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10月月考试题
高 三 生 物
命题人:岳建光 审核人:王兴瑜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72分。
题 号 | 一 | 二 | 总 分 |
得 分 |
|
|
|
选择题答题卡
题 号 | 1 | 2 | 3 | 4 | 5 |
答 案 |
|
|
|
|
|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经测定某化合物含C、H、O、N、S等元素,该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一项功能是
A.与抗原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 B.可连接上抗癌药物制成“生物导弹”
C.用于基因工程获得黏性末端 D.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
2.下表是关于三种生物的能源、碳源、氮源、光合色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 硝化细菌 | 固氮蓝藻 | 根瘤菌 |
能 源 | 氧化有机物 | 光能 | 氧化氮气 |
碳 源 | 利用二氧化碳 | 利用二氧化碳 | 利用糖类等 |
氮 源 | 利用铵盐 | 利用氮气 | 利用氮气 |
光合色素 | 没有 | 有 | 没有 |
A.根瘤菌 B.硝化细菌和固氮蓝藻 C.固氮蓝藻 D.上述三种生物
3.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联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内质网膜与核膜相连 B.内质网膜与细胞膜相连
C.内质网膜与线粒体膜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D.高尔基体膜与内质网膜直接相连
4.紫外线具有杀菌和诱变功能。用相同剂量、不同波长的紫外线处理两组等量的酵母菌,
结果见下表:
实验结果记录表
紫外线波长(nm) | 存活率(%) | 突变数(个) |
260 | 60 | 50~100 |
280 | 100 | 0~1 |
据表推断,在选育优良菌种时,应采用的紫外线波长及依据是
A.260nm;酵母菌存活率较低 B.260nm;酵母菌突变数多
C.280nm;酵母菌存活率高 D.280nm;酵母菌突变数少
5.为了研究用基因重组的方法所生产的干扰素对癌症的治疗效果,有人计划进行如下实验:
(1)从癌症患者身上取得癌细胞,并培养此种细胞
(2)给培养中的癌细胞添加干扰素
(3)观察干扰素是否对癌细胞的生长带来变化
上述的实验计划中存在不足。下列可供选择的改进方法中,正确的是
①将培养的癌细胞分成两组,一组添加干扰素,一组不添加干扰素,分别观察生长情况
②直接给癌症患者注射干扰素,进行临床实验
③设置一系列不同质量分数的干扰素,分别添加给培养中的癌细胞,观察生长情况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
第II卷(非选择题 :本卷包括7小题,每小题6分, 共42分)
6.右图为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在利用杂种细胞培育成为杂种植株的过程中,运用的技术手段是
植物组织培养,其中步骤④相当于 ,步骤 ⑤相
当于 。(2分)
(2)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目的是获得新的杂种植株。使
能够在新的植物体上有所表现,其根本原
因是
。(2分)
(3)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方法培育作物新品种过程中,遗传物质的传
递是否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为什么?
