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植物的代谢
一.选择题:
1.在光照条件下,某些色素能够吸收并传递光能,将光能传递给少数叶绿素a,这时,叶绿素a分子所处的状态为 ( )
A.被抑制、得到电子 B.被激发、得到电子
C.被抑制.失去电子 D.被激发、失去电子
2.辅酶II形成还原型辅酶II的反应方程式为 (
)
A. NADP++2e-十H—→NADPH+
B. NADP++2e-十H+—→NADPH
C. NADP+e-+H+—→NADPH
D. NADP十e-+H—→NADPH-
3.在暗反应过程中, NADPH的作用是 ( )
A.为C3化合物还原提供能量 B.还原C3化合物
C.与ATP的作用完全相同 D.A和B
4.高等植物的最终电子供体和受体应是 ( )
A,光能和CO2
B.CO2和ATP C. ATP和水 D.水和NADP+
5.光合作用过程中,不在叶绿体基粒囊状结构的薄膜上进行的是 ( )
A. NADP+变为NADPH B.氧气的生成
C. ADP转变为ATP D.CO2的固定和还原
6.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素a分子将光能转变的电能,可以被下列哪组物质吸收( )
A.NADP+和ATP B.NADP+和ADP、Pi
C,NADPH和ATP D.NADPH和ADP、Pi
7.《齐民要术》中,要求栽种农作物要“正其行,通其凤”,原理是(
)
A.确保通凤透光,从而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B.通风透光,可以增强农作物的呼吸作用
C.可以增强农作物的抗性
D. 增强农作物的蒸腾作用
8.当绿色植物缺磷时,光合作用明显受到阻碍,这是因为( )
A.磷是酶的重要组成成分
B.磷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成分
C.磷对维持叶绿体膜的结构和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D.糖类运输到块根、块茎和种子中都需要磷
9.C4植物具有较强光合作用的原因是有关的一种酶能催化( )
A. PEP固定较低浓度CO2
B. C5化合物与CO2结合
C. NADPH还原C3生成有机物
D. 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将光能转换成电能
10.下列措施中哪项不利于光合作用效率的提高 ( )
A.将人参、田七种植在遮阴处 B.在苹果树周围地面铺反光膜
C.用反硝化细菌拌种 D.向温室内输入一定浓度的CO2
11.C4植物与C3植物相比,其发生光合作用的场所为(
)
A. 只发生在叶肉细胞叶绿体中
B.只发生在维管束鞘细胞叶绿体中
C. 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中
D.叶肉细胞和导管细胞的叶绿体中
12.C4植物维管束鞘细胞的特点为 ( )
A.细胞个体较大,叶绿体中含有基粒
B.细胞个体较大,叶绿体中不含有基粒
C.细胞个体较小,叶绿体中含有基粒
D.细胞个体较小,叶绿体中不含有基粒
13.C4途径中CO2是从下列哪种结构中释放出来的
( )
A.维管束鞘细胞的细胞质中 B.叶肉细胞的细胞质中
C.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 D.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中
14.甘蔗在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中 ( )
A.只有C4途径 B.只有C3途径
C. 既有C4途径,又有C3途径 D. 只有C5途径
15.从生态系统物质生产的角度来分析,碳同化的意义为 ( )
A. 将ATP和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转换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B.光能转换为活跃的化学能
C.植物体内叶绿素的合成,是通过碳同化过程实现的
D. 占植物体干重90%以上的有机物,基本上是通过碳同化合成的
16.提高农作物光能利用率,需要采取的措施是 ( )
A.延长光合作用时间 B.增加光合作用面积
C.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D.ABC全是
17.CO2含量过高时,光合作用强度减弱最可能的原因是 ( )
A.CO2浓度过高,抑制了植物的光合作用
B.CO2浓度过高,抑制了植物的呼吸作用
C.CO2浓度过高,抑制了光反应
D.CO2浓度过高,抑制了暗反应
18.下面列出若干种为研究确定矿质元素X是否为植物所必需的实验方案,其中最科学合理的设计是 ( )
①以土壤为基质盆栽,浇缺少元素X的“完全营养液”②以沙土为基质盆栽,浇缺少元素X时“完全营养液”③只用缺少元素X的“完全营养液”,不用基质 ④以土壤为基质盆栽,浇蒸馏水 ⑤以沙土为基质盆栽,浇完全营养液 ⑥不用基质,只用完全营养液 ⑦不用基质,只用含元素X的蒸馏水 ⑧不用基质,只用蒸馏水
A.以④为实验组,①为对照组 B.以②为实验组,⑤为对照组
