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变异与育种

2014-5-11 0:37:02下载本试卷

课时练习   变异与育种

1.(2005·广东生物·11)以下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都会遗传给后代   B、基因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不一定导致性状改变

C、染色体变异产生的后代都是不育的  D、基因重组只发生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

2.(2005·广东生物·19)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要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最简捷的方法是(  )

 A、单倍体育种   B、杂交育种     C、人工诱变育种  D、细胞工程育种

3.(2005·上海生物·27)现有黑色短毛兔和白色长毛兔,要育出黑色长毛兔。理论上可采用的技术是①杂交育种②基因工程③诱变育种④克隆技术  (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4.(西26)下列关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和基因突变的主要区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是由于DNA分子发生碱基对的缺失、增添和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变化

B.基因突变可发生回复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则不能发生回复突变

C.基因突变是微小突变,其遗传效应小;而染色体结构变异是较大的变异,其遗传效应大

D.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可通过显微镜观察进行鉴别,而基因突变则不能

5.(海21)某原核生物因一个碱基对突变而导致所编码蛋白质的一个脯氨酸(密码子有CCU、CCC、CCA、CCG)转变为组氨酸(密码子有CAU、CAC)。基因中发生改变的是 (  )

A.G≡C变为T=A  B.A=T变为C≡G  C.鸟嘌呤变为胸腺嘧啶 D.胞嘧啶变为腺嘌呤

6.(东26)用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小麦与矮秆(d)易染锈病(t)小麦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如下所示。此育种程序中依次使用的生物      (  )

高秆抗锈病×矮秆易染锈病—→F1—→花药—→幼苗—→选出符合要求的品种

  ①植物杂交  ②细胞融合  ③组织培养  ④诱变技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海22)通过单倍体的途径培育小麦新品种可以大大缩短育种年限,培养单倍体苗所用的花药应取自于                         (  )

A.某一优良品种   B.被确定为父本的植株  C.F1   D.F2

8.(2005·全国卷Ⅲ·31)(21分)已知水稻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有芒(B)对无芒为显性,两对基因自由组合,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4条。现用单倍体育种方法选育抗病、有芒水稻新品种。

(1)诱导单倍体所用的花药,应取自基因型为    的植株。

(2)为获得上述植株,应采用基因型为        的两亲本进行杂交。

(3)在培养过程中,单倍体有一部分能自然加倍成为二倍体植株,该二倍体植株花粉表现

   (可能或不育),结实性为     (结实或不结实),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4)在培养过程中,一部分花药壁细胞能发育成植株,该二倍体植株花粉表现   (可能或不育),结实性为   (结实或不结实),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5)自然加倍植株和花药壁植株中都存在抗病、有芒的表现型。为获得稳定遗传的抗病、有芒新品种,本实验应选以上两种植株中的    植株,因为自然加倍植株    ,花药壁植株    

(6)鉴别上述自然加倍植株与花药壁植株的方法是            

9.(06北京卷30)( 18 分)为丰富植物育种的种质资源材料,利用钴 60 的γ射线辐射植物种子筛选出不 同性状的突变植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钴60 的γ辐射用于育种的方法属于               育种。

(2)从突变材料中选出高产植株,为培育高产、优质、抗盐新品种,利用该植株进行的部分杂交实验如下:


① 控制高产、优质性状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联会期   (能、不能)配对。

② 抗盐性状属于        遗传。

(3)从突变植株中还获得了显性高蛋自植株(纯合子),为验证该性状是否由一对基因控

制,请参与实验设汁并完善实验方案:

① 步骤 l :选择                  杂交。

预期结果                        

② 步骤 2 :                        。

预期结果                        

③ 观察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如果                  相符,可证明该性状由一对基因控制。

10.(06江苏生物38)(7分)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受达尔文进化思想的启发,广泛开展了人工动、植物育种研究。通过人工创造变异选育优良的新品种。这—过程人们形象地称为“人工进化”。

(1)某农民在水稻田中发现一矮秆植株,将这株水稻连续种植几代,仍保持矮秆,这种变异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的    期。

(2)我国科学家通过航天搭载种子或块茎进行蔬菜作物的育种,用空间辐射等因素创造变异。这种变异类型可能属于         。与诱变育种方法相比,DNA重组技术最大的特点是   

(3)若以某植物抗病高秆品种与感病矮秆品种杂交,选育抗病矮秆品种,其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   。假设该植物具有3对同源染色体,用杂种一代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其单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遗传物质)完全来自父本的概率为    

(4)“人工进化”和自然界生物进化—样,它们的实质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