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高考生物综合冲刺模拟试卷

2014-5-11 0:36:57下载本试卷

高考生物综合冲刺模拟试卷

生物学部分

(一)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对甲——丁图的生命活动或生物现象变化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图 Ⅱ 和 I 相比较,酶促反应速率慢,是因为温度低,酶活性降低

B .乙图中,影响曲线 AB 段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C .丙图可表示酵母菌在恒定容积的培养液中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D .丁图中,曲线 BC 段的生理效应是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减弱

2.下图是在培养细菌的过程中,细菌种群生长速度的变化曲线。请你仔细分析曲线所包括的内容,分析在生长速度的哪一段变化时期,细胞的形态结构最稳定,适于做科学研究之用(  )

 
  

A.①       B.②

  C.③       D.④

3.下面是几个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实验,对其结果的叙述不正确的( )

A.用含15N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营养液培养根尖分生区细胞,一段时间后分离获得具有放性的细胞器,可在这类细胞器内进行的生理过程有[H]+O2   H2O

  B.在含葡萄糖(C6H12O6)和乳糖(14C12H22O11)的培养液中培养大肠杆菌,要过一段时间后才会出现含14C的细菌细胞

  C.用被32P标记的T2噬菌体去感染未被标记的细胞,经过短时间的保温后,在细胞内能检测到放射性

  D.小白鼠吸入18O2较长时间后呼出的二氧化碳不含C18O2,但尿中的水含H218O

 
4.如图所示为某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有关该遗传病的分析错误的是(  )

  

  A.Ⅲ­1与正常男性结婚,生下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6

  B.若Ⅲ­2与Ⅲ4结婚,后代患该遗传的概率将大大增加

  C.从优生的角度出发,建议Ⅲ5在怀孕期间进行胎儿的基因诊断

  D.Ⅲ1与Ⅲ2为旁系血亲

文本框: 摄取食物的数量5.右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被M、N两个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  )

  

A.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

  B.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能力越弱

   C.d<b时,M与N种间竞争激烈

  D.M、N将呈现“J”型增长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2小题。)

30(20分)实验室中现有一批未交配过的纯种长翅灰体和残翅黑檀体的果蝇。已知长翅和残翅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位于第Ⅱ号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现欲利用以上两种果蝇研究有关果蝇灰体与黑檀体性状的遗传特点(说明:控制果蝇灰体和黑檀体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所有果蝇均能正常繁殖存活)。

请设计一套杂交方案,同时研究以下两个问题:

问题一:研究果蝇灰体、黑檀体是否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并作出判断。

问题二:研究控制灰体、黑檀体的等位基因是否也位于第Ⅱ号同源染色体上,并作出判断。

(1)杂交方案:

(2)对问题一的推断及结论:

(3)对问题二的推断及结论:


31.(22分)用同位素标记法可以验证叶片呼吸作用产生的CO2来自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请用所提供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在给出的实验步骤的基础上,继续完成实验步骤的设计并说明实验原理。

装置说明:反应瓶1~3分别是HClO4、Ba14CO3和安全瓶;4~6均是Ba(OH)2 ;7为叶室;8为单向气压泵;9~14均为弹簧夹;15为光源;16为盆栽棉花;

注:用于实验的化学试剂可以更换,但实验装置只有一套。如何检测放射性不作要求。

实验步骤及结果:

(1)关闭9、11、13号夹,打开10、12、14号夹。启动单向气压泵一段时间,清除密封系统中的CO2

   检测到叶片无放射性。


实验原理:                                

                                     

                    

(二)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图为人体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过程的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与①相比,②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增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增强

   B.⑤与⑥的基因型相同,蛋白质的种类也相同

   C.若⑤⑥已失去分裂能力,则其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为DNA→RNA→蛋白质

   D.细胞的衰老与死亡就会引起人体的衰老与死亡

2.HIV是一种球状的RNA病毒,进入人体后侵染T细胞,造成免疫缺陷。在人体内T淋巴细胞            (  )

   A.在反应阶段能释放淋巴因子,通过加强各种有关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

   B.由淋巴结、脾、扁桃体等淋巴器官产生,分布在血液和淋巴中

   C.能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中的溶酶体酶将抗原直接消灭

   D.既能进行细胞免疫,又与体液免疫,与B淋巴细胞在功能上相互配合

 
3.右图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

   A.转运缬氨酸的tRNA一端的裸露的三个碱基是CAU

   B.②过程是α链做模板,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由ATP

   供能,在有关酶的催化下完成的

   C.控制血红蛋白的基因中任意一个碱基发生替换都会引

   起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D.人发生此贫血症的根本原因在于血红蛋白质中的一个

   谷氨酸被缬氨酸取代

 
4.下图表示几种含氮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⑤⑦是异化作用的过程,⑥⑧是同化作用的过程

   B.完成①过程的生物均为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属于分解者

   C.疏松土壤可促进④过程,抑制②过程

 
   D.③过程是脱氨基作用

5.下列有关生物工程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研究大肠杆菌群体生长规律的实验过程中,不需要随时添加缓冲液调节pH

   ②若想通过植物细胞培养的方法来生产紫草素,须由愈伤组织分化为植物体

   ③用放射性同位素、荧光分子等标记的DNA分子作为探针可进行基因诊断

   ④在动物细胞培养中,50代以后的细胞称为细胞株

   ⑤质粒的复制既能在自身细胞中完成,也能在宿主细胞内完成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2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卷中相应的位置上.