C.以③为实验组,⑥为对照组
D.以⑦为实验组,⑧为对照组
19.如果在塑料大棚中培育水稻秧苗,有利于培育出壮秧的塑料薄膜的颜色是(
)
A.,红色 B.蓝色 C.黄色 D.绿色
20.关于固氮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代谢类型是自养需氧型的 B.只能与豆科植物共生
C.促进了自然界的氮循环 D.能将NO2还原成NH3
2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土壤中的氨经过硝化细菌的作用,最终转化成硝酸盐
B.土壤中的反硝化细菌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将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并最终转化成氨气
C.植物只能利用土壤中的硝酸盐和铰盐,而不能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氮气
D.生物固氮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2.在生物固氮过程中,最终电子受体是 ( )
A.N2和乙炔 B.NH3 C.乙烯 D. NADP+
23.圆褐固氮茵除了具有固氮能力外还能 ( )
A.促进植物生根 B.促进植物开花
C.促进植物形成种子 D.促进植物的生长和果实发育
24.合理施肥的实质是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下列叙述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密切相关的是( )
①氮使叶面积增大,增大了光合面积
②氮是光合产物蛋白质的必需元素
③磷是NADP+和ATP的组成成分,可提高光合能力
④钾促进光合产物的运输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5.根瘤菌的新陈代谢类型属于 ( )
A.自养需氧型 B.异养需氧型
C.自养厌氧型 D.异养厌氧型
26. 下图曲线表示农田中Ⅰ昼夜温度变化;Ⅱ光照强度;Ⅲ植物吸收CO2的变化,请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Ⅲ曲线与时间轴交点c和e时,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和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相等
B.a点的形成是由夜间的低温造成的
C.在从时间轴上的c点开始合成有机物,到e点有机物的合成终止
D.增大曲线Ⅲ与时间轴所围成的正面积措施包括提高光照强度,CO2浓度和充足的水分供
27. 经实验测得衣藻DNA在细胞中分布如下:84%在染色体上,14%在叶绿体上,1%在线粒体上,1%游离于细胞质中。这些数据说明
A.衣藻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衣藻DNA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
C.衣藻细胞质中无DNA D.衣藻染色体由DNA、蛋白质和少量RNA组成
28. 小麦植株最上面的一片叶称为旗叶,它对小麦籽粒的产量有决定性的作用,与这种功能关系最密切的结构特点是:①细胞排列紧密 ②细胞中叶绿体数目较多 ③细胞中线粒体较少 ④叶绿体中基粒片层数量多 ⑤细胞中具有中心粒
A.①② B.④⑤ C.②④ D.③⑤
29. 种子萌发初期,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A.呼吸作用,有机物种类增加 B.有丝分裂,营养物质总量增加
C.细胞分化,总DNA含量不变 D.光合作用和减数分裂,水和DNA的总量不变
30.如下图所示,若甲表示CO2和H2O,则
A.Ⅰ是光合作用,乙是糖类和氧气,Ⅱ是呼吸作用
B.Ⅰ是光合作用,乙是呼吸作用,Ⅱ是糖类和氧气
C.Ⅰ是化能合成作用,乙是呼吸作用,Ⅱ是葡萄糖
D.Ⅰ是化能合成作用,乙是糖类和氧气,Ⅱ是呼吸作用
31. 下图是向日葵幼叶的含水量与光合强度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中不确切的一项是
A.幼叶含水多,枝叶挺拔舒展,因而有利于光合作用
B.幼叶含水多,细胞内结合水比例上升,因而有利于光合作用
C.幼叶含水少,大部分气孔关闭,因而不利于光合作用
D.幼叶含水少,叶片温度偏高,因而不利于光合作用
32.如下图所示,原来置于黑暗环境中的绿色植物移至光下后,CO2的吸收量发生了改变。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曲线AB段表示绿色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B.曲线BD段表示绿色植物仅进行光合作用
C.在B点显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相等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加
