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高三生物上册基础调研考试试题

2014-5-11 0:36:57下载本试卷

高三生物上册基础调研考试试题

生  物

第一卷(选择题 共7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中,不含有氮素的是

A.丙酮酸    B.核苷酸       C.胞嘧啶      D.谷氨酸

2.下列物质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是

A.氨基酸    B.甲状腺激素    C.生长激素     D.神经递质

3.在细胞核中,与遗传有关的结构是

A.核仁     B.细胞核基质     C.染色质      D.核膜

4.下列不属于动物细胞培养必需条件的是

A.无菌、无毒的环境          B.适宜的温度和pH

C.O2等气体环境            D.适宜的光照条件

5.“白菜—甘蓝”是用细胞工程的方法培育出来的,培育过程不涉及

A.基因的选择表达        B.同源染色体分离

C.制备原生质体         D.形成愈伤组织

6.水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休眠或越冬的植物体,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会下降

B.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最终的电子供体

C.丙酮酸彻底分解成CO2的过程,必须有水的参与

D.植物细胞在分化过程中,吸水方式不会发生改变

7.经常松土,可使土壤中氨态氮和硝态氮的比值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变化无规律

8.在充足光照下,供给玉米植株14CO214C在玉米体内的转移途径是

A.14CO214C3→(14CH2O)    B.14CO214C5→(14CH2O)

C.14CO214C414C3→(14CH2O)  D.14CO214C314C4→(14CH2O)

9.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是蓝藻细胞产生ATP的主要场所

B.光合作用产物中的化学能全部直接来自ATP

C.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

D.细胞连续分裂时,伴随着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10.下图表示一项关于生长素的研究实验。以下是关于实验结果的叙述,其中正确是

A.M比N长得快           B.N比M长得快

C.M弯向一侧而N不弯曲      D.N弯向一侧而M不弯曲

11.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位于下丘脑,是形成冷觉和温觉的部位

B.冷觉感受器分布在皮肤,温觉感受器分布在内脏器官

C.肾上腺素与甲状腺激素在体温调节中起协同作用

D.寒冷环境中出现“寒战”的行为属于条件反射

12.下列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范畴的是

A.细胞中DNA含量相对稳定      B.血浆渗透压相对稳定

C.血糖含量相对稳定         D.血浆pH值相对稳定

13.下图表示某国1950-2000年死于肺癌的人数变化曲线图。

图中数据最可能的收集方法是

A.科学家打电话调查       B.科学家比较医学数据库的信息

C.科学家做实验          D.科学家进行网络搜索

14.马铃薯和草莓都是无性繁殖的作物,它们感染的病毒很容易传给后代。病毒在作物体内逐年积累,就会导致作物产量降低,品质变差。目前对它们进行脱毒处理最好的办法是

A.采用茎尖组织培养技术获得植株  B.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抗虫植株

C.采用诱变育种培育抗性植物    D.采用杂交育种培育抗性植物

15.在基因表达过程中,不需要

A.核糖核苷酸          B.脱氧核苷酸

C.氨基酸            D.核糖核酸

16.一个用15N标记的DNA分子,在14N的环境中连续复制三次后,含有15N的DNA分子有

A.2个      B.4个    C.6个    D.8个

17.如果科学家通过转基因技术,成功改造了某血友病女性的造血干细胞,使其凝血功能全部恢复正常。那么她与正常男性婚后所生子女中

A.儿子、女儿全部正常       B.儿子、女儿各有一半正常

C.儿子全部有病、女儿全部正常    D.儿子全部正常、女儿全部有病

18.某紫茉莉一枝条结籽40粒,形成的幼苗中正常枝13株,花斑枝25株,白化枝2株。产生这些种子所需的花粉来自

A.绿色枝条   B.白花枝条  C.花斑枝条    D.不能确定

19.现有二个番茄品种,A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B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二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二对同源染色体上。如果从播种到获得种子需要一年,则获得aabb植株至少需要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20.按照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可以表述为

A.可遗传变异、自然选择、隔离    B.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

C.突变、自然选择          D.可遗传变异、地理隔离、生殖隔离

21.下列不属于生物群落中的碳返回大气的途径是

A.生物的呼吸作用        B.某些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

C.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D.森林火灾

22.到南极进行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体尿液、粪便等废物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A.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B.缺少生产者

