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生物上学期期中统一考试
生 物 试 卷
YCY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卷包括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细胞主要化学成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序等有关
|
C.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都属于脂质
D.动物乳汁中的乳糖和植物细胞中的纤维素都属于多糖
2.下列有关右图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
A.如果该图为组成原生质的化合物,则A中含有的元素为H、O
B.如果该图表示的是组成原生质,则A是蛋白质
C.如果该图是已经完全脱水后的原生质,则A是蛋白质
D.如果该图表示的是组成原生质的各种化学元素,则其中微量元素的总量不超过3%
3.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碳原子本身的化学性质,使它能够通
过化学键连接成链状或环状,从而形成生物大分子。以上事实可以说明 ( )
①碳元素参与生物体内所有化合物的组成
②地球上的生命是在碳元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③碳元素是各种大分子化合物中数量最多的元素
④碳元素是组成生物体有机化合物的最基本元素
A.②③④ B.③④ C.②④ D.①②④
4.旅美中国学者章蓓和美国、瑞典、西班牙的科学家们最近联合发现了一种功能类似与胰
岛素的真菌化合物。这一发现为治疗糖尿病的研究“开启了一个全新之门”,它有可能使
糖尿病患者将来只通过服药而不必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关于上述资料中的“真菌化合
物”的推测,肯定错误的一项是 ( )
A.该化合物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功能
B.该化合物应该不是蛋白质
C.该化合物应该是分子量较小的有机物
D.该化合物应该是蛋白质
|
关于图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该蛋白质中含有1条肽链和124个肽键
B.图2中含有的R基是①②④⑥⑧
C.从图2推知该肽链只含有2个游离的羧基
D.从图2推知该肽链至少含有2个游离的氨基
6.艾滋病研究者发现,有1%~2%的HIV感染者并不发病,其原因是他们在感染HIV之前,
体内存在三种名叫“阿尔法―――防御素”的小分子蛋白质,以下对“阿尔法――防
御素”的推测中不正确的是 ( )
A.一定含有N元素 B.一定都含有20种氨基酸
C.高温能破坏其结构 D.人工合成后可用于防止艾滋病
7.下列结构中,能产生多糖的场所是 ( )
①肝脏 ②骨骼肌 ③高尔基体 ④叶绿体 ⑤线粒体 ⑥核糖体
A.①②③⑥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
8.下列物质中,在元素组成上最相似的一组是 ( )
A.糖元、生长激素 B.纤维素、性激素、生长激素
C.淀粉、淀粉酶、糖原 D.ATP、DNA、RNA
9.下列细胞器中一定含有C、H、O、N、P五中元素的是 ( )
①核糖体 ②溶酶体 ③线粒体 ④高尔基体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③④
10.下列各组生物膜的物质差异最大的是 ( )
A.细胞膜与高尔基体膜 B.高尔基体膜与内质网膜
C.内质网膜与细胞核膜 D.线粒体的外膜与核膜
11.下列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比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从结构上看,二者都有双膜且内膜都向内折叠
B.从功能上看,二者都与细胞的能量代谢有关
C.从所含物资上看,二者都含有少量染色体
D.从所含物质上看,二者都含有功能相同的酶
12.在实验室过程中,下列哪项试剂现用现配 ( )
A.健那绿染液 B.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
C.苏丹Ⅲ染液 D.龙胆紫染液
|
14.科学家对某种动物细胞中的细胞膜、核膜、线粒体内膜和线粒体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如下表。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膜结构名称 | 蛋白质(质量分数%) | 脂类(质量分数%) | 糖类(质量分数%) |
a | 49 | 43 | 8 |
b | 76 | 24 | 含量很少 |
c | 53 | 48 | 含量很少 |
d | 59 | 35 | 含量很少 |
A.a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层,功能特性是选折透过性
B.c最可能是线粒体内膜
C.大部分糖类和蛋白质及脂质结合形成糖蛋白或者糖脂
D.a、b、c、d都属于生物膜
15.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葡萄糖顺浓梯度进入人体红细胞是通过协助扩散
B.核苷酸进入细胞要消耗ATP
C.甘油进入细胞需要载体协助
D.糖醋蒜在腌制中慢慢变得酸甜,是醋、糖扩散的结果
16.大肠杆菌在生长时,细胞内钾离子的质量分数时培养液的3000倍。如果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影响细胞呼吸作用的药物,大肠杆菌细胞内钾离子的质量分数立即下降,这种药物的作用是 ( )
A.破坏了线粒体的结构 B.抑制了细胞内呼吸酶的活性
C.破坏了细胞内的遗传物质 D.抑制了细胞膜上载体的活性
17.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ATP,可以直接吸收母乳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这两种物质分别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是 ( )
A.胞吞、主动运输 B.主动运输、主动运输
C.主动运输、内吞 D.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18.下列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的描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能提供给绿色植物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多的过程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B.各种生物体(病毒除外)都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一步
C.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的[H]都能与氧结合产生水
D.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多种酶参加,且需ATP供能
19.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正确叙述是 ( )
