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高三生物光合作用和生物固氮周练题

2014-5-11 0:36:55下载本试卷

高三生物光合作用和生物固氮周练题八


选题:      审核:

(考试范围:光合作用和生物固氮)

第Ⅰ卷 选择题 (共102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6小题,每小题3分,共7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含有完整的叶绿体却不进行光合作用全过程的细胞是 (   )

A.C4 植物花环状外圈的细胞            B.C3 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

C.C3 植物的叶肉细胞             D.C4 植物花环状内圈的细胞

2.叶绿体基粒由若干个囊状结构堆叠而成,下面与此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囊状结构膜、叶绿体内膜、外膜所含各种成分的比例相同

B.囊状结构薄膜上分布的各种色素都能够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C.光能转变成电能,进而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的过程在囊状结构薄膜上完成

D.水的光解无需酶的催化,所以基粒囊状结构上不含有酶

3.下列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离体的叶片可进行光合作用,并能在叶内检测到淀粉的存在

B.提取的叶绿体色素溶液只要给予适宜的温度、光照和CO2 ,可进行光合作用

C.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是吸收光能、传递光能

D.光反应产生NADPH和ATP所需的能量来自于少数叶绿素a将光能转变成的电能

4.下列有关发生在叶绿体中的能量代谢与物质代谢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在片层结构的薄膜上发生了光能→电能→活跃化学能的过程

B.在基质中ATP与NADPH中的化学能被转移到了糖类当中  

C.在光反应阶段发生了光能→电能的过程  

D.在暗反应阶段发生了电能→稳定化学能的过程

5.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呼吸作用既放能又贮能,光合作用是一个贮能过程

B.线粒体可以为叶绿体提供ATP和NADPH

C.玉米植株内的丙酮酸是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中间产物

D.呼吸作用产生的CO2 ,首先被叶绿体同化

6.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暗反应属于酶促反应,光反应无需酶的催化

B.光反应将光能转变成电能,暗反应将电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

C.小麦固定CO2 形成C3 化合物,而玉米固定CO2 首先形成C4 化合物

D.C4 植物的光反应在叶肉细胞中进行,暗反应在维管束鞘细胞中进行

7.有关C3 、C4 植物叶片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C3 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比C4植物的小

B. B.C3 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中的叶绿体大而多

C.C4 植物的维管束外有两圈细胞,呈“花环型”

D.C4 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中含有无基粒的叶绿体

8.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总叶面积,叶面积指数越大,叶片交错重叠程度越大。图表示叶面积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个重要生理过程的关系,则当叶面积指数大约为多少时对农作物增产最有利。

A. 2      B. 5      C. 7      D. 9

9.下列细胞中不含叶绿体的有 (   )

①水稻维管束鞘细胞 ②小麦叶肉细胞③玉米维管束鞘细胞  ④小麦胚芽鞘细胞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0.下列有关叶绿体色素及其能量转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叶绿体中的少数叶绿素a能吸收光能,被激发而失去电子成为强氧化剂

B.叶绿体中的色素都能吸收和传递光能,且都能失去电子,形成电子流

C.叶绿体中的少数叶绿素a能吸收光能,被激发而失去电子成为强还原剂

D.叶绿体中的色素被激发失去电子,并最终将电子传给水分子

11.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在光合作用过程中,NADPH可产生于叶肉细胞、幼茎的皮层细胞以及植物的维管鞘细胞中

B.若给予阳生植物充足的光照和保证CO2 的供应,则可提高其光合作用效率

C.在其他条件均正常时,若CO2 的供应减少,则细胞中C3 含量上升,C5 含量下降

D.在某一光照强度下实验时,检测到新鲜叶片没有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则可判断出此叶片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12.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强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一枚叶片从幼到老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其光合作用强度是不会改变的

B.在植物群落的垂直方向上,占据不同空间的植物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有差异

C.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只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与基因型无关

D.若光照强度相同.则阳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高于阴生植物

13.下列关于C3 植物和C4 植物代谢和结构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CO2 都是先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三碳化合物

