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高三生物第二学期统一考试

2014-5-11 0:37:03下载本试卷

高三生物第二学期统一考试

试卷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生物同化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物体吸收的物质都用于同化作用    B、生物同化作用的每一步都能储存能量

C、生物同化作用主要在细胞中进行      D、生物同化作用不需要消耗能量

2、在小麦种子的萌发过程中,种子中有机物,种子胚中的DNA分子总量变化为

A、增多、减少    B、减少、增多    C、增多、增多    D、减少、减少

3、下列关于叶绿体在细胞中的分布,正确的是

A、在强光下,叶绿体以其侧面对着光源,以利于接受较多的光

B、在弱光下,叶绿体以其较大的面对着光源,可以接受更多的光

C、在弱光下,叶绿体会较多的聚集在背光一侧

D、对于一般的叶片,背光面的细胞中含有较多的叶绿体

4、用KH2PO4、KNO3、MgSO4、NH4NO3溶液为培养植物的大量元素配方溶液,这一配方是不能满足植物对大量元素的需求的,正确的修改是

A、用MnCl2代替KH2PO4         B、用NaNO3代替KNO3

C、用ZnSO4代替MgSO4          D、用Ca(NO32代替NH4NO3

5、某种生物的卵细胞中有6条染色体,其中来自父方的染色体数目为

A、3条       B、6条        C、3条或6条      D、无法确定

6、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有丝分裂过程,参照下表选择最佳实验材料为

植物种别(选项)

细胞周期(小时)

分裂间期

分裂期

合计

A

10.6

0.4

11

B

18

0.5

18.5

C

16.5

2

18.5

D

10.4

2.3

12.7

7、在光的照射下,叶绿体内少数处于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能连续不断的丢失电子和获得电子,从而形成电子流,使光能转换成了电能。随着光能转换成的电能,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能使NADP+(辅酶Ⅱ)形成NADPH(还原型辅酶Ⅱ),这一过程中NADP+得到

A、一个电子和一个氢离子          B、二个电子和一个氢离子

C、二个电子和一个氢原子          D、二个正电荷和一个氢原子

8、给长时间昏迷的病人连续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CO2,这样做的原因是

A、节约氧气  B、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  C、维持肺通气量的平衡  D、抑制呼吸中枢

9、将植物栽培在适宜的光照、温度和充足的CO2条件下,如果将环境中的CO2突然降至极低水平,此时叶肉细胞内C3化合物、C5化合物和ATP含量的变化情况依次是

A、增多、减少、增多           B、减少、增多、增多

C、减少、增多、减少           D、增多、减少、减少

10、某人按实验要求禁食了两周,但每天滴注含量适宜的各种有机物。实验后期此人出现心肌自动节律性异常等临床症状。此人不会同时出现下列哪项

A、血钾含量下降   B、醛固酮分泌量增多   C、尿液中有钾  D、尿液中没有钠

11、关于细菌生长曲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调整期和对数期与种群变化的“J”型曲线相似

B、处于稳定期的细菌的个体形态和生理特性稳定

C、在对数期,细菌生长繁殖速度快,代谢旺盛

D、在衰亡期,细菌与无机环境斗争最激烈

12、下列生理反应中,会使细胞释放组织胺的反应是

A、效应T细胞与被感冒病毒侵染的细胞密切接触     B、抗原被呈递给T细胞

C、病原体被吞噬细胞吞噬      D、青霉素皮试中部分人的注射部位皮肤会红肿

13、与组织液成分最接近的是

A、血浆       B、淋巴    C、原尿      D、汗液

14、如果科学家通过转基因技术成功的将一位未婚女性血友病患者的造血细胞进行改造,使其凝血功能恢复正常。则她婚后生育患血友病男孩的几率是

A、0        B、50%    C、100%      D、25%

15、下列各实例中,不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出生6个月以内的婴儿,从母体获得抗体,一般不会患病

B、细胞的代谢会产生过氧化氢,后者能诱发基因突变,导致癌病变。但细胞内的过氧化氢酶可分解过氧化氢为水和氧气

C、患甲型肝炎病后或隐性感染后,对同型肝炎再感染具有抵抗力

D、注射乙肝疫苗,可预防乙型肝炎

16、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通过人体自身调节实现        B、包括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C、包括pH的调节,血糖的调节      D、体温的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范畴

17、某健康人适量进食较多的糖和食盐,那么他排出的尿液中所含有的葡萄糖和无机盐的量是

A、无机盐增多,糖未增多         B、糖增多,无机盐未增多

C、二者都增多              D、二者都未增多

18、1982年,科学家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得到体型巨大的“超级小鼠”,其运用的方法是

