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把所选项的字母填在答卷上相应的表格位置。)
1.细胞外液的三种组分中,能够直接相互转化的是 ( )
A.组织液和淋巴 B.淋巴和血浆
C.血浆和组织液 D.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2.钠盐含量降低时,伴随的变化是 ( )
A.醛固铜分泌减少 B.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C.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D.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
3.人的神经系统中,有些神经细胞即能传导兴奋,又能合成与分泌激素。这些细胞位于
( )
A.大脑皮层 B.垂体 C.下丘脑 D.脊髓
4.冬季晚自习放学后,小李从教室走出,这时他将出现的生理反应是 ( )
A.耗氧量增加,体温升高,胰岛素的分泌增加
B.耗氧量减少,立毛肌收缩,醛固酮分泌增加
C.耗氧量增加,体表血管收缩,肾上腺分泌增加
D.耗氧量减少,必律变慢,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5.胰岛素缺乏对糖代谢的影响是 ( )
A.肝糖元合成加强,血糖利用减少 B.肝糖元合成减弱,血糖利用减少
C.肝糖元合成加强,血糖利用加速 D.肝糖元合成减弱,血糖利用加速
6.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 ( )
A.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增强 B.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减弱
C.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减弱 D.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增强
7.根瘤菌是一种固氮微生物,其生物学特征之一是 ( )
A.在土壤中独立生活时能够固氮 B.需氧的异养细菌
C.所需能量由自身的线粒体提供 D.单细胞真核生物
8.经常松土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但在下面的原因中哪一种说法除外 ( )
A.增强植物的呼吸作用,为吸收矿质离子提供更多的能量
B.促进硝化细菌将氨态氮转化为硝态氮,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C.有利于微生物分解农家肥,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D.促进农作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9.光合作用过程中,电能转换成活跃化学能的反应式之一为:NADP++2e-+H+→NADPH,该反应式电子的根本来源是 ( )
A.叶绿素a B.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
C.吸收和传递光能的色素分子 D.参与光反应的水分子
10.C4植物维管束鞘细胞的特点为 ( )
A.细胞个体较大,叶绿体中含有基粒 B.细胞个体较大,叶绿体中不含基粒
C.细胞个体较小,叶绿体中含有基粒 D.细胞个体较小,叶绿体中不含基粒
11.左图表示的是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之间关系的曲线,该曲线是通过实测一片叶子在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的CO2吸收和释放的情况。你认为下列四个选项中,能代表细胞中发生的情况与曲线中B点相符的是 ( )
|
12.人的线粒体基因突变所致疾病的遗传特点是 ( )
A.基因控制,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男性和女性中均可表现
B.基因控制,但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男性和女性中均可表现
C.突变的基因属于细胞质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只在女性中表现
D.突变的基因属于细胞质遗传,后代一定不出现性状分离
13.菠菜根的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使根向远处生长,在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 )
A.细胞分裂间期,中心体的两个中心粒各自产生一个新的中心粒
B.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较固定、数目较清晰
C.细胞分裂前期,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
D.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的形成
14.下面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氢的细胞器及氢的来源和用途比较,正确的是
( )
细胞器 | 来源 | 用途 | |
① | 叶绿体 | 水的光解 | 还原二氧化碳 |
② | 叶绿体 | 水的光解 | 还原五碳化合物 |
③ | 线粒体 | 丙酮酸的分解 | 与氧结合生成水 |
④ | 线粒体 | 葡萄糖和丙酮酸的分解 | 与氧结合生成水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5.在植物细胞工程中,当原生质体融合成一个细胞后,需要诱导产生出细胞壁,参与这一过程的细胞器是 ( )
A.叶绿体、高尔基体 B.线粒体、高尔基体
C.叶绿体、线粒体 D.线粒体、内质网
