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第五章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2014-5-11 0:37:03下载本试卷

高三生物选修《第五章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单元测试

一、       单选题(35分)

1.控制细菌的抗药性、固氮、抗生素生成等性状的基因位于(  )

A. 核区 B.线粒体 C. 核糖体 D.质粒
2.通常用来作为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是( )
  A. 细菌体积  B.细菌形态  C.菌落特征 D.细菌结构
3.要从多种细菌中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基要用 (  )
  A. 加入青霉素的培养基 B.加入高浓度食盐的培养基  C.固体培养基  D.液体培养基
4.下列与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异常旺盛无关的原因是 (  )
  A.表面积与体积比大   B.数量多  C.对物质的转化利用快  D. 表面积大
5.下列微生物的产物中没有菌种特异性的一组是 ( )
A.氨基酸、核苷酸、多糖、毒素、激素    B.核苷酸、维生素、多糖、脂类、氨基酸                                 C.多糖、脂类、维生素、抗生素、氨基酸   D.氨基酸、多糖、维生素、色素、抗生素
6.可用于观察细菌运动的培养基是 (  )
  A.固体培养基 B.半固体培养基  C.液体培养基   D.天然培养基
7.研究微生物的生长是以群体为单位的,这项研究不包括 (  )
  A.菌落的生长 B.繁殖  C.群体细胞数增加  D.个体的体积增大
8.作为生产用和科研材料用的菌种,常选 (  )
  A.稳定期  B.衰亡期 C.调整期  D. 对数期
9.下列不属于微生物的是  (     )                                                   A.原核生物 B.原生生物 C.真菌 D.微小动植物
10.在微生物生长的过程中,细胞形态最多和数目最多的时期是 (  )
  A.对数期、稳定期  B.衰亡期、对数期  C.稳定期、衰亡期  D.衰亡期、稳定期      11.环境中氧含量的状况,对不同代谢类型的微生物群体的生长具有不同的影响,下列菌中无明显影响的是 (  )
  A.酵母菌  B.产甲烷杆菌  C.破伤风杆菌  D.乳酸菌
12.微生物群体生长状况的测定方法可以是 (  ):①测定样品的细胞数目 ②测定次级代谢产物的总含量 ③测定培养基中细菌的体积 ④测定样品的细胞重量
  A.②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13.微生物代谢的调节属于 (  )
  A.神经调节  B.激素调节 C.酶的调节  D.基因调节
14.在细菌培养中,所制备的斜面培养基形成的斜面的长度不超过试管总长的( )
  A.l/5 B.2/3 C.1/4  D.1/2
15.在培养基的配制过程中,具有如下步骤,其正确顺序为 ( )
  ①溶化 ②调pH ③加棉塞 ④包扎 ⑤培养基的分装 ⑥称量
  A.①②⑥⑤③④  B.⑥①②⑤③④  C.⑥①②⑤④③  D.①②⑤④⑥③
16.通过影响微生物膜的稳定性,从而影响营养物质吸收的因素是(  )
  A.温度  B. pH  C.氧含量  D.前三者的共同作用
17.在实际生产中,对数期的长短取决于(  )
  ①培养罐的大小 ②接种量的大小 ③培养基的多少 ④代谢产物合成的多少
  A.②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18.发酵是利用微生物生产有用代谢产物的一种生产方式,通常说的乳酸发酵属于 (  )
  A.固体发酵  B.液体发酵  C.氨基酸发酵  D.需氧发酵
19.圆褐固氮菌可利用的氮源是 (  )
  A.氨 B.分子氮  C.尿素   D.蛋白陈
20.多数真菌的最适pH出为(  )
  A.5.0~6.0 B. 6.0~7.0  C.4.0~5.0  D.3.0~4.0
21.酵母菌培养过程中的生长曲线如图所示: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生长时期,其中适于作为生产用菌种的时期是

A  a  B b  C c  D d

22.关于微生物代谢产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初级代谢产物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须的

 B.次级代谢产物并非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须的
 C.次级代谢产物在代谢调节下产生     

 D.初级代谢产物的合成无需代谢调节
23
.单细胞蛋白是通过下列何种方法获得的 ( 
  A.基因工程  B.细胞工程  C.发酵工程  D.酶工程
24
.某药厂用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生产谷氨酸,结果代谢产物没有谷氨酸而产生乳酸及琥珀酸,其原因是 ( 
  A.温度控制不适 B.通气量过多  C. pH呈酸性   D.溶氧不足
25
.下列可用于生产谷氨酸的菌种是 ( 
  A.谷氨酸棒状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B.链球菌、大肠杆菌
  C.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    D.大肠杆菌、乳酸菌
26
.发酵过程中,不会直接引起pH变化的是 ( 
 A.营养物质的消耗           B.微生物呼出的CO

