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高三生物上学期十一月月考试题

2014-5-11 0:36:56下载本试卷

高三生物上学期十一月月考试题

第Ⅰ卷

一、选择题(1-32题,每小题1分;33-50题,每小题2分;共6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其涂在卡上,否则无分)

1.下列哪一组是细胞的亚显微结构              (  )

  A.磷脂双分子层、核糖体、内质网膜  B.细胞膜、叶绿体、细胞壁

  C.核膜、液泡、高尔基体       D.染色体、细胞质、线粒体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х,物镜为10х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32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х,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

A.4个    B.8个        C.16个    D.32个

3.生物新陈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时,生物体内的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     (  )

  A.升高      B.下降      C.不变     D.变化与此无关

4.若一蛋白质分子量是10972,氨基酸平均分子量为127,在形成该蛋白质时脱去水的分子量为1728,则该蛋白质氨基酸的数量是       (  )

  A.96       B.100      C.102      D.104

5.由丙氨酸、甘氨酸、亮氨酸这三个氨基酸组成的三肽有    (  )

  A.6种      B.5种      C.4种      D.3种

6.将某样液分装甲、乙两个试管,向甲试管加入斐林试剂,无颜色反应,向乙试管加双缩脲试剂后呈紫色,则该样液的成分是                  (  )

  A.脂肪      B.淀粉      C.葡萄糖     D.蛋白质

7.菠菜海绵组织细胞和人的骨骼股细胞内有,而蓝藻细胞没有的结构是     (  )

  A.线粒体和核糖体          B.染色体和叶绿体

  C.RNA和叶绿体           D.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8.用呼吸抑制酶处理肝细胞线粒体,肝细胞对下列物质吸收量显著减少的一组是(  )

A.葡萄糖、脂肪    B.K+、氨基酸   C.O2、H2O    D.甘油、脂肪酸

9.蚕豆根细胞中含有DNA,并且有能量转换功能的结构是    (  )

  A.线粒体     B.线粒体、叶绿体 C.核糖体     D.叶绿体

10.唾液腺细胞内与唾液淀粉酶的合成、运输、分泌有关的3个细胞器依次是  (  )

  A.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B.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

  C.核糖体、中心体、线粒体      D.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

11.人用红色荧光染料标记人的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用绿色荧光染料标记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然后让人鼠细胞融合。融合后的细胞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融合细胞在37℃下培养40分钟,两种颜色均匀分布在融合后的细胞表面。这个实验可以说明(  )

  A.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B.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复杂

  C.细胞膜只是由糖类和蛋白质构成   D.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12.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制作的正确步骤是         (  )

  A.染色→漂洗→解离→制片      B.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C.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D.漂洗→解离→染色→制片

13.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植物细胞,其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脱氧核糖核酸的比为(  )

  A.1:2:2    B.1:1:2    C.1:4:2    D.2:2:1

14.如果用化学药剂抑制肿瘤细胞中DNA的复制,这些肿瘤细胞就停留在    (  )

  A.分裂期的前期  B.分裂期的中期  C.分裂期的后期  D.分裂间期

15.下列描述中出现ADP含量增加的是            (  )

  A.线粒体代谢活跃         

  B.植物根细胞的渗透吸水

  C.叶绿体囊状结构上的光能转变为活跃的化学能

  D.K+进入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

16.下图表示大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

干重和鲜重的变化曲线,学生认为表示鲜

重的曲线是哪一条?其光合作用开始于哪

一点(  )

  A.X、O      B.Y、M

  C.Y、O      D.X、Q

17.下列四组中,对血糖的稳定起作用的一组是        (  )

  A.胰岛、肝、消化腺         B.胰岛、肝、口腔

  C.胰岛、肝、肾小管         D.肝脏、胃、小肠

18.关于人体内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全部为必需氨基酸

  B.蛋白质也可被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C.组成肌肉细胞的有机物中蛋白质含量最多

  D.有些蛋白质具有调节新陈代谢的能力

19.连接沟通细胞膜、高尔基体膜、核膜,使三者相互联系,构成有机整体的结构是  (     )

    A.中心体    B.线粒体      C.内质网    D.质体

20.一种细胞器的部分生物膜转移到另一种细胞器的途径是 (    )