 
31.(20分)自然界的大麻为雌雄异株植物,其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右图为其性染色体简图。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图中I片段),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图中的II—1,II—2片段),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在研究中发现,大麻种群中的雌雄个体均有抗病和不抗病个体存在,已知该抗病性状受显性基因B控制。

 

(1)由题目信息可知,控制大麻是否具有抗性的基因不可能位于图中的    片段。

(2)大麻雄株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不可能通过互换发生基因重组的是图中的        片段。

  (3)现有抗病的雌、雄大麻若干株,只做一代杂交试验,推测杂交子

一代可能出现的性状,并以此为依据,对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除第(1)问外的哪个片段做出相应的推断。(要求:只写出子一代的性状表现和相应推断的结论)。

 

(4)若通过实验已确定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II—2片段,想通过杂交实验培育一批在生殖生长之前就能识别雌雄的植株,则选择的亲本杂交后产生的子代中雄株的表现型为    ,其基因型为    

31.(22分)

I.碳是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可以说地球上的生命是在碳元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下图表示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


 

(1)从生态系统角度看,能发生a、b两个生理过程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从高等生物新陈代谢角度看,完成a、b过程的细胞器中发生的能量变化是                            

  (2)如果图中g过程是不可逆的,则该过程发生在哺乳动物的   

        (器官)中,促进g过程的激素是         。人体正常血糖浓度为80—120mg/Dl,血糖平衡的神经调节中枢在       

  (3)图中d代表的生理过程是       作用,I生理过程的场所是        

      (4)在生态系统成分中,能够完成c过程的有          

II.科研人员发现:胰腺分泌胰液既受神经调节又受来自胃内某些物质的影响。在正常情况下食物经胃进入十二指肠时,该物质会刺激十二指肠产生某种分泌物,这种分泌物通过血液循环运至胰腺,能促进胰液的分泌。究竟是胃内的何种物质刺激了十二指肠产生分泌物,从而引起胰液的分泌呢?请回答以下探究实验中的相关问题。

实验步骤:

(1)分析胃的内容物成分,发现其中含有:被消化的食物、盐酸和       

(2)取6只生长发育状况一致的小鼠,饥饿两天并 ________________,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2只。

(3)分别向A、B、C三组小鼠的        内注入等量的上述三种成分。

(4)观察                 ,分析并得出结论。

实验预测及结论:(略)

(三)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生物的基本单位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

A.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B.基因是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C.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D.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单位

2.下列最能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实验是                   (   )

A.将FeCl3溶液和过氧化氢酶分别加入盛有等量的过氧化氢的甲乙两只试管中,乙试管中释放O2的速度远远大于甲试管

B.将10%的淀粉酶和稀释10倍的淀粉酶分别加入盛有等量的1%的淀粉溶液的甲乙两只试管中,淀粉分解的速度基本相等

C.将相同数量人的唾液淀粉酶和萌发的小麦种子的淀粉酶分别加入盛有等量的1%的淀粉溶液的甲乙两只试管中,发现甲试管中分解淀粉的速度比乙试管中的快

D.将淀粉酶液等量加入盛有等量的1%的淀粉溶液的甲乙两只试管中,甲乙分别保温在37℃15℃条件下,结果乙管中淀粉分解的速度快于甲管

3.下列生理活动所涉及的相关激素之间的关系,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是      (  )

A.当正常人血糖含量较低时,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表现为协同作用

B.吃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与醛固酮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表现为协同作用

C.对寒冷刺激的反应,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表现为协同作用

D.对人体生长发育而言,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表现为协同作用

4.基因型为AaBbCc(独立遗传)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和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分别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基因型种类之比为                     (   )

A.4:1       B.3:1       C.2:1         D.1:1

5.在一固定容器内,用液体培养基培养肺炎双球菌并测定其种群数量变化(a点时添加青霉素),结果见下图。下面对该菌种群数量变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c~d段菌体数量不再增加,这与使用青霉素有关

B.a~b段种群中抗青霉素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最大

C.d点开始出现的变化说明d时一定是再次加入了青霉素

D.曲线从b点到d点主要体现了青霉素对肺炎双球菌的

选择过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2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卷中相应的位置上.

30、(20分)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包括种子的形成和萌发、植株的生长和发育这两个阶段,在此过程中,发生着复杂的生理、生化等方面的变化。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当被子植物双受精过程完成以后,受精卵经过或长或短的休眠期后,开始分裂逐渐发育成胚。在此过程中发育着的胚内有机物含量逐渐      (填增多,不变,减少),呼吸形式主要为       

(2)种子成熟后,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下,活性种子可开始萌发,吸水是种子萌发首先经过的阶段,有人认为种子开始吸水至幼根长出之前,不能从外界摄入矿质元素。请判断分析:                               

(3)当种子萌发长出幼根后,取出洗净,放入含有3H标记的胸苷(脱氧核苷酸组成成分)的完全营养液中,适宜条件培养,一段时间后取出检测,最先发现放射性的物质主要存在根尖的      区。原因                   。过24小时后,再检测发现它离开原来位置而进入           区。                            

⑷ 取适量的幼根研碎,滴加少量的DCPIP(一种染色剂,被还原后为白色),一段时间后DCPIP颜色逐渐变白,原因是                   

⑸ 在下图密闭装置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消毒且刚萌发的小麦种子,刚萌发的小麦种子及刚萌发的花生种子,把三套装置放在隔热的且适宜条件下培养,当A和B玻璃管中的水珠开始移动时的速率分别为,则    (填>、<、=);如果B和C中都消耗了等质量的有机物,温度计读数为TC      TB(填>、<、=)。

31.(22分)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进行遗传病发病情况调查时,发现本校高一年级有一位男生患一种单基因遗传病,这种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该男生的祖父、祖母、父亲都患此病,他的两位姑姑也有一位患此病,这位姑姑又生了一个患病的女儿,已知家族中其他成员都正常。

(1)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属于      性遗传病。

(2)请根据这个男生及其相关的家族成员的情况,在下图方框中绘制出遗传系谱图,并标出该男生直系亲属的基因型。(该致病基因用A或a表示)

