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高三生物光合作用和生物固氮检测试题

2014-5-11 0:36:55下载本试卷

高三生物光合作用和生物固氮检测试题

  命题:高树春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过程能使ADP含量增加的是

  A.消化道内蛋白质的消化          B.线粒体内的[H]与O2结合

  C.叶绿体中的叶绿素a失去电子     D.细胞分裂时纺锤丝的收缩

2.下列有关根瘤菌及其生物固氮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制备根瘤菌DNA时需用纤维素酶处理细胞壁

  B.根瘤菌的固氮基因编码区含有内含子和外显子

  C.大豆种子用其破碎的根瘤拌种,不能提高固氮量

  D.根瘤菌固氮量与其侵人植物的生长状况有关

3.在新开垦的土地上,种植用蚕豆根瘤菌拌种的豇豆、菜豆、大豆和小麦,能提高其产量的一组作物是

  A.菜豆和豇豆  B.豇豆和小麦  C.菜豆和大豆  D.大豆和豇豆

4.下图表示在适宜的温度、水分和C02条件下,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即达  

到饱和

B.C3植物比C4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更容易达到饱和

C.C4植物比C4植物光能利用率高

D.水稻是阴生植物,玉米是阳生植物

5.为确定生物固氮的最终产物,做了如下两个实验:(1)把固氮菌培养在含¨N。的空气中,细菌固定氮素,短期内细菌中出现大量含¨N的谷氨酸。(2)把细菌培养在含有¨NH。的培养基中,固氮能力立刻停止,但吸人的氨态氮迅速转入谷氨酸中。由此可以推断;该微生物固氮的最终产物是

A.NH3  B.NOz  C.NO。D.谷氨酸

6.下图是一晴朗夏日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C点与B点比较,叶肉细胞内的C3、C5、ATP和[H]的含量发生的变化依次是

A.升 升 升 升   B.降 降 降 降  

C.降 升 升 升   D.升 升 降 降

7.下列对于固氮微生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A.自生的圆褐固氮菌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与蕨类满江红共生的固氮蓝藻属于生产者

   C.引起豆科植物根部长根瘤的细菌是分解者

   D.代谢类型为自养需氧型的固氮菌是消费者

8.光合作用过程中,能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完成的能量转换过程是

  A.光能一电能一稳定的化学能

   B.光能一电能一活跃的化学能

   C.活跃的化学能一稳定的化学能

   D.光能一活跃的化学能一稳定的化学能

9.下列关于白杨树光合作用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画虚线部分表示植物在光照强度大于a时,植物积累有机物

B.光照强度小于a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C.整条曲线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而逐渐增强

   D.整条曲线说明随着光照的增强,呼吸作用越来越弱

10.下列措施中,对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没有作用的是

   A.在苹果树周围地面上铺上反光膜

   B.向种植反季节蔬菜的温室内输入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

   C.深层土壤;固体培养基

D.表层土壤;含氮培养基

11、下列有关生物固氮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气中的氮必须经过生物固氮喜爱能被植物利用

B.土壤中的反硝化细菌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讲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并最终转化为氮气。

C.根瘤菌在豆科植物的根外不能固氮

D.圆褐固氮菌不仅有固氮能力,还能分泌生长素

12、在光合作用过程中,随着光能转化成电能,NADP++2e+H+ NADPH,该反应式中电子的最终来源是( )

    A.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分子          B.吸收和传递光能的色素分子

C.参与光反应的水分子             D.ATP

13、在环境相同的条件时,影响图中各组作物产量的高低主要因素是( )

    A.光合作用时间       

B.光合作用面积    

C.光照强度           

D.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

14、植物的光合作用受温度()和光照强度()影响。右图表明植物在三种不同光照强度下消耗CO2的情况。请分析在-50和2030的温度范围内,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分别是( )

   

-5℃0℃

20℃30℃

A.

T和L都是限制因素

T和L都不是限制因素

B.

T是限制因素,而L不是限制因素

T不是限制因素,而L是限制因素

C.

