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上册期中试题
生物试卷
命题:魏进平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2*20=40分)
1、下列与生物基本特征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体的基本组成物质都有蛋白质和核酸,其中核酸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B.生物通过新陈代谢不断地自我更新,应激性、生长、发育都以新陈代谢为基础
C.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统一整体,既适应生存环境,又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D.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遗传是稳定的,又是相对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2、下列关于细胞分裂与生物遗传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原核细胞不进行减数分裂,它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B.基因的分离、自由组合定律,可以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同时起作用
C.用秋水仙素处理大肠杆菌,可使其染色体加倍
D.进行减数分裂的动物细胞,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发生在初级精(卵)母细胞中
3、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两个时期,在分裂间期进行工作实践可能取得良好效果的是
①植物细胞培养
②作物(如小麦、水稻)诱变育种
③肿瘤的某些药物治疗
④“神舟”四号飞船生命实验之一-小白鼠的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
⑤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最早克隆出一批大熊猫早期胚胎
A.①② B.②③ C.①⑤ D.②④
4.青少年每天都必须摄入足量的蛋白质,有关原因叙述完全正确的是 1蛋白质在体内不能贮存②蛋白质不能全部由糖类和脂肪在体内转化而成③蛋白质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大部分能量④体内的蛋白质每天要少量分解一些,更换新的⑤蛋白质是青少年长身体的重要原料
A.234 B. 1345 C. 245 D.1245
5、 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下面各图。试问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6.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导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B.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衰老是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现象
C.细胞分裂存在于个体发育整个生命过程中,细胞分化仅发生于胚胎发育阶段
D.多细胞生物细胞的衰老与机体的衰老总是同步进行的
7.下列与人体下丘脑作用无关的是
A.对体温的恒定具有调节作用 B.对语言的表达具有调节作用
C.对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有调节作用 D.对垂体激素的释放具有调节作用
8.以下是对免疫的有关叙述,请指出正确的
①人体的免疫功能,不可能清除自身的细胞②艾滋病是免疫功能失调引起的疾病③通过预防接种获得免疫力,具有较强针对性,不能对所有病原体都起作用④自身免疫病产生的原因是自身免疫功能不足引起⑤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⑥效应T细胞形成免疫的机制是直接杀伤靶细胞⑦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⑧吸附在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上的抗体与相同过敏原结合时可使上述细胞释放组织胺
A.①②④⑤⑧B.②③④⑤⑥⑧C.②③⑤⑥D.②①⑤⑥⑧
9.某蛋白质由n条肽链组成,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a,控制该蛋白质合成的基因含b个碱基对,则该蛋白质的分子量最多为 ( )
A.
B.
C.
D.
10.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过程中,细胞液浓度的变化情况是
( )
11、如右图所示为研究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
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曲线中a点转向b点,叶绿体中C3
浓度降低
B.曲线中b点转向d点,叶绿体中C5浓度
升高
C.曲线中b点转向c点,叶绿体中C5浓度几乎不变
D.d点时,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等
12.右图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K+和NO3-曲线。影响A、B两点和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 ( )
A.载体数量、能量 B.能量、载体数量
C.载体数量、离子浓度 D.能量、离子浓度
13.右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对其说法不正确的有 (
)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当兴奋传导到a时,l就转移到b里,使b兴奋
C.2处的液体为组织液,含有能被3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D.1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就由a传递给了b
14.根据下列自养生物合成有机物的反应式,推测三类生物在进化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以及参与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生物种类 : ( )
|

|
Ⅱ:红硫细菌(厌氧型)2H2S + CO2 (CH2O)+
2S + H2O
|

进化顺序:①Ⅰ Ⅱ Ⅲ; ②Ⅱ Ⅰ Ⅲ; ③Ⅱ Ⅲ Ⅰ;
参与碳循环种类:④Ⅰ Ⅱ Ⅲ; ⑤Ⅱ Ⅰ
A.①⑤ B.②④ C.③④ D.②⑤
15.某学者曾做过如图a所示的实验,即在天竺葵的同一叶片的不同部位分别滴加一定浓度生长素溶液,水和14C-葡萄糖,待充分作用后,得到如图b所示的结果,其阴影部分表示具有放射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结果说明生长素有很强的吸引与调运养分的效应
B.加水是作为实验对照
C.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可能与它能调运养分有关
D.放射性糖分布不均匀是受单侧光的影响
16.成年女性排卵的前1天,血浆中雌激素、促性腺激素互相调节,二者均逐渐增加。血浆中血糖、胰高血糖素浓度互相调节,二者均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①雌激素浓度上升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 ②雌激素浓度上升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
③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④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7、有人提出利用渗透作用实验原理可以来测定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的大概范围,下面是将细胞液浓度相同的几个细胞(如右图所示)置于不同蔗糖溶液浓度(a~d)下的细胞状态,则这几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范围相对最精确的范围是在________之间。
|
A.c—b B.a—c C.a—d D.d—c
![]() |
18.下图为苹果成熟期各种有机物质的变化曲线,据图判断不正确的有
A.青苹果较酸是因为积累了较多的有机酸
B.7月份有机酸开始减少是由于有机酸逐渐转变成糖
C.果糖很可能是由有机酸与淀粉等物质转变而来
D.淀粉氧化分解生成了蔗糖
19.下列关下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根尖分生区细胞和叶肉细胞不是都有细胞周期,但化学成分却不断更新
B.抑制膜上载体活性或影响线粒体功能的毒素都会阻碍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
C.只有含叶绿体的细胞才能进行同化作用
D.乳酸菌、酵母菌都含有核糖体和DNA
20.下列前项是实验试剂,中项是其作用,后项是实验目的,不正确的是 A.龙胆紫溶液、使染色体染色、观察细胞有丝分裂
B.二苯胺、与蛋白质发生紫色反应、鉴定蛋白质
C.丙酮、溶解叶绿体色素、提取色素
D.伊红与美蓝、细菌培养基中指示剂、鉴别大肠杆菌
答 题 卷
班级__姓名____考分__
一、选择题(2*20=40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二、简答题(60分)
1、某同学为研究自然条件下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日变化情况,设计了下图(1)所示的装置。实验中将该装置置于自然环境中,测定南方夏季某一晴天一昼夜中小室内氧气的增加量或减少量,得到如下图(2)所示曲线。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曲线中能正确反映本实验研究中某些生态因素的变化情况有___________
(2)图(2)曲线表明6~8时,小室内O2减少速率逐渐减小,其可能的主要原因是 。
(3)曲线中出现bcd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为: 。如果以甘蔗幼苗代替大豆幼苗,该现象将 。
(4)如果以缺镁的“全营养液”培养大豆幼苗,则曲线中a点将如何变化?