图例:  正常女性    女性患者 

     正常男性    男性患者    

    

夫妻

(3)该男生的基因型与他姑姑患病女儿的基因型相同的几率是       %。预测将来该男生与表现型正常,但其父亲为色盲的女性婚配,生育一个只患一种病的男孩几率是      。他们若婚后生了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色盲男孩。那么染色体变异发生在      细胞减数分裂的第   次分裂过程中。

(4)经多方咨询,该男生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表现正常。若成年后与表现型正常的女性婚配,你认为其后代是否会患该病?    。为什么?            。若该妇女怀孕需进行产前诊断,通常采用基因检测手段诊断胎儿是否含有该病基因,分子实验室的操作方案及预期结果是                         。   

(四)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图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图解,图中A、B为有关的物质。各种分析正确的是:                    (  )

A.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机体后,T细胞细胞周期变短

B.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B物质,B物质的化学本质是脂类

C.T细胞成熟于骨髓,它在人体免疫应答中具有识别、呈递抗原及增殖分化的功能

D.A物质为抗体,最终将禽流感病毒H5N1清除

2.取四株大小与长势相似的番茄幼苗,分别培养在盛有等量完全培养液的培养瓶中,四只培养瓶分别做如下表处理,培养时间相同,四只培养瓶内溶液中K+量     (  )

①号瓶

②号瓶

③号瓶

④号瓶

剪去枝叶

通入空气

A.①号瓶最低②号瓶最高     B.②号瓶最低③号瓶最高

C.③号瓶最低②号瓶最高     D.①号瓶最低④号瓶最高

3.右图表示某高等植物细胞内的物质和能量代谢过程,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过程①②发生在叶绿体中

B.过程③④只发生在线粒体中

C.过程③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变为活跃的化学能

D.若突然由光照变为黑暗,叶肉细胞中的ATP含量会减少

4.科研人员测得一多肽链片段为“—甲硫氨酸—脯氨酸—苏氨酸—甘氨酸—缬氨酸—”,其密码子分别为:甲硫氨酸(AUG)、脯氨酸(CCU、CCC、CCA)、苏氨酸(ACU、ACC、ACA)、甘氨酸(GGU、GGA、GGG)、缬氨酸(GUU、GUC、GUA、GUG)。控制该多肽链合成的相应DNA片段为                       (  )

根据以上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DNA片段中含有外显子和内含子

B.在基因工程中,限制酶作用于①处,DNA连接酶作用于②处

C.该DNA片段转录的模板是β链

D.若该DNA片段最右侧碱基对替换,不会引起性状的改变

5.若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共有五个种群,其能量调查如下表所示:

种 群

能量(107KJ·m-2

2.50

13.30

9.80

0.28

250.00

下面①——④图是根据该表数据作出的一些分析,其中最可能错误的是    (   )


A.①③    B.②   C.②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2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卷中相应的位置上.

30.(21分)甘蔗是生长在我国南方的一种很重要的经济作物,在生物学上它也是一种典型的C4 植物。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⑴ 甘蔗较我们常见的小麦和水稻等农作物高等,原因是               

               。如果用显微镜观察甘蔗叶片的横切面,可以发现围绕其微管束的是呈        的两圈细胞。

⑵ 传统的甘蔗种植方式是很浪费种蔗的,现在通过生物技术可以生产如图所示的人工种子,制造人工种子的原理是在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的最外面用一层有机膜包裹,并在薄膜以内放入一些营养物质,这层膜和这些营养物质分别具有种皮和胚乳的功能,如右图所示.在制造过程中还可加入某些农药、菌肥等。由离体的植物体细胞形成胚状体的过程中要经过的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是          

          ,在这一过程中被培养的细胞始终受         的调节。 

⑶ 从保证甘蔗人造种子正常生命力及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上来看,其外部薄膜应具有    

                的特点。

⑷ 在甘蔗人工种子中被包入的菌肥通常是            

⑸ 科学家们发现甘蔗这类C4植物合成淀粉的部位是微管束鞘细胞,叶肉细胞中不能合成淀粉的原因是缺少暗反应所需要的三羧酸酶系。为证明C4植物叶肉细胞中因缺少暗反应所需的三羧酸酶系而不能合成淀粉,请利用右图所提供的实验材料和下面提供的试剂设计实验,并回答问题。

  试剂:如图所示的A液、B液,三羧酸酶系稀释液、蒸馏水、碘液、试管、吸管、水浴锅等。

步骤:①                    

                                   

③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ATP、NADPH后通入适宜浓度的CO2,且在25oC水浴中保温。

                                    

结果: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31.(21分)

A.放射性同位素自显影技术被用于研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RNA的变化。下图表示洋葱根尖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各阶段时单个细胞中DNA和信使RNA的含量变化。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研究中,

为区别DNA和RNA,最好选择标记的

合成原料分别是          

研究中应选择的测量材料是洋葱根尖的     部分。

  (2)在图中a时期中的mRNA主要用于指导与         有关的蛋白质的合成。图中d、e时期细胞中mRNA含量较低的最可能原因是          

  (3)图中c时期细胞核DNA、染色体与染色单体比例为      ,这种比例将维持到细胞分裂的        期才可能开始变化。

  (4)依据图示,细胞中核糖体活动旺盛的时期可能是      (从a~e中选填)。

B.(1)如图是科学家对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进行测序进行的结果,

据图回答:

①由图可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方式是          

②若该染色体的双链DNA中,它的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

的64%,其中一条链上的腺嘌呤占该链全部碱基的30%,则对应链中

腺嘌呤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比例是        

A.17%   B.32%      C.34%     D.50%

③该染色体上控制黄身和朱红眼的两个基因,在形成配子时,是否遵

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A不遵循       B.遵循

C.只遵循分离定律  D.只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④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后代中能否全部表达?             

