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高三理科综合生物部分复习测试题

2014-5-11 0:36:56下载本试卷

高三理科综合生物部分复习测试题

命题:魏进平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一棵参天大树到了冬天叶子全落了,下面的有关叙述有几个正确( )

①此树冬天无蒸腾作用了,所以不吸收水和无机盐 ②冬天温度太低,此树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③此树在落叶前把N、P、Ca等矿质元素都转移到了茎、根等处 ④此树在第二年发芽到长出新叶前体内有机物的质量和种类均减少 ⑤此树体内不一定含有Mn、K、Na、等元素 ⑥假设此树根尖成熟区有A、B两个正常细胞,A细胞中N的含量不一定比B细胞中Cl的含量高

A、4  B、3  C、2  D、1

2.关于下列示意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e

 A      C+D  

     f

A、如果表示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则e、f不是一样的

B、若A代表水,C、D分别代表[H]、O2,则从左到右可表示光合作用中水的分解,从右到左可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C、若A、C、D分别代表一种物质,从右到左C、D分别代表底物、酶,则最终只有A物质

D、此图可表示一个细胞的有丝分裂和两个细胞的融合

3. 下图为人体内两种重要化合物A与B的化学组成关系,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胰岛素和性激素的化学本质都是A

B.衣藻、圆褐固氮菌、艾滋病毒都有B       

C.染色体完全水解产物是A、B

D.B上有控制合成A的基因

4.右图曲线不能表示的是:

A.质壁分离及复原过程中植物细胞体积与时间的关系

B.进食后一段时间胰高血糖素含量与时间的关系

C.DNA溶解度与氯化钠溶液浓度的关系

D.视野亮度与显微镜放大倍数的关系

5、右图表示水稻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整体表现出的吸收和释放量的状况。如果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绘出人参、甘蔗两种植物其整体表现出的吸收和释放状况的曲线,其中a、b、c、d点位置的变化应是( )

A.人参:a点上移

B.人参:b点右移

C.甘蔗:c点左移

D.甘蔗:d点下移

生物答题卷

班级___姓名____考分___

一、选择题(6*5=30分)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二、简答题(42分)

30、(24分)请按要求回答下列(1)、(2)小题

(1)糖尿病已成为现代人常见的“富贵病”,其病因与体内糖类代谢及调节异常有着密切的关系。以下为人体血糖调节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调节血糖平衡的一对最重要的激素,二者分泌量的调节大体可从血糖、激素、神经三个方面来理解。当血糖浓度降低(或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减少(或增加),而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或减少),二者成拮抗关系,这是血糖方面的调节;而激素方面的调节则体现在图A中的4和13过程,它们分别表示   

(促进/抑制)和      (促进/抑制)。

②若B图表示胰高血糖素的变化过程,则段胰高血糖素的浓度调节过程可表示为(用A图中的序号和箭头表示)        

③糖尿病患者饮食上除了要控制糖的摄入外,也不宜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其主要原因是          

(2)氮元素是构成生物体的最主要元素之一,在动植物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图是自然界中氮循环以及有机物在生物体内代谢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①微生物在氮循环中有重要作用,例如生活在大豆根部的根瘤菌能参与图中[ ]        ___过程。

②土壤中能完成②过程的生物不多,其代谢类型是    。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氮元素可用于合成叶绿素、ATP、NADPH、    等化合物(至少答出2类物质名称)。

③疏松土壤能促进硝化细菌的硝化作用和根的     作用、抑制     作用,从而有利于植物吸收

④机体中的     (激素)和    (激素)能促进⑦的进行,从而保证内环境的动态平衡。

⑤在人体内,发生在细胞内的过程是    。(图中序号表示)

31、(18分)请分析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Ⅰ.甲、乙两个烧杯,甲杯中是新鲜的凉开水;乙杯中是河水。两只烧杯中各放入两枝长势一致的同种水生植物,水面上都有植物油覆盖,以隔绝空气。将它们同时放在有光的相同环境中,光照射半小时,结果乙杯中的植物叶上有小气泡产生;而甲杯中的植物叶上无气泡产生。装置如图所示:


(1)乙装置中的气泡是_________气,产生该气体的原料是_________,植物除了产生该气

体外还合成了_________。

(2)甲装置中没有气泡产生,其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

以证明__________________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

(3)在强光下,该水生植物中叶绿体将以_________面对光,其意义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Ⅱ.某实验小组为了验证乙烯的生理作用,进行了下列实验:取尚未成熟的番茄(绿色)均分成A、B两箱,A箱用一定量的乙烯利(可释放出乙烯)处理;B箱不加乙烯利作为对照。当发现两箱番茄颜色有差异时,A箱的番茄呈_________色,B箱番茄呈_________色。从这两箱番茄中取得等量的果肉,分别研磨成匀浆,除去匀浆中的色素,过滤。取无色的等量滤液分别加入A、B两支试管中,再加入等量斐林试剂,水浴加热至沸腾,摇匀观察,发现A试管中呈砖红色,B试管也呈此颜色,但比A试管中的颜色_________(从“深或浅”中选填),由此说明经乙烯利处理后番茄中__________________含量增多了。

根据上述实验可证明乙烯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答案

一、DCDDD

二、30、(1)①抑制 促进 ② 11-12-2-4-6和1-2-4-6③氨基酸通过脱氨基作用可以转化成糖类 (2)① ①生物固氮②自氧需氧 蛋白质、核酸③呼吸 反硝化④胰岛素 甲状腺激素⑤ 5、7

31. Ⅰ.(1)氧  水  有机物 (2)凉开水中缺乏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二氧化碳(或无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3)狭窄(或侧面)   避免被阳光灼伤

Ⅱ.红  绿   浅   还原性糖   促进果实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