   A. 通过形成具有膜的小泡而转移    B.随着细胞质的流动到达特定部位

   C.从高尔基体转移到内质网       D.从内质网直接到达细胞膜

21.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内重要的细胞器,下列有关它们结构和功能联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从结构上看,二者都有双层膜

   B.从功能上看,二者都与细胞的能量代谢有关

   C. 从所含物质上看,二者都含少量DNA

   D.从功能上看,二者都能合成糖类等有机物

22.对海水淡化处理是模拟生物膜的何种功能? (    )

   A.选择透过功能          B.物质运输功能

   C.保护功能            D.流动性功能

23. 克隆技术可以克服异体组织器官的排斥,排斥反应依赖于细胞的识别。这种细胞识别功能的物质基础是 (    )

   A.糖蛋白      B.氨基酸      C.核酸      D. 磷脂

24.在肝细胞的核糖体上形成的物质有(    )

①肝糖原      ②水      ③尿素     ④转氨酶

   A. ①②       B. ③④     C.②③    D.②④

25.在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通常选用的培养材料是(    )

A.衰老退化的动物组织细胞      B.成熟动物个体的体细胞

C.动物的受精卵细胞         D.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个体的器官或组织

26.愈伤组织是一类(    )

   A.高度液泡化呈无定形状的薄壁细胞   B.排列紧密的细胞壁

    C.具有小泡的薄壁细胞         D.形状规则的一群细胞

27.植物体细胞杂交要先除去细胞壁的原因是(    )

  A.植物体细胞的结构组成中不包括细胞壁 B.细胞壁使原生质体失去活力  。

   C.细胞壁阻碍了原生质体的融合     D.细胞壁阻碍了原生质体的发育

28.关于杂交瘤细胞的不正确叙述是 (    )

    A.有双亲细胞的遗传物质        B.不能无限增殖

    C.可分泌特异性抗体          D.体外培养条件下可大量增殖

29.动物细胞融合技术最重要的用途是(    )

    A.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         B.制备单克隆抗体

    C. 培育新品种            D.生产杂种细胞

30.为了便于培养的动物组织细胞分散开来,将其配制成一定浓度的细胞悬浮液,选取来的动物组织应先用下列哪种物质处理 (    )

    A. 胃蛋白酶     B.盐酸     C.胰淀粉酶    D.胰蛋白酶

31.“生物导弹”是指 (    )

  A. 单克隆抗体  B.带有特定药物的单抗  C.杂交细胞   D.B淋巴细胞

32.单克隆抗体与血清抗体相比,其最大的优越之处在于(    )

    A.单克隆抗体能够制成“生物导弹”

    B.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产量也大大高于血清抗体

C. 单克隆抗体可以在体外制备       D.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简单

33.某株名贵花卉用种子繁殖会发生性状分离。为了防止性状分离并快速繁殖,可以利用该植物的一部分器官或组织进行离体培养,发育出完整的植株。进行离体培养时不应采用该植株的(    )

A. 茎尖      B.子房壁       C.叶片      D.花粉粒

34.关于病毒增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合成一种蛋白质 B.病毒的繁殖只在宿主的活细胞中进行

C.病毒繁殖时以核衣壳为单位进行    D.在普通培养基上能培养病毒

35.在细菌生长过程中,属于稳定期特点的是(   )

A.代谢活跃,体积增长较快   B.个体形态和生理特性较稳定

C.细胞内大量积累代谢产物   D.细胞开始解体,释放出代谢产物

36.下列关于固氮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一种根瘤菌能侵入所有种类的豆科植物 B.豆科植物与其根瘤内的根瘤菌互利共生

  C.土壤中的根瘤菌不能固氮     D.具有根瘤的豆科植物能以氮气为氮源

37.某同学在进行探究大肠杆菌群体生长规律实验时,正确操作是(   )

 A.在调整期扩大接种  B.随时调整pH

C.在稳定期连续培养   D.定期检测菌体数目

38.下列不需要利用发酵工程的是(   )

 A. 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   B.通过生物技术培育可移植的皮肤

C.利用工程菌生产胰岛素  D.工厂化生产青霉素

39.关于细胞工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培养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重要区别在于培养基的不同

