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抽样测试试卷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题号 |
![]() | Ⅱ卷 | 总分 |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
分数 |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本卷共30各题,共50分(其中1-10题每题1分,11-30题每题2分)。在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符合要求,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或机读卡上。
1.在新榨取的梨汁中加入裴林试剂,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将成熟花生种子的子叶作成临时切片,用苏丹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的颗粒;向新鲜豆浆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后,豆浆呈紫色,上述试验现象证明梨汁、花生种子的子叶和豆浆中主要含有的有机物依次是
A.葡萄糖、蛋白质、脂肪
B.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
C.糖类、蛋白质、淀粉
D.淀粉、脂肪、蛋白质
2.蛔虫是严格厌氧生活的生物,其细胞结构特点与蓝藻细胞相同的是
A.都有核糖体和细胞壁
B.都有细胞核和染色体
C.都没有线粒体
D.都没有细胞核
3.某基因由9000个脱氧核苷酸组成,该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有两条多肽链。此蛋白质含有的氨基酸分子数、肽键数和至少含有的氨基数依次是
A.1500个、1498个和2个 B.4500个、4598个和2个
C.1500个、1499个和1个 D.4500个、4599个和1个
4.下列反应过程中,可以产生水的是
A.脂肪在小肠内被消化 B.氨基酸合成蛋白质
C.丙酮酸的分解 D.ATP水解为ADP+Pi
5.下列关于叶绿体中色素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可以吸收和传递光能
②叶绿体中的色素均可以吸收、转化和传递光能
③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可以吸收和转化光能
④大部分叶绿素a、全部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可以吸收和转化光能
⑤大部分叶绿素a、全部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可以吸收和传递光能
A.①③ B.② C.③④ D.③⑤
6.在动物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是
①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②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③全部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④全部等位基因的分离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7.铁细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将FeSO4氧化为Fe2(SO4)3,并利用这一过程所放出的能量来合成有机物。铁细菌的这一新陈代谢类型属于
A.异养、厌氧型 B.自养、厌氧型
C.异养、需氧型 D.自养、需氧型
8.人在剧烈运动后,血浆的pH会明显下降,其原因是
A.血浆中乳酸增多 B.血浆中磷酸肌酸增多
C.血浆中碳酸增多 D.血浆中丙酮酸增多
9.下列关于甲状腺激素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身体逐渐消瘦
B.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代谢缓慢、心跳减慢
C.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神经系统兴奋性减弱
D.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呼吸困难、心跳减慢
10.豌豆未成熟豆荚绿色对黄色是显性,让杂合体绿色豆荚豌豆的雌蕊接受黄色豆荚豌豆的花粉,所结出数十个豆荚的颜色应是
A.全部为绿色 B.绿色与黄色的比例接近3∶1
C.全部为黄色 D.绿色与黄色的比例接近1∶1
11.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取100个个体,其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40%,基因型Aa的个体占50%,基因型aa的个体占10%,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为
A.60%,40% B.90%,10%
C.35%,65% D.65%,35%
12.正常情况下,以下物质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红蛋白 ②葡萄糖 ③无机盐 ④激素 ⑤尿素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②③
13.下列关于人体在寒冷时维持体温稳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寒冷时,酶活性自然增强因而代谢加快,产热增加
B.寒冷时,因产热增加,所以经皮肤所散失的热多于高温环境
C.寒冷时,经皮肤所散失的热是对生命活动无意义的热量
D.寒冷时,代谢增强、产热增加与多种激素分泌增加有关
14.将乳酸菌的培养条件从有氧环境转变为无氧环境时,下列过程加快的是
①葡萄糖的利用 ②二氧化碳的放出 ③ATP的形成 ④丙酮酸的氧化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③
15.向鱼鳔内注入30%的蔗糖溶液,扎紧入口并称重,然后将其浸入5%的蔗糖溶液中,每隔半个小时称一次重量,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其重量变化的解释正确的是
①在进行实验的1小时之内,鱼鳔重量增加是因为外界水分进入鱼鳔内
②在进行试验的1小时之内,鱼鳔重量增加是因为外界蔗糖分子进入鱼鳔内
③在进行试验的1小时后,鱼鳔重量不再增加是因为进出鱼鳔的水分子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④在进行试验的1小时后,鱼鳔重量不再增加,是因为进出鱼鳔的蔗糖分子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16.夏季夜晚一些昆虫会聚集在路灯下;刚孵化出的灰腿鹅会紧跟它所看到的第一个大的行动目标行走;年幼黑猩猩学习成年黑猩猩的动作从树洞中取食白蚁,以上动物的行为依次属于
A.趋性、模仿、条件反射 B.趋性、本能、本能
C.趋性、本能、印随 D.趋性、印随、模仿
17.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下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及其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18.如右图所示,曲线Ⅲ表示的是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下,某植物芽的生长状况,如果将同样浓度范围的植物生长素施用于根,能表示根生长状况的曲线是