。(2分)
7.(6分)大肠杆菌(E,coli)是遗传学上明星试验材料之一,常在生物技术上用做“工程菌”。
我国科学家早在1992年即成功得到能产生乙肝疫苗的转基因大肠杆菌,在一定的培养基上通过发酵工艺批量生产乙肝疫苗。下图是大肠杆菌群体的生长曲线。请分析回答:
(1)为了缩短AB段可采取的措施是
。(2分)
(2)CD段称为稳定期,其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请在右上图中画出大肠杆菌的生长速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2分)
8.(6分)右图为谷氨酸发酵装置图。
(1)谷氨酸发酵液的pH应控制在7~8范围内,随着代谢产物的积累,发酵液pH变化趋势
是降低,控制办法是增加碱(加NH3·H2O)。发酵过程中,若谷氨酸积累过量,会抑制谷
氨酸脱氢酶的活性,导致合成途径中断,这种代谢调节方式称为
________________调节。(2分)
(2)如果在4处通入空气,谷氨酸产量会降低,原因是
。(2分)
(3)谷氨酸发酵过程中当培养液pH______时,会生成乙酰谷氨酰氨。
当培养液中_________不足时,会生成乳酸或琥珀酸。(2分)
9.(6分)遗传学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人类对基因的认识史。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基因又
有了新的认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真核生物(如人)的基因是一个嵌合体,包含着可转录遗传信息的区段(称为外显子)和不能转录遗传信息的区段(称为内含子),外显子也被内含子一一隔开。
材料二 由基因指导合成的信使RNA开始也带有内含子转录的部分,称为前体信使RNA,其内含子转录的部分被切下后,再重新将外显子转录的部分拼接起来,才成为信使RNA,释放到细胞质中去指导蛋白质合成。
材料三 内含子的切除和外显子的拼接都需要能量和酶。
材料四 科学家们用嗜热四膜虫作为实验对象进行了拼接实验。他们惊奇地发现:在不含任何蛋白质成分的四膜虫前体信使RNA提取物中加入ATP,结果发现前体信使RNA成功地完成了拼接。
(1)外显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前体信使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若某人的某基因编码区中有n个碱基,其内含子中有m个磷酸基,则由它指导合成的
成熟的信使RNA中有________个核糖,该基因指导合成的蛋白质中最多有_______个氨
基酸分子。(2分)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可以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0.(6分)为了加快优良种牛的繁殖速度,科学家采用了以下两种方法。请根据图示信息回答:
(1)试管牛和克隆牛的培育过程中均用到的细胞工程技术有_________ 和
。(2分)
(2)用来促进B牛多排卵的激素可能是______ 分泌的促性腺激素。胚胎移植中,需用
__________激素处理接受胚胎植入的母牛。(2分)
(3)产生F牛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 ,其生殖方式属于___________。(2分)
11.(6分)下图一表示A,B两种植物光合效率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图二表示将A
植物放在不同浓度CO2环境条件下,A植物光合效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请
分析回答:
(1)在较长时间连续阴雨的环境中,生长受到显著影响的植物是____ 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分)
(2)在c点时,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 e点与d点相比较,e点的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________(填“高”、“低”、“基本一致”);
e点与f点相比较,e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________。(填“高”、“低”、“基本一致”) (2分)
12.(6分)请回答下列有关遗传信息传递的问题。
(1)为研究某病毒的致病过程,在实验室中做了如图所示的模拟实验。
从病毒中分离得到物质A。已知A是单链的生物大分子,其部分碱基序列为—GAACAUGUU—。将物质A加入试管甲中,反应后得到产物X。经测定产物X的部分碱基序列是—CTTGTACAA—,则试管甲中模拟的是__________过程;将提纯的产物X加入试管乙,反应后得到产物Y。产物Y是能与核糖体结合的单链大分子,则产物Y是________,试管乙中模拟的是_________过程;将提纯的产物Y加入试管丙中,反应后得到产物Z。产物Z是组成该病毒外壳的化合物,则产物Z是__________。(4分)
(2)若该病毒感染了小鼠上皮细胞,则组成子代病毒外壳的化合物的原料来自小鼠上皮细胞,而决定该化合物合成的遗传信息来自____________。若该病毒除感染小鼠外,还能感染其他哺乳动物,则说明所有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该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_ 。(2分)
高三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二、非选择题
6.(1) 去分化 再分化
(2)双亲的遗传特性 杂种植株含双亲的遗传物质
(3)不遵循 因为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为无性生殖
7.(1) 接种对数期菌种,增大接种量,适宜的培养条件(答2点给全分)
(2) 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
(3) 略
8.(1) 酶活性调节
(2) 谷氨酸被杂菌分解
(3) 降低 溶O2不足
9 (1) 脱氧核糖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2)
(3)有的酶可能不是蛋白质
10 (1)细胞培养和胚胎移植
(2)垂体 孕激素
(3)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无性生殖
11 (1) A A的生长需较强的光照强度
(2) 从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膜方向移动
(3) 低 高
12. (1) 逆转录 mRNA 转录 多肽(或蛋白质)
(2) 病毒RNA RNA→DNA→mRNA→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