B.CO2 都是先与三碳化合物结合,形成四碳化合物

C.C3 植物的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部具有叶绿体   

D.C4 植物维管束鞘细胞中叶绿体没有基粒

14.将植物栽培在适宜的光照、温度和充足的CO2 条件下。如果将环境中CO2 含量突然降至极低水平,此时叶肉细胞内的C3 化合物、C5 化合物和ATP含量的变化情况依次是 (   )

A. 上升;下降;上升   B.下降;上升;下降

C.下降;上升;上升  D.上升;下降;下降

15.既能吸收光能、又能将CO2 转变为( CH2 O)的细胞是 (   )

A . C3 植物的叶肉细胞        B . C3 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

C . C4 植物的叶肉细胞         D . C4 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

16.夏季中午强烈的阳光会导致植物气孔关闭。此时,下列植物中光合作用强度最高的是 (      )

A.高粱     B.水稻      C.大豆      D.小麦 

17.C4 植物具有较强的光合作用的原因是有关的酶能催化 (   )

A.NADPH还原C3 生成有机物         B.C5 化合物与CO2 结合

C.PEP固定较低浓度的CO2           D.特殊的叶绿素a将光能转换成电能

18.下图示为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关系。下列有关曲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b代表光下植物干物质积累量   

B.m的大小与植物呼吸作用强度有关

C.n点之后植物吸收CO2 量不再增加与叶绿体中酶数量有关

D.若植物长期处于光照强度为m的自然环境中,植物仍能生长

19.如图植物的生理活动受各种因素影响,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若曲线表示阴生植物,则Y点应向左移动

B.若图中所示植物缺乏Mg,则Y点应向右移动

C.若提高CO2 浓度,则Y点应向右移动

D.处于X点时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器是线粒体

20.下图表示在适宜的温度、水分和CO2 条件下,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即达到饱和

B.C3 植物比C4 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更容易达到饱和

C.C4 植物比C3 植物光能利用率高

D.水稻是阴生植物,玉米是阳生植物

21. 圆褐固氮菌和根瘤菌的共同特点是 (   )

① 都是异养生物    ② 都是自养生物       ③ 都是需氧生物 

④ 都是厌氧生物     ⑤ 都是原核生物      ⑥ 都是真核生物

A. ①③⑤     B. ②③⑥     C. ①④⑥     D. ②④⑤

22.关于固氮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代谢类型是自养需氧型的        B.只能与豆科植物共生

C.促进了自然界的氮循环          D.能将NO2 还原成NH3

23.圆褐固氮菌固氮后形成的产物  (   )

A.不可以直接被植物吸收利用       B.经某种生产者的作用后才被植物吸收

C.经过动物代谢后才被植物吸收     D.经过分解者的作用后才被植物吸收

24.下列有关根瘤菌及其生物固氮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制备根瘤菌DNA时需用纤维素酶处理细胞壁  

B. B.根瘤菌的固氮基因编码区含有内含子和外显子

C. 大豆种子用其破碎的根瘤拌种,不能提高固氮量 

D.D.根瘤菌固氮量与其侵入植物的生长状况有关

25.一般用禽畜粪便作肥料时,必须先经过发酵除臭(主要是氨)后再施用,才能提高其肥效,在发酵过程中起除臭作用的细菌和过程分别是 (   )

A.硝化细菌,NH3 →NO2- →NO3-     B.硝化细菌,NO2-  →NO3- →N2

C.固氮菌,N2 →NO2-  →NO3-      D.固氮菌,NH3 →NO3- →NO2-

26.圆褐固氮菌的固氮过程中所利用的ATP来自于 (   )

A. 光合作用过程  B. 植物的呼吸作用C. 氨的氧化过程 D. 固氮菌的呼吸作用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全选对者得4分,其他情况不给分。)

27.下列关于NADPH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NADPH形成于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的囊状结构薄膜上

B.NADPH为暗反应合成有机物提供能量和还原剂

C.NADPH的消耗主要发生于叶绿体的基质中  D.NADPH的生成标记着光能转变成电能

28.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生物固氮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C3 植物在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中都有淀粉粒出现