C.微生物细胞数目的增加        D.次级代谢产物的积累
27
.能为发酵工程提供菌种的是  )
  A.植物体细胞杂交  B.动物细胞融合  C. 目的基因转移  D.聚乙二醇处理大肠杆菌
28
.根据酶在生物体内存在的部位,可分为胞内酶和胞外酶,下列酶中属于胞外酶的是
  A.呼吸酶  B.光合酶  C.消化酶 D.解旋酶 
29
.在生产实践中,如果接种量大,则细菌生长的情况是     

A.调整期延长 B.调整期缩短   C.对数期缩短     D.稳定期后移

30.微生物体内抗毒素、抗生素、色素等的形成时期主要是在 (   )

A.调整期  B.对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31.所有细菌都具有特征是( 

A 都是异养生物 B 仅在有水条件下繁殖 C 仅在有氧条件下生长 D 生存温度都超过80℃

32.关于灭菌和消毒的不正确的理解是 (  )
 A.灭菌是指杀灭环境中的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  B.消毒和灭菌实质上是相同的
 C.常用灭菌方法有加热法、过滤法、紫外线法、化学药品法 D.接种环用烧的法灭菌
33.构成流感病毒的结构是 (  )
A.荚膜、衣壳、核酸  B.鞭毛、核酸、衣壳  C.囊膜、鞭毛、核酸  D.囊膜、衣壳、核酸
34.下图是表示温度对微生物的生长影响,其中正确的是 (  )

35.酵母菌培养液常含有一定浓度的葡萄糖,但当葡萄糖浓度过高时,反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原因是 ( 

 A.碳源供应太充足       B.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 

C.改变了酵母菌的出值       D.葡萄糖不是酵母菌的原料

二、多选题(10分):

36.发酵工程的第一个重要工作是选择优良的单一纯种。消灭杂菌,获得纯种的方法包括

A 根据微生物对碳源需要的差别,使用含不同碳源的培养基

B 根据微生物缺乏生长因子的种类,在培养基中增减不同的生长因子

C 根据微生物遗传组成的差异,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比例的核酸

D 根据微生物对抗菌素敏感性的差异,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的抗菌素

37.谷氨酸发酵生产中,控制好发酵的条件十分是重要的,下列关于谷氨酸发酵过程中的处理正确的是:

A.从控制磷脂或使细胞膜受损入手,提高谷氨酸棒状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有利于提高谷氨酸的合成速度

B.谷氨酸棒状杆菌属于好氧型细菌,发酵过程中应进行通气和搅拌,以提高培养液中的溶氧量

C.控制CN比例为31,既有利于谷氨酸棒状杆菌的大量繁殖又有利于谷氨酸的大量合成

D.在发酵过程中应保持pH呈酸性,有利于谷氨酸高效持久的大量合成

38. 下列关于微生物代谢的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初级代谢产物的合成无需酶活性的调节  B.次级代谢产物的生成是酶调节的结果

C.组成酶只受酶合成调节        D.诱导酶受到酶合成的调节和酶活性的调节

39.下列关于微生物代谢产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可以分为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级代谢产物  B.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

C.可能积累在细胞内,也可能排到外环境中 D.抗生素、毒素、激素、色素都属于代谢产物

40.培养硝化细菌和圆褐固氮菌的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的区别是

   A.前者需氮源,后者需无机碳源   B.前者需氮源,后者需有机碳源

   C.前者不需碳源,后者不需氮源  D.前者需无机碳源,后者需无机氮源

三、简答题(35分):
41.下图是人们利用黄色短杆菌合成赖氨酸的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生产实际中,人们通过黄色短杆菌的选育培养,大量生产赖氨酸的过程叫_________________。赖氨酸是黄色短杆菌的___________________产物。

2)用黄色短杆菌大量生产赖氨酸,培养基属于(        

A.液体培养基  B.半固体培养基   C.固体培养基      D.天然培养基

3)为了解决生产赖氨酸遇到的问题,科学家们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选育出不能合成高丝氨酸脱氢酶的菌种。

4)在黄色短杆菌培养过程中,培养基的pH会发生变化,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的pH变化会影响黄色短杆菌种细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此,调节和控制培养基pH的方法___________        ________

42.如右表所示为某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请回答:

成分

含量

NaNO3

3 g

K2HPO4

1 g

KCl

0.5 g

MgSO4·7H2O

0.5 g

FeSO4

0.01 g

(CH2O)

30 g

H2O

1 000 ml

青霉素

0.1万单位

(1)依物理性质,该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依用途划分,则属于        培养基。
(2)依培养基原料,所培养微生物的同化类型是       ,培养的微生物可能是       
(3)该培养基中的碳源是      ,有无生长因子    
(4)如要鉴别自来水中的大肠杆菌是否超标,至少要加入                   ,除去        
43.下图表示的是黄色短杆菌群体的生长曲线,A点表示将n个细菌接种到发酵罐中培养。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接种一段时间后,菌数迅速增长(如图BC段),此时种群数量变化J型曲线相似。原因是             

