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综合科基础训练生物实验1-9

2014-5-11 0:37:04下载本试卷

综合科基础训练: 生物( )

实验一 ~ 实验四

    班级        学号         姓名      

     基 础 知 识   

[一]实验一: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沸水加热

 
 1,原理:

可溶性还原糖 + 菲林试剂    ______

脂肪   + 苏 丹III     ______

蛋白质  + 双缩脲      ______

2,过程:

 1)鉴定可溶性还原糖

选材   制备组织样液  取样   加入菲林试剂  沸水加热   观察

 2) 鉴定脂肪

取材   染色   去浮色   制片   显微镜观察

 3)鉴定蛋白质

选材和制备样液   加入双缩脲试剂A   注入双缩脲试剂B  观察

 3,注意事项

 1)注意观察鉴定试剂加入前后的颜色变化

2)菲林试剂需要现配现用

[二]实验二、三观察叶绿体及细胞质的流动

1,原理:

叶绿体存在细胞质基质中,呈绿色扁平球形或椭球形;活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停的流动状态,叶绿体会随着一起运动。

2,过程:

取材   制片   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    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及流动

3,注意事项

 1)材料的选择是成功的关键   

2)细胞质的流动受细胞代谢状况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三]实验四: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1,原理:

 细胞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细胞的染色体(染色质)呈现不同的变化特点;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染色质)能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染色,易观察。

2,过程:

  1)装片的制作

取材 :取根尖  

解离 :放入解离液中解离3~5min,达到分离细胞的目的

漂洗:根酥软后,放入清水中漂洗10min,去掉解离液

染色:将洗净的根尖放入龙胆紫中染色,使染色体着色3~5min

压片:使细胞分散

2)观察分生区各分裂期的细胞

3,注意事项

1)解离要充分而且适度,达到细胞分开而不腐烂

2)染色的时间和染色剂的浓度要适度,防止染色不够或过度

例 题 精 选

【例1】用菲林试剂鉴定可溶性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

A、浅蓝色  棕色   砖红色    B、无色   浅蓝色  棕色

C、砖红色  浅蓝色   棕色    D、棕色   绿色   无色

解析:菲林试剂是由0.1g/ml的NaOH和0.05g/ml的CuSO4混合而成,生成蓝色Cu(OH)2沉淀。Cu(OH)2与加入的还原糖在加热的条件下形成砖红色的沉淀,开始少数砖红色和蓝色混合,后来几乎都转化,因此溶液的颜色变化是:浅蓝色  棕色  砖红色

答案:A

【例2】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菲林试剂A液B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

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菲林试剂A液摇匀后,再加入B液

D、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要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必需现配现用。

解析: 菲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都是由氢氧化钠(A液)和硫酸铜(B液)两种物质,但是鉴定还原性糖时,A液和B液现混现用,一次加入;而鉴定蛋白质时先后加入A液和B液。还原性糖和蛋白质的颜色反应结果是肉眼可见的,而脂肪的鉴定需要显微镜才能观察。

答案:B

【例3】下列关于叶绿体在细胞中的分布,正确的是

A、在强光下,叶绿体以其侧面对着光源,以利于接受较多的光

B、在弱光下,叶绿体以其较大的面对着光源,可以接受更多的光

C、在弱光下,叶绿体会较多地聚集在背光一侧

D、对于一般叶片,背光面地细胞中含有较多的叶绿体

解析: 细胞中叶绿体是运动的,叶绿体的分布与是否有光、光线强弱有密切的关系。在强光下,叶绿体以侧面对着光源,以减少强光对叶绿体的伤害;弱光下,叶绿体不仅较多聚集在向光面,而且以最大的表面朝向光源。一般叶片背面颜色较浅,含叶绿体较少。

答案:B

【例4】下列关于细胞质流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细胞质流动的标志是叶绿体等颗粒位置的移动

B、细胞质流动的方式是多样的,有的沿细胞壁环形流动,有的呈管状或线条状流动

C、有的植物细胞质能流动,有的不能

D、细胞质的流动速度随温度等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解析: 细胞质流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一种体现,流动速度随温度、水分等条件不同。细胞质流动是多方向的。