A.Ⅰ B.Ⅱ C.Ⅳ D.Ⅴ
19.下列关于DNA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和T的数目相等,则另一条链中A和T的数目也相等。
②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G的数目为C的2倍,则另一条链中G的数目为C的1/2。
③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T:G:C=1:2:3:4,则另一条链中相应碱基的比例关系为2:1:4:3。
④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G:T=1:2,则另一条链的C:A=2:1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正常女人与一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男人结婚,所生男孩正常,女孩都是患者。他们的女儿与正常男人结婚,所生子女各有一半为患者。由此判断,决定人类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是
A.Y染色体上的基因 B.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C.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D.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21.人类的多指(A)对正常指(a)为显性,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病。在一个多指患者(Aa)的下列各细胞中,不含或可能不含显性基因A的是
①神经细胞 ②成熟的红细胞 ③初级性母细胞 ④次级性母细胞 ⑤肌肉细胞 ⑥成熟的性细胞
A.①②⑥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22.在生产实践和科研中,欲获得无子果实,可利用的方法有
①人工诱导多倍体育种 ②人工诱变 ③单倍体育种 ④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诱导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23.如果某种植物的基因型为AABb,去雄后授以aabb植株的花粉,其胚乳可能的基因型是
A.AAaBBb、AAabbb、AAaBb B.AAaBBb、AAabbb
C.AaBb、Aabb D.AaaBbb、Aaabbb
24.在一装有蛋清(含有纯的卵清蛋白)的试管中,注入2mL狗的胃液和肠液的混合液,置于适宜的温度中,过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物质将是
A.蛋白质 B.多肽 C.氨基酸 D.氨基酸和多肽
25.下列关于血糖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血糖升高依赖神经调节,血糖降低依赖体液调节
B.血糖升高依赖体液调节,血糖降低依赖神经调节
C.血糖升高和降低依赖神经——体液的共同调节
D.血糖升高和降低都依赖神经调节
26.在光照较强的夏季中午,下列植物光合作用效率较高的是
A.大豆 B.小麦 C.大麦 D.甘蔗
27.右图为迁入一个新建的小牧场的鼠群的生长曲线图。试分析曲线中食物最有可能成为限制鼠群繁殖速度的一段是
A.CB段 B.DE段
C.EF段 D.BD段
28.在两个生态系统的交界处(草原和森林),有一过渡区,与两个相邻的生态系统比较,在过渡区中生物的特点是
A.生物种类多 B.动物种类少
C.植物种类少 D.寄生动物多
29.下列关于基因频率与生物进化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生物性状的改变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30.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首先转换成电能,电能以活跃的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在
①ATP中 ②NADPH中 ③NADP+中 ④ADP中
A.①② B.①③ C.② D.③
第Ⅱ
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31.(9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做植物水培试验时,所用的培养液全部按照标准配制。在培养过程中选取了4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植物各一株,予以适宜的光照和温度条件,除此之外未采取其他措施,植株生长状况如下表:
时间 | 各 植 株(编号)生 长 状 况 | |||
1 | 2 | 3 | 4 | |
第一周 | 正常 | 正常 | 正常 | 正常 |
第二周 | 老叶发黄 | 幼叶发黄 | 叶变暗绿 | 叶缘焦枯 |
第三周 | 叶片萎蔫 | 叶片萎蔫 | 叶片萎蔫 | 叶片萎蔫 |
第四周 | 叶片死亡 | 植株死亡 | 植株死亡 | 植株死亡 |
请分析回答:
(1)第二周不同植物出现的矿质元素缺乏症状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对1、2营养液的分析得知,一个缺铁,一个缺镁。缺铁的是______号植物,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第二周开始多数植物出现矿质元素缺乏症,除矿质元素被消耗外,另一原因是培养液中的______减少,植株根的_______减弱,导致植物对____________的吸收作用降低。
(3)植物生长到第三周出现了萎蔫现象,除上述原因外,还因为植物的__________作用,使培养液浓度增加,造成植物_________。此时可采取的改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
32.(3分)在下列4种不同实验条件下
(1)0.10%CO2、30℃ (2)0.10%CO2、20℃
(3)0.03%CO2、30℃ (4)0.03%CO2、20℃
测定了不同光照强度对某种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对试验(2)、试验(3)和P点起限制作用的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3.(8分)某学生在学校调查了人的拇指能否向背侧弯曲(如右图所示)的遗传情况,他们以年级为单位,对各班级的统计进行汇总和整理,见下表:
亲代类型 子代类型 |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双亲均为拇指能向背侧弯曲 | 双亲中只有一个拇指能向背侧弯曲 | 双亲全为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 | |
拇指能向背侧弯曲 | 480 | 480 | 0 |
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 | 288 | 448 | 全部子代均为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 |
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你根据表中第______组婚姻状况调查,就能判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________。