(2)若黄色短杆菌每20min繁殖一代,调整期后连续繁殖2h,发酵罐中的菌数为              

(3)AE段与种群数量变化的S型曲线相似,原因是

                          

(4)DE段表示黄色短杆菌群体生长进入      期,该期是积累        产物的关键时期,可采用的方法是延长生长时间达到增产目的。

(5)当细胞出现多种形态,甚至畸形时,说明黄色短杆菌群体生长进入到图中[  ]   期。

(6)种内斗争最激烈的区段是      ,黄色短杆菌与无机环境斗争最激烈的区段是      

44.右下图是某种病毒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回答:

1)组成3的单位是      ,其化学成分是        
2)决定病毒特异性的是[             
3)若将432P标记,从病毒的增殖过程及结果看不仅证明      

                          ,而且还证明                          

45.下图为细菌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要观察细菌的子细胞群体的特征,应该用      培养基,此菌的菌落特征是                        

(2)影响细菌生长的环境因素主要为                 。

(3)此菌若为生产疫苗的“工程菌”,则,疫苗产量最高的时期

             期。

(4)假定在细菌培养过程中,分离获得了不能合成某种维生素的营养缺陷型菌株,请设计一个实验以鉴定这种维生素的类型。

  第一步:将变异菌株接种到        培养基上扩大培养;

   第二步:(简要写出以后的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分析:                                       

选择题答题纸(单选1/个,多选2/个)

1——5             6——10             11——15

1620             21——25             26——30

3135           

36        37       38       39        40

姓名:        班级:       学号:

第五章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D

C

B

B

B

B

D

D

D

D

A

B

C

D

B

B

B

B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B

A

B

D

C

D

C

C

C

C

C

C

B

B

D

A

B

多选题题号

36

37

38

39

40

答案

ABD

AB

BD

ACD

BC

三.简答题:

41.(1)发酵工程 初级代谢 2AD 3)诱变育种 

4)菌体对营养物质的利用和代谢产物的积累 酶的活性 膜的活性  

在培养基中添加pH缓冲液

42.(1)液体  选择  2)异养型  酵母菌或霉菌  3 CH2O   

4)琼脂  尹红—美蓝  青霉素

43.(1 营养充足,培养条件适宜

(2)64n (3) 营养物质的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pH的变化

(4)稳定  次级代谢 (5)FE衰亡 (6)DE EF

44.(1)衣壳粒  蛋白质  2 [3]衣壳  3DNA是遗传物质 DNA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45.(10分)(1)固体 大而扁平、边缘呈波状或锯齿状  (2)温度、pH值、氧气

  (3)   稳定。  (4)完全

第二步:配制系列培养基,每种培养基为只添加某一种维生素的“完全培养基”;将扩大培养的变异菌种分别接种到上述培养基中培养;观察细菌生长情况。 

 实验结果分析:细菌能正常生长的培养基中所添加的维生素,就是该变异菌株不能合成的维生素。

第五章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D

C

B

B

B

B

D

D

D

D

A

B

C

D

B

B

B

B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B

A

B

D

C

D

C

C

C

C

C

C

B

B

D

A

B

多选题题号

36

37

38

39

40

答案

ABD

AB

BD

ACD

B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D

C

B

B

B

B

D

D

D

D

A

B

C

D

B

B

B

B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B

A

B

D

C

D

C

C

C

C

C

C

B

B

D

A

B

多选题题号

36

37

38

39

40

答案

ABD

AB

BD

ACD

BC

三.简答题:

41.(1)发酵工程 初级代谢 2AD 3)诱变育种 

4)菌体对营养物质的利用和代谢产物的积累 酶的活性 膜的活性  

在培养基中添加pH缓冲液

42.(1)液体  选择  2)异养型  酵母菌或霉菌  3 CH2O   

4)琼脂  尹红—美蓝  青霉素

43.(1 营养充足,培养条件适宜

(2)64n (3) 营养物质的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pH的变化

(4)稳定  次级代谢 (5)FE衰亡 (6)DE EF

44.(1)衣壳粒  蛋白质  2 [3]衣壳  3DNA是遗传物质 DNA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45.(10分)(1)固体 大而扁平、边缘呈波状或锯齿状  (2)温度、pH值、氧气

  (3)   稳定。   (4)完全

第二步:配制系列培养基,每种培养基为只添加某一种维生素的“完全培养基”;将扩大培养的变异菌种分别接种到上述培养基中培养;观察细菌生长情况。 

 实验结果分析:细菌能正常生长的培养基中所添加的维生素,就是该变异菌株不能合成的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