答案:C

【例5】 观察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理想材料是

A、活的肝组织  B、口腔上皮细胞  C、发育的受精卵  D、正在形成的卵

解析: 口腔上皮细胞是高度分化的、丧失分裂能力的细胞,肝组织正常情况不进行细胞分裂,正在形成的卵进行的是减数分裂。

答案:C

【例6】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细胞中央位置出现的结构及其与此结构向四周扩展为细胞壁有关的细胞器是

A、赤道板和高尔基体   B、细胞板与中心体

C、细胞壁和高尔基体   D、细胞板与高尔基体

解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高尔基体产生构成细胞壁的物质聚集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处形成细胞板,它向四周扩展形成细胞壁。

答案:D

基 础 训 练

一、选择题

1.在鉴定可溶性糖的实验中,对试管中的溶液进行加热时,操作不

正确的是:                         (  )

A、将这支试管放进盛开水的大烧杯中   B、试管底部不要触及烧杯底部

C、试管口不要朝向实验者        D、试管底部紧贴烧杯底部

2,下列可用于脂肪鉴定的实验材料是               (  )

A、苹果   B、梨    C、蛋清   D、花生种子

3,蛋白质鉴定时,事先留出一些样液的目的是           (  )

A、与反应后混合液的颜色对比     B、失败后重做

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用        D、留下次用

4,在实验室用下列不同配置的显微镜观察同一玻片标本上的同一部位,则在显微镜的视野内:

1)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少的是                 (  )  

2)视野最亮的是                      (  )

A、目镜5×,物镜10×      B、目镜10×,物镜10×

C、目镜15×,物镜4×       D、目镜10×,物镜40×

5,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下列哪部分不具备流动性       (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叶绿体

6,把叶绿体作为细胞质流动的标志物是因为            (  )

A、叶绿体在不同强度的光下会以不同的面朝向光源

B、如果没有标志物,细胞质的流动就难以观察

C、只有叶绿体等颗粒可以移动,细胞质基质不流动

D、细胞质基质是流动的,细胞器是不运动的

7, 经过漂洗的洋葱根尖放入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龙胆紫溶液的玻璃皿中染色,被染色的细胞结构是                   (  )

 A、整个细胞   B、细胞核    C、核仁    D、染色质和染色体

8,下列关于实验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 解离的目的是用药液使组织细胞彼此分散开 ②漂洗的目的是为了洗去根尖上的酸,避免与碱性染料发生中和  ③用龙胆紫染液是为了将细胞核、染色体染成紫色  ④ 压片可将根尖细胞压成单层,使之不相互重叠   ⑤当看到一个中期细胞时,要注意观察它如何进入后期、末期,以理解从中期到末期发生的变化                            (  )

A、①②   B、③④⑤   C、①⑤     D、②③④

9,在观察根尖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先用低倍镜观察,需要找出:(  )

 A、成熟区   B、伸长区   C、根冠     D、分生区

10,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你看到最多细胞处于        (  )

 A、分裂间期   B、中期    C、前期     D、后期

二、非选择题

1,以下是几位同学在进行细胞分裂实验操作的情况,请分析:

 实验中甲同学从解离液取出材料,立即染色,结果效果很差。乙同学将染色的材料立即放在载玻片上观察,也看不清细胞。丙同学将制好的装片直接放在高倍镜下,花了很长时间找不到细胞。丁同学在正确地进行了一系列操作后,镜检时在呈长方形的细胞中无法找到分裂的细胞。

 1)甲操作上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效果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操作上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

看不清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操作伤得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

 4)丁找不到分裂的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在观察细胞质流动实验时,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物,影响对细胞质流动的观察。

  1)在不调换目镜和物镜的情况下,该如何判断污物在何处?

 2)如果确认污物在装片内部,在既不允许重新制作装片又不能揭开盖玻片的情况下,如何清除误物或使误物移开?