  原因是                           

⑤图中截翅基因与根瘤菌的固氮基因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

(五)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有关物品保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1)蔬菜保鲜效果较好的条件是0℃以上低温及低氧

  (2)用自来水洗净的鸡肉置一包装袋中并抽成真空,不冷冻也可保持数年不变质

  (3)种子入库前必须进行干燥处理,目的是降低含水量,以减少营养物质的消耗和避免种子发芽霉变

  (4)天然织物保存特别需要防潮,因为其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蛋白质,一旦受潮,衣物上就会有霉菌等微生物寄生

A. (3)(4)       B. (1)(4)  C. (2)(4)     D. (1)(3)

2.碱基互补配对发生在下列哪些生理过程或生物技术中: (  )

①种子的萌发        ②病毒的增殖过程   ③细菌的二分裂过程

④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结合  ⑤DNA探针的使用   ⑥分泌蛋白的加工和运输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②④⑤               D.②③⑤⑥

3.下面有关探究细菌群体生长规律的实验设计方案中,操作或说明有错误的步骤是

步骤

主  要  操  作

部分相关说明

l

根据培养菌种的生理特点配制液体培养基,经灭菌后接种菌种。

培养基容积恒定,只能接种一种菌种,接种数应测知。

2

将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的恒温箱中培养。

注意及时补充新鲜灭菌的培养液。

3

定期取样,测定培养基中的细菌生长情况,并记录结果。

既可测定细菌细胞数目,也可测定微生物生长量(干重或湿重)。

4

根据测定结果,以时间轴为横坐标,以细菌数目的对数为纵坐标作图,得出细菌生长曲线。根据生长曲线分析细菌群体生长的规律。

纵坐标取细菌数目的对数,以对较大数据进行压缩。

A.步骤l    B.步骤2     C.步骤3     D.步骤4

4.下图所示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d处波动主要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

  B.“竭泽而渔”会使鱼虾数量下降至b以下,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

  C.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半老鼠,可能效果适得其反

  D.微生物初级代谢产物在a 阶段大量合成,因此,生产上发酵必须在a时停止

5.下列遗传现象中,子代表现型与母方完全一致的是        (  )

A.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杂种植株

B.花斑植株接受绿枝条的花粉

C.色盲女性儿子的色觉

D.白化女性儿子的肤色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2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卷中相应的位置上.

30.(20分)遗传密码的破译是生物学史上一个伟大的里程碑.自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提出以后,科学家就围绕遗传密码展开了全方位的探索.经过理论推测和实验证明,科学家于1965年破译了所有氨基酸的密码子。下面几种氨基酸的密码子:

   a.精氨酸:CGU、CGC、CGA、CGG、AGA、AGG

   b.缬氨酸: GUU、GUC、GUA、 GUG

   c.甘氨酸:GGU、GGC、GGA、GGG

   d.组氨酸:CAU、CAC  

   e.色氨酸:UGG 

   f.甲硫氨酸:AU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用含有C、U两种碱基相间排列的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那么合成的多肽应该有_____________种氨基酸组成.假若决定一个氨基酸的碱基是二个或四个,那么合成的多肽应该有___________种氨基酸组成.

   (2)如果将含A、C两种碱基的核苷酸,以25%:75%的比例混合合成mRNA,那么合成的信使RNA含有___________种密码子 。

   (3)如果在基因的相关碱基序列中分别增加一个、二个、三个碱基,或者减少一个、二个、三个碱基,可推测对蛋白质功能影响最小的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

   (4)有一种六肽,当用化学方法将其降解后,得到了三种多肽,测得其中的三种多肽是:甲硫氨酸——组氨酸——色氨酸;精氨酸——缬氨酸——甘氨酸;甘氨酸——一甲硫氨酸——组氨酸,则该六肽的氨基酸序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该六肽的mRNA最多可以有___________种不同的碱基序列.


(5)某一蛋白质分析表明,在编码甘氨酸的位点上发生的三个突变都是由一个碱基替换引起的.突变的起源如下:

  

 则甘氨酸最可能的密码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大肠杆菌和酵母菌中都有一种含有73个氨基酸的多肽,则酵母菌中决定该

多肽合成的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数目比大肠杆菌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22分)下面是某同学进行过的无土栽培实验及实验结果.

实验方法步骤:

①配制含植物必需矿质元素的完全培养液 ;②将植物苗种植于配制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③在培养过程中及时补充培养液.

实验结果:第一周植株长势正常,第二周起开始出现元素缺乏症并且越来越严重,第三周植株开始萎蔫,继而全株萎蔫.

请根据上述实验及其结果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既然配置的是含植物所需全部元素的培养液,为什么还会出现元素缺乏症?       

                                    

(2)实验植株出现的元素缺乏症,你认为应该是植物幼嫩组织、成熟或老的组织、还是各种组织都表现缺乏症?为什么?       ,                      

                                       

〔3)在培养过程中及时补充了培养液,但为什么植物到第三周还会开始出现萎蔫?   

