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理科综合生物段考试题
一、 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06年江苏省高考综合考试理科综合试卷生物部分)在开展生物学实践活动时,对照实验设计应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为了研究光对大豆生长的影响,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在两只花盆里分别种相同数量的大豆苗,并进行如下处理.
花盆 | 光 | 温度 | 水 |
甲 | 光亮处 | | 充足 |
乙 | 黑暗处 | | 不充足 |
在这一实验设计中,有一处不正确,需要改正为( )
A.乙花盆放在光亮处 B.甲花盆放在黑暗处
C.甲花盆的温度高于
2、200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将川芎植株的一叶片置于恒温的密闭小室,调节小室 CO2 浓度,在适宜光照强度下测定叶片光合作用的强度(以 CO2 吸收速率表示),测定结果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光照强度适当降低,a 点左移,b 点左移
B.如果光照强度适当降低,a 点左移,b 点右移
C.如果光照强度适当增强,a 点右移,b 点右移
D.如果光照强度适当增强,a 点左移,b 点右移
3、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右图为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图中不可能反映的是
A.发生了基因突变
B.发生了染色体互换
C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
D.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
4、有些线粒体DNA的突变会导致人体的一种成为Leber的遗传性视神经病(LHON),该疾病的病症是成年后会突然失明,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只有女性会患LHON病
②如果父亲正常,母亲为患者,则子女都可能是患者
③如果双亲都正常,而生了一个患病的儿子,那么最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④如果没有发生基因突变,那么一个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都是患者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筛选”是生物学中培育生物新类型常用的手段,下列有关技术中不能筛选成功的是
A.在无氮培养基上筛选圆褐固氮菌
B.基因工程中通过对细胞单独培养并检测目的基因产物进行筛选
C.在培养基中加人高浓度食盐选择大肠杆菌
D.细胞工程中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再对选出的杂交瘤细胞逐
30、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22分)将发芽率相同的甲、乙两种植物的种子,分别种在含有不同浓度(质量分数)钠盐的全营养液中,并用珍珠砂通气、吸水和固定种子。种子萌发一段时间后,测定幼苗平均重量,结果如下图。
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两种植物相比,更适宜在盐碱地种植的是 。
(2)导致甲种植物的种子不能萌发的最低钠盐浓度为 %。
(3)在钠盐浓度为0.2%的全营养液中,甲、乙两种植物的根尖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均为 。
(4)将钠盐浓度为0.1%的全营养液中的甲种植物的幼苗,移栽到钠盐浓度为0.8%的全营养液中,其根尖成熟区的表皮细胞逐渐表现出质壁分离的现象,原因是 。
(5)取若干生长状况相同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乙种植物的幼苗,平均分成A、B两组。A组移栽到钠盐浓度为0.8%的全营养液中,B组移栽到钠盐浓度为1.0%的全营养液中,在相同条件下,给与适宜的光照。培养一段时间后,A组幼苗的长势将 B组。从物质转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
(6)通过细胞工程技术,利用甲、乙两种植物的各自优势,培育高产耐盐的杂种植株。请完善下列实验流程并回答问题:
①A是 酶。B是 。C是 性状的幼芽。
②若目的植株丢失1条染色体,不能产生正常配子而高度不育,则可用 (试剂)处理幼芽,以便获得可育的植株。
3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20分)
(一)科学家将一盆绿色植物放在不同波长的光下照射,然后测量该植物对不同光
质的吸光率,结果列于下表:
(1)请用上表数据在指定方格纸内绘出植物叶片光吸收变化曲线,并分析得出结论。
(2)C02浓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规律如右图。当外界C02浓度处于A时,植物叶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C02量与
相等;为提高封闭大棚内作物产量,棚内人工释放C02应控制在
(填图中字母)浓度为宜。
|
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速率,进而推断不同温度
对α—淀粉酶催化活性的影响。甲同学在其他
实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分别在
录了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反应速率,
绘制成曲线(如右图所示)。甲同学由此得
出结论:α—淀粉酶最适宜的催化温度是
(1)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能说明α—淀粉酶最适宜的催化温度是
。
(2)假设α—淀粉酶较适宜PH值范围是5.5—7.5,请你设计“测定α一淀粉酶最适宜的PH“的实验,并预测实验的结果。
实验步骤:
①取5支试管标记为1—5,分别加入α—淀粉酶溶液2mL,并置于
②
③
④
(3)为什么要将试管置于恒温水浴锅中进行反应?
(4)实验结果预测:将你预测的结果用图线绘制在下面的坐标中,并标明坐标轴的含义。
|
。
高三理科综合段考题生物答题卷
题号 | 1 | 2 | 3 | 4 | 5 |
答案 |
一选择题:
二 非选择题:
30题:(1) 。(2) (3) 。
(4)
(5) 、
。
(6)① 、 、 。
② 。
31题:(一)
(1)结论
。
(2) 、 。
(二)(1) 。
(2)② 。
③ 。
④
。
(3) 。
(4)绘图:
参考答案:1 D 2 D
30、(除标明外每空2分,共22分)
(1)乙种植物 (2)0.8 (3)主动运输
(4)细胞外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3分)
(5)好于
A组有机物的光合作用(同化作用)合成量与呼吸作用(异化作用)消耗量的差值大于B组的差值(3分)
(6)①纤维素酶和果胶;融合的原生质体;耐盐
②秋水仙素
31、(一)(1)略,结论:光合作用时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2) 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量。C
(二).(1)温度范围选择不全面,缺少
(2)实验步骤(答案合理给分,调协的PH值范围要能看出酶活性的下降,②③顺序错扣1分)
②分别调整1—5号试管的PH值为5.5、6.0、6.5、7.0、7.5;
③取5支试管各加入2mL的5%淀粉溶液,置于
④将α—淀粉酶溶液与淀粉液混合摇匀,反应一段时间后,加入裴林试剂,水浴加热,至出现砖红色沉淀时,通过比色的方法测定及记录反应速度
(3)恒温是为了减少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4)(2分)坐标X、Y轴标正确得1分,曲线走势正确得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