A、把牛的生长素基因和大象的生长素基因分别注入到小白鼠的受精卵中

B、把人的生长素基因和牛的生长素基因分别注入到小白鼠的受精卵中

C、把植物的细胞分裂基因和生长素基因分别注入到小白鼠的受精卵中

D、把人的生长素基因和牛的生长素基因分别注入到小白鼠的卵细胞中

19、下图表示生物体内的3个物理过程(a、b、c),在三个过程中,Y代表的物质分别为


A、酶、抗体、载体  B、抗体、载体、酶  C、载体、抗体、酶 D、酶、载体、抗体

20、植物细胞工程中,当原生质体融合成一个细胞后,需要诱导出细胞壁,参与这一过程的细胞器是

A、叶绿体、高尔基体 B、线粒体、叶绿体 C、线粒体、内质网 D、线粒体、高尔基体

21、研究疯牛病的病原体时发现:经过各种核酸水解酶处理后,该病原体仍具有感染性。从生命的化学本质来看,组成该病原体的化学成分的基本单位可能是

A、葡萄糖       B、脱氧核苷酸   C、氨基酸    D、核糖核苷酸

22、中科院动物所和福州大熊猫研究中心合作,通过将大熊猫的细胞核植入去核后的兔子卵细胞中,在世界上最早克隆出一批大熊猫胚胎,这表明我国的大熊猫人工繁殖研究再次走在世界前列。下列有关克隆大熊猫胚胎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形成早期胚胎的过程中,依次经历了卵裂、囊胚、原肠胚等几个阶段

B、兔子卵细胞质的作用是激发大熊猫细胞核的全能性

C、克隆出的早期胚胎中,各细胞间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

D、在形成早期胚胎的过程中,尚未出现细胞的分化

23、下列对人体血糖含量的调节起协同作用的一组激素是

A、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           B、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

C、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          D、促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激素

24、下图是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对该图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图中X与Y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

B、图中a与b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C、甲状腺活动只受垂体促激素的调节

D、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起着反馈调节的作用

25、如图所示为面包霉体内合成氨基酸的途径。若在发酵工程中利用面包霉来大量合成氨基酸A,应采取的最佳措施是

A、改变面包霉的细胞膜通透性

B、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发酵

C、对面包霉进行诱变处理,选育出不能合成酶②的菌种

D、对面包霉进行诱变处理,选育出不能合成酶③的菌种

26、下列有关免疫的论述错误的是

①胸腺在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是分化出造血干细胞,进而使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淋巴细胞

②各种免疫过程是由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完成的

③B淋巴细胞产生的抗体能对天花病毒起免疫作用

④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均能识别抗原

⑤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⑥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叫做过敏反应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④⑤⑥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题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其他情况不给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中,编码区也含有不能编码蛋白质的序列

B、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中没有外显子,只有内含子

C、基因的非编码区通常不起什么作用

D、基因结构中的非编码序列是位于编码区上游和下游的核苷酸序列

2、玉米叶片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有

A、维管束细胞    B、维管束鞘细胞    C、叶肉细胞    D、保卫细胞

3、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需要的生物工程是

A、基因工程      B、细胞工程       C、发酵工程    D、酶工程

4、下列生理现象中,不需要由细胞自己提供能量的是

A、细胞吸收甘油               B、氧气从肺泡进入毛细血管

C、水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被光解         D、神经冲动过后恢复静息电位

5、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重组只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

B、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自由组合

C、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

D、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发生重组

6、右图为马的生活史,有关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丝分裂发生在Ⅰ→Ⅱ,Ⅳ→Ⅰ

B、基因重组发生在Ⅲ→Ⅳ

C、基因突变可发生在Ⅰ→Ⅱ,Ⅱ→Ⅲ,Ⅳ→Ⅰ

D、Ⅳ为新个体发育的起点


江苏省扬中市2003-2004第一学期统一考试

生物试卷

第Ⅰ卷答题纸

一、单选题(共52分,每题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B

B

D

D

D

B

B

B

B

B

D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B

B

D

A

B

C

D

C

D

C

C

D

A

二、多选题(共18分,每题3分)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B C D

 B C D

 A C D

A B C

 A D

 A C D

第Ⅱ卷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共80分)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请根据下列资料,回答问题。(8分)

(1)、从结构与功能统一的生物学观点看,胰岛细胞和性腺细胞中都含有较多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

(2)、与特异性免疫有关的淋巴细胞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分化发育来的。

(3)、图代表阳生植物的一个叶肉细胞及其相关生理过程示意图。

①图中A、B两种结构的膜面积都很大,其中A增加膜面积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B增加膜面积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加入C18O2作为该细胞某一生理作用的原料,则在较强的光照条件下,图中含有18O的呼吸作用产物的主要去向是图中的__________途径。(用图中字母表示)