A.在植物细胞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总是同时进行
B.光合作用形成的糖类能在呼吸作用中被利用
C.光合作用产生的ATP主要用于呼吸作用
D.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分别在叶肉细胞和根细胞中进行
20.下列哪组试验中必须保持细胞的生理活性 ( )
①坚定苹果中是否含有还原性糖 ②观察洋葱鳞片叶的质壁分离
③探究丽藻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④观察洋葱根尖的有丝分裂
A. 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1.关于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①细胞相对表面积小,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低
②细胞相对表面积小,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高
③细胞相对表面积越小,只有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的运输效率越小
④无机盐的运输效率不一定 与细胞表面积/细胞体的值成正比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
①甲→乙的过程表示分裂间期
②乙→甲的过程表示分裂期
③一个细胞周期是指甲→甲的全过程
④一个细胞周期是指乙→乙的全过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 D. ④
23.细胞分化过程中一般不会出现变化的是 ( )
A.细胞表面结构 B.细胞器种类和数量
C.蛋白质种类和数量 D.细胞核遗传物质
24.细胞经过了间期以后,不会发生 ( )
A.DNA数目增加 B.蛋白质大量增加
C.染色体数目加倍 D.细胞形态由小长大
25.细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命现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分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
B.分化是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表达的结果
C.未离体的体细胞不会表现出全能性
D.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26.对细胞衰老在功能特征上的变化叙述错误的是 ( )
A.细胞内酶活性降低,新陈代谢速度降低
B.基因表达出现关闭现象
C.细胞膜的流动性增加
D.物资运输功能减弱
27.下列关于豌豆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在期间,核糖体上合成大量酶
B.在期间,线粒体为蛋白质的合成提供能量
C.在期间,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垂体
D.在末期。高尔基体与子细胞细胞壁形成有关
28.关于染色体和DNA分子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 )
①DNA分子数目加倍时,染色体数目也加倍
②染色体数目减半时,DNA分子数目也减半
③染色体数目加倍时,DNA分子数目也加倍
④染色体复制时,DNA分子也复制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9.下列不属于细胞凋亡的是 ( )
A.蝌蚪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尾消失 B.单性植物中花器官的退化
C.人体表皮细胞角化脱落 D.某人部分脑细胞由于缺氧而死亡
30.牵牛花的叶子有普通叶和枫形叶两种,种子有黑色和白色两种。现用普通叶白色种子纯种和枫形叶黑色种子纯种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得到的F1为普通叶黑色种子,F1自交得F2,结果符合基因的处由结合定律。下列对F2的措施错误的是 ( )
A.F2中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B.F2中普通叶与枫形叶之比3:1
C.F2中与亲本表现相同的个体大约占3/8
D.F2中普通叶白色种子个体与枫形叶白色种子个体杂交将会得到两种比例相同的个体
31.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之所以在研究遗传规律时获得了巨大成功,关键在于他在实验过程中选择了正确德方法。除下列选项中的哪一项外,均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
A.先只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传递规律进行研究,然后再研究多对性状的遗传规律
B.选择了严格自花受粉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C.选择了多种植物作为实验材料,做了大量的实验
D.应用了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32.下列是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性状分离现象的各项假设性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
A.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
B.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互不融合
C.在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D.生物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且随即结合
33.孟德尔进行德两对相对性状德遗传实验中,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 ( )
①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②杂种产生配子类别的比例
③杂种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 ④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⑤
34.小麦抗锈病对易染锈病为显性,现有甲、乙两种抗锈病的小麦,其中一种为杂合子。需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小麦,应该选用下列哪种方法最为简便、易行 ( )
A.甲×乙 B.甲×乙得F再自交
C.甲、乙分别和隐形类型测交 D.甲×乙、乙×乙
35.豌豆子叶得黄色(Y)、圆粒种子(R)均为显性。两亲本豌豆杂交的F1表现型如下图。让F1中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1的性状分离比是 ( )
|
C.1:1:1:1 D.2:2:1:1
36.农业生产中,播种深度影响种子细胞
的呼吸,因而对不同类型种子播种深
度要求不同。花生种子播种时应注意
适当浅播,试从生理学角度找出花生
种子需浅播的原因 ( )