33.用甲地的高产优质枣树品种改造乙地生长健壮、但果实产量低、品质差的枣林,最经济、有效的技术是
A.用甲地的枣树花粉给乙地的枣树授粉
B.挖去乙地的枣树,种植甲地枣树的种子
C.挖去乙地的枣树,用甲地枣树的枝条进行扦插
D.将甲地枣树的芽或枝条嫁接到乙地枣树上
34.叶绿体中色素的直接作用是:①吸收光能 ②传递光能 ③转化光能 ④分解水 ⑤合成ATP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
35. 合理施肥的实质是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下列叙述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密切相关的是
①氮使叶面积增大,增大了光合作用的面积 ②氮是光合产物氨基酸的必需元素 ③磷是NADP+和ATP的组成成分,可提高光合能力 ④钾促进光合产物的运输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6. 下列哪项措施不能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A.将人参、三七种在遮阴处
B.向温室内通往一定量的CO2
C.在苹果树周围地面铺反光膜
D.白天适当降低温室内温度
37.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生的物质有
A.C6H12O6、NADPH、ATP B.NADPH、CO2、ATP
C.NADPH、O2、ATP D.C6H12O6、CO2、H2O
38.植物吸收矿质元素受内外因素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呼吸抑制剂可降低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B 在一定范围内,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
C 根吸收水分和吸收矿质元素是没有关联的
D 光合作用受阻一定时期后,有机物缺乏,影响根吸收矿质元素
![]() |
39.某学生在玻璃温室里进行植物栽培实验。为此,他对室内空气中的CO2含量进行了24小时的测定,下图所示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其测定结果的是(横坐标为当日时间,纵坐标为CO2浓度)( )
40.右图表示向日葵在24 h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据图推断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在光下,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B.在光下,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C.在暗处,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D.在暗处,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二.填空题
41.将一株植物置于密闭的容器中,用红外线测量仪进行测量,测量时间均为1h,测定的条件和结果如下表(数据均在标准状态下测 得,单位:mL),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条件变化 | 在充分光照下 | 暗处 | ||
15℃ | 25℃ | 15℃ | 25℃ | |
CO2减少量 | 22.4 | 44.8 | —— | —— |
CO2增多量 | —— | —— | 11.2 | 22.4 |
(1) 在25℃条件下,若这株植物在充分光照下1小时积累的有机物都是葡萄糖,则1小时积累葡萄糖________g。
(2) 在25℃条件下,这株植物在充分光照下1小时共制造葡萄糖________g。
(3) 如果一天有10个小时充分光照,其余时间在黑暗处度过,且昼夜温度均为25℃,假定积累的有机物都是葡萄糖,则一昼夜积累葡萄糖________g。
(4) 如果一天有10个小时充分光照,其余时间在黑暗处度过,如果光照时温度为25℃,夜间温度均为15℃,则一昼夜积累葡萄糖________g。
(5) 根据计算说明,种在新疆等地的西瓜特别甜的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2.一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小球藻放在一只玻璃容器内,使之处于气密封状态。 实验在保持适宜温度的暗室中进行,并从第5分钟起给予光照。实验中仪器记录了该容器内氧气量的变化,结果如右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0-5分钟之间氧气量减少的原因是
(2)给予光照后氧气量马上增加的原因是
。
(3)在5~20分钟之间,氧气量增加的速率逐渐减小,这是因为
(4)加入少量的NaHCO3溶液后,氧气产生量呈直线上升,这是因为
(5)加入NaHCO3溶液后,平均每分钟产生 摩尔的氧气。