                                      。

(4)如果要探究栽种的植物在何种日温与夜温组合下,最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你如何进行实验设计?(温度可控制范围:日温控制150C-350C,夜温控制170C-250C;植物生长的其他条件均合适)

实验方案:

                                  

                                     

                                   

                                     

                                  

                                    

                                     。

预测最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温度组合并作出解释                      

                                           

                       。

(六)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概念间相互关系的图示正确的是                (   )

 

2.下列变异的原理一般认为属于基因重组的是        (   )

A.将转基因的四倍体与正常二倍体杂交,生产出不育的转基因三倍体鱼苗

B.血红蛋白氨基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导致某些血红蛋白病

C.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了一个既白化又色盲的儿子

D.目的基因被误插入受体基因的非编码区,使受体基因不能表达

3.过去人们以为作物播种密度越大,产量越高。在保证营养需要的情况下,有人对小麦的产量与播种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根据下图分析,当播种密度过大时小麦产量的变化及其生态学原因分别是              (   )

A.基本稳定,种内斗争加剧       B.明显增多,初始生物量大
C.明显减少,种内斗争加剧       D.明显减少,种间竞争加剧

4.下列图示中甲为突触结构,乙为反射弧模式图,关于二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甲中神经冲动从A传至B,要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B.甲中3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3内容物释放至5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C.甲图所示的结构在乙图示中有二处

D.若切断乙图中的c点,则刺激b点后a点会兴奋,d点不会兴奋

5、研究营养物质浓度(mg/ml)对大肠杆菌生长的影响,获得的如下结果没有显示受营养物质浓度影响的是(  )

                                        

A.对数期的生长速率

B.维持高速生长的时间

C.菌体形态和代谢途径

D.菌群最大总生长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2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卷中相应的位置上.

30.(20分)Ⅰ.生态系统的稳态与生物个体的稳态调节有共同的特点,例如两者都有反馈调节机制。

(1)下图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

请据图作答:

甲、乙、丙三者之间的食物联系是          

这种反馈调节对该生态系统起了什么作用?

                                     

(2)下图为某湖泊的生态系统中发生的反馈调节:

这种调节机制与上述调节不同之处是                   

(3)用图解完成下列人体在甲状腺素分泌过多(+)或甲状腺素分泌过少(—)时的机体调节机制。[在箭头上用(+)或(—)表示出调节活动的加强或减弱]

Ⅱ.某单子叶植物的非糯性(B)对糯性(b)为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花粉遇碘液呈棕色。现提供以下4种纯合亲本:

亲本

性 状

非糯性    抗病    花粉粒长形

非糯性    不抗病    花粉粒圆形

糯性    抗病    花粉粒圆形

糯性    不抗病   花粉粒长形

(1)若采用花粉形状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可选择亲本甲与亲本__________杂交。

(2)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杂交时选择的亲本是____________。

将杂交所得F1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统计花粉粒的数目,预期花粉粒的类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

(3)利用提供的亲本进行杂交,F2能出现非糯性、抗病、花粉粒圆形植株的亲本组合有_______,其中F2出现非糯性、抗病、花粉粒圆形植株比例最高的亲本组合是___________,在该组合产生的F2表现型为非糯性、抗病、花粉粒圆形的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

31.(22分)I.如图是一个植物生理实验的装置,瓶内放置的枝条已经过了2d的饥饿处理,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目的是

                            

                            

(2)用文字叙述,该如何设置对照组 

                                        

                                         

(3)实验结果应如何检验                                        

                                        

(4)预期正确的实验结果是

                                        

                                        

Ⅱ.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得知,一品红是观赏叶子的大蓟科植物,其切口处常有乳汁分泌,乳汁凝聚后堵塞切口和导管,妨碍水分吸收;且-品红的叶片多,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较强,与百合、康乃馨和玫瑰等其他花卉相比较难保鲜。因此花农和花店老板都很伤脑筋。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丙组进行了一项试验。

(1)材料用具:一品红鲜枝若干,100 mL烧杯3个,酒精灯,温度计,1%CuSO4等。

(2)研究课题:一品红保鲜方法的探究。

(3)实验原理:活细胞具有分泌功能,而高温、Cu2+可能导致细胞内        ,从而导致细胞死亡。

(4)方法步骤:

a取三个烧杯编号为1、2、3,1号加清水50 mL,2号加60℃热水50 mL,

3号加1%CusO450 mL。

b.选取              的一品红枝条若干,随机平均分成三组。

c.分别将三组枝条同时插入1、2和3号烧杯,并注意在            培养。      

d.定时观察记录三组一品红枝条脱水情况。

(5)预期结果和分析:2、3号组比1号组一品红枝条萎蔫推迟,理由是

                                      

(6)实验结论:热(高温)杀和药(化学试剂)杀切口处细胞均能          

(七)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优生措施不属于遗传咨询内容的是(  )

A.详细了解家庭病史           B.分析遗传病的传递方式

C.进行羊水检查             D.推算后代的再发风险率

2.下图为有性生殖过程的图解。基因突变和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均可发生在(  )

A.①③                 B.②⑥

C.④⑤                 D.③⑥

3.根据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种类及该基因控制的性状分别是( )

A.一种、相同性状           B.一种、不同性状

C.多种、相同性状           D.多种、不同性状

4.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2,4-D进行了如下实验:①配制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共6组;②选取生理状况相同的桂花枝条,均分6组,将插条下端分别浸泡在不同浓度的2,4—D溶液中,10分钟后取出,进行无土栽培;③一段时间后取出,统计每组枝条生根数目并计算的平均值,结果如下表:

根据以上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

 A.促进桂花枝条扦插生根的2,4-D最适浓度是10-11 mol/L

B.一定浓度的2,4-D溶液对植物生根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C.超过一定浓度的2,4—D 溶液对植物生根有抑制作用

D.相同浓度2,4—D溶液和生长素溶液对插枝生根的作用相同

5.下图是一个陆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不止一个

B.辛从食物链甲→丙→乙→丁→辛中获得的能量最少

C.若丙种群数量下降10%,辛种群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D.既存在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的只有丁和辛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2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卷中相应的位置上.