C.没有消费者             D.分解者很少

23.下列曲线表示四个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数量的变化情况。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是

24.下列有关细菌芽孢的叙述,正确的是

A.芽孢属于生殖细胞,是进行孢子生殖

B.芽孢是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体眠体

C.芽孢较生长旺盛的菌体,抗热性、抗辐射能力减弱

D.在灭菌时,杀死芽孢比杀死正常的菌体容易

25.下图表示某种细菌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三种生长曲线,该曲线可以说明

A.接种量对调整期的影响

B.接种量对对数期的影响

C.培养条件对调整期的影响

D.培养条件对对数期的影响

26.在“观察SO2对植物的影响”实验中,将实验装置放在向阳处的主要目的是

A.让植物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      B.有助于植物叶片的气孔张开

C.促进亚硫酸钠和稀硫酸的反应     D.帮助植物体提高温度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其他情况不得分。

27.下图每组依次表示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数量关系,其中可表示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28.在下列哪种条件下,机体对脂肪的利用率明显升高

A.缺乏胰岛素         B.缺乏胰高血糖素

C.蛋白质供给不足      D.饥饿

29.青蛙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会出现

A.卵裂    B.囊胚    C.原肠胚       D.羊膜

30.在下列各杂交组合中,后代表现型比为1:1:1:1的亲本组合是

A.EeFf×EeFf   B.EeFf×eeff    C.Eeff×eeFf   D.EEFf×eeff

31.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在

A.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B.体细胞和生殖细胞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C.细胞分裂间期和分裂期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D.DNA复制、转录、翻译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32.在植物→鼠→蛇→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蛇属于

A.初级消费者    B.次级消费者

C.第二营养级    D.第三营养级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0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共80分。

33.(8分)下图是某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组成结构①的化学成分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其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2)与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相比,图中特有的细胞器是[ ]____________;该细胞中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是[ ]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

(3)如果该细胞为增殖细胞,此时期细胞核中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学家用差速离心法能够分离各种细胞结构时,首先将细胞膜破坏,破坏细胞膜最常用、最简便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11分)回答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问题:

(1)下图是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高倍镜下观察到的图像。

①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过程是解离→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解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将B细胞移至视野的正中央,玻片应向___________移动;若视野太亮,应调节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

③从图中可见,绝大多数细胞处于____________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选择实验材料,是保证实验顺利完成的关键。

①植物向光性实验往往选择盆栽的玉米、小麦、向日葵等幼苗作材料,而不用盆栽的榕树等木本植物,原因是                  

②果蝇是研究生物遗传的实验材料,原因是                 

(3)为了验证马铃薯块茎中含有过氧化氢酶,首先要制备新鲜的马铃薯块茎提取液,请简要说明制备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8分)下图是发生在某植物叶肉细胞中A、B两个生理过程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A、B分别表示植物的_________和_______两个生理过程。

(2)物质a、b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过程经过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最终生成a物质,该过程所发生的能量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

(4)在充足光照、温度适宜的条件下,③过程产生的CO2将迅速用于过程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7分)下图为人体局部组织代谢及相互关系简图,a~e表示物质(a、b表示代谢中间产物),①~⑥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

(1)e物质为_______________;d物质为_______________,该物质从血浆进入肝细胞中被利用至少经过____________层膜结构。

(2)图中⑤过程表示_____________,⑥过程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

(3)①~⑥过程中,胰岛素具有促进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

(4)从图解可见,呼吸作用除了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外,还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8分)下图甲表示某反射弧模式图(图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乙表示突触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甲图中,①代表______________,③代表___________。刺激其中d点,则除d点外,图中发生兴奋的点还有_______(用字母表示)。

(2)乙图中,结构[⑦]____________的形成与____________(细胞器)有关,其中包含的化学物质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探究肌肉收缩的直接能源是ATP还是葡萄糖,某同学制备了新鲜的骨骼肌标本2个;给骨骼肌施加适宜刺激,消耗肌肉中的ATP和能源;给A标本滴加ATP,B标本滴加葡萄糖,施以适宜刺激,观察是否收缩。

①以离体骨骼肌为实验材料,而不是直接刺激机体上的肌肉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进一步完善实验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8分)模拟实验在科学研究中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回答有关问题。