43.小麦籽粒成熟过程中积累的糖类,主要是依靠穗下第一张叶片(旗叶)的光合作用供给的。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图甲),将旗叶包在一透明的袋中,袋中始终保持25℃及充足的CO2,在旗叶基部安装一个可调节温度的套环。实验开始时,套环温度调节到加20℃,测定30分钟内透明袋中的CO2吸收量、叶片水分散失量。然后将基部会环温度调节到5℃时,发现葡萄糖从旗叶向穗运输的过程被抑制,继续测定30分钟内透明袋中的CO2吸收量、叶片水分散失量,测得的结果如图乙所示。请据图回答:
(1)叶片基部温度变化对袋内叶片蒸腾作用有无影响? 。
(2)叶片基部处于低温(5℃)状态时,后30分钟,CO2的吸收速率下降与叶片气孔开闭状态是否有关? 。理由是 ;CO2的吸收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44.光合作用受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等影响,图中4条曲线(a、b、c、d)为不同光照强度和不同CO2浓度下,马铃薯净光合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a光照非常弱,CO2很少(远小于0.03%);b适当遮荫(相当于全光照的1/25)CO2浓度为0.03%,c全光照(晴天不遮荫),CO2浓度为0.03%;d全光照,CO2浓度为1.22%。请据图回答:
(1)随着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的提高,植物光合作用(以净光合速率为指标)最适温度的变化趋势是 。
(2)当曲线b净光合速率降为零时,真光合速率是否为零?为什么? 。
|
A.通风
B.增施有机肥
C.延长生育期
D.施碳酸氢铵
45. 分别在A、B、C三个研钵中加2克剪碎的新鲜菠菜绿叶,并按下表所示添加试剂,经研磨、过滤得到三种不同颜色的溶液,即:深绿色、黄绿色(或褐色)、几乎无色。
处理 | A | B | C |
SiO2(少量) | + | + | + |
CaCO3(少量) | - | + | + |
95%乙醇(10毫升) | + | - | + |
蒸馏水(10毫升) | - | + | - |
注:“+”表示加;“-”表示不加。
试回答:(1)A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 ,原因是 。
(2)B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 ,原因是 。
(3)C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 ,原因是 。
46.新鲜叶类蔬菜常残留有水溶性有机农药。人们一般认为:把蔬菜浸入清水中一段时间,即可大大减少蔬菜的农药残留量。对此,某研究机构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取同一新鲜蔬菜样本各1000g,用不同方法处理,结果如下
处理方法 | 未作处理 | 仅用纯净水冲洗1分钟后 | 浸入纯水30分钟后 |
1000g蔬菜农药残留量 | 0.196mg | 0.086mg | 0.123mg |
实验(二),取同一新鲜蔬菜若干浸入一定量纯水中,每隔一段时间,取出一小片菜叶,测定其细胞液浓度,所得数据可绘出如下曲线:
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回答:
(1)对实验(一)结果的解释是:用纯净水冲洗1分钟后,蔬菜农药残留量比未作处理减少了半以上,这是因为
而浸入纯水30分钟后,蔬菜残留农药量反倒比仅用纯水冲洗1分钟的蔬菜农药残留量多,这说明
(2)从对实验(二)曲线的分析中可知,从A→B点,植物细胞液浓度变化的原因是
而从B→C点,细胞液浓度变化的原因则是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说明,植物细胞吸收水分和可溶性有机农药的关系是
(3)农业上常采用根外追肥(即向植物叶片喷洒有机肥料和微量元素)的方法,补充植物所需的养分。根据有关原理,根外追肥选择在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效果最好?为什么?
47.下图是绿色植物新陈代谢的图解,请根据图解回答问题:(8分)
|
(1)图中①是指发生在根尖成熟区的 吸水过程,图中的[ ] 对此有促进作用。
(2)若遇水淹,将影响⑦的顺利进行,而对①的影响不大,因为矿质元素进入细胞是
过程,⑦的顺利进行主要依赖细胞中的 这一生理活动。
(3)⑧、⑨、⑩的过程有明显不同,但 阶段是完全相同的。
(4)图中④所示物质的结构简式是 ,由于 和 这两种细胞器
有形成④的作用,因此这两种细胞器被称为能量转换器。
35.(5分)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总叶面积,叶面积指数越大,叶片交错重叠程度越大。图6—10表示叶面积指数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个生理过程的关系。
