号,1、2号加等量的水,3号加少许河泥,再在1、2、3中加入同样的金鱼、2、3中加入等量的金鱼藻,用橡胶塞塞紧。然后放在阳光下。记录结果如下表所示。

瓶  号

1号瓶

2号瓶

3号瓶

瓶中金鱼生存的时间(周)

3

11

25

(1)1、2、3号锥形瓶相比较,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有              

(2)2号和3号锥形瓶相比较,2号锥形瓶中的金鱼存活的时间较短,主要是说明 

       是生态系统成分中不可缺少的。

(3)         两个锥形瓶的实验结果相比较,说明生产者是生态系统成分中不可缺少的。

(4)据测定,3号中的生产者在黑暗中每小时释放出44mg的CO2 ,而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每小时释放出96mg的O2,则经过8小时光照可积累葡萄糖       mg。

(5)3号锥形瓶的金鱼最后也死亡,其主要原因是            

(二)请继续设计实验探究阳光(能量)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方法步骤:

      第一步:取同样形状同样体积的第4号锥形瓶,第4号锥形瓶的设计处理应该与  号锥形瓶作对照

第二步:                               

第三步:观察记录瓶中金鱼生存的时间推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

                            

34、种子的休眠、萌发与植物激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将休眠状态的糖枫种子与湿砂混合后放在0~5℃的低温下1~2个月,就可以使种子提前萌发,这种方法叫层积处理。下图表示糖枫种子在层积处理过程中各种激素含量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  对种子的萌发起抑制作用,在此过程中,赤霉素与细胞分裂素之间存在     关系。各种激素含量的变化说明了        

(2)马铃薯块茎收获后也存在类似的休眠现象,要破除休眠使之提前萌发应该使用上图中的    处理,但在生产上人们常使用的是人工合成的此类激素的类似物,因为该类物质            

⑶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增加的有             

A.纤维素 B.DNA C.自由水的比例 D.细胞表面积与总体积之比

35、爱美的人们对一些减肥药心动不已,这些药品真的是灵丹妙药么?

分析下列二类减肥方法和减肥药的原理、以及可能对人体产生的影响:

(1)有些减肥药的主要成分是利尿剂,通过排尿使得人体失去大量的水分和无机盐,体重减轻。而水和无机盐参与人体的许多重要的代谢过程,例如:钾离子就在    起决定作用,水具有              。因而在服用期间可能会出现   等症状,服用过量甚至会危及生命。

(2)有人在减肥药中添加甲状腺激素。它能促进      ,提高        ,因此可以达到吃得多而不发胖甚至消瘦目的。如果长期服用会使下丘脑产生的        ,使垂体产生的        ,最终引起    的功能紊乱。

36、右图一表示某类植物固定和还原CO2的过程;图二表示的是A、B、C三类植物在夏季晴朗的一天中气孔的开放情况。图三、图四表示大豆、玉米两种植物的叶片结构;图五为这两种植物在相同光照条件下的CO2—光合速率曲线,a、b、c、d为曲线Ⅱ上的点。

(1) 如图一夜晚这类植物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CH2O)的原因是   。白昼这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CO2还可以来自细胞中的      (填结构) 。

(2)植物对CO2的吸收是通过叶表皮上的     完成的,图一相关植物属于图二中的     类、图五中的    曲线。这类植物气孔开闭的特点,对植物生活的意义是             。推测这类生物最可能的生活环境是       。水生植物在中午时气孔状态最可能如图二中的    (8、9、10) 。

(3)图三、四中含有叶绿体的细胞有      (用标号)。和其它细胞中相比,[ ]   细胞中的叶绿体在形态大小、数量及结构方面有特殊性:         

⑷图五曲线上ab段和cd段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子是   

⑸在夏季高温、光照强烈和干旱的条件下,图五曲线    的光合速率下降更明显。

⑹假定图五表示的是两种植物在15℃条件下的CO2-光合速率曲线,请在右图中画出大豆植物在25℃条件下的CO2-光合速率曲线走势。

37、右下图表示某种四倍体的雌雄异株植物的雌性植株及繁殖后代的两种方式。请据图回答问题:

⑴图中B→C表示从植物茎尖取材进行组织培养。与长期进行无性繁殖的植物相比,此繁殖方式的优越性是                

请简要表述这一过程: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  

(    )     (    )        植物体。

⑵如果⑥16个细胞构成,此时④已经进行

    次有丝分裂,⑦细胞中来源于植株A的染色体所占的比例是       

⑶图中①切除后,②会迅速发育成枝条,原因是             

⑷若用H标记的水浇灌该植物(用于光合作用),则在其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最先出现含H的化合物是       ,该化合物的作用是           

38、右图为DNA测序仪显示的某真核生物DNA片段一条链的碱基排列顺序图片。其中图l的碱基排列顺序已经解读,其顺序是:GGTTATGCGT,请解读图2并依据图2作答。

(1)2显示的碱基排列顺序       

 (2)该DNA片段中(A+C)/(T+G)=   

(3)该基因片段控制多肽合成时必须经过  

     两个过程。

(4)基因片段控制合成的多肽中最多有氨基酸  个。

 

(5)某人用35S标记含该DNA片段的噬菌体,让其在不含35S的细菌中繁殖3代,含有35S标记DNA所占比例为    ,原因是                

试题训练二

一、选择题

1-10 ABDDA DBDDA  11-20 DCDCA CBABA  21-30 DCCBD CBDCD

 二、非选择题

31、(1)对数期 (2分)  (2)3×105 (2分)

(3)ABC (3分)  (4)E→A→C→B→D→G (5分)

(5)①缺少赖氨酸的基本培养基中(2分),并在培养基中再加入BudU,培养一段时间(2分);

②用紫外线照射,杀死野生型酵母菌;(3分)

③将存活下来的酵母菌培养在加入赖氨酸的基本培养基中,就能获得大量的赖氨酸突变菌株。(3分)

或如下图:

+BudU

 


32、(1)RrXBXb  RrXBY 7/16  1/4  男孩

 (2)① 多 缺乏 缺乏 hh  hh

② A.获取目的基因(正常基因H);B.用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把目的基因H与运载体(某种病毒)进行重组;C.让重组后的病毒导入人体的细胞;D.使目的基因在人体细胞内表达

33、(一)(1)阳光、水、空气、温度  (2)分解者

(3)1号和2号    (4)720

 (5)金鱼藻固定的太阳能不足以满足金鱼生存所需的能量

(二)

第一步:3  第二步:第4号锥形瓶作遮光处理

推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第4号锥形瓶中金鱼生存的时间比第3号锥形瓶中金鱼生存的时间短(2分)

34、(1)脱落酸  协同  植物的生命活动,不受单一激素的调节而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的(2分) (2)赤霉素或细胞分裂素 原料丰富,生产过程简单,在植物体内不易分解而效果稳定(2分)  ⑶ABCD

35、⑴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水是良好的溶剂,提供液体环境,参加化学反应,运输物质  口渴、尿多、疲劳

⑵新陈代谢  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 促甲状腺激素减少,  甲状腺

36、⑴光反应不能正常进行,无法为暗反应提供所需的ATP、NADPH 线粒体 

(2)气孔  C  Ⅱ    有利于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

干旱地区、光照强烈  8  ⑶1 2  6 7  [6]维管束鞘  大而多,无基粒 

⑷CO2浓度  光照、温度等 ⑸Ⅰ ⑹见右图

37、

⑴培养周期短,作物脱毒(无病毒植株) 脱分化(去分化) 愈伤组织 再分化 根芽(胚状体)

(2)5  2/3 (3)去除了顶端优势 (4)NADPH  储存化学能、还原CO2 

38、(1)GATGCGTTCG  (2)1  (3)转录  翻译 (4)3 (5)0 35S能标记蛋白质不能标记DNA(或噬菌体DNA不含有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