A.花生种子萌发时进行的时有氧呼吸
B.花生属于双子叶植物,离地面近,幼苗易出土
C.花生种子中贮存的脂肪较一般种子多,分解时需氧量大
D.花生种子的营养贮藏在子叶中
37.性染色体为(a)XY和(b)YY的精子产生的原因是 ( )
A.a减Ⅰ分裂不分离,b减Ⅰ分裂不分离
B.a减Ⅱ分裂不分离,b减Ⅱ分裂不分离
C.a减Ⅰ分裂不分离,b减Ⅱ分裂不分离
D.a减Ⅱ分裂不分离,b减Ⅰ分裂不分离
38.使体外培养的细胞吸收15N标记的胸腺嘧啶,在细胞周期和相应阶段放射性出现的部位是 ( )
A.分裂间期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 B.分裂间期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
C.分裂期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 D.分裂期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
39.基因型为AaBbCc(独立遗传)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和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分别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基因型的种类数比为 ( )
A.4:1 B.3:
|
A.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丙、丁
B.家系乙中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是改病基因携带者
C.四图都可能表达白化病遗传的家系
D.家系丁中这对夫妇若再生个正常女儿的几率是1/4
第Ⅱ卷(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41.(9分)
|
(1)物质a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物质b的名称是___________,物质e是________;反应③的名称是__________,反应⑤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假如白天突然中断了CO2和适当的温度条件下,测定该双子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度,结果如下表(表中负值表示)CO2释放量,正值CO2吸收量):
光照强度(klx) | 2.0 | 4.0 | 6.0 | 8.0 | 9.0 | 10.0 |
光合作用速度 (CO2mg/ | -2.0 | 2.0 | 6.0 | 10.0 | 12.0 | 12.0 |
那么在0~9klx范围内,光合作用速度主要受_____________因素影响;超过9klx时,光合作用速度受_____________外界因素影响。当光照强度为8.0klx时,叶绿体中物质d的移动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8分)
|
(1)按先后顺序把有关有丝分裂图的号码排列起来________________;按顺序把有关减数分裂的号码排列起来__________________。
(2)此动物的正常体细胞中有_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细胞核中一般有_____个DNA分子
(3)在上诉分裂图中,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此动物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增加一倍的是
图________。
(4)在上述分裂图中,属于初级精母细胞的是图_______。
(5)上述分裂图中,每条染色体上只含一个DNA分子的是图_______。
(6)上述分裂图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交叉互换是在______图
中。
43.(12分)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区人类的遗传病进行调查。在调查中发现甲种遗传病(简称甲病)在患有该病的家族中发病率较高,往往是代代相传;乙种遗传病(简称乙病)的发病率较低。以下是甲病和乙病在该地区万人中表现情况统计表(甲、乙病均由核基因控制)
人 性别 数 | 有甲病,无乙病 | 无甲病、有乙病 | 有甲病、有乙病 | 无甲病、无乙病 |
男性 | 280 | 249 | 5 | 4466 |
女性 | 281 | 16 | 2 | 4701 |
根据所给的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1)控制甲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_______染色体上,你判断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控制乙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你的判断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
(2)如果要进一步判断甲病和乙病的遗传方式还要采取什么方法?
|
遗传图解
44.(11分)
|
(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
(3)曲线A和B中,过氧化氢的含量的最低点位于横坐标同一位置的原因是_________。
(4)曲线A是第_______次实验的结果。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把提取液进行高温热处理后进行第三次实验,请在图中画出过氧化氢含量的变
化曲线。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5 DBCDD 6—10 BBDDA 11—15 BBCBC 16—20 DACBC
21—25 CDDCD 26—30 CCBDD 31—35 CDDDD 36—40 CCACA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41.(9分,每空1分)
(1)类囊体的薄膜上 氧气 还原剂氢([H]或NADPH) 水的光解
(2)[f]五碳化合物()
(3)光照强度 温度和C浓度 从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方向移动
42.(共8分,没空1分)
(1)12②⑤⑥⑦ 12①③⑧⑩④⑨⑾
(2)两 四 (3)⑤⑥ (4)①③⑧ (5)⑤⑥⑦⑨⑾ (6)①
43.(12分)
(1)常染色体上(1分) 甲病男女患者人数基本相同(1分)
X染色体上(1分) 乙病男患者多于女患者(1分)
(2)扩大调查范围,多取样本;针对有患者的家庭调查;绘制家族系谱图来判定甲病和乙病的遗传方式(2分,答出其中两项即可)
(3)遗传图解:(4分)。标对aa和b的位置各得1分,共2分
44、(11分)
(1)探究不同pH值对酶活力得影响(2分)
(2)pH值(1分) 产生气泡得多少(过氧化氢酶的活力或者过氧化氢分解量,1分)
(3)统一种酶的最适pH值是一定的,不会由于浓度的不同而改变(2分)
(4)二(1分) A与B所用时间相同,但A分解的过氧化氢量较少,说明A种所含酶的量较少(2分)
(5)见下图(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