综合科基础训练: 生物( )

实验五 ~ 实验九

    班级        学号         姓名      

基 础 知 识

一、实验五: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1、原理:

过氧化氢酶和Fe3+都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气,但过氧化氢酶的催化能力是Fe3+的109倍。动物的肝脏中含有较多的过氧化氢酶。

2、过程

 1)取两支试管并编号1,2,分别加入等量的过氧化氢

 2)分别向两支试管加入等量的肝脏研磨液和FeCl3溶液

3)堵住试管口,振荡,观察两支试管产生的气体量,其中产生气体多的是______。

4)将带有火星的卫生香伸进两支试管,比较复燃的程度,其中燃烧剧烈的是______。

3,注意事项:

   1)肝脏要新鲜且制成研磨液

2)试管1、2作为对照,过氧化氢量、肝脏研磨液量、FeCl3溶液量要相同。

  二、实验六: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

1、原理:

   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为具还原性的麦芽糖,而不能水解蔗糖。麦芽糖与菲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2,过程:

   1)取两支试管并编号1、2,分别加入等量的可溶性淀粉液和蔗糖液。

   2)同时加入等量的淀粉酶,振荡,在60℃水浴5min

   3)取出试管,加入菲林试剂,沸水加热

   4)观察两支试管的颜色变化,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______。

  3,注意事项:

   蔗糖要保证不含其他还原糖和新鲜

  三、实验八: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原理:

叶绿体中的色素溶于有机溶剂(丙酮)。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不同。

2,过程

   1)色素的提取

取材:绿叶+少量二氧化硅和碳酸钙+丙酮

研磨:迅速充分

过滤:快速,过滤结束塞住试管口

  2)制备滤纸条:在干燥的滤纸一端1cm处划横线,并剪去两角

  3)划滤液细线:细且齐,重复多次

  4)纸上层析:注意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

  5)观察:滤纸条上的色素带由上至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九: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1、原理:

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使细胞出现收缩,但原生质比细胞壁收缩性大,出现质壁分离;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原生质与细胞壁又紧贴在一起,出现质壁分离复原。

2、过程:

制作临时装片   显微镜观察    滴加蔗糖溶液,观察质壁分离   滴加清水,观察质壁分离复原

例 题 精 选

【例1】 分别向4支各盛又5ml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内加入肝或沙子。其中A中放入一块1g重的肝脏,B中加入1g研碎的肝脏,C中加入1g煮沸并冷却的碾碎的肝脏,D中加入等量的沙子。在这个实验中,试管A放氧相对缓慢,试管C和D不放氧。请回答:

  1)肝脏中又什么物质能引起过氧化氢释放氧气?理由是什么?

  2)为什么用煮沸冷却的肝做对照比用沙子更好些?

  3)为什么试管B放氧适度比试管A快?

解析:肝脏中的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肝脏煮沸使其中的过氧化氢酶失去活性;肝脏碾碎后,肝细胞中酶容易释放出来。

答案:见解析

【例2】在验证酶的专一性实验中,下列操作符合要求的是

 A、隔水煮沸用的开水,可提前煮至沸腾状态备用

B、实验用的菲林试剂,需要提前配制并充分混合均匀

C、用作对比实验的蔗糖液,最好提前配制好备用

D、实验前最好用菲林试剂检验以下蔗糖和淀粉的纯度

解析: B项因菲林试剂不稳定,不能提前混合,C项的蔗糖不适于提前配制,以免微生物将蔗糖分解为还原性糖。

答案:A、D

【例3】某同学在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操作情况如下所述,结果实验失败,请指出其错误所在:

 1)将5g新鲜完整的菠菜叶放入研钵中,加入丙酮、石英沙、碳酸钙,迅速研磨,然后按要求过滤

2)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处小心均匀画出一条滤液细线,并连续迅速重复划2~3次

3)把划好细线的滤纸条插入层析液中,并不断摇晃,以求加快色素扩散的速度

解析:本题考查实验操作

 对新鲜的绿叶应除去叶脉,提高叶绿素的含量,将叶片剪碎提高研磨的效果;划滤液细线时须待滤液线干燥后再划,否则线较粗;滤纸条插入层析液后摇晃会使层析液将滤液线上的色素溶解而影响效果。

答案:见解析

【例4】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之所以用已经成熟的洋葱表皮细胞做实验材料,是因为这样的细胞具有

A、伸缩性很小的细胞壁      B、功能完善的细胞膜

C、能够流动的细胞质       D、大而明显的液泡

解析: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条件有:

活细胞,细胞液与外界溶液间有浓度差,大的液泡

答案:D

基 础 训 练

1,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分别加入下面几种猪肝,能产生大量气泡的是

 A、冰冻猪肝   B、煮沸猪肝   C、新鲜猪肝    D、醋渍猪肝

2,下列关于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作用实验原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糖,在加热条件下与菲林试剂作用不产生砖红色沉淀