T是限制因素,而L不是限制因素

T是限制因素,而L不是限制因素

D.

T不是限制因素,而L是限制因素

T是限制因素,而L不是限制因素

15、连接光反应河岸反映的关键物质是( )

    A.O2和NADPH   B.ATP和NADPH       

C.O2和C5化合物       D.O2、ATP和NADPH

16、若想从土壤中分离出自生固氮菌 ,应选用哪层土壤以及选用何种培养基( )

    A.深层土壤;液体培养基      B.表层土壤;无氮培养基  

C. 深层土壤;固体培养基     D. 表层土壤;含氮培养基

17.在适宜的温度、水和CO2条件下,分别测定强光和弱光时不同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量,如右图所示。请据此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

   A.该条件下,使植物吸收CO2量增加或减少的主要生态因素

    B.植物在强光下的净光合作用量一定比弱光下高

    C.同等光照条件下,玉米比小麦的净光合作用量高

    D.大多数农作物都是阳植物

18.右图是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换成电能的示意图,有关该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A的主要功能是吸收光能和B将光能转换成电能

  B.图中B的主要功能是吸收和传递能

  C.图中C、D代表传递电子的物质,E代表H20

  D.图中F代表NADPH,G代表NADP+

19.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互利共生关系主要体现在

A.豆科植物从根瘤菌获得含氮无机物,根瘤菌从豆科植物获

得糖类

B.豆科植物从根瘤菌获得含氮有机物,根瘤菌从豆科植物获

得含氮无机物

   C.豆科植物从根瘤菌获得N2根瘤菌从豆科植物获得有机物

   D.豆科植物从根瘤菌获得NO,根瘤菌从豆科植物获得NH3

20.科学家发现C4和C3植物光合作用的叶片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的具体部位是

   A.前者只在维管束鞘细胞,后者只在叶肉细胞

   B.前者只在叶肉细胞;后者只在维管束鞘细胞

   C.前者在维管束鞘细胞和叶肉细胞;后者只在叶肉细胞  

D.前者只在维管束鞘细胞;后者在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

21.下列关于C3植物和C4植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C3植物在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固定一分子二氧化碳形成两分子三碳化合物

   B.玉米和甘蔗是常见的C4植物

   C.C3植物叶片的维管束鞘细胞不含叶绿体

   D.C4植物叶片的维管束鞘细胞含有正常的叶绿体

22.关于固氮生物的正确说法是  

   A.固氮生物都是异养的      B.固氮生物都是共生的

   C.固氮生物都是细菌或放线菌   D.根瘤菌固定的氮素占生物固氮的绝大部分

23.经常松土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这是因为

 ①增强植物的细胞呼吸,为矿质离子的吸收提供更多的能量 ②有利于分解者的活动,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③有利于圆褐固氮菌的活动,增加土壤的肥力,促进植物果实的成熟 ④促进硝化细菌将氨态氮转化为硝态氮,提高氮肥的利用率⑤促进根系吸收有机肥料,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A.①②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24.在一般情况下,光照增强,光合作用增强,但在炎热的中午光照过强,叶片气孔关闭,光合作用反而降低,其主要原因是:

  A.水的光解产生的H+减少

  B.光合磷酸化产生的ATP减少

  C.暗反应中NADPH减少

  D.暗反应中酶由于温度过高,活性下降,再加上气孔关闭,导致CO2的固定减少

25、在油菜上选取健壮且叶龄相似的叶片数片,用直径为1cm的打孔器避开叶脉,打下小

圆片 60片放入水中,采取措施将叶片内的空气逐出,代之以水,充满水的叶子圆片沉入水中。 把下沉的叶子圆片连同水放置在黑暗处备用。取6只编号烧杯,各倒入20mL凉开水,用玻璃管向3、4、5、6号烧杯内的凉开水各吹气数分钟,再向6只烧杯各放人叶圆片10片,分别置于不同光照和温度条件下,作如下表所示的处理:

杯号

光照强度/klx

温度/oC

l

15

25

凉开水

2

5

25

凉开水

3

15

5

经吹气处理的凉开水

4

5

25

经吹气处理的凉开水

5

15

25

经吹气处理的凉开水

6

5

5

经吹气处理的凉开水

关于上述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①向3、4、5、6号烧杯中的凉开水吹气,目的是增加水中的CO2含量;②叶圆片最先上浮的烧杯应是5号;③本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速率受光照强度、温度、C02含量等外界因素的影响;④实验中3号与5号烧杯比较,可说明光合作用速率受光照强度的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6、绿色植物在暗室中生长不会消耗的物质是

   A.ATP  B.葡萄糖   C.CO2   D.O2

二、不定项选择题

27、下列在光反应阶段发生的是(ABD)

A、NADP+→NADPH    B、ADP→ATP

C、CO2→C6H12O6      D、少数叶绿素a→激发的叶绿素a

28、德国科学家恩格尔曼利用一极细小的光束,照在丝藻上,结果发现经细光束照射的叶绿体部位有大量的好氧性细菌聚集,在下列光合作用的叙述中,该实验能证明的有:

  A.光合作用的过程是在叶绿体上进行的

  B.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有氧气释放出来

  C.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二氧化碳是必需的原料

  D.光合作用的过程需要光

29、能使ADP+Pi+能量   ATP反应式向右侧进行的过程是(BC)

A、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B、光反应

C、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D、海带从海水中吸收碘

30、在光照条件下,小麦叶肉细胞能形成ATP的场所是

A.核糖体      B.线粒体     C.叶绿体基质     D.细胞质基质

31、经常松土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其原因包括  (  )

A.增强根细胞的呼吸作用,为吸收矿质离子提供更多的能量

B.促进硝化细菌将氨态氨转化为硝态氮,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C.有利于微生物分解腐殖质,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D.促进根系吸收有机肥料,多级利用能量

32、农业生产中有很多手段具有科学道理。下列有关手段及对应的生物学原理叙述正确的是  (  )

A.一年一熟改为一年二熟或两年三熟,延长光合作用时间

B.栽培植株型为矮杆、叶小、叶厚并直立的作物新类型,增大光合面积

C.移栽较大型作物时去除部分枝叶,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

D.农田轮作减少病虫害发生、充分利用土壤矿质营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一、单项选择题

二、不定项选择题

27

28

29

30

31

32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共80分。

33、(5分)右图是光合作用过程中形成NADPH和ATP的图解,请回答:

(1)虚线框部分表示叶绿体内        结构。

(2)光反应阶段,         变成强的氧化剂,

       是很强的还原剂。 

(3)               富含有活跃的化学能,很容易分解并释放出能量,供暗反应阶段中合成有机物利用。

34、(4分) 右图表示夏天光照强度与CO2吸收量的关系。请分析回答:  

(1)关于该图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c点之前,光照增强,植物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

 B.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从b点开始的

 C.b点之前,植物的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

 D.白天,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

(2)温度明显降低,请判断a点、b点和c点的位置将如何变化?

    a点            ;b点            

c点            。 

35.(8分)植物生理学家对光合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下面三图是其中的一些实验数据曲线,请分析后回答:

(1)A图中所示自变量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规律:

                    

                    

(2)B图所示自变量因素温度能影响      的活性,从而影响光合作用;B图中的三条曲线表示的速率名称依次是

I.      ,Ⅱ.      ,Ⅲ.呼吸速率。

(3)图C中,在相同的光照强度下,高粱、玉米都比小麦的光合作用强,其结构原因是:维管束鞘细胞中,高粱和玉米含有结构,而小麦则不含有;其功能原因是:       的途径不同。

(4)在温室大棚内生产农作物,如遇阴雨天,为了不减产,采取白天适当降温的措施,该措施的依据来自    图(填图序的字母)。

36.(9分)在高等植物细胞中,线粒体和叶绿体是能量转换的重要细胞器,请回答以下问题:

 (1)叶绿体中合成ATP的能量来源是       ,合成的ATP用于      ,释放的氧气的来源是    ,CO2除来自大 气外还来源于         

 (2)线粒体中合成ATP的能量来源是        ,合成的ATP 用于       ,吸收的氧气除来自大气外还来源于                      

 (3)将提取的完整线粒体和叶绿体悬浮液,分别加入盛有丙酮酸溶液和:NaHCO。溶液的两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给予充足光照,都会产生气泡;请问这两种气泡成分是否一样?请解释原因。                               

                                    

(4)假如将上述两支试管移人黑暗的环境中,保持温度不变,两支试管产生气泡的量分别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37.(7分)回答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

 下图表示当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X、Y和Z变化时,光合作用合成量和光强度的关系。

(1)图中Xt、Xz、)(3的差异是由于某种原因如        影响了光合作用的    所导致。要提高大棚作物的光合作用合成量,由X3增加为X1,最常采取的简便而有效的措施是               

(2)图中Y1、Y2、Y3的差异是由于         影响了光合作用的       所致。

(3)图中Z1、Z2、Z3的差异表现在光合作用中         反应的不同,如果Z因素代表植物生长发育期,则代表幼苗期、营养生长和现蕾开花期的曲线依次是     

38.(11分)下图表示某植物体内的部分代谢,请据图分析回答:

(1)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电子的最终供体和受体分别是       。写出NADPH形成的方程式                   

(2)A过程表示        ,发生的场所是        

D+E+F表示          ,发生的场所是           。

(3)在a~h物质中,代表相同物质的代号包括         

(4)该植物体内,二氧化碳的受体有              

               为碳的还原提供了能量。

(5)如把某植物突然从光下移到黑暗处,其他条件不变,则细胞中e、f及C5的含量分别将                       

39、(8分) 在盛有稀葡萄糖液的A、B玻璃管内加入不同的单细胞真核生物,敞口放在光亮处,每隔1小时测定葡萄糖液的浓度和酸碱度(pH值),前3小时数值变化如图12-8所示。再撤去光照,重复上述测定工作又历经3小时。请回答:

图12-8

(1)液面呈绿色的是_________管。理由是                     。

(2)在最初3小时内,A管中的葡萄糖液浓度不下降的原因是           

(3)在撤去光照后3小时内,两支玻璃管中葡萄糖浓度和pH值将发生怎样的变化?用画图表示。

40、(10分) 植物与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不同,这与它们的结构、生理有关。

(1)科学家发现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叶片中只有叶脉的维管束鞘细胞内出现淀粉粒,叶肉细胞中没有淀粉粒;植物的情况正好相反。请你完成以下支持该发现的实验:

Ⅰ.选取天竺葵(植物)玉米(植物)为实验材料,用________作为染色剂。

Ⅱ.实验前,先让天竺葵、玉米在光下照射几小时,分别摘取二者新鲜的正常叶片,经退绿处理后滴加染色剂,然后用肉眼观察,其被染色的部位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植物单个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可用通气方式测定,如模式简图所示,将叶片置于同化箱中,在适宜的光照、温度条件下,让空气沿箭头方向流动。

Ⅰ.当B处气体的浓度低于A处气体的浓度时,说明_______________    ___

Ⅱ.请判断A、B两处气体的浓度是否可能相等,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用上述方法,在各自适宜的条件下分别测定天竺葵、玉米的光合作用强度,结果如曲线图所示,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玉米的光合作用强度曲线。

41、(8分)下面是光合作用的实验过程(如下图)

 ①选一盆银边天竺葵,预先放在黑暗处48小时,再将2×2 厘米不透光的黑色纸片用回形针夹在绿色部位上,然后, 把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4—6小时,再剪下此叶片,并用打

 孔器分别在该叶片的不同部位取A、B、C三个叶圆片。

 ②将叶圆片放入装有某溶液的试管中,经加热脱色。

 ③将经过脱色的叶圆片,放在清水中漂洗。

 ④将经过漂洗的叶圆片,放在白纸上然后用吸管吸取碘液,

 分别滴在三个叶圆片上。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过程中提到的某溶液是指什么溶液           

 (2)在A、B、C三个叶圆片中,变蓝的是        ,不变蓝的是        

 (3)为了验证下面两项结论,各需比较图中A、B、C哪两项?