B.单克隆抗体与血清抗体相比,前者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产量大

C.动物细胞培养不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而植物细胞培养则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D.在生物体内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与基因表达的选择性密切相关

40.(2006.北京卷).以下不能说明细胞全能性的实验是
A.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育出植株      B.紫色糯性玉米种子培育出植株
C.转入抗虫基因的棉花细胞培育出植株  D.番茄与马铃薯体细胞杂交后培育出植株

41.(2006.江苏卷)下列不属于动物细胞工程应用的是

 A.大规模生产干扰素.用于抵抗病毒引起的感染 

 B.为大面积烧伤的病人提供移植的皮肤细胞

 C.大规模生产食品添加剂、香料等 

 D.利用胚胎移植技术,加快优良种畜的繁殖

42.下图为细胞融合过程,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①若A、B细胞为植物细胞,则它们都是已经用酶解法脱掉了细胞壁

②若A、B细胞的细胞膜蛋白质分别用红、绿荧光染料标记,到D细胞阶段,两种颜色的荧光可能均匀分布

③若A细胞为骨髓瘤细胞,B细胞为效应B细胞,则D细胞称为杂交瘤细胞,D细胞经培养产生的抗体为单克隆抗体

④若A、B细胞为动物细胞,则D细胞培养的原理是细胞全能性的表达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43.据东方网2002年11月19日援引科技日报消息称,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研究人员在癌症研究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发现一种命名为RhoGDl2的基因,该基因有助于避免癌细胞扩散。他们发现带有该基因的癌细胞会失去转移能力。对该基因的作用最可能的解释是

 A.当这种基因添加到癌细胞后,在癌细胞中表达并产生一种糖蛋白,由此阻止癌细胞  入侵其它组织器官

 B.当这种基因添加到癌细胞后,在癌细胞中表达并产生一种蛋白质,由此使癌细胞迅  速分化为其它组织器官

C.该基因使癌细胞迅速衰老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4.每次注射青霉素,病人是否都要做“皮试”?其目的是

A.必要,确定是否有相应抗体 B.不必要,只要以前未发生任何过敏反应即可   

C.必要,决定青霉素的药剂量 D.不必要,只要以前未发生青霉素过敏反应即可

45.一种聚联乙炔细胞膜识别器已问世,它是通过物理力把类似于细胞膜上具有分子识别功能的物质镶嵌到聚联乙炔囊泡中,组装成纳米尺寸的生物传感器。在接触到细菌、病毒时可以发生颜色变化,用以检测细菌、病毒。这类被镶嵌进去的物质很可能含有

  A.磷脂和蛋白质  B.多糖和蛋白质   C.磷脂和多糖   D.单链DNA

46.下列关于哈蜜瓜、芦柑、苹果植株细胞的结构和生理功能的正确叙述是

  A.三者均不含中心体,所有细胞均有叶绿体和细胞周期

B.遗传物质的载体都是染色体,无氧呼吸的产物与人的相同

  C.幼嫩的种子细胞能为果实发育提供生长素,并提供大量促进果实成熟的物质

  D.三种果实的成熟的果肉细胞均含大液泡,其中贮存有丰富的有机物

47.将一个细胞中的磷脂成分全部抽提出来,并将它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结果发现这个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这个细胞很可能是

A.白细胞    B.血细胞  C.蛔虫的体细胞  D.支原体

48.下图是同一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⑴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①②③  ⑵动物睾丸中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  ⑶③所示的细胞中有2个四分体  ⑷进行有丝分裂细胞为①和③   ⑸④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

A.⑴⑵⑸     B.⑴⑵⑷         

C.⑴⑶⑷     D.⑵⑷⑸

49.在缺氮而富含磷的湖泊,绿藻等常常被蓝藻所取代,缺氮限制了绿藻的生长,但并不限制蓝藻的生长,这说明

A、蓝藻属于自养厌氧型      B、蓝藻需要的磷比氮多

C、蓝藻能固定空气中的N2    D、蓝藻可以用来治理水体富营养化

50、驱蚊草(又名蚊净香草)含有香茅醛,能散发出一种特殊的柠檬型香气,从而达到驱蚊且对人体无害的效果。驱蚊草是把天竺葵的原生质体和香茅草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导融合培育而成的。下列关于驱蚊草培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驱蚊草的培育属于细胞工程育种,其优点是能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B、驱蚊草培过程要用到纤维酶、果胶酶,PEC等试剂或离心、振动、电刺激等方法

