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之遗传的物质基础
第一课时
一、 复习内容:
遗传的物质基础(含基因的结构)
二、 教学目标
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理解和掌握)
2、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理解和掌握)
3、基因的概念(了解)
4、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理解和掌握)
5、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理解和掌握)
6、人类对性状的控制(理解和掌握)
7、人类基因组计划(了解)
三、 复习过程
(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格里菲斯
实验材料:R型菌
S型菌
实验结果:
艾弗里实验证实了: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实验设计巧妙之处:
方法: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二)、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1)结构单元——脱氧核苷酸
含氮碱基包括 等四种。既构成的脱氧核甘酸也有四种即
等四种。
结构特点①:
②:
③:
(2)DNA分子的复制
复制的特点:
复制需要 等基本条件,DNA分子 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 ,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三)、基因的表达
基因是决定 的基本单位,本质是
。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转录概念:
场所:
翻译概念:
场所:
密码子: 有 种,其中有3个终止密码子,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 种。
中心法则:
原核和真核细胞基因结构的不同点:
四、典型例题:
[例
A.小鼠死亡 B.能证明DNA是否为遗传物质
C.多糖不是遗传物质 D.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例2]用噬苗体去感染体内含32P的细菌,在细菌解体后,含32P的应是 ( )
A.子代噬菌体DNA B.子代噬苗体蛋白质外壳
C.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 D.部分子代噬菌体DNA
例3[同类变式]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某细菌,释放出n个噬菌体,则含有放射性的噬菌体最多有多少个? ( )
A.1 B.
例4大豆根尖细胞所含的核酸中,含有碱基A、G、C、T的核苷酸种类共有 ( )
A.8种 B.7种 C.5种 D.4种
[例5]含有32P或31P的磷酸,两者化学性质几乎相同,都可参与DNA分子的组成,但32P比31P质量大。现将某哺乳动物的细胞放在含有31P磷酸的培养基中,连续培养数代后得到G0代细胞。然后将G0代细胞移至含有32P磷酸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第1、2次细胞分裂后分别得到G1、G2代细胞。再从G0、G1、G2代细胞中提取出DNA.经密度梯度离心后得到结果如图。由于DNA分子质量不同,因此在离心管内的分布不同。若①②③分别表示轻、中、重三种DNA分子的位置,请回答:
(1) G0、G1、G2三代DNA离心后的试管分别是图中的:G0 ,G1 ,G2
(2) G2代在①、②、③三条带中DNA分子数的比例是
(3)图中①、②两条带中DNA分子所含的同位素磷分别是: 条带① ,条带②
(4)上述实验结果证明DNA的复制方式是 。DNA的自我复制能使生物的 保持相对稳定。
[例6]以下关于基因结构中“与RNA聚合酶结合位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与RNA聚合酶结合位点”是起始密码
B.“与RNA聚合酶结合位点”是转录RNA时与RNA聚合 酶的一个结合点
C.“与RNA聚合酶结合位点”能够使酶准确地识别转录的起始点并开始转录。
D.“与RNA聚合酶结合位点”在转录mRNA时,起调控作用。
[例7]人的一种凝血因子基因,有186000个碱基对,能够编码2552个氨基酸:
(1)试计算,凝血因子基因中外显子的碱基对在整个基因碱基对中所占的比例?
(2)从此比例中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第二课时
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
1、(2006年普通高考全国卷Ⅱ理科综合)已知病毒的核酸有双链DNA、单链DNA、双链RNA、单链RNA四种类型。现发现了一种新病毒,要确定其核酸属于上述那一种类型,应该
A.分析碱基类型,确定碱基比率
B.分析碱基类型,分析核糖类型
C.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碱基类型
D.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核糖类型
2.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下列是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人类遗传病调查的基基本步骤。
①确定要调查的遗传病,掌握其症状及表现
②汇总结果,统计分析 ③设计记录表格及调查要点
④分多个小组调查,获得足够大的群体调查数据
其正确的顺序是
A.①③②④ B.③①④② C.①③④② D.①④③②
3、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下图为脉胞霉体内精氨酸的
合成途径示意图。
从图中可得出(多选)
A.精氨酸的合成是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的
B.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
C.若基因②不表达,则基因③和④也不表达
D.若产生鸟氨酸依赖突变型脉胞霉,则可能是基因①发生突变
4、200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赫尔希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培养噬菌体,②35s和32P标记噬菌体,③放射性检测,④离心分离。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为:
A.①②④③ B.④②①③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5、200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做DNA粗提取和鉴定实验时,实验材料用鸡血而不用猪血的原因是
A.鸡血的价格比猪血的价格低
B.猪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不易提取到DNA
C鸡血不凝固.猪血会凝固
D.用鸡血提取DNA比用猪血提取操作简便
6.(2003上海高考题)某DNA分子共有a个碱基,其中含胞嘧啶m个,则该DNA分子复制3次,需要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为 ( )
A.7(a-m)
B.8(a-m)
C.7(1/
7.已知DNA分子中,碱基对A=T两个氢键相连,G≡C以三个氢键相连。若某DNA分子中含100个腺嘌岭(占总数的20%),则该DNA分子中共有氢键 ( )
A.350个 B.500个 C.650个 D.1000个
8.关于真核细胞基因结构的表达中,正确的是( )
A.不同基因中外显子的碱基对在整个基因碱基对中所占比例很大B外显子所含碱基对一般多于内含子C.内含子是不能转录、不能编码蛋白质的序列 D.非编码区对基因的表达起调控作用
![]() |
9.上图黏性末端属于同一种限制酶切割而成的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10.在下列生物中,既以DAN作为遗传物质,又具有相同的代谢类型的一组生物是 ( )
A.人和蛔虫 B.硝化细菌和大肠杆菌 C.噬菌体和烟草花叶病毒 D.乳酸菌和蛔虫
二、非选择题
11.我国科学工作者经研究发现一种生活在棉铃虫消化道内的苏云金芽孢杆菌能分泌一种毒蛋白使棉铃虫致死,而此毒蛋白对人畜无害。通过科技攻关,我国科工作者已成功地将该毒蛋白基因导人棉花植株体内并实现了表达。由于棉铃虫吃了新品种“转基因抗虫棉”植株后就会死亡,所以该棉花新品种在近年推广后,已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请据以上所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 的结果
(2)“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的培育应用了 新技术
(3)在培育新基因抗虫棉新品种过程中,所用的基因的“剪刀”是 ,基因的“针线”是 ,基因的“运载工具”是
(4)控制毒蛋白合成的基因结构中的编码区的特点是
(5)“转基因抗虫棉”抗害虫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可以表示为
(6)该科技成果在环保上的重要作用是
12、(2006年江苏省高考综合考试理科综合试卷生物部分(7分)以下是科学家在研究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时做过的一些实验.根据实验分析回答:
(1)实验l:检测豌豆染色体的组成成分,得到下列数据(%):DNA含36.5,RNA含9.6,蛋白质含47.9,类脂和钙等含6.0.由此可以推知组成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实验2:用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后,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得到的子一代噬菌体的性状与亲代相似,而且只检测到32P.由此可以推测DNA是噬菌体的_______物质.