B.自生和共生固氮微生物可以将土壤中的 N2 转化为NH3

C.圆褐固氮菌不仅有固氮能力,还能够分泌生长激素

D.NADPH在暗反应中起还原作用,并将能量转移到糖类等有机物中

29.下列诸项表述均与自然界碳或氮的循环有关,其中正确的有 (     )

A.能够分解尿素的细菌是自然界氮循环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

B.能够分解尿素的细菌是自然界碳循环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

C.稻田中的反硝化细菌将NO3-  转变成N2 ,即促进了氮的循环,又提高了土壤肥力

D.绿色植物的同化作用是自然界碳循环和氮循环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3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土壤中的氨经过硝化细菌的作用,最终转化成硝酸盐

B.土壤中的反硝化细菌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将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并最终转化成氨气

C.植物只能利用土壤中的硝酸盐和铵盐,而不能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氮气

D.生物固氮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1.下列有关硝化细菌和固氮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硝化细菌氧化氨的基因在质粒上 

B.圆褐固氮菌合成的生长素属于次级代谢产物

C.硝化细菌和根瘤菌都是需氧型生物

D.豆科植物由于共生固氮菌的大量增殖而形成根瘤

32.用适宜光照等条件处理玉米和小麦植株,经脱色并切片检查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中淀粉的存在状况(“√”表示有,“×”表示无)。预期结果可能是(   )

选项

玉 米

小 麦

叶肉细胞

维管束鞘细胞

叶肉细胞

维管束鞘细胞

A

×

×

B

×

×

C

×

×

D

×

×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48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个小题,共80分。)


33. (5分)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下面物质代谢反应过程中,就表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请根据图示分析回答问题。

 (1)①、②是在        中进行的,所需要的外界条件有                

(2)③、④、⑤主要是在          中进行的,所需要的外界条件是              。

(3)在上述①--⑤中,能产生ATP的过程是              

34.(7分)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外界因素有光照强度、CO2 的含量,温度等;其内部因素有酶的活性、色素的数量、五碳化合物的含量等。请根据图A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分析:

(1)如果横坐标代表光照强度,其影响光合速率主要是影响       阶段,此时内 部限制性因素最可能是      。若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曲线为c,则阳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曲线最可能是       

(2)如果横坐标代表温度,温度主要通过影响                   来影响光合速率。

(3)如果横坐标代表CO2 的含量,CO2 的含量影响光合作用主要是影响        的产生,此时内部限制性因素最可能是        。显微镜下观察某植物叶的横切片,发现维管束鞘细胞内含有叶绿体,由此可判断出某植物的光合作用曲线最可能是       

35.(4分)某农科所为研究不同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在可人工控制的大棚内种植了玉米和大豆。下图表示在光照强度为700lux、室温为18℃的条件下,两种植物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与CO2 浓度的关系。请回答:

(1)大豆中固定CO2 的物质是    ,其相应的场所在          细胞中。

(2)当CO2 浓度达到a点后,若要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可采取的措施有                               。(只要答一点)

(3)研究性学习小组欲观察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形成的淀粉粒在叶片内的位置有何不同,用碘液对叶片染色后制成的横切片在显微镜下只能看到绿色颗粒,却看不到淀粉粒,这一操作过程的错误是                               

36.(7分)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氮循环的某些过程,请回答。

 (1)参与①过程的某些微生物根据能否独立生活可以分为            。


(2)硝化细菌能够完成②、③两个生理过程,它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碳源和氮源分别是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它属于                  。

(3)在自然界中,③过程主要发生在          体内,它是氮循环中无机氮转变成为有机氮的主渠道,图中        (写图中的序号)的过程最能体现生态系统成分中分解者的作用。

(4)进行⑦过程的生物,其异化作用类型是          

37.(15分)生产实践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提高CO2 浓度,能提高光合作用。如图是对某农作物实验的结果,请据图分析并回答:(Lx:勒克斯,光照强度的单位。A、B、C、D、E为曲线上的点,a、m、n为坐标轴上的点)