30(20分)

Ⅰ.对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研究可以在种群、食物链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进行。下列是生态学家研究能量流动,做了以下实验:以一定速率加入单细胞藻喂养水蚤(通常全部被水蚤吃掉),并以不同速率移走水蚤,同时移走不同年龄的个体对转化效率(移走水蚤的量/添加的单细胞藻量)的影响,结果如下图。

(1)水蚤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_(成分),该实验研究是在_______层次上的能流分析。

(2)研究表明水蚤的收获量总是远小于取食量,主要原因是_________,这体现了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

(3)实验结果表明移走成年个体比移走幼年个体转化效率高,原因是__________。

(4)研究结果表明,转化效率与____________有关。这项研究对渔业生产所具有的指导意义是_______。

Ⅱ.下图表示绿色植物鸭茅(属禾本科鸭茅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幼叶成折叠状)相对光合速率(%)与叶龄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1)B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

(2)新形成的嫩叶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很低,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角度分析,是由于_____________;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角度分析,是由于____________;此外还有______________等原因。

(3)CD段相对光合速率明显下降的原因是____。

(4)若摘除花或果实,叶片光合速率随之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5)用鸭茅大小相似的绿色叶片,分组进行如下实验:已知叶片实验前重量,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h,测其重量变化,再立即光照1h(光强度相同),测其重量变化。得到如下结果:

参与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大约在______;温度30℃时,叶片真正光合作用的速率为_____。

31.(20分)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

(1)该实验对照组是_________实验组合。

(2)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3)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不能等同于微生物的细胞呼吸,其理由是:_________。

(4)为了进一步研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请利用下列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和用具:土壤浸出液、蒸馏水、淀粉糊、恒温箱、烧杯若干、试管若干、碘液等

主要实验步骤:

预期最可能的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

(八)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一种tRNA只能运载一种氨基酸

B.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

C.一种根瘤菌只能侵入一种豆科植物

D.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特异性结合

2.右图代表人体胰岛细胞中发生的某一过程(AA代表氨基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能给该过程提供遗传信息的只能是DNA

B.该过程合成的产物一定是酶或激素

C.有多少种密码子,就有多少种反密码子与之对应

D.该反应过程中有水产生

3.下列关于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前者随后者

 
变化的情况与右图走势不相符的是(纵轴代表前者,横轴代表后者)(  )

   A.饮水量-抗利尿激素分泌量       

B.胰岛素浓度-血糖浓度

   C.促甲状腺激素浓度-甲状腺激素浓度 

D.HIV浓度-T细胞浓度

4.将含有放射性碘的注射液注射到体重和生理状况相同的A、B、C三组兔子体内,然后定时测定兔子甲状腺的放射量;4天后,向A组兔子注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向B组兔子注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向C组兔子注射生理盐水。下列能正确反映三组兔子体内甲状腺放射量变化的是                   (  )

5.右图是某生态系统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包括了图中全部生物的总和

B.图中由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共5条

C.图中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蛇

D.绿色植物固定的能量至少是流入螳螂能量的25倍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2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卷中相应的位置上.

30.(20分)

Ⅰ.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随着人口增加、耕地面积减少,培育优良品种、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和质量成了人们解决粮食问题的主攻方向,下图为四种不同的育种方法,分析回答:

(1)图中A、D方向所示的途径表示杂交育种方式,一般从F2开始选种,这是因为

                                   

(2)若亲本的基因型有以下四种类型

①两亲本相互杂交,后代表现型为3:1的杂交组合是         

②选乙、丁为亲本,经A、B、C途径可培育出       种纯合植物。

(3)E方法所运用的原理是                     

(4)下列经F方法培育而成的新品种是  

A.太空椒 B.无籽番茄 C.白菜—甘蓝 D.八倍体小黑麦

Ⅱ.反刍动物的复胃具有四室,前三个室为瘤胃、网胃和瓣胃,总称前胃。前胃的粘膜没有胃腺,食物在前胃内受到机械性消化和微生物消化,第四室皱胃的消化与单胃相似。下图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在瘤胃中的代谢过程,请据图回答:

(1)反刍动物的瘤胃内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

多数微生物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_,这些

微生物与反刍动物的关系是___________。

(2)瘤胃内有些细菌在分解纤维素的同时合成

微生物体蛋白质,其氮源是________,根据这

一原理,在粗纤维饲料中添加尿素的目的是_____。

(3)瘤胃是一个良好的微生物发酵罐,与工业

发酵罐相比,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谷氨酸

发酵过程中的搅拌目的与反刍动物瘤胃蠕动相比,

不同的是_______________。

(4)瘤胃中的微生物进入皱胃和小肠后,能够被

消化吸收和利用。所以,瘤胃发酵“产品”之一

——“微生物”,相当于发酵工业产品中的_____________。用工程菌进行发酵生产时,为防止人工合成的生物新种扩散,应对排出的废液、设备等进行____________。

31.(22分)科学家发现放射性同位素后,很快将它应用在生物学的研究中,为探索许多生命的过程起了很大的作用。下面是有关同位素的研究,请回答:

  (一)给植物18O2的氧气,很快在周围的CO2发现了放射性,用箭头表示出氧元素的传递过程,并标明相应生理过程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在动物实验中,如果用含15N的蛋白质饲料饲喂体内不含15N的大白鼠,在饲料适量的情况下,15N将出现在动物体内的哪些细胞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在尿液中出现15N,在体内至少进行了哪些生理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长时间饲喂这种放射性的饲料,细胞内_________(有或没有)检测不到放射性的蛋白质的结构。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如下图是科学家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部分过程,完成下面的问题:

  (1)写出以上实验的部分操作过程:

①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完成第一步的实验,还需另外的实验来完成。

实验室提供材料:制备好的含3H、14C15N、18O、32P、35S的培养基,动物组织细胞,植物愈伤组织细胞,大肠杆菌及其他必需的器材。

请你完成这个实验:

①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步骤:

第1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就图中实验结果而言,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

A.所有的子一代噬菌体中都有放射性 

B.放射性的子噬菌体的DNA中只一条链具放射性

C.所有子噬菌体内的所有物质均来自宿主细胞 

D.上清液中约对没有放射性

  (5)图中实验还需一个对照实验,请简要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

一、选择题:(共30分)