(1)在研究基因的分离、随机组合与生物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过程中,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模拟实验。

实验用具:小桶、彩球等。

方法步骤:

a.如图所示,在甲、乙两个小桶内放入两种颜色的小彩球,每种颜色各50个(在这两种颜色的小球上分别标上字母D和d)。摇动甲、乙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匀。

b.分别从两个小桶内抓一个球,记录这两个小球的字母。

c.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处,重复做50次,记录结果。

①抓取小球后,将小球放回桶里的原因是                   

②从统计数据来看,每只小桶中摸出的D、d数量基本相等,模拟的是在减数分裂时                             

③小球组合DD、Dd、dd的数量比接近于       ,模拟的是           

                的结果。

(2)在研究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中,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做了如下图所示的模拟实验。

①从某种病毒中分离得到物质A。已知A是双链的生物大分子,其部分碱基序列为-GAACATGTT-。将物质A加入试管甲中,反应后得到产物X。经测定产物X的部分碱基序列是-CTTGTACAA-,则试管甲中模拟的是       过程。

②将提纯的产物X加入试管乙,反应后得到产物Y。产物Y是能与核糖体结合的单链大分子,则产物Y是     ,试管乙中模拟的是      过程。

③将提纯的产物Y加入试管丙中,反应后得到产物Z。产物Z是组成该病毒外壳的化合物,则产物Z是       

39.(8分)某大麦田中长有许多狗尾草,还有食草昆虫、青蛙、蜘蛛和蛇类等动物。请回答:

(1)该农田中的所有生物称为       ,其中大麦与狗尾草的关系称为___________。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调查该农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其调查项目包括:

非生物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成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分解者:细菌、真菌等。

(3)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学家在温室中进行大麦和燕麦的混种,在样方中以各种比例进行播种,从纯大麦到纯燕麦种子,在生长季末收获种子,计算大麦/燕麦的输入比率和输出比率,结果如下表。

播种种子/(106粒.hm-2

收获种子/(106粒.hm-2

大麦

燕麦

输入率

大麦

燕麦

输出率

0.0

1.0

-

0

162

-

0.2

0.8

0.25

42

113

0.37

0.4

0.6

0.67

81

56

1.45

0.6

0.4

1.50

98

32

3.06

0.8

0.2

4.00

105

13

8.08

1.0

0

-

123

0

-

①对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可见输入比率计算方法是:输入比率=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温室条件继续不变,任其连续繁殖多代,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

40.(6分)下图为关于某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基因用B和b表示)。请根据图回答:

(1)若3、7均不带致病基因,则该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4号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_,9号产生的配子带有致病基因的几率是________。

(2)若3不带致病基因,7带致病基因,该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若9和10婚配,后代男性患病的几率是_______。

(3)若9号患有猫叫综合征,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10分)大肠杆菌是位于人体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对人体具有多种作用。请回答:

(1)与酵母菌相比,大肠杆菌结构上最明显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表是用于实验的培养基成分:

成分

蛋白胨

乳糖

蔗糖

K2HPO4

伊红

美蓝

蒸馏水

含量(g)

10

5

5

2

0.4

0.065

1000mL

①依成分划分,属______________培养基;依用途划分,则属__________培养基。

②提供氮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③加入伊红一美蓝的目的是                    

(3)1943年,曾获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的美国科学家鲁里亚和德尔布吕克设计实验,研究大肠杆菌的抗噬菌体突变是发生在接触噬菌体之前还是之后。实验过程如下图。

①在培养基中加入噬菌体的目的是                  

②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噬菌体与大肠杆菌这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③结果表明实验假设成立,该实验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请你分析出现A4和A5实验结果的原因:                    

                                   

42.选做题(6分)

本题有A、B两题。请任选一题作答在答题纸上指定位置,两题都做以A题评分。

A.狂犬病(俗称“疯狗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至今没有特效治疗方法。人被带狂犬病病毒的狗或猫咬伤后如果不及时处理,一般会在50~60天内发病,一旦发病,死亡率为100%。被轻度咬伤者应于当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30天各肌肉注射一次狂犬疫苗;被严重咬伤者除按上述程序注射疫苗外,还应在使用疫苗的当天或前一天(咬后8小时内)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伤者使用的狂犬疫苗在免疫学上属于     ,其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    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2)第一次注射疫苗与第三次注射疫苗相比,第    次注射疫苗后产生的效应B细胞多,其主要来源于     细胞迅速增殖、分化。

