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3月统考理综生物试题
1、食物链和食物网具有这样的特征:
A、食物网由许多相互独立的食物链构成
B、食物网中每一种生物都可能属于多个营养级
C、食物网中的能量流动是沿各食物链不定向的流动
D、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
2、如右图所示,为了鉴定男孩8与本家族的亲子关系,需采用特殊的鉴定方案。下列方案可行的是
A、比较8与2的线粒体DNA序列
|
C、比较8与5的Y染色体DNA序列
D、比较8与2的X染色体DNA序列
3、发酵工程中常采用延长稳定期,连续培养的方法提高产量。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此方法适于生产胞内初级代谢产物和单细胞蛋白等工程产品
B、此方法适于研究自然界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C、需及时更新培养基,排放有害代谢产物
D、固体培养基比液体培养基更适于连续培养
4、将不同植物的三个未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置于同一蔗糖溶液中,形态不再变化后的细胞图像如下。则
有关各细胞液的浓度判断正确的是
①实验前B<A<C ②实验前B>A>C
③实验后B≥A=C ④实验后B<A<C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基因工程中,需使用特定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便于重组和筛选。已知限制酶I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 ,限制酶II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根据图示判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
A、质粒用限制酶Ⅰ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Ⅱ切割
B、质粒用限制酶Ⅱ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Ⅰ切割
C、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Ⅰ切割
D、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Ⅱ切割
![]() |
30、(22分)下图是某细胞内发生的三个生理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
⑴该生物的代谢类型是 。体细胞的增殖方式主要是 。
⑵图中B代表的物质是 。①和②的生理过程代表 过程,发生的场所是 。
⑶过程⑥为过程⑤提供的物质C有 。
⑷过程⑤与过程④均能大量生成ATP,ATP的用途有什么不同?
⑸有同学说:“依图分析光合作用的生成物和反应物与有氧呼吸的反应物和生成物是吻合的,二者应互为可逆反应”。你是否赞同此观点?试从反应场所、反应条件、能量变化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答:
①
②
③
31、(20分)下面是两组有关化学物质对人体呼吸进行调节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一】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低氧能否提高人体肺的通气量,所做探究实验如下:
1、实验假设:低氧能提高人体肺的通气量
2、供选择使用的材料和用具:描记呼吸曲线的呼吸描记器(装置如图所示)、充满空气的塑料气袋(气袋中除O2和CO2外其它气体的作用不予考虑)、鼻夹、小包钠石灰(氢氧化钙与氢氧化钠混合物,用于吸收CO2)、秒表。
![]() ![]() |
3、实验过程:
步骤一:选一受试者,于放松状态下正常呼吸或让受试者于放松状态下用嘴对着气袋吸气,用鼻呼气。用秒表测定并记录呼吸频率。
步骤二:受试者夹上鼻夹,于放松状态下用嘴对着气袋进行吸气和呼气。测定并记录呼吸频率。
步骤三:重复实验。分别取呼吸频率的平均值。
4、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以上实验过程存在两处主要错误,请指出错误并加以改正。(6分)
【实验二】 为了验证CO2是提高肺通气量的有效生理刺激,请你根据给出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完成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做出分析。
1、材料和用具:描记呼吸曲线的呼吸描记器、塑料气袋(内装CO2浓度较高的空气,其中N2=77%、O2=21%、CO2=2%)。(实验提示:气袋中除O2和CO2外其它气体的作用不予考虑,仪器操作不作要求,温度稳定)
2、实验过程:(6分)
⑴ 选一受试者按上图所示安装实验装置,测定并记录其正常呼吸曲线。
⑵接着
⑶
3、预测实验结果:请你在右图所示的正
常呼吸曲线后继续绘出条件变化后的
呼吸曲线。(3分)
4、分析预测的实验结果(即解释曲线改
变的原因):(5分)
答:
答案:1、D 2、C 3、C 4、B 5、A
30、(每空2分,共22分)
(1)自养需氧型(或答自养型、需氧型) 有丝分裂
(2)【H】 (或答还原剂氢) 无氧呼吸 细胞质基质
(3)ADP(或答ADP和Pi)、 NADP+ (注:需答全才给分)
(4)过程⑤产生的ATP用于暗反应(或C3的还原);过程④产生的ATP用于各种生命活动
(没必要强调除暗反应外的其它各种生命活动,但答出者不扣分)
(5)不赞同。(2分)因为:
①二者反应的场所不同。光合作用在叶绿体内进行,有氧呼吸主要是在线粒体内完成(或答在细胞质基质与线粒体中进行)。(2分)
②二者反应的条件不同。光合作用需要光和色素,有氧呼吸不需要光和色素;二者的不同步骤需要的酶种类不同(2分)。(注:光、色素、酶三点答出两点给全分)
③能量变化不可逆。光合作用中能量变化是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而在有氧呼吸中能量变化是稳定的化学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热能)。总之,两反应的能量变化并非是可逆的。(2分)
(注:仅简答某方面的不同不给分,因题干中已给出相关提示。)
31、(20分)【实验一】指出错误并改正:
①步骤二错误(或实验组设计错误)。(1分)应在气袋内放置一包钠石灰(2分)(解释:用于吸收CO2,排除实验中CO2的干扰)
②步骤三错误(或检测方法错误)(1分)应使用呼吸描记器描记呼吸曲线来测定肺通气量的变化。(2分)(解释:呼吸频率不能完整反应肺通气量的变化,与实验目的不符)
【实验二】 2、实验过程:
⑵受试者于放松状态下用嘴对着气袋吸气用鼻呼气(或用鼻对着气袋吸气用嘴呼气)。(3分)
⑶测定、描记呼吸曲线。(3分)
3、如右图。(3分)(注:要求绘出呼吸加快加深所表现出的曲线在频率和幅度上的变化。)
4、(5分)吸入CO2含量较高的气体时,使肺泡气的CO2含量升高(1分),动脉血中的含量也随之升
高(1分),这样就形成了对呼吸中枢的有效刺激(或对呼吸中枢的刺激加强)(1分),呼吸中枢的活动就加强,呼吸加快加深(1分),因此肺的通气量增大(1分)。呼吸曲线的频率和幅度变大。(注:带.. ..的为得分点。以上内容为课本原始内容,要求答出以下思路:空气CO2高→肺泡CO2→血中CO2高→呼吸中枢活动加强→呼吸加快加深→通气量增大。跳跃答题的扣除相应得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