  1、B  2、B  3、D  4、B  5、C

二、非选择题(共42分)

30题(共20分)

  (1)杂交方案(8分)

    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F1           F2

 (2)问题一(6分)

  如果F2出现性状分离(1分),且性状分离比为3:1(1分),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1分),因此控制灰体和黑檀体的基因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1分)。反之,则不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2分)

 (3)问题二(6分)

  如果F2出现四种性状(1分),其性状分离比为9:3:3:1(1分),说明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1分),因此控制灰体、黑檀体的这对等位基因不是位于第二号同源染色体上(1分)。反之,则可能是位于第二号同源染色体上(2分)

31题(共22分)

实验步骤

  (2)(4分)关闭10、12、14号夹,打开9、11、13号夹,启动单向气泵。光照,让叶片进行光合作用。

  (3)(4分)一段时间后,关闭9、11、13号夹,打开10、12、14号夹一段时间,清除密封系统中的14CO2 。检测到叶片有放射性。

  (4)(4分)更换4、5、6号瓶内试剂(或清除密封系统的放射性),关闭光源(或遮光处理),关闭9、11、13号夹,打开10、12、14号夹。让叶片以呼吸作用为主。

  (5)(4分)一段时间后,检测到4、5、6号瓶内有放射性Ba14CO3沉淀。

实验原理

(1)(3分)HClO4和Ba14CO3反应生成含放射性的14CO2 ,在光照下,植物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吸收14CO2合成有机物,使叶片上出现放射性现象。

(1)(3分)植物叶片进行呼吸作用分解含放射性碳的有机物,同进生成14CO2沉与14CO2与Ba(OH)2反应生成Ba14CO3沉淀。

参考答案(二)

一、选择题:(共30分)

1.C 2.D  3.A  4.C 5.B

二、非选择题(共42分)

30.(20分)

  (1)II—1(2分)

  (2)II—1和II—2(2分,答不全不得分)

  (3)如果子一代中的雌、雄株中均多数表现为抗病性状,少数不抗病,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图中的I片段。(5分)

    如果子一代中的雌株均表现为抗病性状,雄株多数抗病,少数不抗病,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图中的II—2片段。(5分)

  (4)不抗病(3分)  XvY(3分)

31.(22分)

I.(1)生产者、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2)肌肉(骨骼肌)、胰岛素、下丘脑(3)氨基转换 细胞质基质 (4)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II.(1)(胃)蛋白酶 (2)切断支配胰腺的神经(3)十二指肠(4)胰液的分泌情况

参考答案(三)

一、选择题:(共30分)

1.D 2.A 3.B 4.C 5.B

二、非选择题(共42分)

30、(20分)

(1)增多 (2分);有氧呼吸(2分)

(2)正确(2分),因为矿质元素的吸收主要由根系从土壤溶液中吸收的(2分)

(3)分生区;分生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需从营养液中吸收胸苷为原料进行DNA分子复制(2分);伸长区或成熟区(2分)

(4)细胞呼吸作用过程产生还原剂{或〔H〕},还原DCPIP 为白色(2分)

(5)<(2分) ; >(2分)

31.(22分)

(1)常   显    

 (2)(10分:图5分,直系亲属基因型5分)


(3)100   1/4 卵原 二

(4)有可能    手术治疗不会改变遗传物质(基因型)(或致病基因仍然存在)。

采用该基因探针(单链的该病基因片段)与胎儿单链DNA混合。可能出现的结果:胎儿DNA能与该病基因探针发生结合,形成双螺旋结构,说明胎儿带有该基因;否则,胎儿不含有该基因(4分)。

参考答案(四)

一、选择题:(共30分)

1.A.2.C 3.B.4.D.5.A

二、非选择题(共42分)

30.(21分)

⑴ 甘蔗能利用低浓度的CO2,而小麦和水稻等农作物则不能 花环型(2分)

⑵ 脱分化 再分化 植物激素(或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3分)

 ⑶ 透气不透水 能被微生物降解(2分)

 ⑷ 固氮菌(或圆褐固氮菌,答根瘤菌者不得分)(1分)

⑸ ① 取3支洁净的试管,编号为Ⅰ、Ⅱ、Ⅲ,向Ⅰ、Ⅱ两试管中加入2ml上述实验取得的A液,向Ⅲ号试管加入上述实验取得的B液(2分)

② 向Ⅰ、Ⅲ两试管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向Ⅱ号试管加入等体积的三羧酸酶系(2分)

④ 一段时间后,取出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观察现象(2分)

结果:试管Ⅰ不变蓝,试管Ⅱ、Ⅲ变蓝(1分)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试管Ⅰ中加入了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因没有加入三羧酸酶系,不能进行暗反应,也就不能合成淀粉,故加入碘液后不变蓝;(2分)试管Ⅱ中,虽也是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但加入了三羧酸酶系,能进行暗反应,能合成淀粉,故加入碘液后溶液变蓝;(2分)试管Ⅲ中加入了微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但因本身含有三羧酸酶系,能进行暗反应,能合成淀粉,故加入碘液后溶液变蓝。(2分)

31.21分

A.(1)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分生区

  (2)DNA复制

  分裂期细胞核DNA存在于高度螺旋化的染色体中,不能解旋、转录形成mRNA

  (3)2:1:2  后

  (4)a、c

B.(1)①呈线性排列 ②A ③A ④不一定(或不能)。因为当为杂合子时,隐性基因不能表达;基因的表达与环境因素有关(答出一点即可)⑤截翅基因的编码区是间断的,不连续的,外显子被内含子隔开,而固氮基因的编码区是连续的,不间断的。

参考答案(五)

一、选择题:(共30分)

1.D 2.A 3.B 4.D 5.C

二、非选择题(共42分)

30.共20分.