(1)   曲线I表明          

                                                  。

(2)当CO2 浓度为400 mg·L-1时,光合作用最强的相应处是           。曲线Ⅲ的最强光合作用需要的最低CO2 浓度是                     。

(3)这组实验的结论是                              。

(4)m点表示                。如果提高光照强度,则m点的位置

         移动。

(5)图中AB段和CD段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子分别是           和          。n点时的CO2 浓度下,该农作物有机物和能量代谢的量变关系是                       。

(6)欲提高温室栽培的叶菜类蔬菜的产量,图中信息告诉我们,应                  ;另外,还应适当多施         肥,并在夜间适当          温度。

(7)温室栽培农作物时,为满足CO2 的供应,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等。有时可见晴朗的白天,温室开窗透气,其对植物代谢的影响是         。

38.(10分)下图表示一株生长迅速的植物在24小时内CO2 的吸收量和释放量变化示意图,横坐标代表时间(单位:小时),纵坐标代表CO2 的吸收量和释放量(单位mg/h)。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此24小时内,该植物CO2 的吸收量与释放量相等的时间是              

(2)假如该植物光合作用生成的有机物为葡萄糖,而且该植物在24小时内呼吸速度不变,则该植物每小时呼吸作用释放CO2 的量是          ,每小时最高光合作用吸收CO2 的量是         

(3)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                        参与暗反应,最终形成葡萄糖等有机物。

(4)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下面有关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叶绿体中的色素都分布在片层结构的薄膜上 

B. 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在外膜和内膜上

  C. 光合作用的酶只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   

D. 光合作用的酶只分布在外膜、内膜和基粒上

(5)在12:00点,此植物光合作用效率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6)曲线中哪些资料显示该植物正在迅速生长?试加以解释。

                                             

(7)此植物种植一段时间后发现老叶发黄,可能缺乏的矿质元素是         ,为使作物正常生长,应及时施肥,同时结合             以促进矿质元素的吸收。

高三生物周练八答案

ACBDC    CBBCA   BBDCA   ACDCD   ACBDA    D

ABC   BD   ABD  ACD   BC    ACD

33、(共5分)

(1)叶绿体(1分);水、二氧化碳、光照、温度、无机盐等(1分)(2)线粒体; 温度、氧气等(各1分)(3)①③④⑤(1分)

34、(7分)(1)光反应; 色素的数量; a (2)酶的活性 (3)三碳化合物; 五碳化合物的含量; c

35、(4分)(1)C5 化合物  叶肉 (2)增加光照强度,适当提高温度,适当增加矿质营养(答对其中一点可给满分) (3)绿色叶片没有先在热的酒精中脱去叶绿素,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观察(2分)

36、(6分)(1)共生固氮微生物和自生固氮微生物(1分)(2)二氧化碳、无机氮(或氨); 生产者(各1分)

(3)绿色植物; ⑤和⑥(各1分)(4)厌氧型(1分)

37、(15分)(每空1分)

(1)光强为70Lx下,在CO2 浓度较低范围内,随CO2 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逐渐增强;超过一定浓度后,光合作用强度增加幅度减小,继续提高CO2 浓度则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

(2)700Lx光照 500mg·L1

(3)CO2 浓度和光照强度都会影响光合作用强度

(4)在光照强度为70Lx下,光合作用达到最强时,CO2 浓度的最小值  向右

(5)CO2 浓度 光照强度 光合作用利用的CO2 与呼吸作用产生的CO2 量相等

(6)适当提高CO2 浓度和光照强度 氮 降低

(7)使用干冰或适当燃烧秸秆  使空气流通,以补充一定量的CO2 ;    可降低室内的空气湿度,以增强蒸腾作用从而促进作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并促进矿质离子的运输;还可增强室内的光照强度,以促进光合作用(2分,答出一点得1分)

38、(10分)

(1)18:00—6:00(1分)  (2)12mg/h 87mg/h(2分)

(3)ATP 、NADPH (1分) (4)A(1分) 

(5)气孔关闭,CO2 供应不足 (1分)

(6)A和C面积的代数和大于B面积,A、C两处积累的有机物比B处消耗的有机物多。(2分)  

(7)N、Mg 松土(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