(2)设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A,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a,请写出在实际调查中,上述各组双亲中可能有的婚配组合的基因型(3分)
第一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遗传调查中发现,某一男同学患色盲(控制色觉的基因用B、b表示),且拇指性状与其父相同,即不能向背侧弯曲;其父母色觉均正常,母亲拇指能向背侧弯曲。上述家庭中三人的基因型分别是
父亲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_________________ 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34.(10分)右图为我国高效农业新技术及新型有机化学材料开发利用实例的示意图。图中新型“塑料”,是科学家利用发酵罐提取物及其他物质研制成功的一种可以降解的“塑料”。请根据图分析回答:
(1)这种材料可在________被________分解。科学家做这项工作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
(2)发酵罐中的A过程所需要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
(3)在培养液中加入H218O,结果在大棚内检测到了 18O,18O在植物细胞中具体产生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
(4)这样的高科技农业大棚可以视为一个小型生态系统,在这一生态系统中,发酵罐中的最后产物可用于植物培养,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想要增大棚内作物的产量,冬季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夏季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取上述措施的目的是:
冬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4分)我国北方一些地区每年都会发生不同规模的蝗虫灾害,严重时当地的农作物和牧草全部被毁坏。发生虫害时,农牧民通常采用喷洒农药的方法来灭蝗虫,但灭虫效果并不理想。2003年河北某地邀请一批养鸭户,把几十万只经过训练的鸭放养到虫害严重的草原上,获得了良好的灭虫效果。根据上述实例回答: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分析,鸭属于________________。鸭与在当地草原上生活的食虫鸟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鸭来消灭蝗虫,除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优点。
(3)已知1摩尔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可释放287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若草原中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了240摩尔的二氧化碳气体,此过程累积的氧气全部用于蝗虫分解葡萄糖,则其释放并储存在ATP中的能量被三级消费者获得最多的大约是________焦耳。
36.(7分)右图所示是突触结构模式图。请根据图回答:([ ]内写标号)
(1)⑦中所包含的化学递质只能由[ ]_________释放,作用于[ ]________,使后一个神经元产生________。⑦是________,它的形成和分泌与神经元细胞体结构中的________________有关。
(2)结构⑥
在此出现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3)在正常氧供应条件下,⑥内外CO2浓度差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37.(9分)下表是几种植物种子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质量百分数),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
淀粉 | 蛋白质 | 脂肪 | |
小麦 | 75 | 12 | 2 |
大豆 | 26 | 37 | 17 |
花生 | 12 | 31 | 48 |
澳洲坚果 | 16 | 8 | 72 |
(1)上述种子中储存的能量最终来自于________,人类以上述___________的种子为食时,获取的能量最低。
(2)肝脏功能弱的人不宜多食用_________的种子。因为肝脏功能弱,可使脂蛋白合成受阻,___________不能从肝脏顺利运出。
(3)上述植物种子萌发时,吸胀吸水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的种子,种子中有机物分解时耗氧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的种子。
(4)大豆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将储存的蛋白质分解成______________,然后经过__________作用,其中_______________进一步转化为糖类。
『答案』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1.B 2.C 3.A 4.B 5.D 6.C 7.D 8.A 9.B 10.A
11.D 12.B 13.D 14.A 15.D 16.D 17.C 18.D 19.B 20.D
21.D 22.A 23.B 24.A 25.C 26.D 27.C 28.A 29.C 30.A
第Ⅱ
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31.(9分)(1)不同植物对各种矿质元素的需要量不同(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2 ;铁在植物体内形成稳定化合物,不能再利用,老叶中的铁不能转移到幼叶中去
(2)氧 ;呼吸作用 ;矿质元素
(3)蒸腾 ;失水萎蔫 ;向培养液中加入水并通入空气
32.(3分)温度、CO2浓度、光强度
33.(8分)(1)① ;拇指能向背侧弯曲
(2)(共3分,每组全部答对,给1分)
第一组:AA×AA AA×Aa Aa×Aa
第二组:AA×aa Aa×aa
第三组:aa×aa
(3)aaXBY ; AaXBXb ; aaXbY
34.(10分)(1)自然条件下(自然环境中) ;微生物 ;可以有效地防止“白色污染”
(2)纤维素酶
(3)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
(4)为植物生长提供肥料(无机营养)
(5)人工增加光照,适当提高温室内温度 ; 适当降低夜晚温室内温度
冬季:克服外界低温对农作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增加光合作用速率
夏季:减少夜间农作物呼吸对有机物的消耗
35.(4分)(1)(次级)消费者 ; 竞争
(2)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保护其他生物(两个内容答全,给1分)
(3)1.858×106(保留小数点后2位)
36.(7分)(1)②突触前膜 ;①突触后膜 ;兴奋或抑制 ;突触小泡 ;高尔基体
(2)为神经元(细胞)的活动提供能量
(3)内大于外
37.(9分)(1)太阳能 ;小麦
(2)澳洲坚果 ;脂肪
(3)大豆 ;澳洲坚果
(4)氨基酸 ;脱氨基 ;不含氮的部分