_____;你的依据是 。
2、血液是人体的一种重要组织,它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1) 血浆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血液pH的相对稳定主要依赖于其中的 _____物质。
(2) 血液在体温调节中有重要作用。如人体在运动过程中,产热量大量增加,通过 的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使皮肤的 ,也使汗液的分泌增多,散热量增加,从而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3) 血液具有防御功能。血液中的白细胞能吞噬分解外来的微生物,这属于
免疫。血液中的淋巴细胞在 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能导致结核杆菌的宿主细胞裂解死亡的细胞称 。
(4) 血液中的葡萄糖是重要的供能物质,维持血糖含量相对稳定的激素主要是___ _______ 等。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把摄取糖与声音刺激多次结合以后,单独的声音刺激就能引起几乎与摄取糖时同样的血糖含量变化,这说明了调节血糖的高级神经中枢是在 。
3、下图为某雌性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请回答:
![]() |
(1)该动物体内能同时找到图中各细胞的器官是 ,若甲细胞为果蝇体细胞,图中少画的一对染色体应为 染色体。
(2)甲细胞形成乙细胞的分裂方式为 ,其最终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 。
(3)丙细胞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的基因组成是 。
(4)若该动物还患有线粒体DNA缺陷引起的疾病,当它与正常雄性个体交配后,后代中患病几率几乎为 。
(5)甲细胞在形成乙细胞和丙细胞过程中都可能发生可遗传变异,其变异来源的区别是
。
4、巴氏小体是雌性哺乳动物的细胞在分裂间期细胞核中呈凝缩状态不活动的X染色体。雄性个体的细胞分裂间期无巴氏小体。20世纪60年代,为了探究人的体细胞衰老是由细胞本身决定的还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一位科学家选取年轻女性的体细胞和老年男性的体细胞进行实验,混合培养年轻女性的体细胞和老年男性的体细胞,统计细胞分裂的次数。
(1)为什么要选用年轻女性的体细胞和老年男性的体细胞作为实验材料?
(2)在获得实验材料后,一般要先用__________ _处理,使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
(3)动物细胞培养液与植物组织培养所用的培养基成分主要不同之处是
(4) 、上述实验的结果为年轻女性的体细胞分裂旺盛而老年男性的体细胞分裂次数少,这就可以证明
(5)如果要深入探究调控细胞衰老的物质在哪里,请你利用上述提到的实验材料以及学习过的生物工程方法,设计合理实验步骤,以及写出预期的结果和相应的结论。
①、实验步骤:
②、预期的结果和相应的结论:
答案
一、选择题:
ABBDC BBCDB DBBBD CCCDC
二、非选择题: 1.(1)BCD (2)植物开始进行微弱的光合作用,且光合作用逐渐增强,但此时间段内光合作用强度仍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3)植物由于蒸腾作用增强,气孔关闭,叶肉细胞中CO2供应减少,光合作用减弱;减弱或消失
(4)向右移动; 植物缺镁,叶绿素形成减少,导致光合作用产生O2量少,要达到光合作用产生的O2量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O2量,则需要更强光照强度
2(1)缓冲 (2)下丘脑 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大
(3)非特异性 特异性 效应T细胞
(4)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大脑皮层
3.(1) 卵巢 常 (2)有丝分裂 AaBbXCXC (3) aBXC ⑷100%
⑸甲细胞形成丙细胞的过程中有基因重组
4(1)年轻女性的细胞内有巴氏小体,可以作为细胞混合培养时的区分;分裂速度快可以和老年男性的细胞做对照。
(2)胰蛋白酶
(3)动物细胞培养液中具有血清
(4)人的体细胞衰老是由细胞本身决定的。
(5)① 取去核的年轻女性的体细胞和老年男性的体细胞核融合作为A组,同时取年轻女性的体细胞核和去核的老年男性的体细胞融合作为B组,两者在相同的环境下培养(或混合培养),统计两者的分裂次数。
② 如果A组分裂次数远大于B组,说明调控细胞衰老的物质在细胞质;如果B组分裂的次数远大于A组,说明调控细胞衰老的物质在细胞核;如果A组的分裂次数与B组差不多,则说明调控细胞衰老的物质在细胞核和细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