   (1)2(1分) 2(1分) 

   (2)8(2分)

   (3)增加三个或减少三个碱基(3分)

   (4)精一缬一甘一甲一组一色(3分) 192(2分) 

 (5)GGG(2分)多(2分)酵母菌基因的编码区是间隔的、不连续的,含有内含子,而大肠杆菌的编码区是连续的(3分)

31、(22分)(1)由于培养液中氧气含量不足,导致根细胞呼吸作用减弱,从而影响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2)各种组织;因为元素的缺乏是由于根对各种矿质元素的吸收困难引起的,因此该植物体内不同存在状态的元素都会缺乏. (3)由于蒸腾作用使植物根从溶液中大量吸收水而使培养液的浓度升高,导致根不能从溶液中吸收水分.(4)方案:

①取生长状态一致的同种栽培植物,分成多个组(或4组),编好号.

②将各组植物置于不同日温和夜温的组合下培养(写出日温和夜晚的组合,如:高日温、高夜温;高日温、低夜温;低日温、高夜温;低日温、低夜温,如果写出具体的温度组合也可).

③一段时间后分别测量幼苗的生长高度(其它合理方法也可),其中植物生长最高的一组为最佳的温度组合.

预测与解释:高日温,低夜温。日温高有利于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夜温低,呼吸作用减弱,有机物的消耗减少。

参考答案(六)

一、选择题:(共30分)

1、D 2、C 3、A 4.B 5.C

二、非选择题(共42分)

30.(20分)Ⅰ.(1)甲→乙→丙;对生态平衡起自动调节作用 (2)作用刚好相反。使最初发生变化的成分所产生的变化加速,使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和平衡过到破坏 (3)见下图

Ⅱ. (1)乙或丙

(2)乙和丁、甲和丙  圆形蓝色:圆形棕色:长形蓝色:长形棕色=1:1:1:1(2分)

(3)甲和乙、甲和丙、乙和丙(2分,两个正确给1分)   乙和丙  1/9

31.(22分)Ⅰ.(1)证明CO2是光合作用所必需的 (3分)

(2)将装置中的固体KOH全部去掉,其余所有的同实验组 (3分)

(3)将叶片取下后放在酒精中水浴加热脱色,然后用碘液检验叶片是否变蓝(3分)

(4)实验组中枝条上的叶片遇碘不变蓝,对照组中叶片遇碘变蓝 (3分)

Ⅱ.(3)蛋白质变性或酶失活 (2分)

(4)b.生长状况基本相同 (2分) c.适宜温度等相同条件下 (2分)

(5)60℃热水和1%CuSO4均能杀死切口处细胞,从而抑制乳汁的分泌,保证切口和导管的畅通 (2分)

(6)有效延长一品红保鲜时间 (2分)

参考答案(七)

一、选择题:(共30分)

1.C 2.B 3.C 4.B 5.D

二、非选择题(共42分)

30、(20分)

Ⅰ.(1)消费者 种群

(2)水蚤的呼吸消耗  逐级递减

(3)移走成年个体,使种群年龄组成趋向增长型,有利于种群增长

(4)转化效率不仅与移走比率有关,而且与移走水蚤的年龄有关

Ⅱ.(1)叶片充分展开时,相对光合速率最大

(2)幼叶成折叠状,吸收光能少、光合色素含量少(和叶绿体片层结构不发达等)

(2分) 光合作用所需酶含量少、活性弱,气孔开度低 (2分)  呼吸作用旺盛

(3)叶绿素的含量减少、光合酶等酶的活性降低

(4光合产物的输出受阻

(5)29℃  3mg/h

31.(20分)(1)乙

(2)①落叶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的;②温度和土壤湿度会影响微生物的分解速率; (3)细胞呼吸是指在细胞内的氧化分解,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除了胞内的氧化分解,还包括胞外的分解

(4)实验步骤:

①取两只烧杯,编号A、B,放入等量淀粉糊;

②在A烧杯中加入30mL土壤浸出液,在B烧杯中加入等量蒸馏水,20℃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

③分别取A、B烧杯中的溶液10mL,放入二支试管中,编号甲、乙;

④在甲、乙二支试管中加人等量的碘液,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预期最可能的实验结果:甲试管变蓝色、乙试管无颜色变化

参考答案(八)

一、选择题:(共30分)

  1、C  2、D 3、D  4、A  5、B

二、非选择题(共42分)

30.(20分)

Ⅰ(1)从F2开始出现性状分离 (2分) (2)①甲×乙 (2分) ④4 (2分)

(3)基因突变 (2分)  (4)D (2分)

Ⅱ(1)异养厌氧  互利共生

(2)NH3、氨基酸等  为微生物提供足够的氮源,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促进粗纤维的消化和吸收

(3)温度和pH比较稳定   增加发酵液中的溶解氧

(4)单细胞蛋白 严格灭菌

31.(22分)

(一)O2→H2O→CO2 (第一步和第二步均是呼吸作用)(……2/

(二)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 (答3个才可得分,其他答案合理也给分)(……2/

消化与吸收、脱氨基作用、尿素合成作用(答2个即可得分)(……2/

没有(……1/) //说明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1/)

(三)

(1)

32P标记的噬菌体的DNA(……1/)

②噬菌体浸染细菌(或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培养) (……1/)

(2)32P标记的DNA进入细菌内部(……2/

(3)①噬菌体专性寄生在细菌体内(……2/

②第一步:选用32P标记的培养基进行高温高压灭菌(……1/)

  第二步:向培养基中接种大肠杆菌,置于适宜的环境中培养若干代。(……1/)

第三步:用上述标记了培养基中的细菌培养噬菌体。(……1/)

(4)A、B (少选错选不得分) (……2/

(5)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结果上清液中有大量的放射性,而沉淀物中放射性较低,以证明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体内。(……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