(3)实验3: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根据对DNA的X光衍射结果,以及对DNA分子不同碱基之间数量关系的分析,提出DNA分子结构模型.
(4)实验4:孟德尔用纯种高茎豌豆(DD)与纯种矮茎豌豆(dd)进行杂交,杂交后产生的子一代总是高茎(Dd).如果让子一代高茎自交,则子二代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高茎与矮茎的比例约为______________.
(5)实验5:育种工作者在研究番茄染色体变异时,用秋水仙素处理基因型为 Aa的番茄幼苗,所获得的番茄植株是______________倍体,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
第三课时(南方凤凰台)
二轮复习之遗传的物质基础答案
、1、[解析]本例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步骤⑤中的操作之一。依题意,显然要用“现代”的眼光去辨别回答。DNA酶具有专一性,只分解S型细菌的DNA,而对蛋白质、糖类等不产生影响,换句话说,这一处理的结果是:S型的蛋白质+S型多糖+活的R型感染小鼠
存活→DNA是遗传物质
存活→蛋白质、多糖可能是遗传物质 [答案]A
2、[解析]噬臂体蛋击质外壳不含32P,排除选项B和C。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利用细菌内的原料复制出噬菌体DNA,32P是核苷酸的成分。答案:D
3、 [特别提示]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的细菌之内,利用其“机器”如核糖体和原料如氨基酸、核苷酸等。
[解析]本例是[例2]的拓展,区别在于两点:(1)标记的是噬菌体核酸,而不是细菌;(2)需要适用“半保留复制”规律,因而表现出一定的综合性。[答案]B
4、[解析]大豆根爽细胞中舍有Ⅳ队和RNA。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分别含有碱基A、G、C、T的四种脱氧核苷酸;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分别含有A、G、C、U的四种核糖核苷酸。[答案]B
5、[解析]首先应当理解轻、中、重三种DNA的含义:由两条链合31P的脱氧核苷酸组成的是轻DNA;由一条链舍31P的脱氧核组成的链与另一条含32P的脱氧核苷酸组成的链形成的是中DNA;由两条含32P的脱氧柱核酸组成的链形成的是重DNA。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G0代细胞中的DNA全部是轻DNA;G1代是以G0代细胞中的DNA为模板,以含32P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形成的两个DNA分子,全部为中DNA;G2代是以G1代细胞DNA为模板,以含32P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形成的4个DNA分子,其中有两个DNA分子,母链含31P,子链含32P为中DNA;另两个DAN分子,母链、子链全为32P,是重DNA。 G2代以后除两个中DNA外,其他均为重DNA。[答案](1)A;B;D; (2)0:1:1 (3) 31P 31P和32P (4)半保留复制;遗传特性6、[解析]解答该题需从如下三个方面人手分析:①起始密码是mRNA开始的三个相邻碱基,翻译时,对应特定的甲硫氨酸;②启动子是基因中的一段碱基序列,对转录mRNA起调控作用,是RNA聚合酶结合的位点;③启动子是RNA聚合酶的重要接触点,当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后,能准确地识别转录的起始点并开始转录。[答案]A
7、[解析]此题涉及到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和基因表达的知识,需要运用“中心法则”、“碱基配对原则”解答。此类题目须从以下几方面分析:①mRNA上的三个相邻碱基(密码子)决定一个氨基酸;②mRNA是由DNA(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来的;③翻译为蛋白质DNA系列即为外显子。
根据题意:mRNA上的碱基数为2552×3=7656,基因中的核苷酸数为7656对,外显子中碱基对所占的比例就为7656/186000×100%=4%。凝血因子基因中有186000个碱基对,而编码蛋白质的却仅占4%,说明调控序列所占的比例较大,反映出真核细胞基因结构和功能的复杂性。[答案](1)4% (2)在真核细胞中,编码序列所占比例很小,调控序列所占比例较大,说明了真核细胞基因结构及功能的复杂性。
1、A 2、A 3、ABD 4、C 5、B 6、C 7、C 8、C 9、B 10、D11、(1)自然选择 (2)基因工程(或DNA重组技术) (3)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运载体 (4)连续的(5)抗虫基因RNA
毒蛋白 (6)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2、(1)DNA蛋白质 (共1分) (2)遗传 (3)双螺旋4)DD、Dd、dd 3:1 (5)四 AA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