(1)A点代表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条曲线所围成的部分代表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叶面积指数大约为_________时(用图中数字回答),对农作物增产最有利。
(4)据图解释为什么农作物不能过度密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为证实“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必需的原料”,某同学制订了下列实验方案:
(1)实验目的(略)
(2)实验材料和用具(略)
(3)实验方法和步骤
①用一适当大小的玻璃罩罩住一株生长正常的盆栽绿色植物和一杯NaOH溶液,密封不漏气。
②将上述植物及装置放在暗室中饥饿,消耗掉叶片内贮藏的有机物。暗室内装有红色安全灯。
③饥饿一定时间后,自暗室中取出,照光若干小时,使其充分进行光合作用。
④取一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水浴加热,使叶绿素溶于酒精中。
⑤将已脱绿的叶片取出,平铺在一个培养皿内,用碘——碘化钾溶液,检测有无葡萄糖的特异颜色反应出现。
该实验方案有几项明显错误,请指出错误并改正。
49.现有一种植物的种子,已经知道它的萌发过程受水分、温度和氧气的影响,但不知其萌发过程是否与光照有关。
下面是探究此问题的实验。
(1)你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材料和用品:数量充足的铺有滤纸的培养皿、无菌水表面消毒过的种子等。
实验方案:
①向两组培养皿中倒入适量的水,每组培养皿中放入100粒种子。
②将一组置于__________环境中,另一组置于_______环境中,培养过程式满足种子萌发所需的其它条件。
③数日后,分别统计两组处理中萌发种子的数量,并计算出各自的_______。
(2)你对实验的预期及相应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B 3.D 4.D 5.D 6.B 7.A 8.C 9.A 10.C 11.C 12.B 13.D 14.C 15.D 16.D 17.B 18.C 19.B 20.C 21.B 22.A 23.D 24.C 25.B 26.C 27.B 28.C 29.D 30.D 31.B 32.C 33.D 34.D 35.C 36.D 37.C 38.C 39.D 40.D
二.填空题:
41.(1)0.06 (2)0.09 (3)0.18 (4)0.39 (5)新疆地区昼夜温差大,晚上气温较低,呼吸作用较弱,消耗有机物较少,积累有机物较多
42.(1)呼吸作用消耗了容器中的氧气
(2)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
(3)光合作用使密闭容器的cq浓度逐渐减少,光合作用速率逐渐下降
(4)NaHCO3产生CO2使容器中的CO2浓度增加
(5)5X10-8
43.(1)无 (2)无关
气孔关闭与叶片水分散失有关,在前后30分钟内有水散失量不变,说明气孔开闭状况也不变 葡萄糖向穗的输送被抑制,叶片中葡萄糖量增加,使光合作用过程受到抑制,所CO2吸收量下降
44.
(1)逐渐提高(1分)
(2)不为零,因为在b实验条件下,呼吸速率不为零
(3)ABD
45.
(1)A 黄绿色,部分叶绿素受到破坏。
(2)B 几乎无色,叶绿素不溶于水。
(3)C 深绿色,大量叶绿素溶于乙醇中。
46.
(1)农药主要残留在蔬菜叶片表面,大部分可被纯水冲掉 农药分子溶于水中才能被植物细胞吸收,导致植物细胞内农药含量增高。
(2)刚浸入纯水中,细胞对水分子的吸收大于对农药分子的吸收 受细胞壁限制,细胞吸水一定量后即饱和,此时细胞仍可吸收农药分子 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3)无风或少风的傍晚,或空气湿度大的阴天;使叶片的液面保持较长时间,以便于植物细胞充分吸收溶于水中的养分。
47.(1)渗透吸水 蒸腾作用 (2)主动运输 有氧呼吸 (3)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第一)(4)叶绿体 线粒体
48.
(1)光合作用的强度等于呼吸作用的强度 (2)有机物的积累量(植物干重增加重) (3)5 (4)若农作物过度密植,则叶片之间相互遮挡光照,且田间通风不良,CO2浓度低,光合强度弱,而呼吸强度则因密度大,叶片多而明显加强,故有机物积累减少,产量降低
49.
(1)实验步骤②中暗室内用红色安全灯是错误的,应改为用绿色安全灯
(2)实验步骤⑤中的“葡萄糖”是错误的,改为淀粉。
(3)未设对照。对照的作法是:
a.装置同题干中的步骤①,但玻璃罩内用同一种生长状况相同的另一株植物代替题干中的植物;用一杯清水代替NaOH溶液;
b.将上述植物及装置放在暗室中饥饿,消耗掉叶片内贮藏的有机物。暗室内装有绿色安全灯;
c.重复题干中的步骤③、④;
d.重复改正后的题干中的步骤⑤。
50.
(1)种子萌发过程与光照有关;种子萌发过程与光照无关。②光照的 黑暗 ③发芽率
(2)两处理组的种子发芽率有显著差异,则该种子的萌发过程与光照有关;两处理组的种子发芽率无显著差异,则该种子的萌发过程与光照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