16.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吞噬细胞吞噬外来细菌,必须有抗体参与
B.B细胞和T细胞所含基因不同,功能也不同
C.“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细胞免疫有缺陷
D.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都能合成单克隆抗体
17.右图示某细胞进行某生命活动前后几秒钟生物膜面积的变化,在此变化过程中最可能的合成的物质是 ( )
|
A.呼吸酶 B.分泌蛋白 C.性激素 D.ATP
18.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基因治疗就是把缺陷基因诱变成正常基因
B.基因诊断的基本原理是DNA分子杂交
C.一种基因探针能检测水体中的各种病毒
D.原核基因不能用来进行真核生物的遗传改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4分)
二、非选择题(每个空格2分,共64分)
1.(16分)下图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人胰岛素的操作过程示意图,请据图作答。
|
(1)能否利用人的皮肤细胞来完成①过程? ,为什么? 。
(2)过程②必需的酶是 酶,过程③必须的酶是 酶。
(3)通过②过程获得的目的基因与人体细胞中胰岛素基因相比,不同的是 。
(4)在利用AB获得C的过程中,必须用 切割A和B,使它们产生 ,再加入 ,才可形成C。
2.(16分)下面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小白鼠
①
细胞A+瘤细胞B 杂交瘤细胞 单克隆抗体
(1) 技术是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础,单克隆抗体与常规血清抗体相比,最大的优越性是 。
(2)杂交瘤细胞通过 和 两个生理过程合成大量的单克隆抗体。
(3)运动细胞融合除了采用植物细胞原生质体融合常用的诱导剂外,还可采用
(4)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要不停的使用的一种工具酶是 ,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
(5)瘤细胞B相当于动物细胞培养得到的细胞系,它具有 细胞的特点,细胞A确切的说应该是一种 细胞。
36.(16分)将发芽率相同的甲、乙两种植物的种子,分别利在含有不同浓度(质量分数)钠盐的全营养液中,并用珍珠砂通气、吸水和固定种子。种子萌发一段时间后,测定幼苗平均重量,结果如下图。
|
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两种植物相比,更适宜在盐碱地种植的是 。
(2)导致甲种植物的种子不能萌发的最低钠盐浓度为 %。
(3)在钠盐浓度为0.2%的全营养液中,甲、乙两种植物根尖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均为 。
(4)将钠盐浓度为0.1%的全营养夜中的甲植物幼苗,移载到钠盐浓度为0.8%的全营养液中,其根尖发成熟区表皮细胞逐渐表现出质壁分离现象,原因是
(5)通过细胞工程技术,利用甲、乙两种植物的各自优势,培育高产、耐盐的杂种植株。请完善下列实验流程并回答问题:
甲种植物细胞 A 甲原生质体 PEG
|
|
选择 用盐浓度为0.6%固体
目的植株 C 愈伤组织
培养基培养
①A是 酶。B是 。C是具有 性状的幼芽。
②B形成目的植株所利用的技术是 。
4.(16分)赖氨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消化吸收进入细胞后的主要代谢途径为:
新的氨基酸
2
4
1
不含氮部分
各种蛋白质 赖氨酸
3 尿素
胺类物质
(1)图中1代表的生理过程是 。
(2)3过程生成的胺类物质如组织胺,可以使毛细血管舒张,通透性 等,进而产生 反应。
(3)尿素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而大气中的N2主要通过哪一途径才能被植物利用?
(4)重症肝炎病人和肾衰竭病人不宜多吃蛋白质类食物,避免加重肝脏和肾脏负担,其原因是① ② 。
(5)假设合成的蛋白质由270个氨基酸构成,则控制该蛋白质合成的基因的编码区的 中至少有 个碱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6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入每题的空格内)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答案 | C | D | C | C | B | D |
题号 | 7 | 8 | 9 | 10 | 11 | 12 |
答案 | B | D | D | B | C | B |
题号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答案 | A | C | B | C | B | B |
二、简答题
1.(16分)(1)不能,皮肤细胞中的胰岛素基因未表达(或未转录),不能形成胰岛素mRNA。
(2)逆转录 解旋
(3)不含有非编码系列(或答不含有非编码区和内含子)
(4)同一种限制性内酶 相同的黏性末端 DNA连接酶
2.(16分)(1)动物细胞培养 灵敏度高,特异性强
(2)转录 翻译
(3)灭活的病毒
(4)胰蛋白酶
(5)肿瘤 效应B
3.(16分)(1)乙种植物
(2)0.8
(3)主动运输
(4)细胞外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
(5)①纤维素酶和果胶 融合的原生质体耐盐
②植物的组织培养
4.(16分)(1)脱氧基作用
(2)增大 过敏
(3)生物固氮
(4)①尿素的形成主要在肝脏中形成
②终产物尿素主要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6)外显子 1620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