  C、驱蚊草培育过程是植物体细胞杂交,不同于植物组织培养,无愈伤组织和试管苗形成

  D、驱蚊草不能通过天竺葵和香茅草杂交而获得是因为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

文本框: 班级———————— 姓名———————— 场号-------------------------考号——————————

座号

 
生物月考第Ⅱ卷(只交该张卷)

二、非选择题.(除特别指明外,每空1分,共32分)

 1. 上面为一多肽的化学

结构图解,请据图回答:

该化合物名称为_____肽,是由______个氨基酸经______  而成的。

  (2)该化合物含_____个肽键,在合成过程中脱去______个水分子。

  (3)该化合物共有氨基______个,羧基______个。

2.下图是高等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在“[ ]”内填序号)

(1)在光能的作用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的部位是[ ]    

(2)有氧呼吸主要在[ ]     处进行。

(3)氨基酸相互之间脱水缩合形成肽键的场所是[ ]     

(4)为研究细胞内各种的组成成分和功能,需将细胞器分离。分离各种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                

(5)结构1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它由—————————和果胶组成。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研究细胞膜的结构和成分,如果你是课题组成员,请你设计一个简易实验得到较纯净的细胞膜,并对其成分进行鉴定。         
(1)应选取人的哪种细胞做实验?     ,其原因是             
 A.成熟红细胞   B.神经细胞   C.白细胞   D.口腔上皮细胞
(2)将选取的上述材料放入      中,由于渗透作用,一段时间后细胞将破裂。
(3)经过(2)的实验步骤后,再用___________法获得纯净的细胞膜,将膜成分分离提纯后,用__________试剂可鉴定其中的蛋白质,具体现象是             。
 (4)(4分,每空2分)通过有关方法,测得多种膜的化学成分,如下表:


根据表格中数据,分析构成细胞膜与细胞器膜的化学物质组成上的共同点是______        _____             化学物质组成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一种能生产食品香料的细菌,其生长速率、代谢产物的产量与培养液中的温度、pH、溶氧量等关系如下图所示。

  

 


 
在生产实践中,人们设计了高效、自控、产品质量较稳定的两级连续培养装置,

 

回答有关问题:

(1)根据曲线图与甲装置的用途可知,甲装置内的温度、pH应分别调节为________

A33℃和4.3  B.33℃5.5  C37℃和5.5  D.37℃和4.3

(2)发酵过程中,通气装置控制阀应      。 

(3)在生产实践中,当甲装置内的细菌处于___________期时,可让甲装置中的培养基大量流入乙装置,这样有利于乙装置中细菌较快进入____________期,达到缩短生产周期的目的。

(4)从培养液中提取食品香料的方法有:___________ 。

A.过滤    B.蒸馏   C.萃取   D.沉淀           

(5)甲装置中,最初取样是每毫升10个细菌,培养一段

时间后,再次取样是每毫升320个细菌,则细菌至少繁殖_____代。            

(6)(4分,每空2分)右表表解为该菌生产食品香料的代谢途径,若要大量合成食品香料,

可采取的措施是:Ⅰ.                               

Ⅱ.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B

B

B

A

D

D

B

A

A

D

C

A

D

D

A

C

A

C

A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D

A

A

D

D

A

C

B

B

D

B

B

D

B

C

A

D

B

C

B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C

A

A

A

B

D

D

B

C

C

 

1.(1)三 3  脱水缩合  (2)2  2 (3)2  1

2.(1)3叶绿体  (2)4线粒体 (3)8核糖体 (4)离心法 (5)纤维素

3.(1)A 成熟的红细胞,除细胞膜外无其他的膜结构 (2)清水  (3)离心 双缩脲 溶液出现紫色 (4)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细胞器膜蛋白质含量较高,脂类含量较低;细胞膜都含有糖类,而细胞器膜不含糖类

4.(1)B    (2)关闭   (3)对数  稳定  (4) BC  (5)5   

(6)Ⅰ.对该菌进行诱变处理,选育出不能合成酶③的菌种

Ⅱ.改变细胞膜通透性,使代谢产物迅速排到细胞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