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高三理综第四次模拟考试生物部分及答案

2014-5-11 0:37:02下载本试卷

高三理综第四次模拟考试生物部分及答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 共126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74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为300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H 1 C 12 N 14 O 16 P 31 S 32 Cl 35.5 Na 23 Mg 24Al 27 Fe 56 Cu 64 Zn 65 Ba 137

第Ⅰ卷 (选择题 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有丝分裂过程,若从细胞周期的时间考虑,应选择下表中哪种植物作为实验材料

植物种(选项)

细胞周期时间(h)

分裂间期

分裂期

合计

A.物种A

10.6

0.4

11

B.物种B

18

0.5

18.5

C.物种C

16.5

2

18.5

D.物种D

10.4

2.3

12.7

答案:D 观察有丝分裂过程主要观察分裂期中染色体的变化,故分裂期越长越好,故选D。

2.土豆在纯氧气中贮藏了1周,然后在纯氮气中贮藏了1周,最后再置于氧气中贮藏了1周,在实验中测定了释放的CO2(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在第三周多产生和释放的CO2可能来自

A.乙醇                   

B.乙醛

C.乳酸  

D.[H]

答案:C 土豆块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如有氧气时又能进行有氧呼吸,这时先利用细胞中原有的乳酸进行有氧呼吸。

3.某科学家从细菌中分离出耐高温淀粉酶(Amy)基因a,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将a转到马铃薯植株中,经检测发现Amy在成熟块茎细胞中存在。这一过程涉及

A.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后,可随着马铃薯的DNA分子的复制而复制,传给子代细胞

B.基因a导入成功后,将抑制细胞原有的新陈代谢,开辟新的代谢途径

C.细菌中的DNA分子较小,可直接作为目的基因,导入受体中不需要整合到马铃薯的DNA分子中

D.目的基因来自细菌,可以不需要运载体直接导入受体细胞

答案:A 基因工程包括目的基因的获取,目的基因与运输载体结合,然后将重组基因导于受体细胞,最后利用基因表达的产物进行检测。

4.我国某地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其碳素循环如右图,箭头和字母表示碳素传递方向和转移量,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夏季 a>b+c+e  

B.秋季 e+f<g

C.春季 g=b+e+f  

D.冬季 d>c+f

答案:A 夏季时,光照强,温度高,是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的季节,故a>b+c+e。

5.某科学家到某地进行考察,发现该地区鸟类数量急剧减少,为了查明原因,该科学家要采取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A.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得出结论

B.实地考察—分析可能的原因—初步判断—得出结论

C.观察、提出问题—分析、提出假说设计,完成实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D.初步分析提出假说—进行实验,观察验证—进一步分析,得出结论

答案:C 只有C才是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30.(20分)

(1)下图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甲、乙代表的物质是:

甲_________,乙_________。

②图中Ⅱ阶段从能量的角度看是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③图中戊的作用是________,其中所含的色素是_________。

④在观察“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结果时,滤纸上4条色素带从上到下的颜色依次是_________,如果实验时错把水当作是丙酮,则滤纸条上_________。

⑤Ⅰ、Ⅱ、Ⅲ中属于光反应阶段的是_________,光反应阶段产生的能量储存在_________中。

⑥若中午气温过高,则植物叶中的三碳化合物含量_________。

(2)生长旺盛的叶片,剪成5 mm见方的小块,抽去叶内气体,做下列处理(见图及图注),这4个处理中,沉入底部的叶片最先浮起的是________。

答案:(每空2分,共22分)(1)①ATP NADPH

②电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

③吸收和传递光能 绝大多数的叶绿素a和全部的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

④橙黄色、黄色、蓝绿色、黄绿色 几乎没有色素带出现

⑤Ⅰ和Ⅱ ATP和NADPH

⑥下降

(2)C

31.(22分)Ⅰ.本题所述的是四种常用育种方法的大致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A的育种过程在现代生物技术中称为________,利用这种方法育种产生了丙,丙的性状和________极为相似。

(2)B的育种方法称为人工诱变,倘若用②的碱基序列为模板转录形成mRNA,则该mRNA的碱基序列为_______________。

(3)C中获得⑥的育种方法叫_________;利用F1的花粉形成新个体⑤的方法叫做_________,该方法培育出的个体应称为_________。

(4)D是多倍体育种的方法,和B过程一样都用秋水仙素处理,但是原理和作用不同,秋水仙素在B是诱发产生_________,在D是使_________,前者一般作用于细胞周期的_________,后者作用于细胞周期的_________。

Ⅱ.对水稻中的一个矮秆粳稻和一个高秆糯稻品种分别做以下检查:各取其花粉样品,滴一滴碘液,分别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矮秆粳稻的花粉全部被染成蓝黑色,高杆糯稻的花粉全部被染成红褐色,以这两个品种的水稻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①F1全部是粳稻。

②F1种下去全部长成高秆。

③F1抽穗开花,取其花粉样品,滴碘液,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约花粉被染成蓝黑色,被染成红褐色。

④F2中,约为粳稻,为糯稻。

⑤F2种下去,不管粳稻还是糯稻,长成的植株都约有为高秆,为矮秆。

⑥检查部分F2矮秆植株的花粉,发现有些花粉被染成红褐色。

根据以上事实,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基因突变)

(1)上述杂交实验中,亲本矮秆粳稻和高秆糯稻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茎的高度由A—a控制,粳稻、糯稻由B—b控制)

(2)解释在F1中花粉被碘液染色后两种颜色比例呈1∶1的原因________。

(3)F2中矮秆且花粉全部被染成红褐色的植株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在F2中所占比例为________。

答案:(22分)Ⅰ(共12分)

(1)细胞工程 甲

(2)CUC

(3)杂交育种 花药离体培养 单倍体

(4)基因突变 染色体加倍 间期 分裂前期 Ⅱ(每空2分,共10分)

(1)aaBB AAbb

(2)F1粳稻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当F1产生配子时,B、b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3)aa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