③假如该图代表抗虫棉的一个叶肉细胞,抗虫基因在B结构内。这种抗虫基因的遗传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假如紫茉莉纸条上的叶肉细胞都呈该图所示,则该枝条接受了花斑枝提供的花粉后,产生的F1枝条的颜色是__________。

2、为细胞合成代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图中结构②为__________,在结构①上合成的物质在这里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加工,据图可以判断该细胞正在合成的物质是__________。

(2)结构②、③、④之间通过__________形式,形成__________而发生联系。

(3)直接参与这一生理过程的细胞器除图中的①、②、③以外还应有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细胞核内双链DNA分子中腺嘌呤a个,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为N/M(M>N),则这个DNA分子中鸟嘌呤个数为     

A、(aM/N)-a  B、(aM/2N)-a  C、(aM/2N)  D、(N-2a)/2M

3、某同学在做微生物实验时,不小心把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混在一起。请你完成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的设计实验步骤,并回答有关问题:(7分)

(1)、主要步骤:

①制备两种培养基,一种是__________培养基,另一种是__________的培养基。分别分成两份,依次标上A、A′和B、B′,备用。

②分别向A、B培养基中接种__________。

③接种后,放在恒温箱中培养3-4天。

④分别从A、B培养基的菌落中挑取生长良好的菌种,接种到A′、B′培养基中。

⑤接种后,把A′、B′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3-4天。

(2)、回答问题:

①在步骤①和②中,为保证无杂菌感染,实验中应采用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④⑤两个步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为发酵工程生产产品的流程简图,请据图分析回答:(7分)

(1)、从自然界直接获得的菌种,产量一般都比较低,不能满足人们对各种发酵产品的需求。现在,生物学家一般通过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三种方法获得符合人们要求的生产用菌种。

(2)、在啤酒生产过程中,向接种酵母菌的麦芽汁充氧,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而产物酒精是酵母菌在__________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

(3)、利用谷氨酸棒状杆菌生产味精的过程中,发酵罐中的培养基通常用豆饼的水解液、玉米浆、尿素、磷酸二氢钾、氯化钾、硫酸镁、生物素等配置而成的培养液,并且发酵过程中要不断通入无菌空气,说明谷氨酸棒状杆菌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谷氨酸棒状杆菌代谢产物谷氨酸合成过量时,会抑制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就会影响谷氨酸的进一步生产,为了使谷氨酸能迅速的排放到细胞外,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5分)

(1)、递质存在于[ ] __________中,该结构的形成与细胞器__________有关,递质将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递质的分泌过程说明细胞内的生物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特点是__________。

(3)、维持Na+、K+在膜内外的浓度差异,与[ ] __________的代谢活动有密切关系。

6.为某营养成分在人体血液中的含量变化曲线,试分析此图并回答问题:(8分)

(1)此营养成分是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现AB过程的生理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现CD过程是由某些激素参与的,这些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不同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属于__________。

(4)调节该营养成分在血液中含量变化的神经中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支配该激素分泌的神经主要是__________。

7.(1)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HIV存在于艾滋病患者的细胞中,其遗传物质RNA逆转录形成的DNA可整合到患者细胞的基因组中,这样每个被感染的细胞就成为产生HIV的工厂,每个被感染的细胞裂解都可以释放数百万个HIV。人若感染HIV,潜伏期一般2-10年(如图25-10所示),一旦确诊为艾滋病,一般2-3年死于其他疾病或癌症。请回答下列问题:(9分)

①曲线I AB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②HIV主要攻入人的__________细胞。B点的存在说明了HIV的遗传物质经________________潜伏在感染细胞中。CD段说明HIV在血液中的数量上升。

③根据以上资料分析,结合遗传信息传递图解

你认为控制HIV产生新个体的最佳环节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为获得较多的DNA样品,科学家通过PCR技术使DNA分子大量复制。若把一个用15N标记的DNA分子放入器皿中,以14N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连续复制五代之后,则15N标记的DNA分子占全部DNA总数的比例为__________。

②在研究15N标记的一个DNA分子中,发现有35%的腺嘌呤,请同学们帮助分析一下,由15N标记的这个DNA分子中的一条链上,鸟嘌呤含量的最大值可占此链碱基总数的__________。

③科学家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克服了远缘杂交不育的障碍,获得了自然界没有的新品种,细胞融合技术育种的原理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远缘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及多倍体育种工作中,目前常用且较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或萌发的种子,该物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2分)如图,c表示细胞,d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a、b分别是水的来路和去路。请回答:

(1)若c是植物种子的一个细胞,在收获后晒干时,晒去的水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若c是生长状态的一个细胞,它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方式是_________。从运动方向看,吸收二氧化碳是从______浓度到_____浓度,吸收水则从_____浓度到_____浓度。

(3)若c是人体的一个细胞,则d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c是人体的一个肾小管细胞,可作用于它的与水吸收有关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_,它吸收的水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c是可感知渗透压的细胞,则它位于__________。当人大量出汗时,渗透压将__________,这时c细胞所在器官作出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图是用胡萝卜根进行组织培养某些过程示意图,请回答:(6分)

(1)、请把组织培养的过程按正常顺序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D上的细胞团是__________,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C的培养物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原理上讲,植物细胞有形成再生植株的可能性,这是__________________的表现。

(5)、从遗传特性上分析(不考虑其他因素),B的性状表现与亲本__________。

10、某同学利用下列装置研究CO2含量以及光照强度对某种绿叶光合作用的综合影响。实验过程用同种、状况相同的若干新鲜叶片在室温25℃下进行,通过缓冲液调节密闭小室空间CO2浓度的相对恒定。对相应装置精确测量的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10分)

(1)、第3组装置中液滴右移的生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装置在2h内,缓冲液释放到密闭小室空间的CO2约为__________mg。第3、4组结果相同,限制4装置光合作用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

(2)、装置虽均置于25℃环境下,但有同学认为液滴移动的量不一定真正代表光合作用释放O2的量,因为光照引起的__________会导致密闭小室内气体的物理性膨胀。因此,实验方案应再作完善。

组别

实验条件

液滴移动(ml/h)

光强(lx)

CO2(%)

1

800

0.03

右移6.0

2

1000

0.03

右移9.0

3

1000

0.05

右移11.2

4

1500

0.05

右移11.2

5

1500

0.03

右移9.0

(3)、某同学认为本实验不能令人信服的说明光强和CO2浓度的相互关系,使光合作用进一步增强。该同学又增设了一组实验,你认为改组的条件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利用该装置研究叶片有氧呼吸强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趋势。

A、方法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10 C B B D D D B B B B 11-20 B D B B B D A B C D 21-26  C D C C D A

二、多选题

1、BCD 2、BCD 3、ACD 4、ABC 5、AD 6、ACD

三、非选择题(除特殊说明外,每格1分)

1、(1)高尔基体 (2)骨髓中造血干细胞 (3)①囊状结构的薄膜重叠 ;线粒体内膜向内凹陷形成嵴 ②d ③母系遗传,杂种后代无一定的分离比例(2分)  ④绿枝

2、(1)内质网; 组装、折叠、糖基化; 蛋白质(或酶) (2)出芽; 小泡 (3)线粒体 该物质的合成提供能量 (4)B

3、(1)、①无氮; 加青霉素; ②混合菌 (2)、①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 接种环在酒精灯火焰上灭菌; 接种过程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②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

4、(1)、诱变育种; 基因工程; 细胞工程 (2)、使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迅速繁殖;无氧呼吸 (3)、异氧需氧型; 改变细胞膜的透性

5、(1)、⑤突触小泡; 高尔基体; 在结构功能上有一定的联系 (2)、单向的 (3)、⑦线粒体

6、(1)、葡萄糖; 其浓度在80-120mg/dL (2)、糖类经消化吸收 (3)、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协同作用 (4)、下丘脑; 交感神经(植物性神经)

7、(1)、①效应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或感染细胞),使HIV暴露,再经抗体作用,吞噬细胞将HIV吞噬分解(2分)  ②T淋巴; 逆转录形成DNA  ③抑制逆转录 (2)①1/16  ②30% ③细胞的全能性; 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加倍的染色体不分离,进而使细胞正常分裂

8、(1)、部分自由水, (2)、自由扩散; 高; 低; 低; 高 (3)、提供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体内营养 (4)、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 原尿 (5)、下丘脑; 升高; 分泌抗利尿激素

9、(1)、B→D→C→A (2)、愈伤组织; 失去分化,且较均一(或排列疏松,高度液泡化,均一,色浅) (3)、细胞分化导致器官形成 (4)、细胞全能性 (5)、表现相同

10、(1)、光合作用产生的O2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O2(2分); 44; CO2浓度 (2)、温度的变化(升高) (3)、光强为800 lx,CO2浓度为0.05% (4)、A①用同种、状况相同的新鲜叶片和相应的死叶片分别完成题中装置(各三套); ②每隔一定时间观测毛细刻度管液滴移动的量,取相同处理结果的平均值; ③记录结果 B液滴左移,且速率渐慢,直至不再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