B、淀粉能在淀粉酶的催化下水解为还原糖

C、蔗糖能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还原糖

D、淀粉酶能否催化淀粉和蔗糖的水解,是通过有无还原糖特定的颜色反应而证明

 3,从叶绿体中提取色素,选取的最佳叶片应是

  A、肥嫩多汁  B、革质叶片   C、刚长出嫩叶    D、鲜嫩,色绿叶片

 4,分离叶绿体色素时,滤纸条上最上端的色素名称和颜色是

  A、叶绿素a、蓝绿色         B、叶绿素b、黄绿色

C、胡萝卜素、橙黄色         D、叶黄素、黄色

5,在研磨绿叶时,下列哪种物质不需加入

 A、丙酮    B、层析液    C、碳酸钙     D、二氧化硅

6,一种浸于5%溶液中会膨胀破裂的细胞的细胞液的浓度是:

 A、小于5%   B、等于5%   C、大于5%    D、细胞液的浓度为零

7,下列细胞用于做质壁分离实验时,能成功的是

  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B、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C、叶的下表皮细胞       D、开水烫过的洋葱表皮细胞

8,30%的蔗糖溶液使洋葱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则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的物质是

A、空气    B、水     C、30%蔗糖溶液   D、低于30%蔗糖溶液

9,验证酶的高效性实验中成功的关键是:

  A、试管是否干净       B、肝脏是否新鲜

  C、卫生香是否点燃      D、是否有对比实验

10,在圆形滤纸的种养,滴上叶绿体的色素滤液进行色素分离,可看到近似同心环状的四个色素圈,排列在最外的一个呈:

 A、蓝绿色   B、黄绿色    C、黄色    D、橙黄色

11,植物细胞的细胞膜紧贴着细胞壁,显微镜下不易观察,但以下哪一时期的细胞除外

 A、有丝分裂间期  B、有丝分裂中期   C、渗透吸水时期  D、质壁分离

12,下列实验中的细胞是活的(多选)

 A、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B、观察细胞质流动

C、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   D、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二、非选择题

1,提取叶绿体中色素时,作为色素溶剂的是_________,推动色素沿滤液扩散的是________;用_______法将色素分离后,在滤纸条上位置最低的是_______色,色素名称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为了观察渗透现象,设计哪如下实验:用一新鲜鸡蛋,将其气室处蛋壳敲碎(不破坏蛋清膜),然后置于清水中。一小时后观察现象。试分析:

  1)观察的现象是:__________

  2)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下列材料设计一个证明酶是蛋白质的实验

 实验材料:5%NaOH溶液,3%的CuSO4溶液,鸡蛋、人的口腔唾液、水、小烧杯、玻璃棒、试管、滴管和滴瓶、镊子、脱脂棉

参考答案:

实验一~实验四

一、选择题

1,D 2,D 3,A  4,D、A 5,A 6,B 7,D 8,D 9,D  10,A

二、非选择题

 1, 1)没有经过漂洗,染色差   2)没有经过压片,细胞没有分散

 3)应先操作低倍镜      4)观察的不是分生区细胞

2,1)先轻轻移动装片,观察误物是否随着移动,如果移动说明误物在装片表面或内部;如果误物不动一般在镜头上,可先转动目镜,看误物是否移动,如果移动说明误物在目镜上,否则在物镜上。

2)用吸水纸在一侧吸引内部液体

实验五~实验九

一、选择题

1,C 2,C 3,D 4,C 5,B 6,C 7,C 8,D 9,B 10,D 11,D 12,BC

二、非选择题

1,丙酮、层析液、纸上层析、黄绿色、叶绿素b、扩散速度最慢

2,鸡蛋破裂;鸡蛋清浓度大,发生渗透吸水

3,第一步:制作蛋清液  第二步: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蛋清液和唾液

  第三步:分别加入2~3滴5%NaOH溶液,振荡  第四步:分别加入3%CuSO4溶液

  比较两支试管的颜色:如果装唾液的试管呈现紫色,说明唾液内含有蛋白质。

© 2002-2014 小荷作文网www.zww.cn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版权说明 鄂ICP备05002343号 武汉市公安局备案号:4201502084
查找作文   要 作文投稿,请先 注册 联系邮箱: xhzww@126.com 收藏小荷 ,以免忘记 问题答疑 QQ 782880378 有问题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