(3)在人体内也能产生干扰素,这是由       细胞释放的免疫活性物质,该过程发生在免疫反应中的    阶段。

B.下面是利用大肠杆菌生产人胰岛素的有关问题,请回答:

(1)利用大肠杆菌生产人胰岛素必须应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工程学手段。

(2)为了获得人的胰岛素基因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合成的胰岛素基因与细胞内的胰岛素基因在结构上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大肠杆菌质粒经EcoRI(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后所形成的黏性末端之一是       ,则EcoRI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切点用箭头标在

序列上)。

(4)要将人的胰岛素基因插入上述质粒切口形成重组质粒必须利用的工具酶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A 2.C 3.C 4.D 5.B 6.D 7.B 8.C 9.D 10.A 11.C  12.A

13.B 14.A 15.B 16.A 17.C 18.D 19.B 20.A 21.B 22.D 23.C

24.B 25.A 26.B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其他情况不得分。

27.AC 28.AD 29.ABC 30.BC 31.AB 32.B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80分。

33.(8分)(1)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具有半流动性) (2)[⑧]中心体 [⑦]核糖体  [②]线粒体 (3)DNA的复制  (4)将动物细胞置于蒸馏水中,使细胞吸水胀破

34.(11分)(1)①漂洗→染色 使组织细胞分离开 ②右(或右上方) 遮光器(或光圈) 反光镜 ③分裂间  细胞分裂间期经历的时间最长 (2)①木本植物生长速度相对缓慢,出现向光性现象时间太长 ②繁殖速度快、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等 (3)将马铃薯块切碎,加水充分研磨,再用纱布过滤(2分)

35.(8分)(1)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2)糖类等有机物  氧气 (3)二氧化碳的固定  三碳化合物(或CO2)的还原 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稳定的化学能 (4)在充足的光照下,光合作用的速率高于呼吸作用的速率

36.(7分)(1)肝糖元 氧气 5 (2)转氨基作用 脱氨基作用 (3)①④⑤  (4)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37.(8分)(1)感受器  神经中枢  c、e (2)突触小泡  高尔基体  神经递质  (3)①离体状态,可以排除机体不断供能的干扰  ②再给B标本滴加ATP,施以适宜刺激,观察是否收缩,这样可以进一步确认ATP是直接能源

38.(8分)(1)①为了保持或维持D:d=1:1 ②在减数分裂时,D、d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 ③1:2:1  受精作用过程中不同配子之间随机组合 (2)①DNA复制  ②mRNA  转录  ③多肽(或蛋白质)

39.(8分)(1)生物群落 竞争 (2)非生物因素:温度、光照强度、土壤pH等(至少回答两项) 生物成分:①生产者:大麦、狗尾草等 ②消费者:食草昆虫、青蛙、蜘蛛和蛇类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①大麦播种种子数÷燕麦播种的种子数  ②大麦将燕麦完全排挤掉

40.(6分)(1)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 XBXB或 XBXb  1/8  (2)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  1/18 (3)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

41.(10分)(1)没有核膜(或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天然  鉴别 蛋白胨 异养型 便于识别(鉴别)大肠杆菌的菌落 (3)①选择具有抗噬菌体突变的大肠杆菌  ②寄生 ③大肠杆菌的抗噬菌体突变发生在大肠杆菌与噬菌体接触之前  ④A5比A4发生突变的时间早,具有抗噬菌体突变的大肠杆菌数比A4多,培养皿中出现的菌落数就多 (或答A4比A5发生突变的时间晚,具有抗噬菌体突变的大肠杆菌数比A5少,培养皿中出现的菌落数就少)

42.A.(1)抗原 效应T (2)三 记忆 (3)效应T  效应

B.(1)基因工程 发酵工程 (2)人工合成基因(或根据人胰岛素的氨基酸序列,人工合成胰岛素基因) 没有非编码区和内含子(或非编码序列) (3)—GGATCC— (4)EcoRI和DNA连接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