  ①光合作用需要阳光                

  ②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4)把叶圆片切成薄片,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细胞中分散着被染成蓝色的

  结构是:                      

 (5)进行光合作用的能源是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糖类,形成于光合作用的           阶段。

42、(10分)下面的方法可用来测定田间棉花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

  ①在田间选定有代表性的叶片(叶片左右对称)20片,挂小纸牌编号。②用5%的三氯乙酸点涂叶柄一圈,将叶柄的筛管细胞杀死,并采取措施尽量保持叶片的自然生长角度。③按编号顺序分别剪下叶片对称的一半,依次夹人湿润的纱布中,贮于暗处;4小时后,再按编号顺序以同样的速度剪下另外半片叶,也依次夹于湿润的纱布中。④返回实施室后将各同号叶片的两半对应叠在一起,在无粗叶脉处用刀片沿边切下一定面积的两个叶块,分别置于两个称量皿中,80—90℃下烘干5小时,然后在分析天平上称重、记录数据、进行比较。

  两部分叶片干重差的总和除以叶面积及照光时数,即为光合强度:

光后强度:干重增加总数÷(切取叶面积总和X照光时数)。

(1)在该实验中,特定时间段内的光合产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三氯乙酸杀死叶柄筛管细胞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步骤中,采取了如下一些措施:①先后两次剪下的叶片同样保存在湿润的纱布中; ④用于烘干和称重的各叶片两半的部位及面积相等。②实验的对象不是一片叶子而是20片叶子③采用同一叶片对称的两部分进行对照比较。采取上述措施的目的是        

           

 (4)叶片干物质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种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衡量光合作用强度的指标,除了本实验所用的干物质重外,还可以用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33、(1) 基粒囊装结构  (2) 失去电子的叶绿素A分子  NADPH  (3) ATP  NADPH

34、(1)C  (2) 上升  右移  下降 

35、(1)①在一定范围内,随着CO2浓度升高,光合作用逐渐增强②相同CO2浓度条件下,光照增强,则光合作用增强 (2)酶  实际光合作用效率  净光合作用效率

(3)叶绿体   固定CO2  (4)B

36、(1)光能  CO2的还原  水的光解  呼吸作用  (2)有机物分解  生命活动  光合作用  (3)不一样,因为丙酮酸在线粒体内彻底分解产生了CO2,而叶绿体利用HCO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4)前者基本不变,后者逐渐减少甚至停止。因为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而在温度恒定时,呼吸作用基本稳定

37、(1)CO2和温度  暗反应  释放干冰等,增加CO2浓度  (2)光质不同  光反应  (3)光反应和暗   Z3 Z2  Z1

38、(1)H2O NADP+ NADP++2e+H+   NADPH (2)C4途径 叶绿体 有氧呼吸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3)a和d  c和g (4)PEP、C5 NADPH、ATP (5)上升、下降、下降

39、  (1)A管  内有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单细胞藻类,含叶绿素; (2)单细胞藻类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葡萄糖; (3)如图

40、(1)Ⅰ.碘液  Ⅱ.叶肉、叶脉 (2)Ⅰ.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Ⅱ.有可能,因为光合作用的强度有可能等于呼吸作用的强度 Ⅲ. 甲。

41、(1)酒精 (2)B;AC (3)①A;B ②B;C  (4)叶绿体  (5)光能;暗反应

42、(1)照光的叶片干重总量一黑暗中的叶片干重总量 (2)阻止实验叶片的光合作用产物输出(3) 减少实验误差  (4)糖类 (5)O2的释放量 CO2的吸收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